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戴麟趾康樂基金接受申請

2016至17年度戴麟趾爵士康樂基金的主要基金接受申請,合資格機構可申請撥款作提供設施和購置設備用途,以鼓勵青少年善用餘暇。

 

基金可供申請的撥款計劃分三類,非建設工程計劃資助機構購置供集體使用的康體器材,每項申請資助額介乎2,000至89,000元;建設工程計劃則用作資助興建新康樂設施,資助上限為69萬元。兩項計劃3月31日截止申請。

 

另外,基金的特別計劃資助興建新體育設施、改善現有體育設施和購買體育器材,加強精英體育代表隊訓練,並促進社區體育發展,資助額介乎69萬至300萬元,第一批和第二批申請分別於3月31日和7月31日截止。

 

法國洛特省禽肉禁進口

法國多個地區包括洛特省爆發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食物安全中心宣布即時禁止該省的禽肉和禽類產品進口,保障公眾健康。

 

中心已聯絡法國當局,並密切留意世界動物衞生組織的消息,因應當地疫情採取適當行動。

 

本港去年1月至11月從法國進口約9,800公噸冰鮮、冷藏禽肉和33萬5千隻禽蛋。

江西男子染甲型禽流感

衞生防護中心接獲江西省衞生當局資料,一名46歲男子感染甲型禽流感H7N9,正接受治療。

 

內地至今共通報666宗人類感染甲型禽流感H7N9個案。

 

衞生署已在各口岸執行健康監察措施,以紅外線熱像儀監測入境人士體溫,若發現懷疑個案,會立即轉介醫院跟進。

 

署方呼籲市民時刻保持個人、食物和環境衞生,勿往活禽市場和農場,避免接觸家禽、雀鳥或其糞便。

法律人員提供義務服務獲表揚

民政事務局義務法律服務表揚計劃今日舉行頒獎典禮,表揚298名法律專業人員和22家律師事務所。

 

計劃旨在表揚為巿民提供義務法律服務的法律專業人員,並鼓勵更多法律專業人員提供義務法律服務,讓更多巿民受惠,頒獎禮為「欣賞香港」運動的活動之一。

 

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許曉暉主持頒獎典禮,指政府非常認同法律專業人員為巿民提供義務服務的優良傳統,令不少巿民和機構受惠。

 

政府資助當值律師服務推行免費法律諮詢計劃,為市民提供初步法律意見,現時有逾千名律師參與,每年處理個案約6,600宗。

 

為無律師代表訴訟人提供法律意見的試驗計劃2013年推出,反應良好,正建議恆常化。

 

另外,香港大律師公會設立法律義助服務計劃,香港律師會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和人身傷亡諮詢專線,又與民政事務總署合作推行大廈管理免費法律諮詢服務等。


 

 

關愛基金第三次推出生活津貼

關愛基金第三次推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一人至四人家庭的津貼金額維持不變,另新增五人或以上住戶類別,可申領1萬4千元。

 

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指,計劃去年推行時,有服務單位提出,多人住戶的需要較大,例如部分少數族裔家庭有六、七人,因此決定增加五人或以上的分類。

 

一人住戶可獲4千元津貼、二人住戶8千元、三人住戶1萬1千元,而四人住戶則可獲1萬3千元,金額與上次相同。

 

關愛基金已為津貼計劃預留約6億5千萬元,預計約7萬2千戶符合資格申請,17萬5千人受惠。

 

合資格住戶須以月租或更長租期形式租住私人樓宇、工業大廈或商業大廈,或居住在臨時房屋,又或是無家者,每月入息和租金也需符合指定上限

 

計劃即日起分階段接受申請,基金秘書處會向舊申請人發確認信,住戶需填妥回條交回秘書處以確認資格,新申請人則可將申請表交回全港242個服務單位

 

計劃至8月31日結束,有意申請人士可在各服務單位、民政事務總署各區諮詢服務中心、社會福利署地區福利辦事處和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索取申請表和項目簡介,或於基金網頁下載。查詢可電2180 6666。

看看海洋的怒吼

塑膠垃圾難以分解,塑膠瓶需時450年,瓶上的膠圈400年,魚絲650年。要了解這些垃圾為禍之烈,大家不妨到香港科學館參觀「海洋怒吼──塑膠垃圾關注計劃」專題展覽。藝術家以震撼視覺的作品,揭示海洋生態系統遭受的嚴重傷害。展覽融合科學與藝術,匯聚本港和外地展品,喚醒市民關注海洋垃圾問題。

 

踏入展館,迎面是座名為「海洋的惡夢」的兩米高垃圾大山。該展品由瑞士蘇黎世設計博物館借出,由北大西洋、夏威夷、波羅的海等沙灘收集的海洋塑膠垃圾組成,細看之下會發現廢棄輪胎、水泡、塑膠桶、牙刷等。

 

科學館助理館長徐偉德表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隨意丟棄垃圾,不單傷害海洋生態,最終還害了自己。

 

「調查發現,每隔大約15秒,流進大海的塑膠垃圾數量已相當於這座垃圾山的大小。部分塑膠在水中會釋放有害物質,被微生物吸收,最終受害的是在食物鏈最頂層的人類。」

 

塑膠垃圾 危害動物

徐偉德表示,垃圾進入海洋後互相磨擦,加上陽光照射,碎成小片。魚、鳥誤食後會阻塞腸胃,內傷致死。展館的攝影作品展示淪為白骨的雀屍,體內的塑膠垃圾仍完好無缺。

 

塑膠垃圾污染問題影響深遠,場內名為「未來考古學」的作品,以未來世界為主題,講述牙刷、塑膠瓶等物料如何難以分解,即使經過數百年,其本質和外形也沒多大變化,讓市民反思塑膠的禍害。

 

學生作品 引人反思

展場還有本港學生製作的藝術裝置,材料是校園和環保園收集得來的垃圾。北角協同中學學生的作品名為「釣魚翁」。參與創作的中四學生梁家愉表示,釣魚翁的臉是大型塑膠瓶,頭髮以廢棄的橫幅剪裁而來,手腳用欄杆砌成。

 

隊友何慧莹指,魚翁釣到的魚半吞着塑膠瓶,是希望引發大家思考海洋污染的問題。「我們把垃圾扔到海中,魚把垃圾吃了;我們釣魚吃,是吃回自己的垃圾。海洋污染問題其實很嚴重,不單影響生物,人類也受影響。」

 

清潔沙灘 創作藝術

展覽播放多套影片,其中一套名為「污點」,約40名中學生參與製作。參加者在藝術家帶領下到大嶼山籮箕灣,用了六個小時把撿回來的塑膠垃圾變作藝術品。

 

香港航海學校中五學生彭琛然說,他們把垃圾按顏色和大小分類,排成數個象徵垃圾污染的大圓點,並一一拍攝下來。這次活動後,彭琛然下定決心少用膠袋,減少廢物。「如果我們不想海灘這麽髒,就應先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另一位學生布泓羿說,清潔沙灘既可為環境出一分力,也令自己反思過度消耗的壞習慣。「其實我們十分浪費,經常把沒用上卻又不是垃圾的物件扔進大海,最終沖回沙灘上,污染了生態。」

 

展覽也介紹常見塑膠用品類別、特性、化學成分和回收過程,並講解減少棄置塑膠的方法。

 

是次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瑞士駐香港總領事館合辦,科學館、蘇黎世設計博物館、蘇黎世藝術大學香港──蘇黎世藝文空間聯合籌劃。為配合「欣賞香港」運動,康文署轄下博物館包括科學館1月一律免費開放,歡迎市民參觀。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