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綠海龜重回大海

三隻綠海龜經漁農自然護理署拯救,轉交海洋公園治療和照顧後,今日重回大海。署方呼籲市民不要往海洋丟垃圾,以免綠海龜誤食而受傷。

綠海龜屬於雜食動物,除了吃魚,還會吃水母和海藻,成年後則由雜食轉為素食。

不過,無論吃肉還是吃素,在海洋覓食容易病從口入。負責照顧綠海龜的海洋公園動物護理專員張凱樂解釋,海洋垃圾如膠袋或廢棄魚絲、魚網的外形跟水母和海藻相似,綠海龜不時誤食,這類垃圾進到肚子裏有機會纏住腸道,影響健康。

分清需對症下藥

海洋公園和漁農自然護理署2000年開始合作,義務拯救和照顧受傷或在野外擱淺的綠海龜,待時機合適便把牠們放歸大海。

截至今年7月,已有106隻綠海龜獲救,張凱樂曾照顧其中50隻。每隻綠海龜送到海洋公園時也有不同需要,他和海洋公園的動物護理專員都一一照顧到。

綠海龜Center在吐露港附近被正在巡邏的漁護署職員發現,獸醫檢查後,發現牠的左前肢受細菌嚴重感染。

張凱樂和同事採用內外夾攻的方式處理感染,既在飼料加入抗生素殺菌,也引導牠多活動左前肢。

張凱樂說:「我們刻意在Center左邊餵飼,引導牠用左前肢推開或撕開食物,以收物理治療之效。」

綠海龜Roller由釣魚人士在西貢榕樹澳發現,送到海洋公園後進行電腦掃描檢查,工作人員赫然發現Roller腸道內有兩個魚鉤。

張凱樂憶述當時情況稱:「我們希望魚鉤可以自然排出,餵飼時便在食物中加入棉花,利用棉花包裹魚鉤尖,一來不至刺傷綠海龜的腸道,二來也可促進腸道蠕動,最後Roller成功排出兩個魚鉤。」

綠海龜Skateboard是漁護署接獲舉報,得知牠被放養在西貢浮筏內,於是拯救牠。Skateboard沒有表面傷痕,只是前肢異於一般綠海龜。

衞星追蹤蒐集數據

漁農自然護理署動物護理主任(執法)陳勁東表示,綠海龜屬瀕危物種,拯救受傷綠海龜是希望牠們能繼續生存和繁殖。

在確定救回的綠海龜健康情況理想後,署方會安排牠們重回大海。

陳勁東指,事前的準備工作不少:「我們為綠海龜安裝金屬扣,以便海外研究員了解其行蹤,並為綠海龜植入晶片紀錄身分,還會安裝一個衞星追蹤儀,蒐集其遷徙路線、活動範圍等數據,日後制定保護綠海龜措施時可作參考。」

綠海龜有時會來港產卵,因此漁護署在每年4月至10月,將南丫島深灣列為受限制地區,限制市民和船隻進入。陳勁東解釋,措施有助綠海龜繁殖。

「綠海龜是唯一在香港產卵的海龜,而南丫島深灣是牠們喜歡的產卵地。不過,綠海龜很敏感,如果沙灘有很多人為活動,牠們便會離開,不再繁殖。」

除了由政府制定措施,陳勁東更希望大眾主動行動,保護綠海龜,減少使用塑膠,不要往大海丟垃圾,以免綠海龜誤食,也避免垃圾沖上沙灘阻礙綠海龜產卵。

本港錄逾九千七宗新冠陽性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9,714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2,818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6,896宗;另有187宗輸入個案。

再多八名患者死亡,其中三人未完成接種三劑新冠疫苗。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在簡報會上匯報兩個醫院感染群組的情況。香港佛教醫院內科病房一名患有慢性肺病的82歲女病人本周二因情況轉差,轉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治理,同日經檢測確診,目前情況危殆。接觸追蹤調查顯示,患者在佛教醫院留醫的病格另有兩人染疫。

此外,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一名91歲男病人昨天確診。醫院展開接觸追蹤調查後,發現三名於同一病格留醫的病人也受感染,惟其中一人已出院,醫管局將個案轉交衞生防護中心跟進。尚在留醫的患者則接受隔離治療。

劉家獻說,佛教醫院內科病房以和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現已暫停探訪安排,並徹底清潔消毒。局方會密切監察員工和病人健康狀況,同時與衞生防護中心緊密溝通,跟進最新情況。

另一方面,四間安老院或殘疾人士院舍新增感染個案,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其中,其中曾肇添護老院先後有七名院友、三名職員受感染。

社會福利署宣布,因院舍持續有住客或員工確診,下周一起,除公務探訪外,所有訪客須於探訪前接受核酸檢測,而檢測樣本須於探訪前48小時內採集。署方提醒訪客須持有陰性檢測結果證明,同時遵守「疫苗通行證」的要求,方可到院舍探訪。

237間學校共呈報337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264名學生和73名教職員。過去七日,44間學校呈報兩宗或以上個案。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以及牛頭角的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60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並宣布,為配合舉辦活動,中環愛丁堡廣場的流動採樣站明早10時30分起運作,星期日起回復每日上午8時開放。另外,沙田大會堂廣場的採樣站也提早至每日上午8時開始運作。

鑑於葵青、九龍城、荃灣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自願醫保保單破百萬

醫務衞生局公布,自願醫保計劃推行三年,保單數目已突破100萬,其中逾半受保人為40歲以下人士,約三分一更為30歲以下,反映計劃有效吸引年輕人士投保。

自願醫保計劃2019年4月1日全面推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認可產品保單數目已達1,045,000張。

此外,去年93%索償個案成功索償,其中獲全額償付的個案約佔39%,償付比率九成或以上的個案約佔65%、八成或以上的約佔78%。綜合全年索償個案,整體償付比率平均約為89%,可見計劃有效協助市民應付醫療開支,讓他們安心使用醫療服務。

截至上月31日,市場上的認可產品共86款,包括32款標準計劃和54款靈活計劃,共385個產品選項供市民選擇。

自願醫保網頁設消費者資訊專區,方便市民比較不同保險公司提供的產品內容、特點和保費資料,從而選擇最切合需要和預算的認可產品。

政府鼓勵市民按實際需要購買合適的自願醫保,保障自己和家人,應付不時之需。

新增陽性個案破萬 女嬰染疫危殆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0,342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一名15個月大女嬰染疫,情況危殆。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政府計劃降低「疫苗通行證」適用年齡至五歲,預計下周公布細節。

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3,091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7,251宗;另有244宗輸入個案。再多11名患者死亡,其中七人未完成接種三劑新冠疫苗。

六間安老院和一間殘疾人士院舍新增感染個案,涉及十名院友和一名員工,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

84間學校共呈報139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113名學生和26名教職員,五間學校個別班別須暫停面授課堂一周。因應教育局要求師生開學前自行進行快速測試,過去三日有超過550人因驗出陽性結果而沒有上學。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在簡報會上報告,一名15個月大女嬰本周二起發燒,其新冠病毒快速測試結果呈陽性,今日凌晨更開始抽筋,家人將她送往基督教聯合醫院急症室求診。

女嬰現時在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但抽筋已停止,並可自行呼吸,維生指數穩定。與女嬰同住的祖母和母親快速測試結果均呈陽性,兩人已接種三劑疫苗。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學校已經開學,加上醫管局呈報的染疫兒童入院數字上升,近日甚至出現兒童重症個案,市民應盡快安排兒童接種疫苗。政府計劃降低「疫苗通行證」適用年齡至五歲,並要求相關人士接種兩劑疫苗,預計提供約兩個月過渡期,讓家長有足夠時間安排子女接種疫苗。

政府今日宣布延長院舍外展疫苗接種服務特別計劃至本月底,以進一步提升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院友的接種率。醫療團隊每星期至少到訪其配對院舍一次,為院友提供外展接種服務。

此外,醫管局即日起調整住院新冠病人解除隔離令的條件。以往未完成接種兩劑疫苗的住院病人,須最少隔離14天且臨床條件合適,方可解除隔離令。新安排下,這些病人如在確診第七日或之後的核酸檢測驗出Ct值超過30,即代表不具傳染性,在臨床條件合適的情況下,他們可出院或轉往普通病房繼續接受其他治療。

另一方面,政府按防疫需要將沙田豐和邨和安樓劃為受限區域,相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中西區、黃大仙和元朗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私家診所新冠疫苗接種站投入服務

15間私家診所新冠疫苗接種站今日投入服務,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到訪位於銅鑼灣信和廣場和沙田連城廣場的接種站,視察為市民免費提供的科興和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

楊何蓓茵強調,市民到私家診所新冠疫苗接種站接種疫苗費用全免,注射服務由專業醫護人員提供,流程與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相若。

首批私家診所新冠疫苗接種站也包括位於西環德輔道西太平洋廣場的接種站,將於本月15日起運作。

楊何蓓茵表示,私家診所疫苗接種服務一向以科興疫苗為主,原因是接種復必泰疫苗需要進行「抽針」程序,因此私家診所一向以試點形式提供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她提醒市民,如想前往這些疫苗接種站接種疫苗,不用自行查找電話,只要在政府疫苗接種計劃網站預約即可。

她呼籲市民響應,按時接種新冠疫苗保護自己,同時為子女和長者安排接種疫苗,以保護醫療系統和減輕醫護人員的負荷。

長者疫苗接種方面,楊何蓓茵表示,當局向來主動從不同渠道找出未曾接種疫苗的長者,未來將委託長者安居協會致電使用其平安鐘服務的長者。

她說,如長者對接種疫苗有疑慮,長者安居協會將安排護士致電解答,也可為他們預約,更可安排專人陪同接種疫苗。

她指出,目前為止70至79歲長者中,82%已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但80歲或以上長者只有70%已接種第一劑疫苗,即三成80歲或以上長者從未接種疫苗,當局希望通過接觸社會人士,以及長者的家人、朋友和鄰居,讓長者意識到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至於六個月大至三歲幼童,接種率不足12%,楊何蓓茵說期望幼兒接種方面能提速。

六個月大或以上人士可在接種站接種科興疫苗,12歲或以上人士可選擇接種復必泰疫苗。60歲或以上人士更可免預約,直接到各私家診所新冠疫苗接種站領取即日籌接種疫苗。

防疫政策恪守五要點

行政長官辦公室表示,政府防疫政策維持五項要點,包括不「躺平」、減重症和死亡、保護高風險者、識別不同風險級別人士,以及平衡風險和經濟動力,當局會繼續按疫情發展和上述原則防控疫情。

就傳媒查詢指定檢疫酒店政策,行政長官辦公室回應指,根據整體防疫政策,政府不會「躺平」,會持續控制確診數字,更好管理風險和提升應變能力,防止醫療系統超出負荷。

此外,政府的目標是減重症和減死亡,保護一老一幼、長期病患者等高風險人士,並用科學精準的方法識別不同風險級別人士,以減低管控人數和範圍,容許最多日常活動和所涉人數。

政府也會平衡風險和經濟動力,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維護民生活動和香港競爭力。

行政長官辦公室又說,疫情嚴峻,每日確診人數高達八千至一萬宗,且持續上升,不但對高風險群組的生命構成威脅,也嚴重影響公營醫療系統的運作,非緊急服務現已削減三成。

政府將繼續採取精準措施管控疫情。社會應共同努力,鼓勵長者早日接種疫苗,家長則應盡快安排子女接種疫苗,確保他們得到應有的保護。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