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將軍澳醫院負壓系統一度故障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將軍澳醫院深切治療部兩間隔離病室的負壓系統今日一度出現故障,醫院管理局表示,經評估後相信事件引致的感染風險很低。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該院深切治療部兩間隔離病室的負壓系統今日凌晨1時45分發生故障,經工程人員評估後,估計需要維修一段時間。

他說,醫護人員在故障出現後,隨即將兩間病室內兩名確診病人轉送其他隔離病室,其間醫護人員有佩戴合適個人防護裝備,並採取了合適感染控制措施,而負壓系統經搶修後於清晨4時15分回復正常。

社交距離措施延續至8月11日

政府公布延續現行的社交距離措施,包括要求餐飲業務處所在指定時段停止提供堂食、繼續關閉表列處所、在所有公眾地方須佩戴口罩及不得多於二人聚集等。有關規定延續七天至8月11日。

政府表示,根據最新公共衞生風險評估,自本港出現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以來,現時出現社區大規模爆發的風險最高。

鑑於疫情持續嚴峻,政府認為有需要延續相關社交距離措施。

除特定處所外,餐飲業務負責人在每日下午6時至翌日早上4時59分須停止提供堂食。受影響處所可繼續以外賣及外送方式售賣或供應食物及飲品。

餐飲處所內的顧客數目任何時間均不得超過通常座位數目一半,並不得多於二人同坐一桌。桌子之間至少有1.5米距離或設有隔板分隔。

有關措施亦要求13類表列處所繼續暫停營業。

此外,禁止在公眾地方進行兩人以上群組聚集、進入或身處公眾地方及交通工具時須一直佩戴口罩的規定亦將維持。

政府強烈呼籲市民繼續盡量留在家中,減少外出和在外用膳,並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和聚會,從而減少社區傳播以至切斷社區傳播鏈。

當局會繼續密切留意疫情發展,不時檢討相關措施。

三確診者不治

醫院管理局表示,兩名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患者離世,二人均有長期病患,累計37名確診者在公立醫院死亡。

83歲男患者7月9日因發燒入住屯門醫院接受治療,情況持續惡化,延至今早不治。

84歲女患者7月10日因暈厥和跌倒入住伊利沙伯醫院接受治療,情況一直轉差,今早離世。

院方對此感到難過,會為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灣仔派遞局郵差染新型肺炎

入境事務處表示,一名合約員工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衞生防護中心正跟進情況,部門會積極配合中心的檢疫措施。

入境處指,該確診者在尖沙咀西九龍辦事處負責協助市民辦理旅行證件申請,最近一次上班日期為本月1日。他執行職務前探測體溫正常,工作時有佩戴口罩及遵守防疫措施。

基於公共衞生考慮,入境處西九龍辦事處即時關閉,擬緊急申請旅行證件的市民可前往灣仔入境事務大樓四樓(只限特區護照)或元朗政府合署 一樓元朗辦事處,查詢可致電 2852 3045;有關簽證及延期事宜,可致電3521 1840。

入境處已提醒屬下人員須注意個人衞生,如感不適應盡早求醫。

控疫攻防戰

本港已持續超過十日,每日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超過100宗水平,情況着實令人擔心。為了保障市民的健康,迅速管控好疫情及盡可能切斷傳播鏈,減少感染人數是政府目前最重要的工作。防疫抗疫及穩住經濟,固然是我們要守住的兩條戰線,然而,以現時的情況來看,如不能盡快有效控制疫情,穩住經濟將會無從談起。這似乎也是海外其他經濟體面對的實際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在全球有超過1,700萬宗確診個案,當中約450萬宗在美國,佔全球總數的四分之一。當地疫情仍未顯著受控,影響所及,美國經濟正陷深度衰退,GDP繼今年首季按季負增長5%後,第二季萎縮幅度達到32.9%,是歷來表現最差的季度。法國上季經濟按季負增長13.8%,德國則負增長10.1%。

在香港方面,經濟情況是讓人憂心的。繼今年首季GDP負增長9.1%後,第二季仍負增長9%。拉動經濟的「三頭馬車」中,私人消費開支在第二季的按年跌幅達14.5%,比首季跌幅擴闊3.9個百分點。反映投資的本地固定資產形成上季跌幅亦擴大到20.6%。出口方面,整體貨物出口跌幅則由首季的9.7%收窄到第二季的2.1%。然而,旅遊業受疫情困擾而陷於停頓,第二季本港服務輸出急跌46.6%。雖然如此,6月份疫情曾稍為緩和,大家略為恢復日常生活出行,零售業銷售貨值跌幅隨即由5月份的32.9%,收窄到6月份的24.8%。數據反映,疫情可說是經濟活動的最大制約。

踏入7月份,本港的疫情呈現反覆,出現「第三波」爆發,在7月8日到7月底期間,新增確診個案達到1,850宗,比今年上半年累計的1,300宗,還要多出約四成,且近日的每天新增確診個案仍高企在逾百宗水平。這樣看來,第三季經濟也許會承受更大的壓力。

就在歐美可能陷入深度衰退的同時,內地上季經濟已重拾動力,第二季GDP按年增長3.2%,扭轉首季負1.6%的紀錄。即或內地個別城市也曾再出現確診個案,但早檢測、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策略有效遏制疫情反彈。我們正努力在最短時間內將檢測能力大幅提升,盡可能精準地發現患者,尤其是無症狀的感染者,並提供適切的隔離治療,以保障患者、其家人朋友以至社區的健康。在這樣的框架下,再配合社交距離措施,才能最大程度有效防控,令經濟活動能在市民健康及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盡快及最大幅度恢復,這樣才可令市民逐步回復正常生活。

感謝中央在人員、物資及防疫工作等環節的全力支援。無論是建方艙醫院、搭建新的臨時醫院,接收患者;又或是協助進行大規模的核酸檢測,這些都有助香港盡快控制好疫情。也許有人對內地的支援還存在疑慮,甚至抗拒。但是,客觀而言,內地的控疫防疫策略和工作成效顯著,不少城市在新增確診個案、無症狀感染及須醫學監察的密切接觸者等全部清零後,民眾已恢復日常生活,並保持高度警覺持續防疫。我們需要借鏡這些有用的經驗,以盡早有效控制疫情,讓市民無須過分憂心被感染的風險,讓大家回復日常生活、出行和工作。這是關乎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重要事情。

任何工作都有緩急先後,現在是控疫為先,同時要兼顧保民生、穩經濟。面對目前的難關,特區政府會研究如何盡力提供支援。不過,財政資源始終有限,無止境的政府援助與紓困不可能是長久之策,更非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我看來,要保民生、穩經濟,最重要是打通兩個循環。

內循環:首要是控制疫情、個案清零,讓市民能恢復正常生活及出行,本地經濟才能恢復活力與動力。

外循環:環球疫情仍然嚴峻,意味本港相關的商務、旅遊及相關行業暫難恢復。反觀內地已有效控疫且民眾恢復出行,如果香港也能管控好疫情,便可透過「旅遊氣泡」安排,讓持有健康碼的港人到內地和澳門公幹和旅遊;並通過同樣安排,讓內地及澳門的商務和遊客來港。這將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復我們的商貿活動,並幫助旅遊、零售及餐飲等行業及相關的打工仔提高收入。

如果能做好這兩個循環,以內地龐大的市場規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空間,本港經濟有望較早復蘇,市民、商店以至企業的收入才能有力地恢復,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改善民生。而類似的安排也可逐步延伸到亞太區內其他疫情受控的地方,進一步促進商貿旅遊的恢復。

面對這場世紀疫症,任何應對工作都不容易,甚至備受爭議,押後立法會換屆選舉的決定便是一例。不過,控疫、防疫都是困難但卻很重要的事情,關乎到市民的健康與性命。任何有利於控疫防疫的工作都不應受阻於門戶之見、政治之爭。病毒不會被政見爭議所消滅,只會因無空間傳播而絕跡。希望大家暫時放低分歧,為控制疫情而團結努力。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8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94歲男確診病人離世

醫院管理局表示,一名94歲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男病人離世,累計34名確診者在公立醫院死亡。

病人有長期病患,他7月14日因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咳嗽和流鼻水入住瑪麗醫院接受治療。病人情況持續惡化,延至今日中午離世。

院方對此感到難過,會為家屬提供適切協助。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