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政府研增抵港者檢測次數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政府正考慮應否延長來港人士的檢疫期和增加他們須接受病毒檢測的次數,以期及早識別新冠個案。

現時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海外抵港人士在酒店強制檢疫期間的第五天須接受核酸檢測。當日結果為陰性,且第六和第七天的快速測試結果也呈陰性者,可提早離開檢疫酒店,之後接受七天自行監察,第12天再到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核酸檢測。

陳肇始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時說,政府正分析科學數據以判斷應否延長檢疫期。

至於檢測方面,視乎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檢視數據後的建議,以及檢疫酒店的風險,當局正研究是否要求抵港者在第七至12天之間再檢測,以盡早發現個案,切斷傳播鏈。

另外,陳肇始表示政府現時不會取消航班熔斷機制,惟會監察有關數據及整體情況。

270人染疫 酒吧現感染群組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27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中環酒吧Zentral出現爆發,11人受感染。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新增個案中,31宗由外地輸入;核酸檢測陽性個案116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154宗。第五波疫情累計陽性個案1,199,227宗,9,163人離世。

歐家榮說,中環德己立街加州大廈4樓的酒吧Zentral出現爆發,涉及11名上星期六晚上11時後至翌日凌晨5時期間光顧的客人。由於出現群組個案,當局將該酒吧納入強制檢測公告並收集疫苗通行證資料,防護中心也會聯同食物環境衞生署和機電工程署到場視察。

此群組中,一名患者在博愛醫院鄧佩瓊紀念中學任兼職籃球教練。他本周二下午到該校教授約30名學生打籃球,傍晚出現病徵,其後有六名學生檢測呈陽性。

另外,德思齊加拿大國際學校群組新增一宗個案,為早前該群組患者的同班同學,即同班共一名老師和四名學生染疫。據當局調查所得,首名出現病徵的學生居於太古城翠湖台鄱陽閣,而該大廈早前錄得一宗新冠個案,患者本月13日曾光顧太古城中心麥當勞。

醫院管理局公布,靈實醫院膳食部一名員工周四的新冠快速測試呈陽性。其後,醫院感染控制組的接觸追蹤調查發現另有四名膳食部員工確診,他們分別與前述染疫員工同住一間宿房或一起用膳,另有七名員工列為密切接觸者,須隔離檢疫。為審慎起見,靈實醫院膳食部暫時停止運作。

此外,政府按防疫需要對柴灣杏花邨34座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之劃為受限區域,有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九龍城和元朗區部分屋苑和屋邨的污水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且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陸續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華心邨華冠樓檢三宗陽性個案

政府表示,在粉嶺華心邨華冠樓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三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個案和一宗檢測結果不確定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華冠樓劃為受限區域,約1,720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約680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向長者派發快測套裝安排延長

政府上月中起透過不同服務單位向年滿60歲長者免費提供快速抗原測試套裝。隨着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社交活動增加,有關安排延長至下月底,以便長者不時進行快速測試,恆常監察身體狀況。

政府表示,有關派發安排開始至今,已派發約600萬份測試套裝。

60歲或以上長者可前往指定服務單位索取測試套裝,他們須攜帶身分證明文件、長者咭或樂悠咭,以便查核。長者每次可領取五份測試套裝,不能代領,亦不應在同一日內重複索取。政府指,測試套裝供應充足,長者無須囤積。

此外,社會福利署資助的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或單位、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隊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下的認可服務單位,會繼續向60歲或以上服務使用者提供測試套裝。

循五大方向成就中外文藝交流中心

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定位和國家支持下,特區政府會拓展香港文化藝術產業,做好國際傳播工作,講好中國故事,並循五大方向落實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目標。

以下是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5月2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國際藝壇盛事之一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5月25日起一連五日舉行,除展出來自28個國家及地區超過百間頂尖藝廊的藝術品外,本屆香港展會特別推出豐富的公眾活動以聯繫本地與全球藝術愛好者,包括於嶄新的M+博物館幕牆上展出由鮑藹倫創作的場地特定流動影像作品《光之凝》及與香港旅遊發展局共同呈獻藝術家電車項目等。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在2013年首次落戶香港以來,一直深受藝術界、文化界及市民大眾歡迎,每年吸引逾200家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的頂級藝廊參加,而全球逾100家當代藝廊每年亦在Art Central展出新進藝術家的前衞作品,令香港成為公認的亞洲藝術之都。今年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雖然因為第五波疫情持續而延期,我十分高興經各方努力下最後能夠順利展開。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文化藝術發展,每年投放的經常性開支不斷增加。本年度,特區政府在文化藝術發展方面的經常性開支超過59億元,比對五年前(即2017至18年度)本屆政府剛上任的43億元,增加了接近四成。特區政府透過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其他合作夥伴,採取多管齊下、並駕齊驅的方式,全力促進文化交流,支持藝術文化的長遠發展。

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一直以來,香港都擁有中西文化薈萃優勢及廣泛國際網絡,匯聚各地藝術人才、將現代藝術薈萃香港的同時,亦將中華文化帶向世界。感謝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確立了香港在文化藝術交流領域的角色,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區政府亦在2021年施政報告提出了循五大策略性方向,發揮香港東西文化薈萃的優勢及特色,全力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個新定位。

(一)建設世界級的文化設施和多元文化空間

西九文化區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文化建設,為香港設立一個多元文化藝術地帶。區內首批主要文化設施,包括在2019年啟用的戲曲中心及自由空間已陸續開放。去年11月開幕的M+博物館在開幕首兩個月已錄得超過38萬人次到訪;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大力支持的香港故官博物館亦將於今年年中開幕,屆時大家可以觀賞難得一見的國家級珍品。這兩座嶄新博物館連同擴充後的香港藝術館,將形成一個世界級博物館群。

康文署則在全港提供多個重要文化設施,包括16個表演場地和14間博物館、兩所視覺藝術中心及一間電影資料館。籌備多時的東九文化中心將於明年底分階段開幕啟用,而位於粉嶺的北部都會文化中心前期工程亦已將近完成,快將申請實體工程撥款。另外,特區政府正推展多個主要博物館工程項目,這些文化設施將有助加強與內地及世界各地文化機構的交流和合作。香港現時亦有約50所私營博物館及超過90家高檔次私營畫廊,為市民提供更多欣賞藝術的機會,促進本港文化藝術生態多元發展。

(二)加強與海外藝術文化機構的關係

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及海外文化單位進行文化交流和合作,由2018至19年度起逐步增加供文化交流的經常撥款至每年5,000萬元。目前,特區政府已和20個國家簽署文化交流合作備忘錄,為中外文化交流奠下堅實基礎。民政事務局及康文署亦一直與各國駐港總領事館及文化機構緊密合作,於香港舉辦不同的文化活動,例如法國5月藝術節、我的意大利Italia Mia、韓國10月文化節,以及亞裔藝采等節目。

在推動表演藝術及文博展覽方面,我們亦在全世界不同城市舉辦香港周、安排本地藝術家及藝團出外表演,並邀請知名藝術家及藝團來港演出,籌辦和支持不同類型和主題的表演活動和藝術節等。康文署近年就分別與法國羅浮宮、意大利烏菲茲美術館,以及巴黎龐比度中心等舉世知名的文博機構合辦大型展覽。此外,特區政府亦會繼續舉辦大型及國際性的文化論壇,包括於今年12月舉行的亞洲文化合作論壇和國際博物館高峰論壇等。

為了進一步穩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角色,特區政府特別撥款4,200萬元,在兩年內舉辦香港首個演藝博覽會,促進內地、海外及本港藝術文化界的交流,並為藝團及藝術工作者帶來更多新機遇,推動本地藝術產業發展。

(三) 加強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合作

自2019年起,特區政府在內地舉行香港周,希望加深內地市民對香港的認識,亦藉此推動香港與內地文化及人才交流。我們現正積極籌備於今年第四季在武漢舉行下一屆香港周。另外,特區政府已與七個內地省市和特區簽署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或協議書,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湖北省、廣東省、雲南省和澳門特區,內地省市和文化界可利用香港方便的平台,舉行更多不同類型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優秀的中華文化。另外,康文署亦一直與內地文博機構合作,舉辦國寶級文物或藝術品的大型展覽,推廣中華歷史和文化。近年,康文署已進行了45台共127場本地製作在七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演出(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東莞及惠州)。康文署會繼續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內不同院線溝通及與院線營造新品牌,為本地藝團提供更多演出機會。

(四)善用科技

隨着科技發展,藝術與科技融合已成為現今藝術發展趨勢。行政長官在2020年施政報告提出積極推動和支持發展藝術科技,特區政府各相關政策局轄下不同的基金或計劃合共預留了一億元,供有意推動藝術科技的人士申請。截至今年2月,已經批出了超過3,600萬元撥款,共149個藝術及創科團體進行藝術科技項目。未來,政府會投放更多資源於藝術科技,包括由今年度起每年撥款8,500萬元,支持將於明年起分階段啟用的東九文化中心發展為藝術科技的重鎮和搖籃,開展有系統的培訓計劃;預留7,000萬元提升康文署轄下演藝場地的設備,讓藝團可以在表演項目中更多、更好地應用科技,提升觀眾的體驗;撥款3,000萬元推行藝術科技資助先導計劃,鼓勵九大主要演藝團體應用藝術科技,豐富它們的舞台創作;撥款1,000萬元支持藝能發展資助計劃鼓勵的中小型藝團進行更多藝術科技的探索,進一步推動藝術科技的發展。

(五) 培育人才

人才是社會重要的資源,要打造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人少培訓必不可缺,特區政府將連同多個重要合作夥伴包括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香港演藝學院、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藝術中心推進人才培育的工作。另外,香港多所資助大學都有開辦與文化藝術相關的課程,有些更將會開辦藝術科技的本科課程,培育更多業界所需的人才。

除了表演者,藝術行政人員亦是文化藝術界的重要部分,對支援藝團工作起了莫大作用。政府於2013至14年度到2017至18年度撥出共1億5,000萬元有時限性撥款,透過康文署和藝發局合共提供693個實習、獎學金及在職培訓名額,以加強為培訓藝術行政人員而設的各項計劃。2018至19年度起的六年,政府繼續撥款2億1,600萬元,透過康文署及藝發局提供約700個培訓名額,支持香港文化藝術未來發展。

文物修復人員方面,特區政府撥款3,700萬元,在未來六個年度,為康文署和即將啟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文物修復人員提供專業培訓,並增加博物館見習員(文物修復)計劃及暑期實習生計劃的名額,加強青少年和香港本地的文物修復培訓工作,預計超過150名人員受惠。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亦會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邀請故宮學者及文物修復專家留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進行學術訪問及為公眾教育活動提供專家意見。

政府致力推動粵劇的傳承和發展,繼在2018至19年度為粵劇發展基金注資7,000萬元後,再度於今年度注資一億元,加強支持從業員的專業提升和持續培訓,促進粵劇的長遠發展。

在十四五規劃的定位和國家的支持下,特區政府會從更多方面,多角度地拓展香港的文化藝術產業,做好國際傳播工作,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各國人民可以更全面準確地了解中華文化和中國價值,並繼續不遺餘力地落實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目標,完成國家給我們的任務,令香港成為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藝術文化之都。

新冠病毒陽性個案增250宗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25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推斷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亞系或已通過隱形個案流入社區,造成進一步傳播。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新增個案中,29宗由外地輸入;核酸檢測陽性個案105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145宗。第五波疫情累計陽性個案1,198,957宗。一名患者離世,這波疫情累計死亡個案9,162宗。

歐家榮說,經全基因分析,四宗昨日公布的個案證實涉及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亞系,病毒基因排序與太古城中心麥當勞群組患者完全相同,其中最早發病的63歲女患者於會議展覽中心任職清潔工。

防護中心昨日發現另一名55歲女患者於會展一個飯堂的廚房任職洗碗工,與63歲清潔女工並不認識,但二人本月20日至23日上午約7時半曾到職員餐廳用膳,也會使用會展LG層的職員更衣室。兩宗個案均暫列源頭不明。

另外,16間學校呈報共18宗陽性個案,涉及16名學生和兩名教職員,包括德思齊加拿大國際學校兩名同班學生和一名教師。

上述小學同一班別昨日已呈報一宗學生個案,即累計錄得四宗個案。為審慎起見,防護中心建議該班別下周一停課。

另外,歐家榮指出,兩宗早前的輸入個案基因序列相同,兩名患者均在沙田萬怡酒店檢疫。二人入住相鄰房間,中心懷疑酒店出現病毒傳播。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42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明日於青衣長宏邨重開流動採樣站

此外,政府按防疫需要對沙田愉翠苑愉欣閣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之劃為受限區域,有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西貢、屯門、大埔區部分屋苑和屋邨的污水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且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陸續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