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新增十人確診 兩宗為本地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十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其中兩宗為本地感染個案,患者分別為一名41歲診所女護士和一名59歲食肆男員工。男患者感染源頭未明。其餘八宗為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41歲女患者本月2日起喉嚨痕癢,前日下午開始發燒和發冷,昨日提交深喉唾液樣本以進行病毒檢測,同日晚上確診。

她居於長沙灣青山道,在同區一間診所上班,負責分配和派發藥物,無須接觸病人。她上月24日與較早前確診的另一名患者在西九龍快餐店茶聚,二人均非所有時間都戴上口罩;她本月1日與另一名友人行山,並與母親見面。

由於女患者曾在發燒期間上班,衞生防護中心會把診所全部職員,包括醫生、其他護士和清潔工人送往檢疫中心接受檢疫。防護中心也會逐一聯絡在上月30日及其後到該診所求診的病人,向他們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以進行病毒測試。

第二宗本地個案的59歲男患者沒有外遊紀錄,感染源頭暫時未明。他上月30日晚開始流鼻水、頭暈和發冷,前日腹瀉,曾向私家醫生求醫。至昨日,他在港鐵荃灣西站乘車期間感到頭暈,由救護車送往仁濟醫院,及後再轉往瑪嘉烈醫院。

他居於坪石邨玉石樓,凌晨時分在玉石樓一間粥麵店獨自工作,上午則會到屯門內河碼頭龍門路一食肆負責蒸飯工作。防護中心會安排兩間食肆的員工進行檢疫,並會向有關顧客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

中心熱線2125 1111、2125 1122今日將延長運作時間至晚上10時,供有關顧客查詢派發樣本瓶的安排。

防護中心亦會安排向兩名患者居住大廈的居民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

張竹君呼籲,有關食肆顧客和大廈居民須留意身體狀況,如感到不適,應盡早求醫。

此外,醫院管理局公布,至今1,156名確診或疑似病人康復出院,留醫者共101人。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殘疾人及康復計劃方案公布

勞工及福利局今日公布由康復諮詢委員會制定的《殘疾人及康復計劃方案》。政府原則上同意方案提出的策略方向和建議,會跟進落實各項建議。

方案提出願景,確認殘疾人士多元化的發展需要,尊重殘疾人士的自主、自立,以及建構傷健共融的社會,讓殘疾人士可充分發揮潛能、盡展所長、貢獻社會。方案按願景釐定四個策略方向,環繞20個主題提出共62項策略建議。

四個策略方向分別為提供適時及適切的支援予殘疾人士,協助他們應對人生歷程的轉變;加強社區照顧服務,並在有需要時盡快安排殘疾人士入住院舍;推動傷健共融文化,促進暢通易達的環境、交通及資訊傳達,讓殘疾人士全面參與社會;以及確保殘疾人士的多元化服務因應需求轉變得以持續發展。

局方表示,有關方案是一份「活文件」,涵蓋殘疾人士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各種服務需要。政府會按每項策略建議的成熟程度,分為短期及中長期措施,以成熟一項推一項方式落實。

康諮會將協助政府跟進各項建議的實施進度,根據四個策略方向適時作出檢討和適當調整。

殘疾人及康復計劃方案上一次更新於2007年。行政長官在2017年施政報告宣布,委託康諮會開展制定新方案的工作。

康諮會制定新方案時,採取恪守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的宗旨、以貫穿人生歷程的方式檢視殘疾人士不同人生階段各方面的需要,以及推動跨界別、跨部門的協作,共同為殘疾人士建構傷健共融的社會三個指導原則,並分三階段聽取和適當採納公眾及持份者意見,上月向政府提交新方案。

本港增五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今日下午4時,本港新增五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全為輸入個案;至今本港累計確診個案1,247宗。

患者一男四女,年齡3至49歲,他們在潛伏期曾分別身處巴基斯坦、印度、哈薩克、菲律賓和英國。

防護中心表示,由於近日經香港國際機場抵港人士數量大增,衞生署檢視位於亞洲國際博覽館的臨時樣本採集中心、富豪東方酒店的等候檢測結果中心供抵港人士等候檢測結果容量上限後,認為有需要因應每日抵港人數調節相關安排。

如預計當日抵港人數超出兩個中心可容納的人數上限,衞生署會按風險評估採取分流措施。

來自風險較低地區的抵港人士在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收集深喉唾液樣本後,會直接自行前往指定地點進行14天強制檢疫。

至於等候檢測結果中心的留宿安排,署方會因應設施容量和當日下午抵港航班人數靈活處理。有需要時,下午抵港人士也會被安排留在臨時樣本採集中心等候結果。

衞生署呼籲抵港人士聽從現場職員指示,並為抵港安排預留彈性。

此外,醫院管理局公布,至今1,125名確診或疑似病人康復出院,留醫者共111人。

個人保護裝備存量方面,醫管局目前共有3,000萬個外科口罩、260萬個外科呼吸器、510萬件保護衣和830萬個面罩,估計足夠大約三個月使用。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本港增九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今日下午4時,本港新增九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全為輸入個案;至今本港累計確診個案1,242宗。

患者三男六女,年齡2至40歲,潛伏期身處巴基斯坦或印度。

防護中心重申,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仍應盡量與他人保持適當社交距離,減少外出,避免聚餐或聚會等社交活動,以減低社區出現群組個案的風險。

鑑於全球各地的疫情仍然非常嚴峻,各地個案數字不斷上升,防護中心強烈呼籲市民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外遊計劃。

市民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乘搭交通工具或在人多擠迫的地方逗留時應佩戴外科口罩,並時刻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

此外,醫院管理局公布,至今1,120名確診或疑似病人康復出院,留醫者共107人。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酒吧電影院等入座人數限制放寬

政府宣布,鑑於最新的公共衞生風險評估,多項減少社交接觸措施將進一步放寬,酒吧或酒館、夜店或夜總會、電影院等公眾娛樂場所的人數限制放寬至其容量八成。公眾地方群組聚集人數限制則維持50人。

食物及衞生局表示,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及衞生專家意見,2019冠狀病毒病在欠缺有效療法和疫苗前不會消失。因此,政府需把防控疫情和管理感染工作納為社會日常運作的新常態。

該局指,政府一直採取張弛有度策略,致力平衡保障公共衞生、經濟影響和社會接受程度等因素,一方面維持各項抗疫措施,另一方面預留空間,讓社會在情況容許的時候逐步恢復正常運作和活動,目前有關策略處於放寬階段。

政府考慮到本地近日疫情緩和,決定進一步放寬減少社交接觸措施,讓經濟和社交活動進一步恢復。

在餐飲業務方面,酒吧或酒館的顧客人數限制由不得超過其通常座位數目一半增加至八成;公眾娛樂場所内的大型娛樂遊戲站、遊戲機或設施、電影院或設有現場表演的公眾娛樂場所,以及夜店或夜總會的人數限制也由其容納量一半放寬至八成。

上述最新指示由本周五起生效,有效期14天至下月16日;《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對表列處所的其他規定及限制在這段期間繼續維持。

另外,公眾地方群組聚集人數不得超過50人的限制,同樣延長14天至下月16日。在獲豁免的群組聚集下,宗教活動參加者人數限制將獲放寬,由不多於該處所通常可容納人數的一半增至八成,活動中不可供應食物或飲品,宗教禮儀除外。

入境管制措施方面,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和澳門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保持緊密溝通,討論在聯防聯控工作框架下互認檢測和互免檢疫,以及在疫情許可下,考慮有限度放寬三地過境人流,便利必要來往粵港或港澳的人士。

局方表示,不少海外國家在放寬減少社交接觸措施後,疫情反彈,錄得大量新增個案,並需再次實施限制措施。因此,當局會繼續密切留意疫情發展,不時檢討相關措施,在考慮所有相關因素後作出適當調節。

市民應繼續保持警覺,盡量保持適當社交距離,減低社區出現群組個案的風險。

本港增兩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今日下午4時,本港新增兩宗2019冠狀病毒病輸入個案;至今本港累計確診個案1,205宗。

兩名男患者分別19和59歲,潛伏期身處美國。他們一名密切接觸者出現病徵,正被安排送往公立醫院接受治療。

此外,中心接獲內地海關通報一宗涉及11人的確診個案群組,患者均為MSC Flavia貨櫃船的船員,部分人在香港登船。中心已與內地衞生當局聯絡,以索取進一步資料。

該船原定上周五於寧波登岸,其中11名船員抵達寧波時被當地海關驗出對2019冠狀病毒呈陽性反應。他們當中,九人上周三在香港登船,其中六人由印尼、兩人由希臘、一人由克羅地亞於本月21至23日期間抵港,全部人抵港時申報沒有病徵,但其中兩人抵達寧波時被發現發燒,其餘七人則沒有病徵。

另一方面,衞生防護中心指,數碼港創業學會旗下的初創企業HelloToby Technology (HK) Limited(Toby)已開始為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上門收取樣本速遞服務,連同早前已提供服務的GoGo Tech Limited(GOGOVAN)和HK PICK-UP LIMITED(Pickupp),現有三間企業提供相關服務。

醫院管理局公布,至今有1,107名確診或疑似病人康復出院,留醫者共90人。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