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快速測試呈陽性者不應前往急症室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呼籲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呈陽性的市民應盡量尋求家人、朋友協助,或利用速遞服務提交深喉唾液樣本,並耐心在家等候結果,不應前往急症室。

新冠疫情日趨嚴峻,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本港各區急症室嚴重超出負荷,甚至影響其他緊急救治服務,呼籲有其他病症而病況輕微的市民不要到急症室求診,應尋求家庭醫生或其他私營醫療服務。

李立業又指,確診人數增長速度驚人,即使當局評估患者須入院或入住社區治療設施,但仍要考慮病情、長期病史、年紀、自理能力等因素,因此患者或要等待數天才獲安排住院。

他說,目前大部分患者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情況非常穩定,希望他們耐心在家等候。當局今日起會主動聯絡在社區等待入院的市民;「護訊鈴」電話支援服務人員將優先接觸已等候較久的市民。

此外,由於醫院隔離設施和社區治療設施已飽和,當局將進一步修訂出院條件,患者如沒有臨床症狀需要處理,便無須等待十天才出院。根據衞生署最新指引,該類患者出院後可直接回家,接受14天自我監察。

李立業表示,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的床位快將用盡,當局準備協助政府加開更多社區隔離設施以接收輕症患者,同時會調配醫院人手到社區隔離設施提供醫療站服務。他指,當局有需要逐步減少非緊急服務,專科門診病人可選擇藥物覆配服務。

新個案逾千宗 市民應減少外出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161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八宗屬輸入個案,其餘為本地感染,主要涉及Omicron變異病毒株;初步陽性檢測個案則約有800宗。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重申,市民應減少外出。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很多個案涉及家庭群組,患者在農曆新年前後參與聚會,不少群組十多人至20人,以致全家確診。

張竹君指,新增個案逾半源頭未明,患者多為家庭主婦、長者或退休人士,日常只到商場、街市等,個案彼此沒甚關連,當局呼籲大家減少外出和聚會。

多間院舍有長者和員工染疫,包括大角咀欣穎護老院、沙田禮賢會王少清頤養院、深水埗溫暖護老院、深水埗仁濟醫院李衞少琦安老院、牛頭角扶康會樂華成人訓練中心。

張竹君表示,第五波疫情以來,逾十間安老院或殘疾人士院舍出現小型爆發,情況令人擔心,市民應盡快接種新冠疫苗,尤以長者為然。

醫院管理局公布,兩名新型肺炎確診者在明愛醫院死亡,死者均有長期病患。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匯報有關個案,其中溫暖護老院73歲男院友周一因肺部感染入院,情況持續惡化,翌日早上4時45分離世,個案已轉交死因裁判庭跟進。患者去年9月已接種兩劑科興疫苗。

另一76歲男病人有肺積水和呼吸道感染,入院後病情逐步惡化,今早4時45分不治。患者沒有接種新冠疫苗。

李立業指,死亡、危殆或嚴重個案中不少患者未曾接種疫苗,又或尚未接種第三劑疫苗,他呼籲仍未接種疫苗或尚未接種第三劑的市民盡快接種。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抗疫精準聚焦 堅持動態清零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政府的抗疫工作以精準、聚焦為原則,資源須用得其所。她認為,本港應堅持採取動態清零策略,爭取時間提升新冠疫苗接種率,又再次呼籲市民留家抗疫,避免跨家庭聚會。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說,政府抗疫須堅守理念,否則政策左搖右擺、朝令夕改,情況並不理想。觀乎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展開近一年,長者接種率仍然不高,她認為堅持動態清零最符合本港實際情況。

她指出,就70歲或以上長者而言,已接種疫苗的比例不足一半,尚未接種者近50萬人,若他們感染新冠病毒而出現重症或有死亡風險,將為公營醫院帶來難以負荷的壓力,令整個醫療系統岌岌可危,因此本港須在動態清零的大前提下加快疫苗接種。

對於有說法指動態清零涉及龐大經濟和社會代價,林鄭月娥重申,保障人命、健康和醫療系統不致崩潰更符合公眾利益。

她又說,政府過去兩年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行事,其間因應疫情發展適度調整防疫抗疫措施,令本港安然度過四波疫情。為應對新一波疫情,當局正不斷加快和加大檢測、隔離、治療等各方面能力,但資源並非無限,須用得其所。

另一方面,市民支持和配合抗疫也非常重要。林鄭月娥呼籲市民留在家中和避免跨家庭聚會,注意個人衞生,並留意政府發放的資訊,有憂慮者可多做快速檢測。

此外,林鄭月娥提到,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已向她傳達中央對香港目前疫情的關切和問候,以及對特區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中央也要求特區政府增強信心,牢控疫情,特區如有需要,中央隨時提供支援。

疫苗通行證分階段推行

食物及衞生局宣布,「疫苗通行證」分階段推行,其中18歲以上人士接種第二劑疫苗到6月底倘已逾九個月,須接種第三劑疫苗才可進入有關處所。

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衞生)陳松青今日出席簡報會,詳述最新聚集限制,以及即將推行的「疫苗通行證」。

陳松青表示,當局禁止任何私人處所進行多戶聚集,即跨家庭聚會。多戶聚集的定義為兩個以上的住戶聚集,住戶照顧者則可豁免計算在內。

換句話說,如兩個住戶在私人住所聚會,照顧者雖或屬第三個住戶,也不構成違反多戶聚集限制。

陳松青指,當局不會主動執法,但日後追蹤個案時如發現有人違反多戶聚集限制,以致出現群組感染或爆發,即會採取執法行動。

他說,「疫苗通行證」首階段本月24日實施,12歲或以上人士進入通行證適用處所,須接種最少一劑新冠疫苗。

第二階段4月底展開,18歲以上人士進入通行證適用處所,須接種最少兩劑新冠疫苗。鑑於12至17歲人士須候12周左右才可接種第二劑疫苗,此階段他們須已接種最少一劑疫苗,才可進入有關處所。

最後階段6月底展開,屆時18歲以上人士須接種第三劑疫苗,才可進入有關處所。他們如仍在接種第二劑疫苗九個月內,也算符合要求,但須在該期限完結前接種第三劑疫苗。

陳松青補充說,市民進入「疫苗通行證」相關處所,如屬購買外賣、領取物品、維修、接種疫苗、診治或接受檢測、政府服務、參與法律程序等情況,可獲豁免。

他指,執法可容許合理辯解,例如個別人士須通過商場等通行證相關處所才能到達其住所或工作地方,也視為合理辯解。

限聚令收緊 私人處所首禁多戶聚集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宣布收緊社交距離措施,表列處所範圍擴至涵蓋宗教場所、商場、超級市場、街市、理髮店等,其中宗教場所、理髮店周四起須關閉。限聚令收緊至兩人,私人處所禁止兩家庭以上聚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會見傳媒時表示,行政會議通過修訂第599章《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下多項規例。其中,第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 (業務及處所)規例》下規定的表列處所由原有17項增加六項,包括宗教場所、商場、百貨公司、超市、街市或市集、理髮店或髮型屋。

適用於餐飲處所和表列處所的關閉指令原於本月18日屆滿,現延長至本月24日凌晨,宗教場所、理髮店和髮型屋本周四起須一併關閉至本月24日。

「疫苗通行證」本月24日起推行,所有進入表列處所的人士須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並提供疫苗接種紀錄,餐飲處所會提前推行先導計劃。

當局並以行政手段在其他處所引入使用「疫苗通行證」,包括學校、大學、接受政府資助的處所如青年中心,以及公營機構辦公室。

至於公眾地方的群組聚集上限,將由四人收緊至二人。當局也首次把限聚令擴至適用於私人處所,禁止兩個以上家庭在私人處所進行跨家庭聚會。

針對不遵守強制檢測的人士,當局提高罰則,凡違反強制檢測命令或圍封強檢時的強制檢測,定額罰款由5,000元倍增至10,000元。

林鄭月娥表示,政府會修訂《僱傭條例》,避免抗疫工作引致勞資糾紛。凡規定使用「疫苗通行證」才可上班,如僱員拒絕接種疫苗而遭僱主解僱,日後不被視為不合理解僱。

法例經修訂後,如僱主解僱因接受強制檢疫或因圍封強制檢測而無法上班的僱員,則構成不合理解僱。

此外,由衞生署為接受強制檢疫或圍封強制檢測人士發出的強制檢疫令或醫務證明,可被視為病假紙證明,合資格僱員可申領病假。

林鄭月娥指,勞工及福利局會盡快修例,把草案提交行政會議通過,再經立法會討論。

她重申,市民應齊心抗疫,減少外出,讓當局有時間和空間快速發現個案,從而快速處理。

她說,大規模推行「疫苗通行證」有助提升疫苗接種率,保護全港市民,保持醫療系統免於崩潰,令市民可盡快回復正常生活。

居安抗疫計劃啟動

居安抗疫」計劃今日正式啟動,截至中午,當局已向38人發出家居檢疫令,2019冠狀病毒病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和密切接觸者的同住家人各佔一半,他們須分別接受14日和四日家居檢疫。

此外,竹篙灣檢疫中心改作社區隔離設施,醫院管理局會逐步將適合的患者遷往該設施。

衞生署署長林文健在簡報會上表示,家居檢疫人士於檢疫期間須定期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並量度體溫,如有疑問可致電「居安抗疫」計劃熱線尋求協助。他又希望家居檢疫人士的親友在避免面對面接觸的前提下,就膳食等生活所需向檢疫人士提供協助。

林文健呼籲物業管理業界在轉交生活所需物品予家居檢疫人士上提供方便,也希望速遞和網購公司提供協助,政府會制定適當指引,做好感染控制。

他說,長者新冠疫苗接種率仍然偏低,實施家居檢疫不但可紓緩公立醫院隔離病床的供應壓力,也可爭取時間,在社區推動疫苗接種。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