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假開跑! 食安3個小提醒要記牢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不少民眾已經安排祭祖掃墓及春遊踏青的行程。食藥署提醒,四月氣溫逐漸回升,在祭祖供品與外出飲食時,有些「食安小撇步」不可不知。

食品應謹慎保存 避免日曬高溫

在室外祭拜時,應注意供品的衛生安全,如魚、雞、豬肉或素三牲等供品容易孳生蒼蠅、蚊蟲等病媒,以及受到灰塵的污染,因此自行烹煮的供品,應以鍋蓋或保鮮膜覆蓋。

此外,供品應避免長時間日曬或放置於高溫環境,以避免微生物孳長導致腐敗變質,若長時間在戶外,建議可攜帶冰桶冷藏保存;而熟食供品於室溫下祭拜完後,應依食品的特性,儘速保存於冰箱或陰暗處,且食用前應該要充分復熱,並儘快食用完畢。

野外蔬果不亂採 避免中毒造成憾事發生

食藥署常接獲民眾於野外採摘不明植物或菇類,食用後導致天然毒食品中毒的案例,提醒民眾至野外登山或踏青時,不應隨意採摘野生物並食用,因為許多有毒菇類和植物,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仍不易從外觀上加以區別,千萬別為了享受山產的美味,而忽略其風險,造成食品中毒,以及身體健康上無法挽回的傷害。

維持良好衛生習慣 防疫工作擺第一

連假期間,親朋好友聚會,食藥署強調,除了要「樂活防疫」,也要遵守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也就是飯前、如廁後及處理食品前後,都要澈底洗淨雙手;注意食材要新鮮;生熟食的器具要分開,避免交叉污染;餐點要澈底加熱;注意保存溫度等,才能讓我們的清明連假過得安心又安全。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