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香港花卉展覽主要活動: 花卉及植物展品比賽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1月20日,參賽費用全免。
展覽3月11至20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今年以「花薈藝萃」為主題,主題花是「洋彩雀」。
比賽分15組共94個類別,包括蘭花、中國蘭蕙、盆花、仙人掌及肉質植物、賞葉及食蟲植物、非洲紫羅蘭、盆栽、插花藝術等。
詳請可致電2601 8260。
2016年香港花卉展覽主要活動: 花卉及植物展品比賽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1月20日,參賽費用全免。
展覽3月11至20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今年以「花薈藝萃」為主題,主題花是「洋彩雀」。
比賽分15組共94個類別,包括蘭花、中國蘭蕙、盆花、仙人掌及肉質植物、賞葉及食蟲植物、非洲紫羅蘭、盆栽、插花藝術等。
詳請可致電2601 8260。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政府將實施一系列改善措施,落實扶貧安老助弱的政策目標,包括增加安老宿位和加強支援殘疾人士等。
張建宗今日在介紹2016施政報告相關措施的記者會上說,當局計劃將前小欖醫院改建成全港最大規模的復康大樓,提供1,150個宿位予嚴重和中度智障,以及嚴重肢體傷殘人士,並提供500個日間訓練名額。在觀塘的啟能中心也會興建一座康復大樓,提供300個宿位和500多個日間訓練名額。
勞福局統籌的傷殘津貼檢討跨部門工作小組已完成檢討傷殘津貼申領資格,並作出多項建議,包括刪除傷殘津貼的「醫療評估表格」中「喪失100%賺取收入能力」的提述和與工作能力有關的評估選項;以及統一傷殘津貼評估過程中使用康復和機械器材的安排。
張建宗又說,政府會秉持「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方針,持續加強對體弱長者的社區和住宿照顧服務,加強安老服務的軟、硬件供應和長遠規劃。
在2014-15至2017-18年度,約1,700個新資助安老宿位將投入服務;另外,當局已在16個發展項目和空置建築物預留地方,興建或改建為新安老院舍,預計可提供約1,700個安老宿位。
此外,「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下的60多個項目若得以落實,可再增加約9,000個安老服務名額。其中五個項目預期可在2017-18年度或之前,增約240個安老服務名額。
張建宗說,今年下旬將推出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第二階段會提供1,800張服務券,金額也將提升至$8,300;當局又會研究透過獎劵基金推行試驗計劃,提升外籍家庭傭工照顧長者的知識和技巧。
政府也會邀請關愛基金考慮推行試驗計劃,為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和鼓勵殘疾人士就業。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面對人口老化和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政府已預留二千億元,在未來十年落實整體醫院發展計劃,增加公立醫院的病床和手術室數目。
高永文今日在記者會上闡述施政報告內有關醫療衞生的內容,指整個計劃可以令公立醫院的病床數目,由現時約27,000張增加至32,000張,也會增加30張血液透析的日間病床,手術室則增至94個。
他續說,醫院管理局會加強心臟科的服務,提高超聲波檢查的服務量,也會增加內窺鏡檢查名額和手術室節數,並擬於今年年中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
高永文又提到,政府已預留將軍澳一幅土地發展中醫醫院,將會在招標前招收營運意向書,了解有興趣營辦團體在運作、服務對象、規模等方面的構思。他估計,若用盡土地,醫院可提供三、四百張病床。
他期望中醫院落成後,除提供臨床服務,也可支援三間開辦中醫本科學位的大學,培訓本地中醫。
談到新農業政策,高永文說,政策除了帶來經濟利益,也滿足消費者對優質本地農產品的需求,並善用土地資源和保護自然生態。
政府計劃透過收回私人土地,設立一個約75至80公頃的農業園,初步已在古洞南物色一幅土地,日內進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招標,期望年內完成。考慮到收回私人土地和興建工程需時,預計農業園數年後投入運作。
其他新農業政策包括探討「農業優先區」的可行性、成立五億元「農業持續發展基金」、探討在工廈進行水耕種植等。
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宣布委派民政事務局負責體育政策的副秘書長擔任「體育專員」,統籌和協調跨局或跨部門的體育工作。
政府又會制定退役運動員就業計劃,資助和鼓勵學校及體育總會聘用退役運動員,為他們的職涯規劃和日後發展打好基礎,同時協助學校和體育總會推廣體育和培養人才。
文化藝術方面,政府會投放三億元推行「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為本地藝術團體所籌得的私人捐款和贊助提供配對資助,並恆常免費開放康文署指定博物館常設展覽。
地區行政方面,政府建議在全港18區推行「地區主導行動計劃」,進一步落實「地區問題地區解決,地區機遇地區掌握」的理念。各區專員將諮詢新一屆區議會,由「地區管理委員會」決定具體計劃內容,積極解決各區急需處理的問題。
梁振英又說,政府已獲區議會支持提供約45萬個新龕位,並會大力推廣綠色殯葬。政府爭取在本立法年度內通過《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早日落實發牌制度。
此外,政府正積極跟進幾個公眾街市的改善工程,會為個別公眾街市及熟食中心制訂改善、轉變用途或遷出等計劃。
面對人口老化,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公布一系列措施,在公共設施、居住環境和交通等方面,為長者建設友善的環境。
政府正優化現有公共行人通道的無障礙通道設施,會繼續全力推展18區內餘下約180個項目,預計約八成項目三年內分階段完成。
當局會在街市、游泳池、體育館等公共設施加設座椅及長者優先座,並考慮在新建公廁提供面積較大的長者優先廁。
房屋委員會也計劃為較多長者的公共屋邨增加長者康樂設施,或按居民需要,改動屋邨內公共空間用途或設計等。
交通方面,政府會研究應用資訊科技,加長行人綠燈時間,方便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過路,並優化「香港乘車易」系統,加入方便長者使用的功能。
政府並將繼續為安老設施預留土地,在地區推動建立長者友善社區的工作。
另外,為應對勞動人口持續減少和吸引人才,政府計劃設立專題資訊平台,為香港移民第二代、在海外高等院校留學的香港大專生及海外專業人士提供就業資訊。
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施政報告,宣布政府在未來十年,將動用二千億元增加五千多張公立醫院病床和超過90個手術室,並增加日間醫療服務。
政府和醫管局已共同制定未來十年的醫院發展計劃,除了已開展的項目,還有啓德急症全科醫院的第二期工程,重建或擴建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靈實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葵涌醫院、北區醫院、瑪嘉烈醫院荔景大樓、葛量洪醫院和聖母醫院等。上述項目將增加五千多張公立醫院病床和超過90個手術室。
醫管局又會逐步增加日間服務,包括構思興建日間醫療中心和大型日間醫院,集中提供更多日間手術、康復、內窺鏡、放射診斷、化驗等設施,讓病人接受診斷治療後即可回家休養。
「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和「疫苗資助計劃」今年會試行擴大範圍,涵蓋所有智障人士和65歲或以上長者。政府又計劃邀請「關愛基金」考慮推出先導計劃,為合資格低收入家庭的少女免費注射子宮頸癌疫苗。
為維持高水平醫療服務,政府在未來三年會增加50個醫科、20個牙科和68個其他醫療專科以公帑資助的學士學額。
政府又計劃今年首季向立法會提交修訂《醫生註冊條例》草案,增加醫務委員會四位業外委員,以改善處理投訴和紀律研訊的機制,並詳細檢討醫委會的組織架構,確保有足夠專業代表性和社會參與,並增加其靈活性,引入境外專才,滿足本地需要。
梁振英說,香港中醫藥根基深厚,具優厚條件進一步發展,政府已預留將軍澳一幅土地發展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