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網購食品如何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掌握四字訣

你也會上網購買食品嗎?尤其因應疫情居家防疫階段,加上前些日子因應端午節,讓很多民眾選擇網購粽子,但不論在網路上購買粽子或任何食品前,都應特別注意食品衛生安全,否則不小心恐引起食安問題,也可能危害自己權益。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民眾在網路上購買任何食品時,可把握「看、查、慎、取」四字口訣,以確保自己食得安心,保障自己權益。

仔細詳閱產品內容物 透過「查」獲詳細資訊

「看、查、慎、取」四字口訣,首先就是透過「看」仔細詳閱產品內容物、數量與規格淨重及企業經營者之食品業者登錄字號等資訊,若無法於頁面揭露完整內容,則透過「查」,掃描業者提供的二維條碼查詢更多資訊。食藥署說明,準備下單前則注意「慎」,留意訂購商品的種類、數量和價格,以及商品交付期日與交付方式,並是否有提供交付地點供消費者選擇。

收到商品儘速檢視 有任何瑕疵應即時反應

食藥署解釋,最後收到商品時,應儘速檢查包裝是否完整,也就是四字口訣的「取」,取出內容物檢視是否有短少或腐敗情形,若有任何瑕疵或疑慮時,都應即時通知企業經營者,像是打開包裝後有異味出現或像冷凍肉粽出現大冰晶在表面等情況,都可能有食品衛生安全疑慮,都應盡快通知賣方協調處理。

疫情警戒仍為第三級 非必要不外出

掌握四字口訣網購食品,確保食品衛生安全無疑,也能為自己多份保障。食藥署提醒,疫情警戒仍處於第三級期間,除了避免不必要外出,如需外出也須全程佩戴口罩,並掌握「開、戴、壓、密」四步驟正確佩戴口罩,且勤用肥皂洗手,避免防疫破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防疫親子宅在家 專家教爸媽「互動法則」避免崩潰

「玩樂」是孩子重要的職能,也是學習的重要媒介,親子一起玩效果更好,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孩子進行靜態操作類的專注力有限,在遊戲安排上建議動靜交替,孩子可以玩得更開心喔!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職能治療師蔡欣芸提供您幾個小建議,期待能幫助您度過這個非常時期。

親子互動遊戲 一起度過疫情期

1.氣球遊戲

(1)空降氣球

孩子雙手抱住箱子/鍋子/籃子,家長從高處將氣球放下,讓孩子去接,這個過程可以練習到孩子的手眼協調及肢體動作協調能力,氣球落點的不確定性也能增加遊戲的樂趣。熟悉之後,角色互換,可以讓孩子爬上凳子、沙發或床上丟氣球,讓家長來接。

(2)你拍我接

家長將氣球拍向孩子,孩子雙手環抱將氣球接起,可調整氣球的方向及遠近來增加遊戲的難度,挑戰孩子手眼協調及身體的移動能力。

2.紙張遊戲

紙張是家中常見的物品,可以利用過期的廣告單、孩子常用的色紙等來進行遊戲,例如撕成長條、撕成小塊、搓成小球、投入瓶子、貼成作品等,好玩之餘,孩子也可以練習掌內操作、雙側協調及工具使用的能力。

3.歸位遊戲

家長可依孩子「視覺搜尋的能力,在散落的玩具中挑出幾樣在孩子面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從玩具堆中挑選,由家長發號司令,請孩子將指定物品放進玩具箱裡,指令的長短可依孩子的理解能力調整,循序增加難度,如「車子」、「藍色的車子」、「請將藍色的車子放入箱子裡」。玩具箱可以擺在一段距離外,在孩子拿好玩具後,請他跑去放進箱子裡,再跑回來,增加活動量的消耗。

生活中三練習 親子相處更融洽

1.自我照顧

刷牙、擦臉、穿衣等自我照顧活動,是孩子每天例行的生活事項,爸爸媽媽可以挑選孩子可以完成的部分讓孩子操作,例如打開水龍頭、擰乾毛巾、穿衣時自己將手伸出來等,豐富孩子的操作經驗,同時也增加孩子的對身體部位的認識。

2.家事處理

食材準備、餐具收拾、擦拭桌子等家事處理活動,也可以讓孩子的活動唷,例如簡單清洗蔬菜、收拾湯匙筷子、用抹布把桌子擦乾淨等,挑戰孩子的雙側協調及手部穩定度,也建構孩子對家事的概念,熟練之後,孩子也能負責部分家事,共同分擔家事的處理。

3.餐點準備

水果、果汁、三明治等簡易餐點,可以拿來當早餐或是點心,在孩子進食前,引領孩子參與餐點製作的過程,可以讓孩子認識更多的食物,也有機會減少偏食的情況。

中年男疲憊易怒誤認運動過度 竟是缺乏睪固酮

42歲的李先生是公司主管,近期感到容易疲勞,以為自己是運動過度造成的,沒想到怎麼休息都好像睡不飽,甚至情緒越來越暴躁,一到下午就打瞌睡,就醫檢查發現血液中睪固酮濃度太低,原來已提早進入男性更年期。經醫師診斷後接受補充睪固酮治療,兩週後就有感好轉,兩個月後已恢復往日活力,運動及打球表現也更好。

40歲後睪固酮開始減少 過低進入男性更年期

男性體內的睪固酮,也就是雄性荷爾蒙,在20至30歲時達到高峰,30歲後就開始以1至2%小幅下降,到40歲便會出現較明顯的不足。竹北東元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黃賢祥表示,40歲以上男性約12%有睪固酮低下問題,若為代謝問題族群則高達32%,60歲過後更超過半數。睪固酮低下會引發身心症狀,醫學上稱為男性更年期。

疲勞、性功能障礙、憂鬱症 一到中年歐巴變大叔

男性更年期在生理方面,通常會出現疲勞、體能下降、失眠、性功能障礙等症狀;在心理方面更會出現情緒不穩、缺乏自信、注意力不集中,嚴重者甚至會憂鬱症。黃賢祥主任表示,睪固酮由腎上腺及睪丸製造,會隨年紀分泌越來越少,當然也有少數是因為腦下垂體分泌異常,除了前述症狀之外,還可能會造成肌肉萎縮、骨鬆、肥胖、貧血、認知變差,因此許多人一到中年就由歐巴變大叔,老態龍鍾。有些運動員為求體能突破施打禁藥,其中就含有睪固酮,可見睪固酮對男性體力的幫助。

如果出現身心不適的症狀,可以先填寫問卷(聖路易大學老化男人荷爾蒙低下症問卷表),10項問題若有3項以上,建議就醫抽血檢查。但只要經過妥善治療,維持體內睪固酮濃度,便能改善症狀,同時讓精神、情緒都變好,連帶中年男性常從事的高爾夫、三鐵、健身都會更加輕鬆。

圖片

▲竹北東元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黃賢祥

鼻腔內塗抹凝膠 避免沾染衣物影響家人

針對男性更年期治療,1939年口服藥上市,後來因為影響肝臟代謝,可能導致肝功能問題而漸漸被取代,後來出現針劑、貼片、凝膠等方式補充睪固酮。黃賢祥主任指出,長效型針劑3至6個月需打針一次,但有些人不喜歡打針,便會選擇貼片或凝膠方式,以皮下吸收,維持睪固酮濃度。以往塗抹在皮膚上凝膠雖方便,但恐有沾染衣物或家人的疑慮,尤其應遠離孕婦及兒童。

現在出現塗抹於鼻腔的劑型,早晚各補充一次,不僅是非侵入性的方式,不須扎針;而且投藥在富含血管的鼻內黏膜,能快速吸收。同時,經鼻給藥可避免肝臟代謝作用、腸胃道的降解,不須高劑量;另外,也避免藥劑因為皮膚接觸轉移到另一半或是小孩身上,更為安全。

適度補充睪固酮 恢復活力減少身心症狀

適度補充睪固酮,可以減少身心症狀,同時避免骨鬆、肌肉減少,健身運動、打球也更有活力。黃賢祥主任提醒,過度補充也不妥,尤其有心臟、血栓、攝護腺肥大問題者應注意,平均治療3至6個月應回診評估,治療1年後可停藥檢視是否需要繼續治療。同時也建議,患者應戒菸戒酒,飲食勿油膩,最好多補充蛋白質幫助肌肉成長,或補充鋅,更要養成規律生活、運動的習慣。

中藥補腎防骨鬆 一「舉」兩得

一般人只要過了三十五歲,骨質就會開始流失,若是不加以防範,年紀越大,骨質疏鬆的情形就會越來越嚴重,骨折的風險就會增加。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的功能是決定人體先天稟賦強弱、生長發育遲速、臟腑功能盛衰的根本;至於骨鬆用藥就是從補腎開始,而且還能夠對於男性的不舉也有治療效果,可謂是一「舉」兩得!

中醫認為腎主骨 腎過濾血液並管全身荷爾蒙

中醫所謂的腎為先天之本是什麼?和腎臟又有何關係?李深浦中醫師表示,腎主骨,骨頭是有骨髓、骨質與骨膜,而且腎在過濾血液並製造荷爾蒙,所以副腎皮質荷爾蒙、腎上腺荷爾蒙、胰島腺荷爾蒙和女性荷爾蒙都跟腎有關;此外,腎、心臟都屬少陰經,腎是足少陰,心臟是手少陰,心腎相交在骨髓裡,骨髓會造血,跟心臟陰陽水火相容之處,而身體的血液中紅血球一百二十天會在肝臟裡分解,變成頭髮、膽汁的原料。

腎是生命最高層領導 骨鬆原因和性宣洩有關

李深浦中醫師解釋,腎本來就是生命最高層領導,是生小孩與傳宗接代的器官,中心思想都是緣於性,也就是緣於腎,腎主骨就是緣於生命的基礎,而會有骨質疏鬆,其原因和成年後會有過度性的宣洩有關;古代都會有靜坐讓心腎相交,使心沉靜,則血會注入到下體、骨頭,才會產生更多的血液,如果有過度的性,則會臉色蒼白,男性與女性都會血氣不足,男性還會精氣不足。

骨頭會硬骨髓才健康 恢復和消耗要取得平衡

「要宣洩性,但又怕骨質流失,就要懂得調節,要有正常的性生活,也一定要有正常的恢復機能!」李深浦中醫師強調,經營家庭和身體,就好像是賺錢和花錢一樣,一定要取得收支平衡,不可只出不進,要有正常的復原機制。

而腎主骨,骨髓健康,骨頭才會堅硬,氣血是否有足,心腎是否有調,骨質有沒有疏鬆,都與腎有關係。腎血、腎氣不足,容易中氣不足、體質過敏、氣喘、心情不安、憂鬱、恐慌不耐煩。

斑龍丸+養肝丸 補腎補血防骨鬆

李深浦中醫師指出,心與腎都是少陰經,一是火一是水,八卦則一是坎(坎為水)一是離(離為火),心腎相交也就是心腎的水火既濟,意指骨頭衰退要先注意心臟,因為腎氣不足就會中氣不順,腦筋思想會前後不通,在生活中注意,就可預防身體不健康。由於現代人對中醫理論不足,若能認同中醫想法,就可了解人體的一致性,例如心與腎相通,小腸與膀胱互動,陰陽會合很重要,腎要健康一定要讓骨髓健康,貧血補血就可讓紅血球血紅素上升,至於中藥斑龍丸和養肝丸對於補腎就有很好的效果,既能夠補腎,就必定能夠補氣血。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