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不吃甜食卻一直胃潰瘍 還來是這細菌在作怪!

許多胃潰瘍患者,不吃甜食生活作息正常,卻還是一直誘發胃病,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在作怪!一名50幾歲男性長年受到反覆胃潰瘍困擾,即使甜品都不碰,不抽煙、不喝酒,辛辣食物、咖啡、茶也都忌口,不應酬也早早就寢睡覺,卻還是每2~3個月因潰瘍出血住院,檢測後確診為幽門螺旋桿菌經由抗生素制酸劑藥物殺菌之後,逾20年反覆性的胃潰瘍,從此不再發作。

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 能躲過胃酸侵蝕寄生胃部

胃酸PH值是2~3,大部份細菌在此環境下無法生存不過醫院醫務長、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醫師表示,幽門桿菌是一種嗜酸性的細菌,能躲過胃酸侵蝕,此菌構造有鞭毛,所以能鑽入胃裡更深的黏膜底下。

過去大家總認為潰瘍只與胃酸有關,但1990年代,2位澳洲科學家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與華倫(Robin Warren)因發現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與腸胃潰瘍的主要病因,是來自於幽門螺旋桿菌而非壓力,也讓他們榮獲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

幽門螺旋桿菌如何傳染? 經由糞口傳染性疾病

幽門螺旋桿菌會破壞胃黏膜,若此時感冒吃消炎藥、感冒藥,可能造成潰瘍。在過去衛生習慣不佳的年代裡,許多長輩將食物在嘴裡咬碎餵小孩,經由唾液造成傳染,在口裡及糞便中,都可驗出幽門桿菌,因此許少人年幼時體內就存有此菌。

特別是使用筷子的民族容易感染,曾有一對夫妻全家四口都患有幽門螺旋桿菌,因為在家裡沒有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經由口口唾液傳染,所以衛生習慣不佳與家裡環境較髒亂的民眾,皆有可能受感染。

幽門桿菌與胃癌關聯性? 罹癌率比平常高2-3

世界衛生組織(WHO) 將幽門螺旋桿菌訂為致癌物,陳冠仰指出,基本上會有造成胃癌的機率。台灣過去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將近一千萬人有幽門螺旋桿菌,因此,早期胃癌發生比例明顯偏高,比平常人高出2至3倍,但是近幾年發現,胃癌沒有明顯往上攀升,甚至出現微幅下降,就是因為民眾對幽門螺旋桿菌,已有一定的認知與防範。

幽門桿菌如何治療? 抗生素制酸藥物需吃14天

陳冠仰強調,因為幽門螺旋桿菌喜歡酸的環境,先抑制胃酸將其消除。主要是使用口服抗生素藥物,再加上抑制胃酸藥物,但是劑量需增加,殺菌力僅達到70~80%,日後為了提高殺菌力,研發出許多新的抗生素制酸藥物。

而隨著醫學研究與進步,早期藥物都只吃7天,一直到目前為止,標準吃法為14天,除了透過胃鏡檢視成效之外,十年前開始,也可使用吹氣檢驗(碳13或碳14),得知幽門螺旋桿菌是否已消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務長、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醫師)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