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食環署向凍房從業員講解檢測安排

食物環境衞生署今日舉行簡介會,向凍房負責人和工作人員講解適用於他們的2019冠狀病毒病最新檢測安排,並呼籲從業員遵從,以減低傳播風險。約60名業界人士參與。

  

簡介會由食環署副署長黃淑嫻主持。該署人員向與會者表示,政府將規定進入凍房範圍內貯存食品的冷凍倉庫、接觸或裝卸冷凍食品的凍房工作人員更頻密地接受病毒檢測。

已接種新冠疫苗者須每三天進行一次檢測,未完成疫苗接種者則須每天接受檢測。新規定適用於全職、兼職、散工、替假員工和凍房外聘服務合約員工,他們可在社區檢測中心或流動採樣站接受免費檢測。

食環署人員提醒與會者,包括凍房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特定群組人士,不論是否已完成接種疫苗,其檢測均須以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進行。

他們須向社區檢測中心或流動採樣站職員提供疫苗接種紀錄或醫生證明書,並出示凍房營運商發出的有效身分證明文件,以核實身分。凍房負責人須透過食環署網頁登記其工作人員的資料。

荷蘭丹麥部分地區禽肉停進口

荷蘭北荷蘭省和丹麥斯勞厄爾瑟市分別爆發高致病性H5N1和H5禽流感,食物安全中心指示業界暫停從該兩個地區進口包括禽蛋在內的禽肉和禽類產品,保障公眾健康。

食安中心接獲世界動物衞生組織通報,已聯絡荷蘭和丹麥當局,並會密切留意該組織和有關當局發出的消息,因應當地疫情發展採取適當行動。

今年首九個月,本港從荷蘭進口約730公噸冷藏禽肉,並從丹麥進口約1,060公噸冷藏禽肉和約185萬隻禽蛋。

法國科學節明日展開

適逢香港科學館和法國科學節30周年,香港科學館和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本月5日至22日合辦「法國科學節:[腦]震盪」,展示法國在神經科學的卓越成就。

亮點節目科學機械展在尖沙咀梳士巴利花園玻璃屋舉行,法國作家菲力斯.艾維斯與12位法國漫畫藝術家合作,以該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和衞生與醫學研究院使用或參與研發的12種科學機械為題材,創作一系列漫畫故事。

展覽舉行期間的連續三個周末,會場另設「至死方休」虛擬實境體驗,以圖畫方式將大腦思考過程形象化呈現,讓參觀者透過影像導航深入大腦,遊走於神經元和突觸之間。

科學館並設電影播放和兒童工作坊項目,其中法國奇幻電影《戀愛幻遊》明日在館內播放;名為「腦發現」的工作坊則於翌日舉行,以有趣的科學實驗講解腦部結構和功能。

進口冷藏烏賊片驗出新冠病毒

食物安全中心接獲衞生防護中心通知,在預防性檢測中驗出有進口冷藏烏賊片表面樣本和內包裝樣本含新冠病毒,進口商已按中心指示,銷毀全部烏賊片。

食安中心從一批約3,100公斤由馬來西亞經海運進口的冷藏烏賊片,抽取12個烏賊片表面樣本和包裝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一個烏賊片表面樣本和一個內包裝樣本對病毒檢測呈陽性。該批烏賊片進口後存放於葵涌倉庫,沒有流出市面。

倉庫位於葵涌健全街3號嘉里溫控貨倉1B座10樓A室,已納入強制檢測公告,已經完成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的人士也須接受強制檢測。

食安中心其後連同衞生防護中心巡查該倉庫,要求負責人徹底清潔和消毒。食安中心會加強對同類產品的檢測。

根據現有科學資料,世界衞生組織和各地食物安全風險評估機構認為,人類不太可能透過進食而感染新冠病毒。儘管如此,市民應時刻保持個人、食物和環境衞生。市民也須徹底煮熟食物,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動物產品。

本港完成首宗腎臟配對捐贈手術

人體器官移植修訂法案2018年獲立法會通過,容許在港進行配對和匯集器官捐贈。醫院管理局隨即展開腎臟配對捐贈先導計劃,今年8月完成本港首宗腎臟配對捐贈手術。

醫管局今日舉行記者會,介紹該計劃配對情況和有關手術。資料顯示,本港約2,300名病人正等候腎臟移植,平均等候時間為54個月。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指,近年願意捐出器官的個案每年平均約80宗,而等候者眾多。合資格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往往因捐贈者的血型和組織類型不符,以致未能接受捐贈,該計劃冀為病人增加機會。

該計劃協助願意捐腎的家庭互相捐贈,市民經醫院轉介或自願參加,現時配對池的病人和家屬共26對,他們身分會獲保密。

早前完成的手術涉及兩對成功配對的捐贈者和受贈者。醫院管理局腎臟配對捐贈計劃工作小組主席馮加信指出,配對須多方面配合,當局才安排雙方接受手術。

馮加信表示,醫管局6月成功配對捐贈者和受贈者後,須在三個月內進行手術,其間安排多次檢查,審視對接及外科手術事宜,並確保身體狀況配合,最後安排雙方8月底接受手術,受贈者9月中秋節前已經出院。

瑪麗醫院綜合腎科透析及移植服務總監徐學良表示,手術分別在瑪麗醫院和瑪嘉烈醫院進行,在入院程序方面,院方安排捐贈者和受贈者不會看到對方。

徐學良說,兩間醫院為捐贈者施行手術期間,以視像方式對準時間,同步展開手術,以達公平之效。

水務署跟進食水樣本含鉛量超標

政府表示,水務署上周自15個用戶水龍頭抽取食水樣本進行檢測,其中灣仔一個私人非住宅處所的水樣本鉛含量超出香港食水標準。水務署已要求處所負責人通知大廈用戶,以及採取預防和緩解措施。

在水質監測優化計劃下,水務署10月25日至29日抽驗食水樣本。這次是自計劃2017年實施以來,首次發現有水樣本超出香港食水標準。

水務署獲悉檢測結果後,立即聯絡相關處所負責人,要求對方通知大廈所有用戶,並採取預防和緩解措施,例如改用其他飲用水源,也須盡快聘請合資格顧問或人士詳細調查,找出問題成因和修正。

有關人士若未能在合理時間內採取有效的緩解措施,水務署可根據《水務設施條例》採取相應行動,以保障用戶的食水安全。

水務署會密切跟進緩解和修正措施的落實情況,在有需要時提供協助。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