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防護中心續跟進康美樓住戶情況

(可按這裏收看附有手語翻譯短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青衣長康邨康美樓34個樓層有07號單位,其中兩層屬第12宗和第42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個案的居所,兩名病人已入院,其緊密接觸者則已進入檢疫中心。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繼續跟進住戶情況。

陳肇始今日隨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指康美樓有23個07號單位住戶已進入檢疫中心,而衞生防護中心人員進行醫學監察和了解整體情況後,發現其中三戶共四人出現症狀,他們分別進入瑪嘉烈醫院、屯門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測試、隔離和治療。

至於餘下九個單位住戶,她指防護中心會繼續跟進,並已設立熱線供居民查詢。食物環境衞生署和房屋署會為大廈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

強制檢疫措施運作大致暢順

(可按這裏收看附有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整體而言,對從內地入境人士進行強制檢疫的措施運作大致暢順,香港與內地的跨境人流也如預期大幅減少。

林鄭月娥今日在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措施實施三日,截至昨日,共有2,196人需接受強制檢疫,當中91%,即1,997人為香港居民。在需接受強制檢疫人士中,2,080人在家居檢疫。

她再次強調,受強制檢疫人士並非來自湖北省,而是從內地其他地區入境或在抵港前14天曾到過內地。他們也非確診病人的緊密接觸者,抵港時沒有病徵,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專業評估,這類人士的風險較低。

對於有人認為這些接受強制檢疫人士在社區播毒,她認為說法並不正確。

林鄭月娥又指,若受檢疫人士自律遵從,措施便能達到最佳成效。若他們違反檢疫令,便須負上刑事責任,最高被判入獄六個月和罰款25,000元。

她強調,政府同樣重視執法工作,呼籲檢疫人士自律並不代表政府不管。當局為執行強制檢疫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並已預備更多人力物力進行這項工作。

康美樓一確診單位排氣管截斷

(可按這裏收看附有手語翻譯短片。)

房屋署助理署長陸慶全表示,青衣長康邨康美樓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的低樓層單位,坐廁曾作改裝、排氣管截斷,不排除污水系統中有氣體透過並非完全密封的排氣管排入單位。

陸慶全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該低樓層單位的坐廁,原應接駁着一條用作把坐廁污水渠內氣體排出的排氣管,但住戶應曾裝修單位,把坐廁更換並將排氣管截斷,然而用於密封截斷位置的物料較為鬆散,不排除令污水系統中的氣體可以排入單位。

房屋署已即時將截斷位置密封,然後將單位完全消毒,再作其他檢查,也會檢查大廈其餘A07室單位,查找有否改裝渠管等情況出現。署方希望未來兩至三天可完成相關檢查。檢查每個單位前均會先消毒。

陸慶全指,《建築物條例》規定單位需要有排氣管,貿然將其改裝不單有衞生問題,也違反條例相關要求。他呼籲公屋住戶進行改裝或裝修工程前,應先向屋邨辦事處查詢。

疫情影響存量 有待市民捐血

(可按這裏收看附有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表示,受疫情影響,血庫存量不足,每日收血量不足應付醫院運作,有待市民捐血。

何婉霞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過去24小時,醫管局共呈報52宗新型冠狀病毒懷疑個案,117位病人仍要留院接受隔離治療。

確診新型冠狀病毒49宗個案中,一人死亡,另48人仍在六間公立醫院就診,其中四人危殆,兩人嚴重,42人穩定。

四位危殆病人分別是第七位、第16位、第24位和第38位確診者,他們在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需要使用呼吸機幫助呼吸。

至於兩位情況嚴重的病人,則需要高濃度氧氣,他們正在深切治療部接受緊密監察。

何婉霞說,醫管局以往每日可收約700包血,但最近每日只收到約300包,不及以往一半。

她指出,每款血製品可貯存時間不同,例如血小板只可貯存五日,每日均需有人捐血。她呼籲市民透過電話或應用程式,先行預約

本港再增七宗本地新型肺炎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附有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七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患病均沒有旅遊紀錄,屬本地感染個案,累計確診個案增至49宗。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增七宗確診個案部分與早前的個案相關,包括青衣長康邨康美樓低層住戶患者的兒子和媳婦,以及媳婦的父親,他們農曆新年期間曾有聚會。

另一個案患者是早前19人家族聚會其中一名確診病人的同事,他從事清潔工作,2月1日出現咳嗽,到律敦治醫院求診後確診感染。

此外,一名在小西灣循道衞理聯合教會禧恩堂負責傳道工作的59歲男子確診染病。他2月2日開始發燒、咳嗽、氣促,上班期間戴上口罩,曾參與教會的聚會和小組活動。衞生防護中心會追蹤相關接觸者。

其餘兩宗個案男患者71歲和66歲,分別居於將軍澳寶林邨和屯門,曾到將軍澳醫院和屯門醫院求醫,兩人均沒有旅遊紀錄。

衞生防護中心設有專題網頁,提供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每日上午9時及下午6時在網上更新接獲通報個案最新資訊,進一步提升發放感染個案效率。

康美樓個案非淘大沙士翻版

(可按這裏收看附有手語翻譯短片。)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目前未能確定青衣長康邨康美樓兩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的感染途徑,但絕非當年淘大花園非典型肺炎個案情況。

袁國勇今日出席衞生防護中心記者會時指,康美樓兩宗個案患者居於不同樓層的07室,受感染原因未明,現階段不能排除經接觸、非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等任何可能性。

他說,暫時唯一明確之處,是在低樓層的第42宗個案病人家中廁所的排氣管曾經改裝,且出現漏氣,這或為病人及其家人受感染的重要原因。為先作預防,政府安排整幢大廈07室的住戶入住檢疫中心。

袁國勇指,未知07室其他住戶的廁所有否相同問題,屋宇署的工程師會進行勘察。暫時來說,大廈U型隔氣管設計良好,甚至較很多私人樓宇好,因此一定不是非典型肺炎在淘大花園沙士爆發的情況。

當年因淘大花園單位的U型隔水器乾涸,住戶啟動抽氣扇時,糞便渠的空氣回流室內導致病毒傳播。至於康美樓的個案是否因住戶改裝排氣管而引起,有待工程師再行研究。

袁國勇強調,當前與昔日淘大花園狀況不同,政府採取的措施穩妥,市民無需恐慌。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