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颱風狂風豪雨過境 南台灣登革熱疫情飆

上周末颱風蘇迪勒挾帶狂風豪雨過境,造成多處道路積、淹水,其中又以台南、高雄累積雨量最多,登革熱疫情分別新增3.1倍及2.4倍。專家提醒,若未及時清除積水容器,將利於病媒孳生,提高登革熱疫情風險,呼籲民眾災後應加強戶內外環境整頓,清除積水,以防疫情蔓延。

根據疫情資料顯示,8月4日至8月10日,共新增347例登革熱病例,4例為境外移入,343例為本土病例,居住地分別為台南市313例、高雄市24例、屏東縣4例、新北市及嘉義縣各1例。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台南市上周新增病例數為前一周的3.1倍,病例數快速上升,其中個案居住地以北區168例最多,疫情最為嚴峻;高雄市疫情也不可輕忽,上周新增病例數為前一周2.4倍,且多為當地疫情,個案居住地以左營區增加7例為最多,需嚴防疫情再起。

莊人祥強調,民眾務必落實病媒孳生源清除,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或活動史,各地醫療院所發現疑似症狀者,應提高警覺及早通報,以避免重症及死亡的發生。 

 

颱風來襲 專家教你一招避免破玻璃四散

中颱蘇迪勒直撲台灣,屋毀樹倒,重創台灣。我們常看到許多住家、商店都會在窗戶上貼著交叉形的膠帶來防颱,究竟這樣的方式真能讓窗戶不被強風暴雨摧毀嗎? 在大片玻璃上貼膠帶,是最常見的防颱措施之一。

但是膠帶僅能減緩玻璃碎裂或是在破裂時避免飛散;但若遇強風吹襲,利用膠帶以強化玻璃的作用仍然有限,但至少能防止玻璃四處飛散所造成的危險。 不少人以為在玻璃後方貼上交叉狀的膠帶就可以提升且強化玻璃,其實是錯誤的。室內設計師鄭宇宏解釋,在玻璃後方貼上膠帶,並不會提高玻璃受風時的防護力。

因早期台灣傳統玻璃,一旦受力破碎時多呈現碎片狀,容易玻璃四散而傷人,因此才出現了許多人在玻璃後方貼上膠帶的現象產生。 一般消費者若是要提高玻璃受風災之防護力,根本之道提高玻璃性能,建議民眾可尋求專業建築師或設計師之意見,根據窗戶的尺寸、居住樓高、地理位置等條件選擇適當的強化玻璃。

而強化玻璃好處是其強度是普通玻璃的五倍,而且,當玻璃被外力破壞而碎裂時,會成會豆粒般大小的細粒,避免破玻璃刮傷。 此外,在選擇玻璃時,也可選擇安全性高的膠合玻璃,因兩片玻璃之間黏附著中間膜,除了可隔音,玻璃在受到外力衝擊之下也不易破裂,若是破裂,其碎片也不易飛散。

若是颱風即將來臨,使用傳統玻璃的住家來不及更換玻璃、或是無預算更換玻璃者該怎麼辦?鄭宇宏建議,傳統玻璃的住家可選擇貼覆隔熱紙,且應在玻璃背面百分之百的貼合玻璃,可隔熱、降低室內溫度之外,也讓玻璃在破裂時降低飛散機率。 

 

黃濁水怎麼喝? 醫:先濾後煮再靜置

「自來水竟然是黃濁水!」蘇迪勒颱風過後,大台北地區民眾打開水龍頭,竟發現自來水是黃黃的汙水,嚇得趕緊到大賣場搶水,就怕喝下髒水傷身。醫師建議,先將自來水用紗布過濾,接著煮沸5分鐘,靜置等待髒污沉澱,就能安心飲用。

林口長庚毒物實驗室團隊表示,近日自來水汙濁原因,是翡翠水庫的原水濁度提高,民眾使用時可以紗布包裹水龍頭出口,再採取放置法,利用一個較大的容器蓄水,放置後取上層水使用;若家裡有腎臟疾病者,不要自行加明礬淨水,以免增加鋁的攝取。

若要飲用自來水;林口長庚毒物實驗室團隊強調,自來水公司於颱風期間可能會加入較平時更高劑量的氯,開水不但要徹底煮沸,且水煮沸後,最好將鍋蓋打開3到5分鐘,讓三鹵甲烷等相關氯代謝物,完全揮發掉,尤其家中有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最好煮沸自來水再喝,較安全。

林口長庚毒物實驗室也提醒,煮沸自來水時應打開抽油煙機、門窗再開蓋,讓空氣流通,且人不要在廚房裡,以免人體吸入三鹵甲烷,等待水質濁度小後,應清洗水塔、蓄水池。另外,泡過水的罐頭、利樂包及食材若有生鏽、破損或腐壞則應丟棄,不可食用。 

 

南台灣登革熱大流行 原因找到了!

夏天颱風多易積水,小心登革熱肆虐!最新研究發現,去年南台灣登革熱大流行,是因高雄氣爆事件加上連續降雨、全球氣候暖化,且登革病毒為第1型來源境外移入感染。成果已刊登於《新興微生物與感染雜誌》。

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陳宜民帶領研究團隊,追蹤去年高雄爆發近20年來,國內最嚴重的登革熱染感案例,共分析4478名登革熱感染病例。結果發現,登革熱病例為第1型登革熱病毒感染,且根據登革熱病毒的基因序列分析發現,該病毒的基因序列與2013年印尼的登革熱病毒株同源,推測感染來源為境外移入登革熱感染。

陳宜民指出,去年南台灣登革熱大流行,是因高雄發生氣爆事件,且伴隨著數日大量降雨,導致環境中出現許多可能滋生病媒蚊的積水容器或積水處,期間高雄地區病媒蚊布氏指數上升了2至3倍,再加上因全球氣候暖化,助長了病媒蚊的生長速度,而逐漸造成登革熱感染的大規模流行。

目前時序正進入炎熱的夏天,是颱風最多的季節,也是登革熱病媒蚊大量滋生的時期。陳宜民提醒,平時應多加注意居住環境四周的整潔及積水容器,徹底的清潔積水處,避免造成登革熱病媒蚊的滋生,影響居家健康與衛生。 

 

防治日本腦炎 籲全民接種疫苗

高雄一名22歲的男性大學應屆畢業生,上月出現發燒、肌肉痛和頭痛等症狀,就醫後仍連日發燒未退,一度意識不清、手腳抽搐,檢查發現罹患日本腦炎,經治療後已逐漸康復。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指出,這是高雄市楠梓區今年第三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衛生局已針對個案疑似感染地點周圍進行防治措施。提醒民眾,預防日本腦炎的最佳方法是施打疫苗,若家中有年滿1歲3個月的兒童尚未施打疫苗,應立即到合約醫療院所,接受疫苗接種。

據了解,這位患者是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在楠梓區清豐里租屋,7月21日開始有發燒、頭痛症狀,至楠梓區診所就醫。7月26日回到台中豐原住家,發燒未緩解,至豐安醫院就診後,情況仍未好轉,隔日轉往豐原醫院住院。7月28日患者開始意識不清、手腳抽搐,被送入加護病房,目前病情已好轉,雖然仍有意識模糊、臉部和手部抽搐症狀,但已由加護病房轉往普通病房治療。

目前防治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施打疫苗,家中有年滿15個月的幼兒,應接種第一劑疫苗,2周後再接種第二劑,隔年接種第三劑,年滿5歲時要追加一劑。工作場所或住家環境有高感染風險者,可到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或小港醫院自費施打疫苗。統計至104年6月30日,高雄市3歲以下兒童日本腦炎接種完成率,第二劑和第三劑分別為93.28%、88.01%,楠梓區則分別為92.62%、88.44%;高雄市國小一年級日本腦炎追加接種率為94.43%,楠梓區為94.54%。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每年5到7月是日本腦炎流行季節,民眾外出時應避免蚊蟲叮咬,若有發燒、頭痛、嘔吐或肢體反應異常的情形,最好立刻就醫治療。平時應注意居家環境清理,外出時需做好防蚊準備,穿上長袖、長褲或噴上防蚊液,以避免蚊蟲叮咬。

 

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現 三不政策防鼠患

一名50多歲男性,於7月初出現發燒、嘔吐、咽喉痛、食慾不振等身體不適症狀,經醫院通報確定為台灣今年首例的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而目前男子已痊癒出院,幸運的是,同住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

如何避免「漢他」病毒上身,疾管處處長告訴你。 臺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陳少卿處長表示,漢他病毒出血熱由感染漢他病毒引起,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在自然界的傳播宿主為囓齒類動物,尤其是日常生活環境中常見的鼠類(溝鼠及錢鼠),人一旦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而帶有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之齧齒類動物咬傷,即可能受到感染,其潛伏期數天至兩個月。

一般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噁心、嘔吐、不等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等。 陳少卿處長指出,雖然北市100年至今年無確診漢他病毒出血熱,但不仍應輕忽漢他病毒對民眾所造成的危害。

根據統計,自2001年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5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其中男性感染占93.3%,年齡層以20歲至29歲風險為高,而巿場、夜市之住民及工作人員為感染漢他病毒之高危險群。 因此,要避免漢他病毒上身,就得慎防鼠患!

落實防鼠三不政策「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處長提醒,餐廳、飯店、小吃攤、市場、食品工廠等業者,應加強環境清潔工作,驅除建築物中的鼠類;民眾平時應留意生活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途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為處理,並同時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例如清理老鼠容易窩藏之倉庫、儲藏室。如遇到鼠糞、尿必須清理,應先配戴口罩及橡膠手套,並用稀釋漂白水或酒精進行噴灑,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 

 

年收千萬的他罹罕癌 康復後悟癌症心法

57歲時,蔡合城被宣判罹患罕見多發性骨髓瘤末期,全身骨頭癌細胞高達88%,並於榮總醫院接受骨髓移殖手術,術後選擇徹底放下壓力、工作,回歸簡單且平淡生活,發願當基金會終身志工。

60歲時全身癌細胞不見了,參悟人癌共生共存的癌症心法。他將癌細胞視為【癌菩薩】、【耶穌使者】,與他和平相處,協助病人了解癌症不只被視為身體的疾病,必須用心懺悔,用感恩的心面對生命。

蔡合城,出生於基隆貧困的礦工家庭,曾擔任經營之神王永慶的球僮6年,受王永慶身教及言教甚深。45歲,連續5年榮登「亞洲保險王」年收入達1500萬,本諸感恩回饋社會之心,走遍全台本島及離島監獄,以自身成長刻苦的經歷教化受刑人。51歲起創辦財團法人礦工兒子教育基金會,無名額上限頒發全台育幼院童獎助學金。 57歲時幾乎被宣判死刑的他,放下身外一切雜務重新面對生命,3年後竟康復,面對癌症,除了當一個樂觀的鬥士,也必須學習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擺脫執著,用最好的方式享受人生。

化療固然可以殺死癌細胞,也可能對身體造成莫大傷害,難以忍受化療帶來的痛苦,又怕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對大部分癌症患者來說,是否接受化療、又要做到什麼程度,永遠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於是蔡合城將自身癌末經驗撰寫成《蔡合城癌末癌細胞不見了》一書並至各大醫院、學校、各社會團體演講「癌症如何好起來」,希望以幫助一個罹癌患者,即幫助一個家庭的信願,走入大眾贈書10萬冊的方式,幫助罹癌患者及其眷屬走出灰心與絕望。也舉辦全省巡迴講座,鼓勵癌友與癌細胞和平相處,並協助了解癌症不應該只被視為身體的疾病,必須用心檢討面對生命的態度。

公益講座報名專線:02-25061246 時間地點8月15日 14:00~17:00桃園婦女館 301教室10月3日 14:00~17:00新竹文化局3樓視聽室12月12日 14:00~17:00高雄科工館南館s103室 報名電話:02-25061246 講座詳情:www.sol.com.tw/index.php?m=home&a=ishow&id=209 報名網址:goo.gl/forms/G3aMzqQcLu 免費索書網址:http://goo.gl/bD29XX

行動版育兒網上路! 解決育兒難題只需一指

新手爸媽為了迎接孩子的到來,從懷胎起就大量閱讀胎教書,到孩子出生後,從胎教書換成了育兒書、副食品書、幼兒過敏資料、書籍等,更多的是上網蒐集資料,但網路上許多迷思導致父母育兒上產生障礙。 孩子半夜發燒、疾病問題找遍書本都找不到,等等的疑難雜症都令父母頭大!有鑑於此,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將「育兒親職網」(babyedu.sfaa.gov.tw)改版,將父母面臨到的育兒難題時,可以行動化的網站與教材打破空間與時間限制,即時獲得正確觀念,讓育兒零時差! 社會及家庭署長簡慧娟表示,育兒親職網從寶寶出生到兩歲的照護知識一應具全,因兩歲前的寶寶發育是影響中生人格養成與品格教與的奠基期,網站以兒童發展、生活安全、親子互動、生活照顧四主題為主,提供父母與照護者各方面的正確資訊,減輕照護壓力,讓育兒更輕鬆。 網站中有許多線上課程可供父母觀看,而且為了更貼近民眾,教學影片也有中文版與台語版可供選擇。簡慧娟指出,從2012年啟用網站後,已有14多萬人次登入,相當於完成3萬2千多個小時以上的教育課程。近年來因為行動裝置盛行,社會及家庭署推出行動裝置版本的介面,可不受到硬體設備的限制來獲取育兒資訊,隨時掌握孩子每個階段的發展。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