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精神健康服務檢討報告公布

政府公布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報告,提出40項建議,以確保本港精神健康政策能應付人口增長和老化的挑戰。

建議包括制定長遠心理健康推廣策略、提升跨專業和基層醫療人員處理精神健康個案的能力、為兒童和青少年及家庭提供更多支援、加強成人精神健康服務等。

委員會又建議增加小欖醫院人手、加強長者認知障礙症支援服務、檢討《精神健康條例》下的「有條件釋放」機制,並在需要時重新檢視社區治療令的適用性等。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兼檢討委員會主席高永文表示,政府已根據委員會初步建議,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加強嚴重精神病和一般精神病服務、推行「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和「智友醫社同行計劃」,以及展開為期三年的全港性心理健康推廣計劃。

政府將於2017/18年度向醫管局增加恆常撥款7,300萬元,加強精神健康服務;並於本年第二季籌備成立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監察報告建議的落實情況以及跟進本港精神健康的發展。

急症室加價建議待討論

對於有報道指政府建議增加急症室收費至180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要待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討論後再作決定,現階段不宜交代詳情。

高永文今日在深圳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指當局已考慮諮詢期間收集的持份者意見,但仍需待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下周討論後,才有最終建議,並須獲行政會議通過後才落實。

談到今日獲邀到深圳出席香港和內地醫療集團簽約儀式,他說,這是屬於《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的合作。

他指,兩地醫療體制、文化、就醫習慣都不同,以致CEPA框架下的醫療發展較其他領域緩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他相信,兩地專業和管理人員合作,有助提高兩地醫療水準和管理水平。

活體器官捐贈 考慮修例添彈性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現行法例嚴格訂明18歲以下人士不能捐贈活體器官,沒有酌情權;政府會積極考慮修例,為捐贈者年齡限制提供彈性。

高永文今日會見傳媒時表示,瑪麗醫院接獲一名市民捐出部分肝臟,移植予患急性肝衰竭的43歲女病人。他希望手術順利,並呼籲市民繼續支持器官捐贈。

對於該名女病人的未成年女兒希望捐贈器官予母親,高永文說,《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定活體器官捐贈人士須年滿18歲,用意是保障未成年人士。政府內部曾作高層次考慮,以行政措施提供協助,但法例並沒有酌情空間。

他指現時是適當時候考慮,活體器官捐贈者的法定年齡能否更具彈性,例如由臨床隊伍評估18歲以下的捐贈者,若心智成熟、身體狀況也適合,可否予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酌情權。

他說,另一考慮因素是器官移植,特別是肝臟移植,隨技術發展,對接受者和捐贈者的風險已慢慢降低;如提出法例修訂,會諮詢持份者,並參考國際適用法例。

高永文又表示,《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今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期望能順利進行,並在本屆政府任內通過。

三男染退伍軍人病

三名男子感染退伍軍人病,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感染源頭。

三人均為長期病患者,介乎57至70歲,分別住在西貢、將軍澳和大埔。

防護中心今年接獲15宗個案,去年和前年分別有75宗和66宗。

捐血救人 全賴有你

拯救生命,往往離不開血液。20多年前,余偉堅被紅十字會的標語觸動,加入志願者行列,至今捐血204次,並曾捐贈骨髓,惠及不少病人。事實上,隨着人口老化,本港對血液的需求日增,近日血庫存量尤其嚴峻,有賴更多市民伸出援手,定期捐血。

血液必須向君求 

自1993年起,余偉堅一直踴躍捐血,每年平均超過八次。回想當年首次進入捐血站,其實是受標語觸動。

「有一次逛街,在尖沙咀捐血站看到一張海報,上面寫的是『石中能取血,何需向君求』。我想到,血液真的沒有代替品,便走進去捐血了。」

其後,他登記捐贈骨髓,救治了一個患重型地中海貧血的小女孩。由此路進,在醫生建議下,他又成為成分血捐贈者,希望幫到更多病人。

「在瑪麗醫院手術室裏,有位醫生是成分捐血者,給我看了他的手臂。他說,捐成分血可以幫助很多人,因為每兩星期可以捐一次。他建議我捐骨髓後,休息足夠了,一年後可登記為成分捐血者。我就這樣加入了。」

 人口老化,也為血庫增添壓力。紅十字會血液收集及招募部主管梁雅詩醫生表示,長者是最需要血液的組別,本港血液約六成多用於60歲或以上長者,近三成用於80歲以上長者。

成分捐血助多人

血液由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和血漿組成。大部分捐血者捐贈全血,即血液內所有成分;大部分收集到的全血,會分離為不同血液成分,醫治不同疾病。

市民捐出全血,每次相隔最少兩個半月,以至三個半月;成分血則可每兩星期捐贈一次。

紅十字會建議,18 至60歲人士,只要體重超過60公斤,手臂血管粗大,過往捐血並無不適,可考慮捐贈成分血。

工作人員會用儀器選取捐贈者的血漿、血小板,又或兩者並選。至於紅血球、白血球等不需要的成分,可馬上回輸給捐贈者。

一般來說,每份從成分捐血得來的血小板,相當於四至六份從全血分離後所得的血小板。每次以成分方式捐血小板,足以救助一名成年病人。

人體貯存了大量血漿和血小板,血小板可在三至七天自行補充,血漿更只需24小時即能完全補充。成分捐血者可每隔兩星期捐贈血漿或血小板一次,每年不超過24次。

西九龍捐血站為目前唯一接受成分血的捐血站,市民可先行預約。

捐贈者補鐵為先 

梁雅詩表示,血液供應受壓,也源於一些捐增者血色素不足,不符要求。

去年,被紅十字會暫緩捐血的人數增至70,096人,較2015年上升15.8%。過去數年,暫緩捐血人數佔捐血總人數兩成,其中血紅素不足個案約佔13%。

梁雅詩呼籲捐血人士注意飲食,平日多吸收鐵質,可考慮牛肉、菠菜、黑木耳等,確保血紅素充足。此外,維他命C有助吸收鐵質,用餐時不妨選擇檸檬水或果汁,代替咖啡奶茶。

「咖啡和奶茶含單寧酸,會影響吸收鐵質。如想飲用,可考慮在餐與餐之間。」

假期更需有心人

梁雅詩指,捐血中心每日最少需要1,100人捐血,才能應付醫療需求。但每逢節日,外遊人數增加,捐血人數都會減少。

這個復活節假期,大部分捐血站照常開放,捐血人士可獲紅十字會Blood Buddy磁貼小白板,以示鼓勵。

 

醫管局調查病房非禮事件

署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醫院管理局會適切調查每一宗在公立醫院發生的非禮事件,也會在病房實行短期措施應對,並邀請外國專家來港協助檢討。

陳肇始今日對傳媒說,非常關注這類事件,醫管局會提醒醫護人員關注病人安全,並不時評估和加強病房措施。

談到捐贈器官的法定年齡,陳肇始指,現時法例規定年滿18歲才可捐贈器官。至於將來會否檢討,食衞局會從不同事件汲取經驗,再與醫管局探討。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