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兒童福祉放在最高位

陳龔偉瑩主席(兒童發展配對基金主席)、張德熙博士(金銀業貿易場慈善基金主席)、各位善長、各位朋友、各位嘉賓、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就是兒童發展基金的「爸爸」,這個計劃是由我出任勞福局局長時推出,所以我對計劃的感情很深,因為有我的DNA在內。

這個計劃亦很幸運在推出不足一年,Amy的組織便開始成立配對。Amy剛才說得很清楚,就是小朋友儲蓄一元,商界就會捐款一元,上限是每月儲蓄二百元,不會要求他們儲蓄很多,主要希望小朋友可以學懂儲蓄這個習慣,並學懂理財,而非只儲蓄那麼簡單。因為在兩年後他們會儲到一萬多元,這一萬多元可以讓他們達到學習目標,例如學鋼琴、學電腦,學好語言,可以學普通話、英語,甚至可以學舞蹈。

我記得當年第一批小朋友中有一位年紀很輕的,他很想買一支單簧管,但當時沒有錢,最後努力透過計劃儲錢成功達成目標,現時他已經在演藝學院藝術系畢業,成為一名音樂老師,這個就是成功例子。第二個例子是在天水圍有一位女孩子,現在已成為一名護士。另外,還有一位男孩子做了警務督察。我與大家分享這些例子,就是希望帶出這個計劃旨在培育我們下一代,而非儲錢那麼簡單。還有,就是訓練他們的抗逆能力和自信,擴大他們的生活圈子。由推展到現在,我們前後已經孕育了17,500個基層小朋友和青年,現時他們很多已經長大成人。

另外,政府在未來一年會注資三億元,我們希望可以造福三萬名小朋友和青年,但在過程中,我們需要民、商、官參與,Amy是一個好例子,也有很多有心機構---金銀貿易場慈善基金、華懋集團等等,他們很慷慨,我相信今年籌到的款項會相當可觀,因為今年我看到這裏的氣氛相當好,這是一個好開始。

除了兒童發展基金的活動外,在今年年中本屆政府成立了第一個兒童事務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即我本人做主席,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我要全面統籌,處理好兒童成長的種種問題,即是說把兒童的福祉放在最高位。這個是第一次成立的委員會,對象為0至18歲兒童,配合我們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對象由18至35歲,可說是提供一條龍服務,為我們下一代向上流動開創一個新途徑,增加多一些機會。但最重要的是商界給機會予我們的青年朋友,特別是實習機會、工作體驗機會等等。民間的參與在過程中並不只是幫助小朋友,而是能幫助家庭,因為很多單親家庭和基層家庭要為口奔馳,根本不懂得如何與小朋友溝通,亦沒有社會支援,所以透過這個計劃,我們正正是用社區支援家庭,整個社區的支持讓家庭可以有信心站起來之餘,孩子的成長亦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援。

長話短說,因為我知道有一位神秘嘉賓已到場。今日這個絕對不是一個商場的推廣活動,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慈善活動,籌到的一分一毫都是造福我們的基層兒童。祝大家身體健康、家庭幸福,有一個愉快的聖誕,有一個美好的2019年。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12月15日在兒童發展配對基金聖誕頌歌節2018亮點活動致辭全文)

認知障礙症簡介會舉行

社會福利署今日舉辦簡介會,加深市民了解認知障礙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出席並致辭,活動逾200人出席。

羅致光表示,面對人口高齡化,認知障礙症患者不斷上升,政府會舉辦公眾教育活動,加強市民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

社署9月展開為期三年的全城「認知無障礙」大行動,鼓勵公眾認識和關心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家人,並與認知障礙症協會合辦簡介會,鼓勵參加者登記成為國際認可的「認知友善好友」。

署長葉文娟表示,部門訂立目標,三年內培訓一萬名「認知友善好友」。她鼓勵市民登記,戴上專屬的橙色手帶,以示對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接納和支持。

除簡介會外,全城大行動還會推出電視、電台宣傳短片和專題網頁,以及明年1月播出香港電台實況劇集《歲月不忘情》。

致力促進殘疾人士融入社群

王日橋會長(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會長)、區建國主席(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主席)、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今晚我很高興出席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50周年慈善晚宴,慶祝聾福會成立50周年。

聾福會作為本港主要服務聽障社群的自助組織,自1986年成立以來一直為聽障人士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務,是政府的重要合作夥伴。本着促進聾健共融的宗旨,聾福會不斷發展各項切合聽障人士需要的服務,在推廣手語和提供手語翻譯培訓方面更是不遺餘力,成績卓著,實在值得加以表揚。

傷健共融是社會各界共同追求的理想,政府也矢志構建平等、關愛和無障礙的社會。為了實踐這個理念,我們一直積極發展多方面的社區支援服務,以提升殘疾人士在社區獨立生活的能力,促進他們融入社群。我們近年不斷增加資源加強康復服務,整體經常性開支已由2007至08年度的166億元,增加至2017至18年度的325億元,增加接近一倍。預計有關開支在今年度會繼續增加至340億元。

在座有朋友可能也知道我在上月主持了行政長官傷健共融高峰會,直接聆聽社會各界,特別是殘疾人士的意見。這類高峰會對我制定以人為本的政策十分重要,我在當天的會議上因聽到參加者提出的意見,即場決定協助展能藝術家舉辦畫展、在青年共享空間計劃撥出空間供青年展能藝術家使用,以及取消殘疾人士藝術發展基金只能運用投資回報的限制,希望為殘疾人士提供更多機會。

在推動手語持續發展方面,勞工及福利局於2015年9月將手語課程納入持續進修基金課程語文範疇,並接納課程提供者申請登記其手語課程為基金課程。由聾福會主辦的一項專業手語翻譯課程已納入基金可獲發還款項課程名單內,並已獲得資歷評級。此外,在勞福局的支持下,康復界於2016年6月公布首份《香港手語翻譯員名單》。名單現時臚列了約50位具經驗手語翻譯員的資料,方便公眾人士按本身的需要選擇手語翻譯員提供服務。

為了照顧聽障朋友獲取時事資訊的需要,勞福局與香港電台合作,從2016年4月起率先推出一個提供手語翻譯的時事資訊節目《早辰‧早晨》。聾福會廣泛收集意見及其他地方的做法,協助通訊事務管理局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商討,最後就在新聞節目提供手語翻譯達成共識。大家都留意到,無綫電視已由今年7月起,在明珠台每日播放半小時提供手語翻譯的粵語新聞節目,深受聽障人士歡迎。聾福會在促成這個節目上實在功不可沒。

在場的各位嘉賓和朋友雖然來自不同界別,但都抱着同一願景,就是要構建一個和諧、共融和關愛的社會。要推動殘疾人士融入社會,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和貢獻,將有關信息植根社區,深化與鞏固。我期待特區政府與聾福會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共融和諧的社會。

最後,我祝聾福會會務蒸蒸日上,今日的慈善晚宴圓滿成功,亦祝願在座所有善長仁翁、各位朋友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多謝大家。

(以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2月14日出席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50周年慈善晚宴演辭)

94人推動文康綠化獲嘉許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今日向94人頒發嘉許狀和獎章,表揚他們在推動康樂體育、文化藝術和社區綠化方面的卓越貢獻。

劉江華在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計劃頒獎典禮上致辭,感謝獲嘉許人士的貢獻,讚揚他們在不同界別竭盡所能,令香港在文康體藝方面成就卓越。

他深信在各人群策群力下,香港的文藝和體育活動定能更趨普及多元,繼續在國際間佔重要席位。

嘉許計劃2002年推出,旨在表揚在文康體藝、社區建設和社會服務等不同範疇有傑出表現和貢獻人士。

貼心安排 病童感窩心

孩子患上嚴重疾病到醫院求診,面對陌生的環境、凍冷的儀器、無盡的檢查,容易感到焦慮、不安,甚至鬧脾氣,影響治療效果。即將投入服務的香港兒童醫院,對患上複雜、罕有病的病童是一大喜訊,除了前線醫護人員悉心照顧外,一群後勤專業人員也為他們費盡心思,採購適切的儀器、打造色彩繽紛的環境、提供貼心服務,陪伴他們對抗病魔。

香港兒童醫院是全港首間兒童醫院,本月18日起將分階段投入服務,兒童腫瘤科、腎科和先天性新陳代謝科的專科門診會率先啟用,放射科、藥劑部、病理科等同步投入運作;住院和日間服務於明年陸續推出。醫院不設急症室或普通科門診服務。

有十年工作經驗的放射師麥依琪,主要負責操作醫療器材,為病人掃描影像用作診斷。她去年10月加入兒童醫院後,到過加拿大和澳洲等國家的兒童醫院觀摩和學習,務求把海外經驗帶回香港。

「磁力共振檢查一般需時半小時或以上,其間病人要保持同一姿勢。過往我們為兒童檢查時,特別是幼童都會掙扎,家長也感到困難和無助。」

營造氣氛紓緩情緒

為紓緩病童的恐懼和不安,兒童醫院在設計上致力營造親切氣氛,建立愉快環境,例如磁力共振中心的布置仿似海洋,病童接受檢查時可戴上像潛水鏡的眼鏡和耳機,觀看喜愛的電影。

麥依琪與團隊又花了不少心思,將超聲波檢查室的環境,化成滿天星斗的夜空;待小朋友完成檢查後,又讓他們把一些星星貼到牆上,以作鼓勵。

「因為超聲波檢查需要在較暗環境下進行,我們便採用星空的概念。關燈後,小朋友看見牆上發亮的星星,可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減低不安情緒。」

藥物輔導提供意見

巿民一般只在藥房領取藥物時接觸的藥劑師,他們如今也走出藥房,為病童和家長提供專業意見。2016年調任香港兒童醫院的藥劑師吳浩文,日後將主力跟進兒童腫瘤科臨床藥劑服務。

「兒童醫院主要處理較複雜個案,所以我們決定在兒童腫瘤科展開全新的藥物輔導服務,為新確診白血病的病童及其家人講解各種化療藥物的副作用,以及相應處理方法。」

吳浩文表示,藥劑師會與跨專業團隊,包括醫生、護士及其他醫療人員合作,提供專業意見,改善病人的藥物治療方案。他期望病童及其家人明白化療的重要,跟從醫生指示,準時服藥並服用正確劑量。

了解需要採購

準備默默陪伴病童抵抗病魔的,還有醫務化驗師黃嘉健。

黃嘉健從事化驗工作12年,2014年加入兒童醫院,協助病理部門的初期籌劃工作。他認為,化驗師的工作對治療病童起關鍵作用。

「化驗師協助醫生診斷病人所患疾病,對症下藥,並協助監察治療進度;我們的化驗結果也有助醫生預測病人的康復機會。」

任何醫護崗位都應了解病童需要,作為化驗師,黃嘉健希望減低病童承受的痛楚,因而作出貼心安排。

「小朋友體型小,血量也相對少,血液樣本不足夠做化驗時,我們也不想他們重複抽血,以免他們感到害怕。所以我們選購儀器時,挑選只需用少量血液樣本的儀器,希望達到兒童醫院以『兒童為本』的理念。」

兒童為本提升水平

醫院設計以「兒童為本.家庭友善」為目標,兩座大樓之間的中央復康花園設置動物園藝雕塑、滑梯等遊樂設施,以紓緩病童不安情緒;病床旁設有摺床,便利家長陪伴和照顧病童。

醫院綜合復康中心設有全港首個可因應病童身高升降池底的水療池,水深可由水平面調升至1.7米,即使行動不便的病童也可坐着輪椅,進入水療池做運動。

兒童醫院行政總監李子良指,該院主要照顧患危重病、需長期住院或接受高危手術的小朋友,所以醫院的環境設計並不像醫院,以減少兒童的憂慮和恐懼。

「兒童醫院讓所有照顧病童的醫護人員和病人組織夢想成真。我希望醫院能提升兒科服務水平,把最複雜、最不常見的疾病集中處理,讓醫護人員累積經驗,統一最好的治療方案。」

李子良期望,兒童醫院的臨床服務、科研、人才培訓,達到卓越水準,令病童及其家庭受惠。

嘉年華推廣家庭精神健康

2018精神健康月壓軸活動「家‧力量」滿FUN嘉年華今日舉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主禮。活動促進家庭精神健康,逾500人出席,包括非政府機構、地區團體、自助組織代表和學生、義工等。

精神健康月以「家‧力量」作為主題、「十分滿FUN」為口號,鼓勵市民每日花至少10分鐘與家人相聚,為家庭加添正能量。過去半年,12間提供精神病康復服務的非政府機構統籌一系列社區和學校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市民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和關注。

  

羅致光致辭時指出,社會福利署自2010年起,通過非政府機構營辦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為15歲或以上的精神病康復者、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士及其照顧者、區內居民,提供一站式社區支援服務。

政府近年增加資源,加強服務,截至今年9月止,綜合社區中心已為超過73,000人提供服務。

當局計劃把服務對象擴至15歲以下中學生,包括輟學青少年,加強對青年的專業支援,協助他們過渡至合適的成年支援服務。

  

羅致光在典禮前參觀嘉年華攤位,並感謝社福機構在社會各層面推廣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月由勞工及福利局連同多個決策局和部門、公營機構、非政府機構合辦,以響應世界心理衞生聯盟發起的世界精神健康日。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