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每年一萬三千人死於肝病 B、C型肝炎帶原者要小心

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每年約有1萬3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死因第10位,肝癌為全國癌症死因第2名 ,眾多的就是造成肝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最大因素。

B肝能有效治療 C肝可根除

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高嘉宏指出,台灣B肝帶原者約有250萬名,C肝患者約75萬名,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有無帶原,更別說定期追蹤檢查,出現症狀為時已晚。主動檢驗自身是否有B、C肝,定期接受肝臟完整檢查,才能有效抑制肝病惡化。

近年來醫療不斷突破, B、C肝炎治療都有一定成效,B肝患者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毒,停止纖維化進展。C肝可以根除,完成療程且停藥後不再復發,達成完全治癒,避免長期發炎可能導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是肝癌,最終有機會達到在人類社會根除B、C肝的目標。

肝病難早期發現 B肝疫苗防治貢獻大

我國C肝患者預估有近40萬人還未治療,由於現行健保給付規範條件嚴格,針對C肝第二型基因型、肝臟衰竭的患者及肝硬化B級或C級以上者,健保就沒有給付,未來希望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上述患者仍可以被照護到,C肝治療對於健康來說就是最好的投資。

中央研究院暨台大臨床研究中心主任陳定信表示,肝很耐操,不會痛,常常讓人忽略它已經生病的事實,藉由各個層面打擊肝臟病變,才能獲得健康人生。我國B肝疫苗的實施為肝病防治貢獻很大,爾後開始慢性B肝篩檢,健保給付B肝治療藥物,加上今年再納入C肝口服新藥都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確保自體脂肪存活率 隆乳安全又放心

文/Miki;本文感謝 馮中和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為了追求更完美的胸型,除了果凍矽膠等人工填充物,許多愛美人士也會選擇「自體脂肪隆乳」來提升美感,但聽說自體脂肪存活率低,還可能發生鈣化、油泡等問題?究竟這些風險該如何避免?讓自體脂肪隆乳專家馮中和醫師為你解惑!

何謂自體脂肪隆乳?

「自體脂肪隆乳」是指將身體下腹部、大腿內外側等部位多餘的頑固性脂肪抽出,進行純化萃取後,再將脂肪組織細胞均勻分散填充至胸部的一種手術。凡是乳房輕微下垂、產後乳房萎縮、乳房上緣空缺凹陷、胸部大小不一或形狀不對稱的女性,只要自體脂肪數量足夠抽出,都十分適合藉由此方式加以改善。

和果凍矽膠隆乳相較,自體脂肪隆乳有何優勢?馮中和醫師表示,果凍矽膠隆乳是將填充物直接放入,有較佳的支持度,塑形度也較佳,能夠一次提升較大罩杯幅度;而自體脂肪隆乳雖然單次僅能提升1~1.5個罩杯,但因手術傷口極小,術後無需按摩、恢復期更短,一週內即可完全回到正常生活,還能擁有更柔軟自然的觸感和效果,因此許多A、B罩杯的女性,會選擇接受一到三次的自體脂肪隆乳,來達到大C或小D的豐胸效果,可說是提升胸型美感的另一種選擇。

自體脂肪隆乳 第二次以後效果更好

單邊乳房施打的自體脂肪量約為200cc~350cc,而針對BMI值(身體質量指數)在20±1、體型偏瘦的女性,若有多次隆乳需求,則建議先做一次自體脂肪隆乳手術,術後三個月內自行增加2~3公斤的體重,培養脂肪、增加脂肪量,同時讓乳房有更佳的血液循環後,再進行後續手術。「通常第二次以後的脂肪存活率會更高!」馮中和醫師表示,由於體重增加,皮膚被撐得較大、彈性也較好、乳房周邊組織血液循環增加,便有更大的空間填充脂肪,因此第二次以後的自體脂肪隆乳手術效果會更好。

進行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前,消費者應先進行體脂量和身體BMI值的評估,並接受乳房超音波攝影(或MRI核磁共振),同時確認家族史中是否有乳癌罹患家族病史,藉以判斷是否能達到自體脂肪隆乳的最佳效果,更確保乳房安全。

提高脂肪存活率 取決於填充量和回填技巧

一般而言,脂肪在抽取後的存活率為30%~70%,其存活率和醫師的觀念、技巧絕對相關,必須具備精密的抽脂導管,以正確的方式將脂肪抽出、注射,才能提高其存活率。「決定性關鍵在於補脂肪量,以及醫師的回填技術!」馮中和醫師強調,脂肪抽取出來後,必須全程裝填在0~4℃的低溫密閉空間內,以離心或自然沈澱方式萃取出純淨脂肪,再以「多層次注射」方式施打在皮下、乳腺下肌肉等位置,每部位、每次也只能注射1~2cc,才能讓脂肪均勻分散,進一步提高存活率,更可避免術後併發症。

此外,當自體脂肪移植的量達到一定程度,若再勉強移植更多,便會造成脂肪組織彼此擠壓,導致影響血管新生,導致移植脂肪的存活率下降,甚至大範圍鈣化的產生。因此,若想一次提升更多,可以多次進行自體脂肪隆乳,或考慮以果凍矽膠隆乳手術,便可達到一次達到期待的效果。

接受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後,兩天即可恢復正常生活,此後應維持良好作息,並適度補充糖份及蛋白質,都能讓豐胸效果維持得更好。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臨床經驗,在產後進行自體脂肪隆乳,脂肪存活率會比一般女性來得高,這是因為產後會使乳房漲大,撐出較多的空間和較鬆弛的肌膚,於是造就了完美胸型的優勢環境。

油泡?鈣化?醫師技術是關鍵

有些消費者擔心接受自體脂肪隆乳手術後,會發生油泡、脂肪鈣化等問題,馮中和醫師對此指出,油泡是因為在脂肪的「油水分離」未做好就填充才會產生,發生機率極低,即使發生了也通常是小量、小顆粒,可直接以超音波導引細針抽吸處理;而脂肪鈣化並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現象」,即使沒有做過自體脂肪移植手術,仍有可能因細胞死亡、組織發炎、疤痕組織或罹癌等因素而發生,且即使發現鈣化現象,可經由專業整形外科醫師判斷鑑別,並持續追蹤即可。現今3D立體乳房攝影MRI技術能有效判讀脂肪是否鈣化,只要每年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或MRI核磁共振乳房篩檢追蹤,均無需擔心鈣化問題。

最後,馮中和醫師建議愛美人士,若想要接受自體脂肪隆乳療程,應慎選合格有口碑且具完善設備的診所及整形外科醫師,並在術前和醫師進行詳細的諮詢評估,確認醫師擁有純熟的脂肪移植經驗及技術,不僅能避免鈣化等各類風險,更可確保自身權益。

胸部有如女性的第二張臉,想讓上圍更豐滿、胸型更完美嗎?選擇自體脂肪隆乳,打造專屬於女人的「美麗胸器」,擁有魔鬼身材不是夢!

圖片

馮中和 醫師

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台北長庚醫學美容中心專任主治醫師|桃園長庚醫學美容中心專任主治醫師|長庚醫院燙傷中心專任主治醫師|長庚醫院一般整形外科專任主治醫師|VASER 4D原廠雙認證醫師|VASER 威塑音波脂雕種子教學醫師|中華海峽兩岸整形美容協會發起人|亞洲乳房整形重建學會第一屆理事

專長:抽脂體雕|美胸塑型|全型態拉皮|老年化眼部手術

圖片

更多精采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www.dr-beauty.net

保護兒少! 沒有人是局外人

保護兒少不是口號 共同守護發揮預防效果

家扶基金會日前公布十大兒保新聞,期盼藉由回顧喚起社會大眾對兒少安全的重視,但卻在同一日竟發生2名兒少遭母親強制剝奪生命的案件,令人不勝噓唏!

兒少安全 家長責無旁貸

根據家扶基金會統計發現,今年1~11月的兒保新聞事件已有8件家長殺子自殺案件,並已造成10名兒少死亡!且評選出的十大兒保新聞中,亦有一則「殺子自殺」類型案件入選。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沉痛呼籲,「受害的孩子們普遍年紀小、反抗與求救的力量都很不足,很容易被大人剝奪生存權,這樣的議題真的不容忽視!兒少的安全,家長責無旁貸,應尊重兒少的獨立個體、保障其人權。」

家長應留意自身情緒反應

家扶指出,近年殺子自殺事件多,可見該家庭可能未必是經濟弱勢,或是兒童保護而納入服務安全網中,此類家庭之突發特質實源自於家庭面對長期壓力時,若再遭遇兒童照顧、夫妻衝突等引爆之重大事件,就容易造成憾事發生。家長應留意自身情緒反應,若發現無法有健康的身心和精神狀態來加以調適、因應,應立即尋求親友、社福機構、醫療等管道協助。

積極推動「兒保好鄰居」

家扶為預防兒虐事件的悲劇發生,積極推動「兒保好鄰居」,家扶強調,除了政府與通報機制的強化,更需要我們一同提供關懷與協助,從個人出發、串聯社區鄰里,逐步建構兒少保護網絡,積極預防兒虐事件的發生。

做完削骨後 臉會不會鬆弛?

文/陳世棟

最近因為面部做顴骨內推而產生皮膚鬆弛的客人頗多,主要的問題都是覺得臉雖然變小了,但是明顯覺得臉變鬆了,蘋果肌掉的很厲害,有些人嘗試了音波、電波;甚至有人嘗試了大V線,都覺得沒有明顯的改善,這些削骨或是做了顴骨內推的客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說法,術前不管是諮詢師、甚至是醫生都告訴她們保證不會鬆弛,但結果並非如此,這次我們就來談談削骨會不會造成皮膚鬆弛。

隨著時代進步小臉手術更加精細

首先我們還是說一下削骨,削骨是一個外科手術方式,將突出的顴骨或是下頜角,利用減法或是減法加上重組的方式,達到改變臉型的術式,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顴骨內推,一般都是將顴骨去除一部份,再配合將顴骨脂肪墊去除,這樣的減法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求美者面部的臉型,使臉變小,變得精緻,加上現在的技術良好、工具精良,這些手術可以在一~二小時內完成,在追求小臉的時代,這個手術變成是很多求美者變臉的最佳途徑。

術後才是小臉重點期

接下來我們討論到術後面部鬆弛的問題,從一位尋求幫助的22歲女生就可以知道,術前她看過很多的求美者在網上發文說削骨完臉會變鬆,她一開始是不信的,因為削骨的專家教授都保證不會有的,她也信以為真,術後前半年到一年都覺得臉型改變了,好像沒有看到明顯的鬆弛,但是第二年就明顯感覺臉變長了、臉垮了,雖然臉小了,反而沒覺得變年輕,她這才感受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不論醫生或諮詢師怎麼的自我感覺良好,病人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狀況,求美者就是覺得皮膚的緊實度比術前差,這樣的差距產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們也必須要瞭解,不然我們如何下手治療或改善。首先我們知道,為了進入到深層的骨膜處,我們必然會將骨膜上的組織做適當的剝離,去除掉顴骨脂肪墊,再來就是做截骨重接,也就是將帶著肌肉筋膜皮膚的剝離的骨頭,將其重新接合固定,最後完成手術,通常這樣的手術必須經過半年左右甚至更長的時間才會完全消腫。

我們分解手術中的每個步驟就不難發現,削骨手術為什麼會發生鬆弛:

圖片

1〉組織纖維切斷

在剝離至骨膜前,我們必須切斷一定的組織纖維,這樣就會造成一定的支撐纖維受損,這是拆掉了面部支撐的第一個承重牆。

〈2〉去除顴骨脂肪墊

顴骨脂肪墊雖然是脂肪,但是對於面部的整體結構來說是一個軟性支撐,將顴骨脂肪墊去除,就等於再拆掉另一個承重牆。

〈3〉截骨產生的問題

原來的支撐高度較高,經過截骨之後,支撐高度變度了,當然也會造成局部的承重力量減少。

〈4〉腫脹的時間

一般來說腫脹的時間愈長,鬆弛的程度會愈厲害,就像皮球灌水後,即使將水放掉,汽球也不會回到原狀,也像懷胎十月的肚皮,長期的撐大了,就算瘦回原來的體重,也不會回到原來的體重。

從這些原因中,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其實削骨必然會有鬆弛的問題發生,這個問題的產生無關乎年齡,也不管妳原來的皮膚緊度,都是隨著術後時間的增加而變得嚴重,最明顯的就是蘋果肌下垂,而且是在一、兩年就會出現,對於這種問題,我們醫生不能當成睜眼瞎,只管著求美者臉變小了,而不顧慮術後會發生的後遺症。

推疊式埋線重新回到年輕面容

這種鬆弛的處理,不外乎是光電治療或是PDO蛋白線治療,以光電治療來說,不論是音波或是電波,利用熱傷害刺激膠原蛋白的效果只是垂直於皮膚的縮緊,不會有提升的效果,也就是蘋果肌不會有明顯的提升效果,蘋果肌下垂,自然就覺得變老、不年輕。PDO蛋白線的處理,分為大V線拉提和螺旋線堆疊兩種方式,大V線因為沒有脂肪墊可以勾住,自然效果就不好,我研發的堆疊方式,不受限於脂肪墊的多寡問題,可以重新製造一個承重牆,將鬆弛下垂的肌膚堆回到年輕面貌。

對於很多臉型不好的求美者,削骨的確是很好的一個改變方式,雖然有著皮膚鬆弛的問題,但是依然很多求美者樂此不疲的追逐著,術後的鬆弛可以透過我的「堆疊式埋線」回復到年輕面貌,相信可以讓削骨求美者的心得到解決。

圖片

陳世棟 醫師

從事醫療工作多年,是義大利DEKA公司激光溶脂國際訓練講師及以色列ALMA(深藍)國際訓練講師,為中國整形美容外科學全書《微創美容外科學》編者之一,也是台灣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及美容外科教育長,長期從事醫學美容臨床及教學工作。本身有外科、內科及醫學工程專業背景,專研於先進的醫美技術開發,在激光溶脂、自體脂肪移植、幹細胞治療、端粒酶抗衰老治療及複合式無痕微整形等都有非常精湛的研究。

圖片

更多精采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www.dr-beauty.net

貼心補助好戒毒 助藥癮者有恆心

每年12月份,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與轄區指定藥癮戒治醫院,會共同辦理「跨年度替代治療補助申辦行程」,個案管理人員會直接到醫院設站,協助服藥者完成下一年度的補助申請,另針對非鴉片類成癮者,為減輕就醫經濟負擔、提升治療意願,每位藥癮者全年補助藥癮治療費用,最高補助25,000元。如果發現家人或朋友有使用毒品的習慣,請不用驚慌,不要急著責問,適時的溝通,給予支持與關懷,並可求助專業的醫療機構。

多項戒治醫療減免 使成癮者成功戒毒

衛生福利部與臺南市政府均提供多項戒治醫療費用減免,使成癮者能以較低廉的費用持續接受戒癮治療,然而成癮者可能因為過往的挫折與經歷,例如家人的不諒解與怨懟、社會的歧視與冷漠,造成他們不相信有好事發生,因此對海洛因成癮者「每天最高可省65元,回診再省300元」的好事感到疑惑,往往以否定的逃避思考來面對。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在醫院臨時設站的個案管理人員,會在病人服藥後上前詢問,解說補助申請的方式與好處,鼓勵病人申請,並且提供心理諮詢,以簡式健康量表來瞭解病人這一個禮拜來的情緒;辦理補助時亦詢問其就業狀況、生活情形,適時提供就業、社會救助等轉介。

戒癮治療補助 可降低社會成本

根據成大醫院精神部林思賢博士發表在國際期刊精神科研究(Psychiatry Research)的報告中指出,每位海洛因成癮者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60萬元,推估全國每年因為海洛因成癮的總體損失高達500億元。在第二波的追蹤研究中,蕭芝殷博士發現,成癮者若在臺南市接受一年的美沙冬治療後,經濟耗損可以減少約每人每年50萬元。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每年編列1000萬元市預算辦理鴉片類物質成癮者戒癮治療補助,透過便利與單一窗口的申辦服務,鼓勵並協助成癮者完成申請,不僅降低成癮者海洛因購買與其後續產生的治安問題,還能促其成癮者穩定就業,減少本市勞動力耗損。

使用毒品習慣雜 戒毒諮詢有管道

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指出,對於戒癮者有提供醫療、就業、就學、社會救助、法律扶助、心理諮商、物資關懷、中途之家等各方面之全人服務,如果有藥癮戒治困擾,可撥打24小時免費戒毒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你 幫幫我)詢問。

A肝疫苗納入幼兒常規疫苗 接種政策暫緩實施

疾病管制署預計在明(107)年元月,將A型肝炎疫苗納入幼兒常規疫苗,卻遭到立委臨時提案決議該政策暫緩實施。疾管署表示,針對該項政策是否列為幼兒常規疫苗,會和學者專家開會討論,研擬配套措施,再決定後續推動方向。

接種疫苗預防A肝 保護力可維持20年以上 

疾管署表示,5歲以下幼童感染感染A型肝炎後,約有80至95%無臨床症狀或症狀輕微,而成年人感染後,約70%會出現肝炎發作症狀,臨床症狀的嚴重度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加。接種疫苗仍是預防A肝最好的方法。接種後產生之保護力可維持20年以上,除可避免自身感染外,亦可間接保護同住家人遭受感染避免疫情擴散。

疾管署指出,過去因受限於疫苗基金財源有限,政府僅能優先提供山地鄉等A肝高風險地區幼童接種A肝疫苗,也因目前國內年輕族群多不具A 肝抗體,加上國際間交流頻繁,民眾往來A肝盛行地區頻率增加,使得國內潛藏爆發A肝流行之風險,因此ACIP於民國101年即已建議將A肝疫苗納入幼兒常規疫苗接種項目。

幼童全面接種A肝疫苗 將擬相關配套措施

疾管署尊重委員意見,將進行幼童全面接種A肝疫苗之公共衛生效益分析並評估相關配套措施,儘速於一個月內召開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及小兒科專科醫學會等代表出席審議,以利研擬該政策後續推動方向。

戒除酒癮關鍵 找出成因對症下藥

長期有酒癮 小心身體跟著出問題

根據警政署過去10年統計資料顯示,酒駕造成死亡車禍,每年有數千人死亡且家庭破碎,其中占七成三酒駕受害人為青壯年,酒癮患者平均壽命約44歲,相較於一般國人至少減壽30歲以上;尤其天氣轉冷,許多民眾都會吃薑母鴨、藥酒等進補,不小心助興多喝兩杯,促使酒駕事件有增加趨勢,不得不慎!

終日與酒精為伍 罹精神疾病機率高

酗酒者在成癮過程都是逐漸增加酒量開始,起初並不以為意,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想辦法戒酒,但其實都以為時已晚;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成癮治療科醫師陳厚良指出,酒癮者當不喝酒時,容易出現手抖、冒汗、睡不著甚至意識混亂、癲癇發作等症狀,若終日與酒精為伍,也可能因此發生精神疾病,進而影響工作造成失業,甚至家暴、法律等問題發生。

酒癮能被治療 家人陪伴是戒酒關鍵

其實,酒癮是能有效預防且被治療的;陳厚良醫師進一步指出,除了患者本身需要有願意改變的動機,家人陪伴也是戒酒成功關鍵,尤其治療最初三個月被視為復發的高危險期,這時更需要持續監督和協助,酒癮者若能接受完整酒癮治療,除了有後續追蹤輔導,提供個案維持清醒支援網路,另方面也會從中協助改善心理社會功能,幫助患者重拾正常生活。

接受專業評估 提高戒除酒癮機率

戒癮的方式看起來容易,做起來的確需要多點毅力,尤其酒精容易取得,也增加更多誘惑,因此如何避開飲酒的高危險環境、面對壓力且自我管理才是關鍵;陳厚良醫師呼籲,若想要戒酒的民眾,其實可透過專業評估,針對個人設計治療計畫,提高戒除酒癮機率。

罹癌不低頭! 這群人用鏡頭重拾新生

因攝影而改變人生,見證986個與癌奮鬥故事!為鼓勵癌友、家屬及醫療團隊的努力,自2008年起,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羅氏大藥廠便以「關懷現、癌不見」的精神,舉辦「捕捉希望」數位攝影比賽。今年邁入第10年,同時也適逢羅氏大藥廠在台50年里程碑,此次更集結歷屆得獎作品,盼望能鼓勵更多與癌同行病友,走出生命幽谷,重拾希望。

為癌而奮鬥 10年攝影展現986個故事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當初是在因緣際會下,看到癌友用新買的相機記錄下自己和家人間的互動,就因為那燦爛的笑容,開啟了捕捉希望攝影比賽的想法,且也因為羅氏大藥廠的支持,才能在這十年舉辦了六屆的「捕捉希望」攝影比賽。其中,不但收集並見證了986個與癌奮鬥故事,也在全省32家醫院舉辦55場巡迴展出,鼓舞正在面對疾病的朋友掌握人生、擁有希望。

為癌友捕捉瞬間 擁抱自己留下美好

此次榮獲「捕捉希望攝影展」病患親友組佳作的李小姐,以「擁抱自己」作為主題,替罹患乳癌、即將和胸部說再見的朋友,紀錄自己的裸身,留下美好的瞬間。李小姐也提到,這次的拍照對她而言其實是一大挑戰,因為她以往的工作是為美麗容顏的女孩們拍婚紗,現在卻必需用心去體悟生命中的黑暗與關卡,因此在拍照前一晚,她痛哭難過到不能自己,在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後接下這任務,為的就是讓鏡頭呈現的不僅是面前的黑暗,還有背後開啟的光明門。

羅氏大藥廠總經理許藹齡表示,羅氏在台灣一直努力提供給醫療人員對抗疾病的武器,因為清楚與疾病奮鬥的病友和家屬需要心理層面的支持,所以10年來持續透過和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的攝影展,鼓勵正在對抗疾病的病人、親友和背後的醫療團隊,從攝影中抒發情緒,找到人生的美好與光亮。

用鏡頭重獲希望 紀錄感動分享愛

此次展出,不論是從癌友對自我的陳述,或從親友對罹癌親友情感的表達,到從醫療團隊所看癌友的視角,都看見參賽者用相機所留下的生命故事,捕捉感動人心的剎那。「羅氏50、希望10現」攝影聯展,讓正面能量與希望的種子,不僅鼓舞走在抗癌艱辛道路上的病友,也激勵面對人生困境的人們勇敢面對,幫助更多癌友跨出罹癌的憂鬱心境。12月15日前,民眾至台北火車站一樓即可欣賞到鏡頭下的生命故事,也可感受癌友的勇氣與親友及醫療團隊的支持。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