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跨境貨車司機須在口岸須接受測試

特區政府表示,為減低跨境貨車司機在内地傳播疫情的風險,運輸署今日上午7時起陸續在各陸路口岸安排專人為跨境貨車司機進行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呈陰性才可進入内地。

對於有香港跨境貨車司機違反粵港兩地疫情防控及健康管理措施,該署表示,涉事司機所駕車輛的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會被取消,嚴重違規者最長三個月內不獲重發,有關貨車亦不可使用各陸路口岸前往內地作業。

該署會密切監察措施的成效,並按需要調整。

為進一步保障陸路運輸供港物資穩定,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和深圳市兩地政府加快推進在香港設立非鮮活食品及其他貨物集中接駁點的安排。

當局計劃在首階段使用香港國際機場貨運站、葵涌貨櫃碼頭、屯門內河碼頭作為臨時貨物接駁場,明日起進行試運。

再多五間指定診所服務輕症感染者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明日新增五間指定診所診治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而在等候入院的患者,加強應付所需。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五間指定診所分別為貝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香港仔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將軍澳(寶寧路)普通科門診診所、粉嶺家庭醫學中心、仁愛普通科門診診所。

李立業表示,連同之前九間診所,指定診所共14間,為檢測結果呈陽性並等候入院,或等候入住隔離設施期間出現輕微症狀的患者提供治療。

截至昨日,九間指定診所累計診症逾13,000宗。

醫管局提醒求診人士,他們應通過電話預約,以免出現輪候人士聚集情況。

防疫基金支援前線物管員工

政府在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下設立物業管理業界(環境衞生和保安人員)抗疫支援計劃,民政事務總署已委託物業管理業監管局負責執行,今日向物管業界發出申請表格。

根據該計劃,私人住宅、綜合用途樓宇、工業及商業大廈從事與環境衞生或保安有關工作的前線物管員工可獲發放每人每月2,000元津貼,為期五個月,每幢大廈總人數名額不超過100人。

考慮到物管業界的意見,物管支援計劃合資格對象類別擴大,包括於沒有法團或任何形式的居民組織,也沒有聘用物管公司(俗稱「三無大廈」)的合資格大廈內服務的前線物管員工。

計劃預期惠及超過180,000名在約41,500幢合資格大廈服務的前線物管人員。

內地供港抗疫醫療物資迅速發放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由局長邱騰華統籌的醫療物資保障工作小組過去一周已迅速將內地供應的醫療物資分發,供前線人員、接受治療和有需要人士使用。

  

該局表示,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工作小組與內地專班緊密對接,取得很大成果。就特區政府提出的需求,各種醫療物資,包括快速抗原測試包、口罩、中成藥、保護裝備、醫療用品已陸續運抵本港。

  

截至今日,工作小組已接收約1,400萬個快速抗原測試包,部分預留作全民強制檢測之用。約700萬個測試包已透過相關部門向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員工和院友、醫護人員、清潔工人、跨境貨車司機等指定高風險及特定群組派發。

另一方面,民政事務總署已透過全港社區抗疫連線將180萬個快速抗原測試包派發予各區市民。

  

工作小組至今已接收約1,100萬個N95和KN95口罩,主要預留作全民強制檢測時供市民使用,以加強保護。小組已將其中約50萬個口罩分發予衞生署和紀律部隊前線人員使用。由內地供應的約20萬部夾指式脈搏血氧儀已全數分發予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供病人使用。

連同下星期一抵港的批次,特區政府共接收35萬盒中央捐贈的抗疫中成藥,其中12萬盒中成藥已給予全港社區抗疫連線和其他熱心社團在社區派發。其餘23萬盒藥物將透過相關部門分發給在醫管局中醫診所接受治療的人士,以及在隔離設施的確診患者。

五受限區錄逾千二宗初陽個案

政府表示,在觀塘秀茂坪邨秀明樓、長沙灣幸俊苑俊禮閣和俊賢閣、沙田禾輋邨富和樓、新田圍邨富圍樓、葵涌石籬(一)邨石俊樓的強制檢測行動中,共發現1,273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

政府昨日向秀明樓、俊禮閣和俊賢閣、富和樓、富圍樓、石俊樓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之劃為受限區域,分別約1,800、1,980、1,580、1,200和1,730人接受檢測。

行動中分別發現285、269、309、202和208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另有66宗個案檢測結果不確定。

當局並派員到訪五個受限區域內的住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兩大舉措紓緩安老院人手不足

前言

今天的網誌的主題本應是財政預算案,不過,在過往一星期,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放在與抗疫有關的工作,所以今天網誌便將財政預算案與過往一星期工作的重點相關部分連成一起:安老院。

來年財政預算中有關安老院部分

最顯眼的部分便是新增的安老院,包括了古洞北的七間及皇后山的一間,一共涉及1,900個宿位。雖然資助宿位相對輪候宿位人數不足一成,但已是香港回歸以來,增幅最大的一次,亦比過往四年的新增合約院舍宿位的總和增長一倍有多。不過要清楚說明,這八間安老院的規劃工作,都是於上屆政府時啟動,而現屆政府啟動的約60間安老院,便要下屆甚至再下屆政府才會完成。不過,新增的資助安老宿位不止於上述數字。來年仍會增購1,200個甲一級宿位,以及增加1,000張院舍服務券。事實上,新增的院舍服務券不只1,000,這是由於現時在政策上,雖然是有3,000張院舍服務券,但實際財政資源只足夠發出約2,200張,這是與有關試驗計劃未恆常化有關。今次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將項目恆常化,資源足夠4,000張服務券,實質是增加了約1,800張。換言之,透過買位與服務券,資助宿位增加了約3,000個,亦是一個年度增幅的新紀錄。這些舉措,都是由於規劃與興建院舍需時,在短期內可以增加資助宿位的方法,從政策的角度,現屆政策透過這兩項措施,在五年內一共增加約6,800個資助宿位,以每間安老院有100個宿位作計算,等於增加了68間資助安老院。

除了量的增加外,最重要的是質的改善,其中一項措施便是撥款協助甲二級的買位院舍提升至甲一級標準,涉及的宿位約2,200個。這是歷年來,第四次的撥款協助甲二級的買位院舍提升至甲一水平,亦應是最後一次,將會是「蘇州過後冇艇搭」。主要原因之一:我們會在今年上半年提交院舍法例修訂條例草案給立法會,以提升安老院的質素,包括提升最低人手規定及提高住客最低人均樓面面積。現時有很多甲二級院舍都未能符合經修改後的法例規定,換言之,甲二級院舍亦會隨法例修訂後的新規定生效時序消失。由於將甲二級標準提升至甲一級,部分院舍將會減少最多約16%的宿位。在新措施原則上,這些院舍在提升至甲一級標準後,買位數目不會減少,亦換言之從買位所得的資助會約有25%的增加,雖然它們的非資助宿位的數目將會減少,但仍可容許院舍持續營運。

此外,財政司司長亦宣布將多項安老及康復服務的試驗計劃恆常化,當中包括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試驗計劃。

安老院的防疫工作

上星期的網誌已交代了一些支援院舍的措施,當中包括加強員工病毒抗原快速測試、提供個人保護裝備及防疫指引、提供院舍特別津貼(每名符合資格員工每月2,000元及負責照顧原址檢疫/隔離的院友的員工每天額外500元津貼)、醫院管理局轄下社區老人評估小組加強支援、以及加快接種疫苗等等。雖是如此,疫情在院舍的情況十分嚴峻,亦由於整個醫療系統及衞生防護系統都已是極端受壓,不少有確診個案的院舍都難以獲得即時的醫療支援,所以我們不斷地加強及調整多方面的策略。

在提供更多快速測試及個人保護裝備的工作,若待院舍有確診個案後才加強,便明顯會出現滯後,所以在過往一個星期,我們不等有確診個案,都已把快速測試套裝及個人保護裝備送達所有院舍,院舍若有需要額外快速測試套裝及個人保護裝備,我們會不斷補充。快速測試套裝的數目除了足夠員工每天測試外,亦可為有確診個案的院舍每名院友提供每天測試。

我們亦有探討如何多方面加強協助院舍照顧滯留院友,在這裏要感謝信和集團所捐500套遙距健康監測系統,以助院舍跟進輕症院友,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亦正在努力發揮其統籌及聯絡的功能。我們亦會鼓勵現時院舍的到訪醫生為出現確診個案的院舍提供支援。我亦已要求社會福利署檢討現時一些院舍在危機管理的規條是否仍然適合,當中包括了在恩恤探訪的安排,在不影響院舍運作的前提下,容許已完成接種疫苗及持有到院舍當日的快速抗原測試陰性結果的家人,到院舍協助照顧院友。

由於部分院舍設於獨立地段,在院舍範圍內可設立臨時設施照顧確診院友,我們亦獲得建造業議會拔刀相助,協助有意設立所需臨時設施的機構。

在設施上,我們會繼續增加為宿舍長者而設的檢疫/隔離/暫託中心。但現時最致命的是人手不足,大部分營運院舍的非政府機構及私人機構,都面對人手嚴重不足。在疫情之前,基本上所有院舍都不停在招聘員工,但院舍護理員(或稱照顧員)的空缺仍達兩成。在這波疫情中,不論是確診及被檢疫或隔離,甚或離職,人手的壓力已在崩潰的邊緣。所以我們採取了兩項特別的措施,一是由社署緊急地向內地試行直接聘用1,000名臨時合約照顧員,為期三個月。我們已聯絡內地多個勞務單位,尋求協助,亦向中央尋求協助協調內地相關部門提供便利,加快審批申請,以解燃眉之急。第一批救兵應可以短期內抵港,先接受基本的訓練。同時,我們決定有時限地放寬補充勞工計劃的一些規定,包括容許津助院舍申請輸入護理員、省卻在計劃下進行四星期的本地招聘、因應院舍的需要彈性批准輸入護理員的數目,以及暫緩就每宗申請諮詢勞工顧問委員會等。上述安排只在未來三個月內適用。勞工處已安排明天向勞顧會闡述有關措施,並聽取委員的意見。

由於不少院舍員工都擔心會將病毒帶回家中,所以在政策上我們會支持機構用自己的現有設施,包括原本不是用作住宿的設施,作為院舍員工的臨時宿舍。

此外,由於非政府機構的資助服務受到疫情關係而停止及減少,社署亦會鼓勵機構在可能的情況下,調動人手以支援院舍服務。

結語

事態緊急,過往規條只會令我們難以面對目前的危機。任何的建議,我們可以及能夠做到的都會盡力採納,盡力而為,為保護生命,這是一場許勝不許敗的戰役。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22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