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東涌受限區無發現確診個案

政府表示,東涌指明受限區域的限制與檢測宣告和執法行動完成,1,614人接受2019冠狀病毒檢測,沒有發現確診個案。

政府昨晚將逸東(二)邨美逸樓列為受限區域,限制區域內人士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當局並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上月25日至昨日曾身處有關大廈超過兩小時者,即使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在明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強制檢測行動上午約7時完成,政府隨後在受限區域執法,檢查627名受檢人士的檢測報告,其中一人因未接受強制檢測而收到強制檢測令。

此外,政府派員到訪區域內約790戶,約110戶無人應門,當局會跟進。

抵港人士檢疫檢測要求周五起收緊

政府宣布,從海外地區抵港人士的登機、檢疫和檢測要求由周五凌晨起收緊。曾逗留中風險地區的抵港人士如持認可疫苗接種紀錄,其強制檢疫期最多只可縮減至14天,不能以血清抗體測試陽性結果進而縮減檢疫期。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兩個科學委員會連同行政長官專家顧問團昨日舉行會議,就有關已完成接種疫苗的抵港人士檢疫要求提出更新的暫擬共識建議。根據建議,即使抵港人士已完成接種疫苗,而且血清抗體測試結果為陽性,其強制檢疫期最多只能縮減至14天。

政府參考專家的更新建議後,決定於周五凌晨起調整相關登機和檢疫安排,同時將相關組別抵港人士的檢測次數增至檢疫和自行監察期間最少六次,並要求完成檢疫後的最後一次強制檢測必須在社區檢測中心進行。

根據新安排,高風險A組指明地區適用的登機和檢疫要求不變,只有已接種疫苗並持認可接種疫苗紀錄的香港居民方可登機來港,並須於指定檢疫酒店接受21天強制檢疫,其間檢測次數增至六次。

中風險B組指明地區方面,已接種疫苗並持認可疫苗接種紀錄的香港居民和非香港居民抵港後,其強制檢疫期可縮短至14天,另加七天自行監察,並於抵港第16天和第19天接受強制檢測。

至於低風險C組指明地區,已完成疫苗接種並持認可疫苗接種紀錄的香港居民和非香港居民,抵港後的檢疫期可縮短至七天。除將只接受認可疫苗接種紀錄和加強檢測要求外,相關檢疫要求不變。

政府表示,已接種疫苗者只能在出示認可疫苗接種紀錄的情況下才可獲縮短檢疫期,並且不能再以血清抗體測試陽性結果進一步縮減檢疫期。

三人確診 均為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三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全為外地輸入,患者由瑞士、日本和馬來西亞抵港。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個案46宗,一宗屬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其餘為輸入個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機場職員初步確診 東涌劃受限區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涉及L452R變異病毒株、感染源頭不明的2019冠狀病毒病初步確診本地個案,患者所住的東涌逸東(二)邨美逸樓列為受限區域,居民須留在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個案涉及的女患者47歲,沒有接種新冠疫苗。她昨日因出現發燒等病徵向私家醫生求診,再到北大嶼山醫院急症室求醫,其深喉唾液樣本檢測結果呈初步陽性,並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但不帶N501Y和E484K變異基因。

患者於香港國際機場擔任航空公司貴賓室職員,最後上班日期為上周六。防護中心初步調查資料顯示,患者於潛伏期內沒有外遊,該個案列作本地個案。

鑑於個案涉及傳染性較高的變異病毒株,政府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患者所住的逸東(二)邨美逸樓列為指明受限區域,晚上7時生效。受檢人士須於明日凌晨2時前接受檢測,當局目標是在明早約7時完成行動。

受限區域內人士如已在上周六至今日接受檢測,並能出示檢測結果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則無須再次接受檢測。

另據最新強制檢測公告,上月25日至今日曾身處有關大廈超過兩小時者,即使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在周三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此外,患者的工作處所,以及潛伏期和傳染期內患者曾到之處均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蒐數據助抗疫 本地科研無間

抗疫之路漸見曙光,但科研人員不曾鬆懈,仍舊日夜鑽研,以期全面了解病毒,消除疫症。港大醫學院營運鴨脷洲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服務市民,並為針對新冠疫苗的研究收集數據,更順道讓醫護學生前來當義工,累積待人接物的經驗。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目前正進行多項有關新冠疫苗的研究,以期掌握疫苗的功效、副作用,以及對不同群組,例如兒童、青年和長期病患者的影響,並探討不同疫苗方案,例如混合疫苗和接種三劑疫苗等。

研究人員從不同地方蒐集數據,包括港大醫學院營運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前來接種的市民可報名提供血液樣本,為日後戰勝病毒出一分力。港大在接種中心設立研究站和小型實驗室,若有需要可即時在小型實驗室分離血清,再將之運往港大醫學院實驗室作進一步研究。

本地數據切合實況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高本恩督導部分研究。他表示,推行新冠疫苗接種的國家都會展開抗體研究,以了解疫苗成效。在香港進行研究的好處在於香港是全球少數使用兩種技術平台疫苗的地方,研究員能同時蒐集到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和滅活疫苗的抗體數據。

此外,鑑於不同人種基因有別,免疫反應會有差異,各地實驗室測試方法也不盡相同,本港有必要收集本地數據,務求取得最精確的研究結果。

港大醫學院實驗室人員會對志願者提供的血液樣本進行多項化驗,包括測試抗體黏附病毒棘狀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區域能力、檢查抗體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部分樣本也會進行溶斑減少中和抗體測試,以了解抗體變化和疫苗效果。

接種中心除了收集研究數據,也是培訓場地;港大特地安排醫科和護理系學生向市民講解接種疫苗注意事項,鍛煉他們待人接物的技巧。

學生義工獲益良多

負責接種中心營運的港大醫療系統總監黃穎兒說:「接種者抵達時難免緊張,醫護學生以耐性見長,會詳細解答他們的問題,還提供疫苗資訊,輕易安撫對方。」

黃穎兒續稱,學生在接種中心的職責包括查詢接種者病歷、在休息區觀察接種者有否不適,有需要時也會為接種者量度血壓;這些經驗都有助他們日後與病人溝通。

醫科一年級生區同學說,在接種中心當義工讓他有機會處理將來在醫院或許會遇到的事情,預先汲取經驗。「有一次,一名只會說印尼文的外傭前來接種疫苗,但我不會說印尼文,她的電話又不能掃描二維碼,未能獲取印尼文資訊,最終隨機應變,費了一番工夫才令對方完全明白所有資訊。」

護理系四年級生許同學也認同這次義工經驗對日後的工作大有幫助。他認為,護士常與病人相處,必須明白病人需要,而在接種中心可以接觸不同人,訓練自己在短時間內了解他們的溝通方式,將來面對各種病人也應付自如。

本港增五宗輸入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五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全為輸入個案,患者由斯里蘭卡、坦桑尼亞、瑞士、美國和孟加拉抵港。

過去14天,本港累計新增43宗個案,包括一宗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其餘為輸入個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