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表示,一名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82歲女病人今日死亡,累計26名確診者在公立醫院死亡。
該名女病人有長期病患,本月26日因發燒入住屯門醫院接受治療。她的病情持續惡化,延至今日凌晨離世。
院方對病人離世感到難過,會為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表示,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一名外展護士因曾探訪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須接受檢疫。該局提醒外展人員執勤時做足個人保護措施,並呼籲病人及其家屬在外展人員到訪期間佩戴口罩。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東區醫院腫瘤科一名外展護士本月13日和20日上門探訪一名病人,為她提供紓緩治療。院方其後獲悉該名病人、其丈夫和家傭分別確診。
該名護士在家訪期間有佩戴外科口罩,但病人並沒有,因此,護士被定義為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
該名護士7月29日最後一次上班,其深喉唾液樣本測試結果為陰性。醫管局已提醒外展人員加強感染控制和做足個人保護措施。
何婉霞指出,現時社區感染個案眾多,無論病人或醫院人員均須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和注意衞生。她呼籲病人及其家人在外展人員上門提供服務時佩戴口罩。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表示,伊利沙伯醫院一名女病人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十名曾與患者在同一病格的病人需要接受檢疫。該局澄清,院方暫無計劃要求所有病人在入院前進行病毒檢測。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今日在簡報會上說,該名71歲女病人7月29日因頭暈入住伊利沙伯醫院內科病房。她入院時情況穩定,並無發燒或感染病徴,昨日下午感到越來越不適,獲安排轉往監察病房,昨晚初步確診。
院方隨即跟進,同一病格十名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並獲安排接受檢疫;病房醫護人員因有穿戴合適保護裝備,且沒有在病格進行高風險程序,故沒被列為密切接觸者。
此外,何婉霞就傳媒報道作出澄清,指伊利沙伯醫院暫時沒有計劃要求所有病人必須在入院前進行病毒檢測,待有檢測結果才能入院。
她指出,在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下,醫院已加強為入院病人進行病毒篩查,根據病人的病徵、居住地點和職業等因素評估風險,決定是否需要進行2019冠狀病毒測試。
房屋署表示,一名承辦商聘用的合約技術助理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她工作的辦事處已全面清潔和消毒。
該名確診者在沙田大圍隆亨邨榮心樓的房屋署北區及沙田南分區保養辦事處工作,負責監督樓宇裝備工程事宜,一般不會直接接觸居民。
她近日沒有外遊紀錄,上班期間有佩戴口罩,體溫正常,最近一次上班日期為7月17日。
因家人確診,該人員被列為緊密接觸者,自7月28日起在檢疫中心接受強制檢疫。
署方已提醒員工注意個人衞生,如感不適須馬上求醫。
上水屠房累計錄得十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和初步確診個案,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明日凌晨零時起,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者才可進入屠房範圍。
該署指,已為在上水屠房工作的政府人員,以及營運者、入口商、買手、運輸公司等持份者安排病毒檢測,除昨日公布的三宗初步確診個案外,所有其他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政府表示,檢視餐飲業務實施全日暫停堂食措施的實際情況後,決定容許業界明日起恢復提供日間堂食服務,但食肆入座率不得多於五成,最多二人同坐一桌,措施會實施至下周二。
政府重申,實施全日暫停堂食措施是因為疫情非常嚴峻,冀通過進一步減少集體用膳和社交接觸,防止病毒繼續在社區傳播。
政府檢視有關措拖後,明白對上班僱員帶來不便和困難,故決定容許餐飲業務處所恢復於每日上午5時至下午5時59分提供堂食服務,但鑑於疫情嚴峻,並考慮進食時不佩戴口罩可能帶來較高的感染風險,堂食安排必須採取更嚴謹的防疫措施。
餐飲業務處所的桌子擺放必須保持最少1.5米距離或設有隔板作有效分隔;處所須繼續為內進人士量度體溫、提供消毒潔手液等;在內人士除飲食外,必須一直佩戴口罩。
餐飲業務負責人也應採取進一步措施,例如盡量安排單向座椅、避免面對面接觸和不安排搭枱服務等,以減低傳播病毒風險。
至於每日下午6時至翌日早上4時59分,除特定處所外,繼續禁止堂食。
政府再次強烈呼籲僱主盡量容許僱員在家工作,從而減低早、午餐時分大量僱員因外出用膳聚集而可能導致感染病毒的機會。在可行情況下,僱主可實施彈性午膳時間等措施,避免僱員外出及減少僱員之間的接觸。
市民應繼續保持社交距離和避免非必要聚會,從而減少以至切斷社區傳播鏈,以保障本港社會整體公共衞生和市民健康,紓緩醫療系統目前的沉重負荷。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將於憲報刊登上述在法例第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下的最新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