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餐飲處所換氣規定總結報告提交

政府3月訂明提供堂食的餐飲處所在換氣量或空氣淨化設備方面須遵守的規定。為順利落實規定而成立的工作小組已向政府提交總結報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向小組主席源栢樑致謝。

工作小組3月起公布符合指定規格空氣淨化設備的清單,供餐飲處所負責人和通風設備承辦商參考,至今載列464款空氣淨化設備。小組4月發出指引,協助業界掌握要點,加快落實有關規定。

截至上月30日,逾18,200間食物業處所已向食物環境衞生署提交登記申請並獲確認符合規定,其中逾2,000間食物業處所每小時換氣量達六次或以上、逾16,000間食物業處所已安裝空氣淨化設備,而128間食物業處所同時符合以上兩項規定。

陳肇始表示,總結報告除探討進一步行動方向,更有助凝聚各方全速行動,盡量減少空氣的病毒載量,締造通風更佳的室內環境,以保障公眾健康,使社會和經濟恢復正常。

她衷心感謝源栢樑及各小組成員,使有關規定得以順利而迅速實施。

本港增十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本港新增十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全部涉及變異病毒株感染,九宗為L452R,一宗為N501Y。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患者六男四女,年齡介乎24至76歲,九人由高風險地區抵港,一人由中風險地區抵港。

患者中八人抵港時在機場的檢測結果呈陽性,一人於指定檢疫酒店檢疫期間確診。餘下一人為船員,本月1日從日本經貨船Glory Sky抵港,該貨船早前已有船員確診,他則在船上檢疫期間確診。

此外,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在台灣確診的個案。該女患者51歲,居於梅窩銀濤軒,上月30日在香港接受檢測的結果為陰性。她本月2日由香港經航班CX494前往台灣,抵達當日的檢測結果為陰性,本月12日的檢測結果則為陽性,Ct值約20。

根據該患者提供的資料,她上周六起出現病徵,早前已在香港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為審慎起見,病人於潛伏期在港曾到訪的地點會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另鑑於周二由尼泊爾加德滿都飛抵香港的航班RA409有四名乘客經抵港檢測確診,所涉航班由尼泊爾航空營運,衞生署禁止該公司客機今日至本月29日期間從加德滿都着陸香港。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個案57宗,全屬輸入個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男子初步確診 油麻地劃受限區域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涉及N501Y變異病毒株的2019冠狀病毒病初步確診輸入個案,油麻地碧街44至48號祥興大廈居民須接受強制檢測。

防護中心表示,36歲男患者為本地貨機機組人員,本月9日在香港進行的檢測結果呈陰性,本月11日離港前往美國,本月13日由美國經航班CX2071返港,抵港時在機場抽取的樣本檢測結果呈陰性,其後按相關豁免人士規定接受醫學監察和定期強制檢測。

患者昨日抽取的樣本結果呈初步陽性,同日出現病徵,Ct值約25至29,並確認帶N501Y變異病毒株。

患者3月22日和4月15日在港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根據病人提供的資料,他抵港後一直留在家中,但昨日曾短暫在社區購買食物,並到流動採樣站抽取樣本進行檢測。

經評估感染風險,政府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患者居住的祥興大廈列為受限區域,晚上7時生效,受檢人士須留在其處所並接受核酸測試。當局的目標是明日早上約7時完成行動。

受限區域內人士如已在周二至今日接受檢測,並能出示檢測結果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則無須再次接受檢測。凡於上月24日到今日曾身處該大廈超過兩小時者,即使在檢測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也須在本月18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已接種疫苗者同須受檢。

此外,患者潛伏期在港到訪之處會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和個案追蹤仍在進行。

多管齊下 提升安老服務

前言

近期有傳媒報道有關一些安老服務設施的規劃標準,曾於2008年間消失於《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雖然我長期跟進社會福利政策,而政府於2008年4月透過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展開有關長遠社會福利服務規劃的諮詢時,有參與表達意見,可是我一直都沒有收過任何信息關於多項社會福利設施的規劃標準會從《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被刪除。直至2012年,我在大學為社會福利署進行一項有關社署社福處所規劃程序的研究時,才發現絕大部分早年存在於《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社福設施的規劃比例都已消失了。

上述研究的建議之一,便是要將一些主要的社福設施的規劃比例重新加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另一項建議便是要善用散在多個非政府機構手中的土地,透過加建或重建增加社福設施;這便是現在的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2014年至2017年,我在大學協助勞工及福利局制訂《安老服務規劃方案》,其中一個工作便是訂立長遠的安老服務設施的規劃比例,現亦已寫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之中。

現屆政府為增加社福設施,加入了三大舉措。一是在一些合適的賣地條款中,加入成功投標者興建福利設施的要求,主要是安老院;二是運用200億元,嘗試在現巿場上購買福利設施的處所;三便是於2020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在不影響公營房屋供應和其他配套設施的前提下,日後在公營房屋發展項目中,預留約5%總住用樓面面積的處所作福利用途。現在可以說:從長遠規劃的角度,未來的安老設施的供應,將會有所保證。

由於安老院所需樓面面積十分大,在巿場上難以購買合適的處所,而上述的另外兩個舉措都涉及長遠的規劃,遠水不能救近火。現時安老服務長輪候時間又如何解決呢?先看看2017至18年度到2020至21年度的安老宿位的供應,便更清楚問題所在。

2017至18年度至2020至21年度安老宿位的供求

在過往四個財政年度,一共有八間資助安老院啟用,增加了584個資助宿位。若以制訂《安老服務規劃方案》時所作推算,2017年至2021年的數年間,增加的資助護理安老院與護養院宿位需求約為7,681個。需求增加是供應增加的13倍!若沒有其他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輪候時間便只會加速延長。

上述在過往四年啟用的八間資助安老院,當然不是現屆政府努力的結果。這八間資助安老院中,最早規劃的是1999年,用了18年完成;最遲規劃的是2011年,完成用了九年。換言之,上屆政府努力的成果,還要待日後才可以見得到。而現屆政府開始啟動的興建安老院項目,最快都要到下屆政府2023至24年度才會落成;當中,用時間最短的都會是由舊校舍改建及私人賣地興建的安老院,亦可以說這兩個選項,有助大幅度縮短了安老院由規劃至建成的年期。

安老宿位輪候時間

買又會買不到,新的兩個選項(賣地條款及改建舊校舍)仍需要約五年時間,而需求增幅又遠超供應增幅,現屆政府還有甚麼辦法呢?當然,仍是要多管齊下,其中之一就是利用紅蘿蔔與大棒。

剩下來較短期的方法之一,便是如何增加巿場上合符質素要求的私營安老院,然後透過買位計劃,增加資助宿位。這就是預早宣布由2019至20年度開始的連續五年,每一年增購1,000個甲一級宿位。以當時2019年的實際情況,我們基本上難以找到額外5,000個甲一級宿位。預早宣布便是告訴私營安老院的營運者,如果他們能改善現時院舍的服務質素,便有這個紅蘿蔔在前。另一方面,我們現正進行《安老院條例》的檢討,提升院舍的法定要求,亦即是說,若一些安老院不盡早作出改善,日後若修改了法例1便不能再營運2。正所謂紅蘿蔔在前,大棒在後,明顯的選擇,便是盡快改善服務至甲一水平,又可以及時賣位給政府。

結果是:資助護理安老宿位的輪候時間已由現屆政府開始時的平均24個月,減至最近的平均19個月。雖然追落後還有一大段距離,而且更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上述的5,000個新增買位過程,亦只是行了一半,能否再縮減輪候時間,仍有待觀察。

後語

政府有責任增加安老宿位以滿足需求,但這不算是上策。上策還是讓這個需求減少,而且居家安老是絕大多數長者的選擇,所以增加家居照顧服務,才是上策。現屆政府若沒有增加家居照顧服務,細心的朋友,只要將上述的多個供求數字加加減減,便知道基本上不可能將資助護理安老宿位輪候時間,如上述由24個月減至19個月,反之應還是在延長中。請看下回分解。

1政府計劃於新一屆立法會成立後,提交有關修訂條例草案。

2現時的構思中是會有一個過渡期。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12月1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本港檢疫檢測措施非常嚴謹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香港實施最高規格的外防輸入措施,在機場檢測和檢疫期間阻截五宗涉及Omicron變異病毒株個案,防止病毒流入社區,此舉符合市民期望。

陳肇始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香港從防控措施、全球監測、基因排序三個方向着手,堵截Omicron病毒株。

入境人士抵港前後均按規定檢測,當局每天都評估風險,將錄得Omicron個案的地區列入A或A+組指明地區,相關人士須接受21天檢疫,以加強防控。

此外,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加快進行確診個案的病毒基因排序,務求一旦發現Omicron個案,即盡快安排密切接觸者等人士接受強制檢測。

陳肇始指出,目前香港疫情穩定,但全球各地的Omicron個案正在增加,且傳染力強,市民應盡快接種新冠疫苗,以作保護。

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方面,她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聯合科學委員會已就此發表建議,政府會檢視整體情況,專家如有新建議,當局會盡快公布。

至於「疫苗氣泡」進展,陳肇始重申,政府會監察疫情,適時推進。

防控策略奏效 阻變種病毒傳播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去年12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香港錄得5,609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其中393宗涉及變種病毒,絕大部分為輸入個案。

涉及變種病毒的個案中,291宗為需要關切的變異病毒株、73宗為需要留意的變異病毒株、29宗為開展進一步監測的警報信號個案。

上述流行病學回顧顯示,本港錄得2019冠狀病毒病變種病毒感染個案後,並沒有像其他地方般出現大量同類個案,變種病毒也沒有在本地社區持續傳播。

393宗涉及變種病毒的個案中,僅三個群組涉及本地傳播,其中兩組與輸入個案相關,一組感染源頭不明。防護中心指出,這三個群組的患者約半數在檢疫中心檢疫期間確診,顯示防護中心成功阻截變種病毒在社區蔓延。

防護中心分析指,香港的防控策略成功遏止涉及變種病毒的輸入個案在本地傳播以至大規模爆發。當局在不同階段因應變種病毒收緊公共衞生防控措施,包括按風險制定的抵港旅客檢疫和檢測要求、對極高風險地區實施航班禁飛、加強接觸者追蹤和增加檢疫日數至21天、在社區進行大量檢測、加強實驗室監測等。

此外,防護中心轄下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的全基因序列分析,對識別涉及本地傳播的群組感染源頭至為關鍵。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上月22日上載Omicron變異病毒株的全基因序列至全球基因數據庫,成為全球首個上載相關資料的機構,為全球監測變異病毒株作出貢獻。

防護中心已將流行病學和防控措施資料提交至國際傳染病學會的期刊預印,與國際社會分享經驗,協助對抗疫情。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