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飲食與健康

驗血對蛋過敏 不代表吃含蛋食物會過敏

有些小孩一驗血,發現對蛋過敏,家長就開始很緊張,只要一發現有食物含蛋,就如臨大敵。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指出,驗血結果對蛋過敏,不代表吃蛋一定會產生過敏症狀,吃蛋後若沒有過敏症狀,還是可以繼續吃蛋,家長不用擔心。

對蛋過敏的孩子 多數可以吃蛋糕、麵包

葉國偉表示,多數蛋過敏幼童是對生蛋、半熟的蛋、蛋白等產生過敏反應。臨床觀察發現,幼童吃到蛋糕、麵包等經高溫烘烤食物,並不會產生蛋過敏症狀,如果是吃半生不熟、只有稍微熟一點的蛋,就比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主要是因為蛋裡面的過敏成分遇高溫產生質變,對身體的刺激也就大為減緩。

過去研究顯示,台灣0-2歲幼兒中,每1000人就有4人對蛋過敏,由於這是用問卷詢問家長得到的結果,實際比率可能沒那麼高。若懷疑對蛋過敏,需要考慮進行食物誘發試驗,才能真正確診。

多數幼童到3歲 身體逐漸適應蛋刺激

蛋過敏幼童如果吃到蛋,大多數是出現皮疹、蕁麻疹等皮膚症狀,有些則產生肚子痛、拉肚子等腸胃道症狀,產生氣管收縮、心臟、血管受影響、血壓降低、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的患者佔少數,一旦對蛋過敏,吃蛋5分鐘內,快則2、3分鐘內就會產生症狀。不少蛋過敏幼童到了3歲,身體適應蛋類刺激,蛋過敏現象便逐漸消失,並非一有蛋過敏症狀便終生不能吃蛋。

吃蛋過敏可以打流感疫苗嗎? 建議到大醫院施打

流感疫苗製作來自雞胚,蛋過敏幼童是否可以打流感疫苗?葉國偉醫師對此表示,幼童若只是驗血發現對蛋過敏,實際上並沒有蛋過敏症狀,還是可以注射流感疫苗。若吃蛋會有過敏症狀,注射疫苗時建議盡量到大醫院、醫學中心,一出現過敏反應,醫療人員可以馬上介入、治療,而且注射疫苗前,可以先注射一小部分,觀察身體反應,再繼續注射。
( 葉國偉- 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

超級穀物台灣紅藜 能預防大腸癌前期病變

台灣紅藜被譽為「超級穀物」!國內最新研究發現,餵食帶有大腸癌前期病變的大鼠台灣紅藜10周後,有效抑制大腸癌前期病變生成,達到預防效果。專家指出,台灣紅藜含有高量膳食纖維、抗氧化物質,60公斤成人每天食用22克,就能達到效果。

動物實驗:食用台灣紅藜預防大腸癌前期病變

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研究團隊,將大鼠分為5組,包括未誘發大腸癌,並餵食標準動物飼料的「正常組」,以及另外4組注射大腸癌誘發劑,並分別於飼料中加入0%、5%、10%、20%比例帶殼台灣紅藜,研究為期10周。

結果發現,食用台灣紅藜的大腸癌病鼠,在多項前期病變指標上都有顯著改變,PCNA(癌細胞增生相關蛋白)及Bcl-2(癌細胞抗凋亡相關蛋白)表現量顯著降低,而促進癌細胞凋亡的蛋白質Bax表現量顯著提升。研究證實,台灣紅藜確實具有調控氧化反應及細胞凋亡、增生作用,達到預防大鼠大腸癌前期病變效果。

高膳食纖維、抗氧化酵素為關鍵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施純光表示,此研究發現,台灣紅藜含有高量膳食纖維,加上具有酚類化合物等抗氧化酵素,能夠有效預防大腸癌前期病變,影響致癌過程,只要5%的低劑量台灣紅藜即有預防效果,等同於60公斤成人每天攝食22克。

適量食用台灣紅藜 有助防癌病變

施純光副教授強調,大腸癌為國人發生率首位癌症,也是與飲食關係最密切的癌症,現代人所處的環境及日常飲食中,難免含有潛在致癌物,若能適量食用台灣紅藜具有防癌病變的效果。

只吃白飯又吃素 小一生缺「鋅」長不高

國小一年級的小珍,身高106公分,體重16公斤,遠比其他同學瘦小,總是比別人特別容易生病感冒,胃腸也不好,常飯後就去上大號。父母帶她求診後,醫師進一步詢問她的飲食習慣才發現,由於從小愛吃白飯,習慣跟著父母親吃素,其他肉類都不愛吃。外表皮膚乾燥頭髮較稀疏且顏色偏黃,抽血結果發現她有輕度貧血並缺乏「鋅」這種微量元素。

鋅是生長不可或缺的礦物質

鋅是一種較少被注意到的礦物質,但鋅是人體內含量僅次於鐵的微量元素,對於人體細胞的代謝及生長相當重要。在許多成長不良、身材矮小或發展遲緩的兒童常可發現體液含鋅的濃度減少,此時免疫功能變差,皮膚較乾燥,皮膚或口腔黏膜傷口癒合也不好,髮色較淡或常掉頭髮,最後可能影響到神經肌肉及大腦發育。

紅肉、牡蠣含鋅多

現在的米飯太過精緻,而富含鋅的食物口感較特別,一般小孩多不喜歡進食,導致鋅含量較不足。建議攝取的食物來源包括肉類(尤其紅肉)、海鮮類(其中以牡蠣含鋅最豐富)、肝、全麥穀類、南瓜子、栗子、蛋、乳品、芝麻等都含有鋅。

均衡飲食不太會缺鋅

通常飲食正常均衡者,就不太會缺乏,但若偏重於植物性食品或速食,就會比較可能缺乏,尤其加工食品的添加劑會使鋅排出體外。因為食物短缺而造成嚴重的鋅不足在國人是很少見的,但因現代兒童飲食不均衡、偏食,或是在某些特殊情況如素食者或慢性腹瀉者,可因來源不足、需求量較大或流失較多而有鋅缺乏的症狀。對嬰兒而言,母奶是最好的鋅來源,但當母親為素食者或飲食內容較少含鋅時,小寶寶就有可能得到鋅缺乏症了,因此嬰幼兒的副食品配製也要注意,應加上肉類副食品。

鋅超過2克恐引起急性中毒

鋅有金屬澀味造成反胃感,攝取過量可能有頭痛、想吐及貧血症狀,攝取超過2克則會引起急性中毒,因此勿追求速效而一次攝取過量。過量的鋅也會妨礙銅等微量礦物質的吸收代謝,每日攝取量如果超過建議量(健康成年男性每日15毫克,女性12毫克,兒童則由醫師調整攝取量)的5~30倍(相當於每日75~450毫克以上),就有可能傷害神經、造血及免疫系統,並且影響膽固醇的平衡,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文章來源/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侯家瑋)

吃飽比較好睡? 胃氣失和更難眠

現代人習慣熬夜、晚睡,肚子餓的咕嚕叫,以為吃了消夜更好睡,結果卻睡不著。中醫師指出,睡前進食有礙胃氣失和,容易干擾睡眠,建議可深呼吸、放心情,按壓頭部的太陽穴、印堂穴,有助入眠。

失眠問題原因多

據統計,國內失眠問題盛行率約為25%,每4人中就有1人失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指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年紀、疾病、情緒、環境、睡前行為、生活型態等;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應就醫檢查,並對症治療。

吃消夜干擾入睡

蔡佩怡醫師舉例,許多人都有晚睡、吃消夜的習慣,其實都是影響睡眠品質的錯誤行為。中醫觀點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當食物在腸胃中消化吸收,而引起胃氣失和,就不容易入睡,也不容易熟睡。

兩穴位助安眠

蔡佩怡醫師強調,預防失眠問題應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盡量不要熬夜、晚睡,睡覺時應放鬆心情、別胡思亂想,也可透過按壓安眠穴位,例如眉梢與耳朵間凹陷處的太陽穴,以及額頭兩眉頭間的印堂穴,都有助入眠效果。

進食順序:菜→肉→飯 更容易控制血糖

我有糖尿病,到底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不能吃?醫生說我血糖高,不能吃飯,可是每天都覺得好餓好累沒體力?爸爸血糖高,計算份量太複雜了,難以執行?飲食控制建議可以簡單易懂嗎?良好的血糖控制,除了適當的藥物介入外,運動與飲食都是不可或缺的。飲食控制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定時定量與均衡飲食。最近的研究證實,只要改變進食順序: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後吃飯,能更容易的控制好血糖。

研究證實:先吃蔬菜有利於血糖控制

吃飯時面對美食,你會怎麼吃呢?大部分的人是先吃幾口飯,再搭配雞、鴨、魚、肉等各式菜色,也許注意均衡飲食的人,就會多吃幾口菜來搭配,但更多的人就是吃個幾口意思意思,吃完飯菜後,再喝一碗湯作為收尾。近年來,一些研究發現改變用餐順序,可能有助於血糖的控制。

吃蔬菜對於健康有何幫助?

1.抑制血糖快速上升:

蔬菜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可延長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時間,從而延遲糖分在小腸裡的吸收,進而延緩了餐後血糖上升,血糖的波動也比較平穩。

2.增加飽足感;

通常大家都習慣一開始吃得比較多,等到進食一段時間後飲食的量就會慢慢減少,蔬菜的熱量低,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低,先吃蔬菜與豆魚肉蛋類先有飽足感後,最後吃對血糖影響較大的澱粉與水果,自然就比較容易控制份量。值得注意的是,相關的研究中,吃蔬菜的時間至少超過5分鐘,所以如果是狼吞虎嚥不到10分鐘就把所有飯菜吃完,效果也許就沒有那樣明顯了,目前也有一些研究指出,細嚼慢嚥對於控制熱量攝取有幫助。

3.調節代謝功能: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負責生理功能的調節,對身體健康很重要。

4.保護心血管:

蔬菜中的植物化學物質是重要的天然抗氧化物,有助於抑制活性氧對細胞的危害、保護心血管健康。

先吃八分碗的蔬菜改變高血糖

很多病人不喜歡吃蔬菜,但如果只是改變一下自己的習慣,在吃飯前先吃八分碗以上的蔬菜,就可以輕易改變血糖的狀況,是非常值得嘗試的事。(文章來源/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 賴秀怡)

黑糖薑茶舒緩經期不適? 中醫:不是每人都適合

一名女性因生理期不適就醫看診,醫師發現患者除了生理期會下腹悶脹外,月經週期還算穩定,但卻有乳房脹痛問題,白帶也多,加上若天氣熱就愛喝冰涼飲品,屬於氣滯夾濕的證候,透過藥方柴胡疏肝散配合八味帶下方作調理,且配合穴位按摩,患者已逐漸紓緩症狀。

患者屬氣滯夾濕 黑糖薑茶反增體內濕氣

其實,這名女性生理期前出現下腹悶脹現象,都會喝黑糖薑茶緩解,但反而使悶脹現象加劇;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廖芳儀指出,主要是因患者屬於氣滯夾濕體質,這時若喝偏甜膩的黑糖薑茶,不但無法改善體內氣行不暢現象,甚至恐會加重體內濕氣。

改善生理期不適 可喝玫瑰花茶舒緩

廖芳儀醫師進一步說明,女性生理期前後出現不適症狀,主要是因女性荷爾蒙變化引起,這時若為氣血不暢者,或長期因生活飲食習慣埋下體內濕氣或是瘀滯等問題,就會使不適症狀加劇,治療上,除了可透過中醫調理、穴位按摩,也可配合生理期前後喝玫瑰花茶、玉米鬚茶等,幫助舒緩不適症狀。

經專業醫師評估 找出適合體質飲品

像是生理期前容易乳房脹痛、下腹悶痛的女性,則可選用玫瑰玉竹飲,若為生理期前容易水腫、下肢感到沉重感,且帶下量多者,則建議可選用玉米鬚飲較佳;廖芳儀醫師呼籲,選擇任何生理期的養生保健飲品時,最好諮詢專業醫師的評估,選擇適合個人體質的飲品,才能對症下藥改善問題。

愛喝水很困難? 小祕訣養成習慣

白開水無色更無味,許多人都不愛喝水,養成喝水習慣有方法嗎?醫師建議,成年人每天應飲用約1800cc,建議分成10次、每次喝150至200cc,很容易就能養成習慣。

喝水好處有很多

萬芳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英欽強調,水是人體組成的最重要成分,占體重高達7成以上。根據國外內研究都發現,喝水的好處多到數不清,包括維持新陳代謝、幫助消化、控制體重、養顏美容、預防感冒、消除疲勞、提振精神等。

飲用過少、過量都不好

林英欽主任表示,一般正常人每天飲用水量,應為每公斤體重數乘以30cc。舉例來說,體重60公斤的成人,每天至少要喝水1800cc,飲用過少或過量都可能有害身體健康,尤其幼童、腎功能低下者,短時間大量喝水,恐造成水中毒。

養成喝水習慣有訣竅

如何養成喝水的好習慣呢?林英欽主任認為,從小養成是最簡單的方式,喝足夠的水量也有訣竅,應將每次喝水量減少、喝水次數增加,建議分成10次以上,每次約150至200cc,維持3星期以上,就很容易養成喝水的習慣。

喝茶有益健康? 小心這些行為

許多人會喝飲品取代喝水,街上人手一杯手搖飲!營養師林若君表指出,各類飲品中以茶較有益健康,但喝茶時不建議加牛奶,以免破壞營養價值,也不建議茶葉重覆沖泡次數過多,因會增加腸胃負擔。

茶有益健康 加速新陳代謝

常見的飲品有茶、咖啡,以及汽水、果汁、含糖飲料等。營養師林若君表示,其中以含有兒茶素、茶多酚的茶,對身體較有益健康,且茶含有咖啡因,有助加速新陳代謝,能夠提振精神。

茶加牛奶 降低營養價值

茶加牛奶一起喝比較健康嗎?林若君營養師指出,根據研究發現,牛奶中的酪蛋白會與兒茶素結合,兒茶素約流失18%,反而降低茶的營養價值,建議單純喝茶較好。

反覆沖泡茶葉 增腸胃負擔

另外,不少人會反覆沖泡茶葉,林若君營養師說明,隨著沖泡溫度愈高、數次愈多,茶的營養成分逐漸減少,而會釋放過多的單寧酸、鞣酸,增加茶的苦澀味道,也增加腸胃的負擔。

 

下級分類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