香港健康

美顏霜水銀超標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依肤美水嫩透白晚霜」可能含過量水銀,使用後會危害健康,呼籲市民不要購買或使用。

中心接獲醫管局通報一宗水銀中毒個案,涉及一名42歲女病人。她因下肢持續水腫到醫院求醫,表示曾在出現水腫前使用該產品約一個月。

患者的尿液樣本水銀含量高於標準,無須入院,現時情況穩定。

中心化驗後發現產品水銀含量為可接受水平的27,317倍,調查仍然繼續,個案也轉交海關跟進。

 

情迷單車陣

單車運動變化多端,除了突破速度,也可在輪軸花式下功夫,挑戰高難度。民安隊少年團花式單車表演隊1972年成立,雜技表演兼具單雙輪,橫跨室內外,在香港可謂只此一家。隊員呂詩敏說,三年前加入,是因爲嚮往單輪單車那種自由奔放的感覺。

 

「有一次,看見一位老伯騎單輪車在街上到處走,挺有趣的,令我躍躍欲試。」就是這樣,民安隊少年團團員呂詩敏加入了表演隊,受訓期間認識了各款單車、安全守則和花式技巧。

 

單輪車講求平衡,呂詩敏最初未能掌握,練習時也曾跌倒受傷,但她並未氣餒。「教練會馬上為我急救,只要忍一下痛便沒事了!」在隊裏三年,種種單輪車花式她已駕輕就熟,雙輪車上也能表演燕式平衡。

 

年資較深的隊員鄧敏敏指出,只要掌握技巧,在單輪車上的感覺就如安坐椅上。學會了個人技巧,下一步就是與隊員合作。「練習時,大家互相拉扯,我們要在過程中學習平衡和遷就。舉例說,十個隊員各自騎着單輪車,要同時在橫線前停下,有賴眾人的默契和合作。」

 

單輪車花式隨人數而變化,人越多越壯觀,難度也越高。表演隊有一款兩米高的特製單輪車,上車要先爬上梯子。表演開始,四人騎不同高度的車由高至低出場,先聲奪人,一下子就能俘虜觀衆的目光。

 

人車合一 單車足球

 

雙輪車的花式一樣千變萬化,雙人可同步表演,又或在同一車上示範高難度動作,甚至五人一起表演「疊羅漢」。

 

要是做到人車合一,騎車也能踢球,以輪代腳,利用前輪控球和射門,靈活自如。

 

花式單車也有靜的一面,而且難度更高。隊員必須有充沛的體力,才能在單車上做好倒立的姿勢,或者把雙腳分踏在前輪的輪胎和輪軸上,再張開雙手,保持平衡。

 

訓練秘訣 適時放手

 

負責訓練和帶隊的陳達榮14歲加入,由學員成為教練,轉眼40年。「那時候,最吸引我的是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現在回看,能訓練自信心,處事有條理。練習是辛苦的,但我愛苦中尋樂。」

 

訓練新學員,他覺得像教小孩子走路,時寬時嚴,才能令他們逐步掌握技巧。學員有了信心之後,他便會放手不管。「我教了你方法,便不會盯着你,你要自己練習和摸索。」

 

陳達榮期望隊員學到的不只是單車知識,還有待人處事的正確態度。「別人做錯了,不一定錯在對方,因為團隊是個整體。錯了,該學習包容和改善,下次做得好一點。」

全面檢討醫院保安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說,十分關注有假醫生進入醫院的事件,必須檢討醫院保安是否存在漏洞,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高永文今日會見傳媒時說,假醫生不下一次進入醫院,並可能在病房內翻看病人病歷,慶幸院方未發現有病人的治理受影響,但此事影響病人和職員的私隱,嚴重者會影響病人的安全。
 

他續說,公立醫院屬公眾地方,保安工作並不容易,但此事性質嚴重,他會在下星期醫管局的例行會議中跟進。
 

他又說事件可能不只一個環節出錯,醫管局總辦事處和董事局均非常關注,並會作全面檢討,改善整體的醫院保安。

本港無入口疑有問題藍莓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懷疑與澳洲爆發甲型肝炎有關的一批中國包裝藍莓,本港沒有入口同一批次,但為安全起見,會繼續進行抽查。

 

高永文回應時表示,澳洲爆發甲型肝炎時,已立即確認香港沒有同一批次產品,並把同一廠房生產的同類產品全部下架,強調做法已考慮食物安全風險。

 

衞生署再研究今年本港60多宗病例,無論在地理或病毒型號分布,均未能找出共同源頭。但為令市民放心,當局會繼續進行抽查。

 

另外,高永文說,昨日結束的自願醫保計劃公眾諮詢,共收到580份意見書,會繼續與保險業界討論,希望在未來數月能提出已完善的建議,最快年底或明年初向立法會提交法案。

新增兩宗登革熱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由上周五至昨日新增兩宗登革熱個案,病人在潛伏期內分別到過菲律賓,以及新加坡和印尼。

 

本港今年錄得23宗確診登革熱,全部皆為傳入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目前仍未有預防感染登革熱的疫苗,最佳預防方法是清除積水,杜絕蚊患,避免被蚊叮咬。

新增兩宗成人嚴重流感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新增兩宗成人嚴重流感個案。成人嚴重個案累積至632宗,487人死亡;兒童嚴重個案維持18宗,一人死亡。

 

中心呼籲市民注意個人和環境衞生,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經常洗手,保障個人健康。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佩戴口罩。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