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布,深水埗大坑東邨東滿樓和大埔太湖山莊強制檢測行動完成,分別發現一宗和三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
政府昨晚將東滿樓劃為受限區域,檢測行動今早約7時45分完成,381人接受檢測,發現一宗初步陽性個案,另有一宗個案檢測結果不確定。
至於太湖山莊的圍封檢測行動今早約10時完成,634人接受檢測,發現三宗初步陽性個案。政府隨後執法,檢查約130名受檢人士的檢測報告,發現九人未接受強制檢測。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安排跟進檢出的個案。
政府宣布,深水埗大坑東邨東滿樓和大埔太湖山莊強制檢測行動完成,分別發現一宗和三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
政府昨晚將東滿樓劃為受限區域,檢測行動今早約7時45分完成,381人接受檢測,發現一宗初步陽性個案,另有一宗個案檢測結果不確定。
至於太湖山莊的圍封檢測行動今早約10時完成,634人接受檢測,發現三宗初步陽性個案。政府隨後執法,檢查約130名受檢人士的檢測報告,發現九人未接受強制檢測。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安排跟進檢出的個案。
在大年初二,我祝願各位市民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今日早上我到竹篙灣檢疫中心視察最新的運作情況。
第五波疫情肆虐,自1月起在竹篙灣檢疫中心接受檢疫的人數於短時間內大增,令中心運作出現一些問題,例如檢測安排延遲、查詢熱線難以接通等,有立法會議員亦就問題向我表達關注。我重視事件,於1月17日主持了跨局和跨部門會議,出席人員包括食衞局局長、保安局局長、衞生署及相關部門代表,檢視各項運作流程,確認問題源於入住人數因短時間倍增,導致人手不足,而新增支援人員不熟習程序,導致輸入電腦資料出錯,致造成一些程序對接延誤。會議提出多方面改善措施,包括增加檢疫中心的人手、輸入電腦資料必須由熟習人員執行、加強與接受檢疫人士的溝通機制,及強化中心內各部門的流程對接等。
我今日到訪竹篙灣檢疫中心,實地視察,看見一系列改善措施已落實執行,包括:
我看見檢疫中心的運作基本暢順。我提醒部門要繼續強化措施,包括:
抗疫兩年多,竹篙灣檢疫中心各人員不辭勞苦,緊守崗位,勇敢面對風險和挑戰,迎難而上。我感謝各同事的工作和擔當,並鼓勵他們,我深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香港必會戰勝疫情,走出陰霾。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李家超2月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29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27宗為輸入個案,102宗屬本地感染,其中22宗源頭不明。初步陽性個案逾90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本地個案中,九宗驗出帶L452R變異病毒株,患者疑染Delta病毒,81宗涉及Omicron病毒,餘下12宗未完成或病毒量不足以進行變異病毒株檢測。
帶Omicron的源頭不明個案患者包括一名居於西營盤毓明閣、在荔枝角上班人士。大坑東邨東滿樓和大埔美新大廈再添個案,東滿樓兩名患者所住單位的坐向和樓層均不同。
張竹君指,東滿樓和美新大廈早前確診的個案與輸入個案相關,而且距今已有一段時間,她相信那些個案與最新的個案並沒有甚麼關係。
政府晚上向東滿樓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之列為受限區域,受檢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前接受強制檢測。
至於涉及Delta的源頭不明個案,一名患者居於太和邨翠和樓,其寓所並非早前發現垂直傳播的單位,估計患者可能在工作地點所在的藍田區染疫。另有患者居於油塘貴塘樓,在柴灣工作。
另外,防護中心在黃大仙彩雲(二)邨明麗樓發現至少三宗涉及不同樓層16室單位的個案,懷疑與環境因素有關,例如垂直傳播、橫向傳播。為阻截病毒進一步擴散,防護中心安排所有樓層的16和17室住戶到檢疫中心接受檢疫。
仁濟醫院一名骨科復康病房行政助理確診,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指,患者1月29日因喉嚨不適和咳嗽到私家醫院求診,最後上班日期為1月28日。她主要處理文書工作,不需要接觸病人,工作時佩戴合適防護裝備,醫院一名病人服務助理曾與她一同用膳,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該員工1月25日和1月27日的快速抗原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政府將污水樣本對新冠病毒檢查呈陽性的大廈,即大埔頭太湖山莊劃為受限區域,居民須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大埔頭近營盤下、新華安里和嘉敬里一帶的污水樣本也檢測到陽性結果,政府要求於指定期間曾身處上述範圍的人士接受強檢。
民政事務總署、房屋署會透過香港物業服務聯盟和香港物業管理公司協會向在寶怡花園、海麗花園和青麟山莊一帶,以及大興邨、大興花園和翠鳴臺一帶工作的清潔員工、物業管理員工派發三套快速測試套裝,供他們自行檢測,以輔助識別感染者。
由於嘉魯達印尼航空1月30日由印尼雅加達飛抵香港的GA876航班有三名乘客經抵港檢測呈陽性,衞生署遂禁止嘉魯達印尼航空的客機在本月1日至14日期間從雅加達着陸香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政府宣布,葵涌和土瓜灣指明受限區域完成強制檢測,其中葵涌石籬二邨有一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
政府昨晚將石籬二邨石華樓劃為受限區域,檢測行動今早約7時完成,1,872人接受檢測,發現一宗初步陽性個案。當局隨後進行執法行動,確認受限區域內所有人已接受強制檢測。
至於土瓜灣燕安街18號、20號和駿發街17、19號的圍封檢測行動,約55人接受檢測,當中沒有發現陽性檢測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92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12宗屬外地輸入,本地感染則佔80宗,其中13宗源頭不明,67宗與其他個案相關。多個屋苑有大廈出現垂直或橫向傳播,部分住戶須撤離。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有關大廈包括慈康邨康添樓,兩個不同樓層的06室單位共錄得五宗陽性個案,1至6樓06室共四個單位的居民須撤離。
葵馥苑安葵閣至今有三個08室單位發現陽性個案,1至40樓所有08室住戶須撤離;葵芳邨葵仁樓14樓03、06、07室均有人染病,同層01至12室單位、14樓以上06室單位的居民須撤離;彩雲(二)邨明麗樓2至24樓14和15室單位因共用喉管,相關住戶須撤離,而10樓13至17室住戶也須撤離。
另外,太和邨翠和樓兩個25室和三個26室單位均有陽性個案,張竹君說,相關部門到該大廈視察後會決定住戶的撤離安排。
其他有關連個案方面,沙田循道衞理中學累計四名校工確診,再多一名校工的檢測結果呈初步陽性,12名曾一同工作的校工須接受檢疫。屯門時代廣場中銀理財中心先後錄得兩宗陽性和一宗初步陽性個案,患者曾一同用膳。
源頭不明個案中,兩宗懷疑涉及Delta變異病毒株,分別是居於牛池灣彩峰苑的69歲退休人士,以及居於彩雲(二)邨玉宇樓的45歲患者,後者在樂富廣場廿一堂從事廚房工作,無須接觸食客。
其他感染源頭不明的患者包括在機場第三跑道地盤工作的工程公司人員、九龍草地滾球會餐廳樓面員工、居於綠楊新邨的家庭主婦等。
初步陽性個案暫有95宗,其中一名患者在安蔭邨豐蔭樓的香港聖公會林護長者之家任職護理員,該院舍的長者或須撤離。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政府宣布,下月5日起調整曾逗留內地和澳門抵港人士的新型冠狀病毒強制檢測次數至三次;台灣抵港人士的強制檢疫期則調整為在指定檢疫酒店強制檢疫14天及七天自行監察。
政府表示,所有於本月18日或之後到達香港,並於抵港當天或之前14天只逗留內地或澳門者,須於抵港第3、5、12天接受檢測,其中第12天的檢測必須在社區檢測中心進行。到達香港的日數以抵港當天作第一天計。
此安排適用於按回港易或來港易計劃抵港而獲豁免強制檢疫的人士、已完成接種新冠疫苗而須接受七天強制檢疫的人士,以及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而須接受14天強制檢疫的人士。
作為過渡安排,若他們於本月18日至25日期間抵港,且已於抵港第12或16天到社區檢測中心接受強制檢測,可獲視為完成強制檢測要求。
另外,下月5日起,過去14天曾逗留台灣的香港居民抵港後須到指定檢疫酒店接受14天強制檢疫,其間接受六次檢測,其後七天自行監察。他們並須於抵港第16、19天接受強制檢測,而第19天的檢測須在社區檢測中心進行。
至於從台灣來港的非香港居民則須完成新冠疫苗接種方可登機來港,抵港後的檢疫與檢測安排與香港居民相同。
就本月16日至下月4日期間從台灣抵港,即下月5日或之後仍須按原有檢疫令在指定檢疫酒店接受第15至21天檢疫的人士,衞生署會安排他們在檢疫期完成前接受病毒檢測,獲得陰性結果並已完成最少14天檢疫者,可獲安排離開檢疫酒店。此後,他們須於抵港第15至21天自行監察,並於第16、19天接受強制檢測。
經調整的強制檢疫和檢測規定與早前公布、適用於海外抵港人士的安排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