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流感高峰持續 市民應注意健康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雖然已踏入初春,但冬季季節性流感高峰期仍未結束,全港公立醫院內科、兒科等病房使用率仍然偏高,市民不宜掉以輕心,需注意個人健康和衞生。

高永文今日出席公開活動後會見傳媒,指近日衞生防護中心的流感數據顯示,驗出含流感病毒的樣本、社區爆發群組、嚴重流感個案均較去年少,但最近錄得今年首宗兒童感染嚴重流感致死的個案,公眾仍需小心預防。

被問及死於流感的兒童曾接種疫苗,他說,該宗病例較特殊,屬H1N1型,對兒童影響較大。他認為公眾不應單憑一宗病例來推斷疫苗成效,今年使用的流感疫苗對現時流行的流感類型有效,整體保障率達六至七成。

他又提到,政府一、兩個月內會公布精神健康檢討報告,當中多項建議已實施,包括讓重症精神病人服用新的精神科藥物、提高輔助重症精神病人返回社區康復的個案經理比例、為輕度至中度認知障礙症長者推出醫社合作計劃等。

世界衞生日 正視抑鬱症

4月7日是「世界衞生日」,今年主題是抑鬱症。衞生署指,本港每100名成年人,有三人是抑鬱症患者;每十名長者,便有一人出現抑鬱症徵狀;但逾半數沒有尋求協助。該署今日起展開宣傳教育運動,加深市民認識抑鬱症。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在記者會表示,抑鬱症是引致自殺最常見的疾病。2015年約有三成自殺個案是65歲或以上長者。有本地研究也顯示,有抑鬱症病徵長者的自殺死亡風險是沒有病徵長者的2.2倍。

醫院管理局的數字顯示,接受精神科專科服務的抑鬱症患者數目,由2011/12年度的48,900人,上升至2015/16年度的61,100人。

陳漢儀提醒市民,抑鬱症是可以預防和治療,患者應及早尋求協助。

她建議利用SME(Sharing, Mind, Enjoyment)三項元素,正視抑鬱症。第一是相信抑鬱症可以治療,向信賴的人說出感受;第二要有正面思維,相信情況可改善,尋求專業協助;第三是享受,尋找一些活動如運動,保持心情開朗。

衞生署以「抑鬱你我齊面對,同心同行衝過去」為口號,推出宣傳和公眾教育運動,並設「好心情@HK」Facebook專頁介紹抑鬱症相關資訊。PTH_PVT 

逾320項活動慶回歸20周年

今年為香港特區成立20周年,政府以「同心創前路 掌握新機遇」為主題,舉辦逾320項慶祝活動,彰顯「一國兩制」成功落實,展示香港新實力。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今日在記者會上公布詳情,指活動着重全民參與,凝聚社會,推動團結,兼顧長者和弱勢社群,達致「共慶回歸顯關懷」。

當局會安排義工探訪15萬個長者家庭和15萬個有需要家庭,派發禮物包;政府司局長等高層官員會一起走進社區,為社群送暖。

政府會舉辦一系列配合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型論壇,包括「財務調查國際研討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等。

張建宗指,不少慶回歸活動為青年而設;當局早前招募100名年輕人出任大使,在國際會議和大型活動協助接待外賓,推廣香港。

此外,當局推出實習和交流計劃,安排青年到訪北京故宮博物院、臥龍自然保護區和敦煌,參與文物保育和學習自然保育。

記者會上,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馮程淑儀介紹多項文化和體育盛事,包括邀請故宮博物院、羅浮宮、大英博物館等與本港博物館合辦大型展覧;7月下旬在港首辦英超亞洲錦標賽;邀請美國職業籃球明星隊和中國籃球明星隊來港進行慈善賽等。

張建宗又說,政府通過12個經貿辦事處、五個內地辦事處及其轄下聯絡處,在海內外80多個城市舉辦逾200項活動。

社區方面,大街小巷會有20周年布置、彩旗、海報等,增添歡樂氣氛。PTH_PVT 

民政總署籲防偽冒電話

民政事務總署近日收到市民查詢,指接到該署查詢熱線(2835 2500)來電,稱接電者出入境資料有問題,要求提供個人資料和付款更正資料。該署澄清沒有撥出這些電話。

該署表示,不會以查詢熱線致電市民,也不會要求市民提供個人資料或繳交款項。

若接到懷疑偽冒電話,切勿跟從指示,並應向警方舉報。

館藏花卉作品現文康場地階梯

香港藝術館推出戶外藝術項目,揀選以花卉為題材的館藏名畫和文物,配合四季主題,裝飾全港14個文娛康樂場地20條階梯,讓市民從日常生活中感受藝術和自然趣味。

這項名為「城市藝裳計劃:藝滿階梯」的展覽是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0周年及紀念藝術館建館55周活動,今日在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啟動儀式。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在儀式上說,從現在至12月,20條階梯將按春夏秋冬換上新裝,讓市民欣賞80個不同設計。

裝飾階梯的館藏包括傳統國畫大師作品、19世紀歷史繪畫、當代藝術作品,以及紡織品、漆器、竹器文物。現已添上春季新裝的階梯將於5月、7月和9月換上夏、秋、冬季新裝。

為推動公眾參與,藝術館將舉辦多項教育活動和工作坊,並正募集「花卉相片」,參加者讚好「藝滿階梯」面書專頁,並上傳相片,將有機會獲贈種子包。PTH_PVT 

活家禽業未來路向諮詢公眾

政府公布香港活家禽業未來路向顧問研究報告。報告建議保留零售和進口內地活家禽,並提出多項改善防控措施的建議。食物及衞生局正就此諮詢公眾兩個月。

食衞局表示,顧問認為香港的禽流感防控措施可算全面和嚴格,1997年後香港再沒有人類感染H5或H7禽流感病毒的本地個案,顯示措施有效預防人類感染。

調查又發現喜歡活家禽的人明顯較喜歡鮮宰家禽的多,本地活家禽業經營者也普遍支持維持現狀,以保持本地飲食文化,減低對業界的影響。

市民可於6月3日或之前,以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郵遞(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東翼17樓食物及衞生局食物科),或傳真至2102 2448提交意見。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