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使用疫苗規例有效期延長一年

政府今日刊憲延長《預防及控制疾病(使用疫苗)規例》的有效期一年,以繼續認可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作緊急使用並推行疫苗接種計劃,對抗疫情。據此,科興和復必泰疫苗的認可有效期相應延長。

《2021年預防及控制疾病(使用疫苗)(修訂)規例》刊憲訂立後,上述規例的有效期會由今年12月23日延長至明年12月23日。

此外,按修訂規例,現時適用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的民事法律責任豁免,會應用於政府委任的四個委員會或顧問團,即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行政長官專家顧問團。

就為指明目的使用認可疫苗、或就接種後發生的臨床事件真誠向政府提供意見時,這些成員可獲豁免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截至昨日,逾三分二合資格市民已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政府表示,疫苗接種一直是抗疫工作重要一環,當局會繼續積極推行接種計劃,鼓勵高危群組尤其是70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以減少不幸染疫後出現重症甚至死亡情況,同時為香港建立保護屏障,對抗外來輸入的新冠病毒。

政府也會參考本地專家意見和外地經驗,規劃下一輪疫苗接種計劃,並繼續與藥廠磋商疫苗採購事宜。

《2021年預防及控制疾病(使用疫苗)(修訂)規例》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訂立。該條例第八條列明,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可為防止、應付或紓緩公共衞生緊急事態的影響訂立規例,保障公眾健康。

三人確診 全為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三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患者由印尼、菲律賓和巴基斯坦抵港。

新增個案均於竹篙灣檢疫中心確診,其中兩宗涉及變異病毒株,餘下一宗的變異病毒株檢測結果待定。一人為早前確診輸入個案患者的密切接觸者。

防護中心並提醒與沙田金獅花園第1期金輝閣相關的指明人士明日須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接受檢測。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個案63宗,一宗屬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其餘均為輸入個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檢視嬰幼兒配方產品規管安排

主席:

今日我們想介紹今年施政報告和我們工作的重點。

防疫抗疫基金

首先是防疫抗疫基金,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食物環境衞生署及漁農自然護理署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了多個資助計劃,已批出超過133億元,協助受疫情嚴重影響的行業。

當然我們都會繼續與業界保持密切溝通,按疫情發展,適時調整我們的社交距離和一些其他的措施。

可持續漁農業發展

至於可持續漁和農業發展方面,我們將在漁業持續發展基金和農業持續發展基金下推出一個先導計劃,重點資助本地漁農業界應用新技術,推動業界現代化及提升競爭力,以及促進知識的傳承。

另外,農業園的第一期工程預計在今年年底至2023年分階段完成,我們亦會隨即展開農業園第二期的籌備工作。漁護署亦積極推廣智能溫室科技,並透過發展精準及自動化的水耕生產技術,協助業界提升效率及善用生產空間。

在漁業方面,為順應全球海產養殖的趨勢,漁護署今年在東龍洲魚類養殖區設立現代化深海網箱養殖示範場。這個示範場是引入了智慧化、可實時監控和抵禦惡劣天氣的現代化海魚養殖技術,為業界和有意投身行業的人士,包括年青一代提供實地示範以及實習培訓。政府亦透過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資助香港漁民參與在大灣區的惠州市深海網箱養殖項目,以及協助本地漁民發掘在其他地方發展可持續漁業的商機。

公眾街市

在公眾街市方面,我們正推展七個新街市項目,當中包括在東涌市中心港鐵站附近的富東街設立臨時街市,預計可於2022年第四季落成。我們亦正就天水圍街市的設計及建造工程合約進行招標。其餘的五個新街市項目正進行初步設計或前期規劃。

街市現代化計劃方面,我們已在香港仔街市展開全面翻新工程前期的一些預備工作,預計整個工程在明年完成,並正為另外一些街市全面翻新的工程建議進行準備和諮詢的工作。

環境衞生

環境衞生方面,在防治蚊患方面,食環署會積極研究及應用新科技和儀器,現正實地測試一款大型機械超低微量滅蚊噴灑器,提高滅蚊工作的成效。

在防治鼠患方面,食環署會加強與房屋署的協作,針對公共屋邨去制定及落實更具成效的防治鼠患的措施。食環署亦會在今年11月調動額外資源,於三個地區推行加強版的目標小區滅鼠行動,擴大滅鼠範圍,涵蓋更多鼠患的黑點。

在過去兩年,其實食環署已經展開超過90所公廁的翻新或優化工程,當中有50所的工程已經完成,另外有涉及約100所公廁的工程將於今明兩年展開,目標是按計劃於2023至24年為合共約240所公廁進行相關的工程。食環署同時亦試行不同的智能公廁系統,收集有用的數據,提升服務水平。

食物安全

在食物安全方面,我們今年中已完成加強規管工業製反式脂肪等食物內有害物質的一個法例修訂,下一步會全面檢視食物內獸藥殘餘的標準及現行相關規管安排,計劃明年內會完成有關的檢討。

另外,為加強保障36個月以下嬰幼兒的營養和健康,以及支持母乳餵哺,我們會參考國際間最新的發展和做法,檢視36個月以下嬰幼兒配方產品的營養成分組合,以及營養和健康聲稱的規管安排。在進行檢討時,我們會與業界相關持份者保持溝通,充分考慮各方的關注。

促進動物福利

促進動物福利方面,政府已於今年4月修訂《道路交通條例》,規定司機在交通意外中撞到貓隻或狗隻必須停車,有關新規定將於2021年11月生效。另外,政府亦會提議修訂《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向對動物負有責任的人士施加積極的謹慎責任、加重殘酷對待動物罪行的罰則,以及加強執法權力等,以提升動物福利。我們現時全力推進法例草擬的工作,目標是在明年上半年把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

結語

主席,我的介紹到此為止。我和同事樂意回應大家的問題,多謝主席。

(以上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10月12日在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就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有關食物安全和環境衞生政策措施的開場發言)

本港錄四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四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患者由英國、印尼和俄羅斯抵港。

其中,三宗個案涉及變異病毒株,一宗變異病毒株檢測結果待定。

患者為兩男兩女,年齡介乎32至58歲,均由高風險A組指明地區抵港,其中三人抵港時在香港國際機場檢測待行的結果呈陽性,餘下一人在檢疫期間第九日檢測中確診。

此外,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外地確診個案,18歲男患者上月29日在香港接受檢測,結果呈陰性,其後於本月1日乘搭航班BA032離港前往英國,本月3日在英國抽取的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他昨日開始出現病徵。

患者居於何文田帝庭園7座,他在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2座31樓工作,最後上班日期為上月24日。他於3月20日和4月10日在香港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

防護中心繼續與英國衞生當局跟進個案,並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個案追蹤。為審慎起見,患者潛伏期曾居住和工作的地點納入強制檢測公告。任何於指定期間曾身處指明地方的人士,須在指明日期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已經完成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的人士亦須接受強制檢測。

此外,兩間學校爆發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樣疾病個案,相關學校或其指明級別也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食物及衞生局表示,由於預期未來數日天氣惡劣,上述強制檢測的期限將延長一天至本月15日。若這段時間內,三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或政府宣布出現超強颱風後的極端情況,強檢期限會再延長一天。

市民應留意社區檢測中心和流動採樣站在惡劣天氣情況下的開放安排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個案72宗,一宗屬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其餘均為輸入個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政府繼續增加居家照顧服務

Bernard(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陳智思)、Michael(香港賽馬會副主席利子厚)、林正財醫生(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督導委員會召集人)、Tony(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各位社福界的朋友、各位來賓:

今日我很高興出席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啟動禮。香港人口持續老化,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目前香港65歲或以上的人口佔總人口約19%,預計到了2040年,有關比例將上升至約30%,大家可想像,這為香港的醫療體系及福利機構,特別是安老照顧服務帶來很大的挑戰。同時,我們的責任是要照顧老人家,長者為香港的發展付出了很多努力,所以我們不會形容人口老齡化是很大壓力、很大的負擔,但的確是一個挑戰。在這段時間,尤其是新冠疫情肆虐接近兩年,大家都看到要應用科技,一定要在科技和創新方面加把勁,從而提升長者的自顧能力,或他家人的照顧能力,這將會是未來安老服務的一個發展方向。

本屆政府重視安老服務,我們在四年間已將投放在安老服務的經常開支增加85%。政府一直希望以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只是後援,最好不用入住院舍。如何能夠讓長者在家居內獲得照顧,是一個大議題;如何致力為長者提供一些非院舍的服務,本屆政府和羅致光局長(勞工及福利局局長)都不斷在思考和努力。我在上星期發表的2021年施政報告中亦再次強調,我們會繼續增加日間護理和居家照顧這兩方面的服務,讓長者和殘疾人士可以居家得到照顧。本屆政府已把資助家居照顧服務的服務名額由約8,400個增加至約13,400個,越來越受歡迎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即所謂錢跟着老人走的服務券數目也由最初的3,000張增至8,000張。我們亦希望可以提升長者及照顧者在家安老的信心和能力,並切實回應長者及照顧者的需要。結合老年學及先進科技的樂齡科技,我相信是最有效應對我剛才所說的挑戰的方法之一,而且要協助家人懂得使用這些科技;我相信越多人使用亦會為另一個界別,即創科界的年輕人、科學家提供更多契機。

為推動樂齡科技,政府在2018年12月撥出十億元設立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資助合資格的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申請購置/租借或試用科技產品,以改善服務使用者的生活,並減輕護理人員及照顧者的負擔和壓力。由成立起至2021年10月,基金已分五個批次一共批出超過3億8,000萬元,資助約1,300個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購置或租用超過9,600件科技產品。

但我時常也說,要建構和諧、關愛的社會,不可能只靠政府,我們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就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今日來到這裏,很高興見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為我們很有需要的服務提供支持,設立了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將樂齡科技真正帶入社區。這服務是一項為期四年半的試驗計劃,為長者提供包括評估、安裝及定期探訪的一站式器材租賃服務,旨在加強市民對樂齡科技的認識和應用,進而提升長者及照顧者居家安老的信心和能力,最終當然希望讓長者能夠留在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長者及照顧者在使用樂齡科技時會遇到不同的困難,例如不知在何處購入器材、不肯定產品是否適合,或未必有能力負擔產品售價。計劃正正可滿足這些需要,提供超過20款、300多件樂齡科技器材給市民租用。考慮到長者的經濟能力,我知道計劃會按照使用者的家庭收入釐定不同付款級別。

事實上,社會上關心樂齡科技的人還有很多。我在今年7月訪問嶺南大學,當時我參觀了嶺南大學內同樣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設立、與今日這個計劃類近的樂齡科技體驗館,館內設有不同的家居場景,展示與醫、食、住、行相關的樂齡科技產品,亦會透過舉辦不同活動,以及由長者擔任大使---我當時也看到有些長者義工---向其他長者介紹創新科技如何協助他們的日常生活。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正如我剛才所說,是政府推廣居家安老的堅實夥伴,我藉此機會向利主席表示感謝。

今次這個計劃的另一個特點是協作,我時常鼓勵社福機構協作。今次計劃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連同三個核心機構:香港紅十字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及聖雅各福群會一起推動,我相信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必定能順利地展開,從而加快提升長者及照顧者對樂齡科技的知識及應用。長者透過參觀和親身接觸產品,覺得樂齡科技容易使用,從而會少了抗拒感,開始願意接受及使用,這才能真真正正達到我們希望把樂齡科技普及化的目的。

在此再次多謝有關機構努力合作推出這項服務,亦希望每一位今日出席的人士都能多推廣樂齡科技的好處,讓全港的長者都能受惠。多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12日在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啟動禮的演辭)

增七人確診 全屬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七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患者由肯尼亞、巴基斯坦、菲律賓、美國和黑山抵港。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個案68宗,一宗屬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其餘均為輸入個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