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一款蠔油鈉含量違標籤規定

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一款瓶裝蠔油鈉含量與營養標籤標示值不符,業界應立即停售。

產品為味榮有機素蠔油,原產地台灣,容量420毫升,最佳食用期限為2019年1月15日。

食安中心從荃灣一間百貨公司抽取產品樣本檢測,發現樣本每100毫升含4,300毫克鈉,與營養標籤標示每十毫升含204毫克,即每100毫升含2,040毫克不符。

涉事商戶已按中心指令停售受影響批次產品。

青衣西南康體大樓正式開幕

青衣西南康體大樓今日正式開幕,內有體育館、室內游泳池、兒童遊戲室等,為葵青區居民提供優質康體設施。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在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表示,康體大樓落成切合區內居民需要,也彰顯政府致力提供社區康體設施,鼓勵市民多做運動,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青衣西南康體大樓位於涌美路70號,佔地約6,700平方米。一樓至三樓為體育館,設有15米高的戶外運動攀登牆、一個多用途主場、活動室和舞蹈室,以及全港最大、以海洋為主題的公共兒童遊戲室。

游泳池設於一樓,是區內首個室內暖水游泳池,全年開放。

此外,大樓預留充足公共空間,並設有園林草坪,為市民提供舒適休憩地方。PTH_PVT 

港隊世界保齡球錦標賽奪金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祝賀胡兆康、麥卓賢和曾德軒,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世界保齡球錦標賽男子組三人賽中,首次為香港奪得金牌。

劉江華稱讚三人表現出色,發揮巔峰水準,為他們深感驕傲。

香港保齡球代表隊於今屆賽事中已取得男子雙人賽銀牌和女子單人賽銅牌。

五地食物衞生年會在港舉行

香港、澳門、廣東、深圳、珠海五地衞生檢疫、動植物檢疫與食品安全控制會議今日在香港舉行,五方政府部門討論多個公共衞生、檢驗檢疫、食品安全課題,並同意加強合作。

五地代表在會上回顧過去的合作情況,同意將相互之間的聯絡和合作制度化,並深入討論抗菌素耐藥性、高致病性禽流感、蚊傳疾病等議題。

署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徐德義致辭時說,香港特區政府7月推出《香港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臚列香港控制抗菌素耐藥性的策略和行動。

防控禽流感方面,他表示,在內地有關部門支持下,香港已建立嚴格的禽流感監測和防控機制,減低禽流感爆發風險。特區政府會進一步採取生物安全改善措施,提高本地雞隻的抗疫能力。

談及防控蚊媒傳染病,他說,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內地、澳門當局保持緊密溝通,密切監察和互相通報蚊媒傳染病的最新發展。

此外,食衞局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合辦的展覽也於今日揭幕,介紹特區政府保障食物安全的措施,以及內地保障供港食物品質安全和供應穩定的工作。

多方面檢視控煙政策

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建議大幅增加煙草稅一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政府非常重視控煙工作,會多方面檢視現有政策。

陳肇始今日出席活動後向傳媒說,吸煙是重大公共衞生問題,世界各地研究顯示,增加煙稅是減少煙民的重要手段。

她指,政府會從徵稅、法例、教育、戒煙服務等方面檢視現有工作成效,制定未來策略。

她表示,政府關注非吸煙人士受二手或三手煙影響,因此逐步擴大禁煙區,早前已將巴士站轉乘處和隧道口列為禁煙區,未來會研究在其他巴士站設置禁煙區。

談及器官捐贈,陳肇始表示,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現有27萬6,000多人登記,數字仍有上升空間,當局會加強推廣工作。

控煙國際會議在港舉行

衞生署及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今日舉辦會議,討論新煙草製品的測試和規管,標誌控煙工作35周年,並為將來挑戰作好準備,制定無煙香港藍圖。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主持開幕禮。

會議主題為「全力邁向無煙香港」。陳肇始致辭時表示,吸煙是導致死亡及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可預防的風險因素,估計每年導致全港近7,000人和全球逾700萬人喪生。

她表示,政府的控煙政策是鼓勵市民不吸煙、抑制煙草廣泛使用、減低二手煙的影響;並通過立法、執法、宣傳、教育、戒煙服務和徵稅,多管齊下,加強控煙,使到吸煙人口比例由1982年初的23.3%,降至2015年的10.5%。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在開幕禮致辭時說,控煙工作已取得相當成果,但市場出現越來越多新類型煙草產品,並以未經證實的聲稱,包裝為較傳統煙健康的選擇。由於缺乏健康影響的資料,當局需更努力應對這些產品的挑戰。

多名本地和海外專家就「成功遏止煙草流行的措施」和「檢測及規管新類型煙草產品」兩個主題發表演說,包括世界衞生組織非傳染性疾病預防司司長Douglas Bettcher、亞洲反吸煙諮詢所總監麥龍詩迪等。

衞生署明早主辦兩場圓桌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討論測試及規管電子煙和加熱非燃燒煙草製品帶來的挑戰。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