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因應春節返鄉人潮 花蓮慈濟出動「行動防疫採檢車」

因應春節國外返鄉人潮,花蓮慈濟醫院承擔防疫旅館採檢作業,花費不到一週時間,改良九人座廂型車,發明「行動防疫採檢車」,第一次出動至三家防疫旅館,為隔離期滿的鄉親,執行採檢。

行動防疫採檢車 設備一應俱全

外貌看似普通的九人座廂型車,拉開車門,瞬間搖身一邊成為「行動防疫採檢車」。透明壓克力面板,上下四周緊實密封,採檢手套、酒精、採檢棒出入口、擴音器等設備一應俱全。由負責採檢的醫護團隊,在車內隔著密封的壓克力板,就能為民眾採檢,並以車內循環的方式,完全阻隔內與外,且檢體棒出入口特別設計雙層膜,確保內外不相通,阻隔暴露的機會。

花東地形距離遠 行動採檢更便利

感染管理控制室主任黃妙慧指出,花東的地形較為狹長,防疫旅館相距的位置都滿遠的,希望最短時間之內,做最大限度的採檢,而行動防疫採檢車的設計,可以避免在不同的防疫旅館間,採檢人員與器械的上、下車頻繁搬動外,採檢完了,採檢車就可以離開,不僅縮短作業時間,也可以保障負責開採檢車的司機、護理師以及醫師,不直接觸碰到採檢者的環境,整個過程是順暢又安全。

防疫設計很縝密 採檢更有效率

負責團隊設計實體化的工務室高專曾繁介說,選擇九人座廂型車是因為空間大小適合容納採檢團隊,也沿襲之前採檢隔板的做法,以塑膠材料、壓克力板來做隔離,車內外也裝上麥克風與喇叭,方便溝通,改裝材料都很容易取得,各家醫院都有能力可以製作採檢車。

醫務秘書李毅表示,行動防疫採檢車不僅移動方便,採檢的醫護團隊也不用一直更換防護裝備,不僅讓採檢作業更快速,還能減少接觸、保護醫護團隊,讓他們更放心,若是過年期間遇到大量採檢,對民眾及防疫旅館其實是很便利又快速。

在外遊子難照顧家人 留意長輩「失智徵兆」

71歲陳奶奶在鄉下獨居,兒女在外工作,回老家幾天留意到陳奶奶經常忘東忘西,甚至煮飯煮到一半忘記關火,於是趕緊帶至醫院就診,經醫師安排相關檢查,初步判定為失智症,於是替陳奶奶進行進一步檢查及復健治療。

察覺不對勁 失智多數已是中度

臺中榮總灣橋分院精神部張慧貞醫師表示,目前台灣的社會,多數成年兒女在外工作或結婚成家,沒有跟父母同住,只有逢年過節才回家吃頓飯、住幾晚就走,不會特別注意到父母的變化,等到迷路、走失、尿失禁才發現不對勁,往往病情已是中度以後。

失智有警訊  應留意評估狀況

張慧貞醫師指出,認識失智症前兆及警訊,平常多加注意及觀察自己或親友有無以下症狀,若有觀察到或有疑慮,建議盡快就醫,接受詳細評估與檢查。例如:忘東忘西,煮飯時電鍋外鍋忘了加水,常忘了關瓦斯,忘了怎麼使用遙控器、洗衣機等電器產品;東西擺放錯亂,找不到東西,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重複說同一件事或是重複買同樣的東西;忘記正確的時間及地點,甚至忘記自己的年齡,記不清楚自己有幾個孩子,忘記自己剛剛已吃過餐點,判斷力變差。

此外,還有情緒改變、個性改變、味覺變化、飲食習慣改變,甚至對曾從事的活動顯得沒興趣,不容易學習新的事務;睡眠和生理時鐘障礙,例如才吃過晚飯就要上床睡覺,半夜經常醒來,甚至遊走,白天嗜睡、日夜顛倒等。

可逆性因子多  預防勝於治療

張慧貞醫師也提醒,部分可找出可逆性病因,例如:維他命B12葉酸缺乏、甲狀腺功能過低症、電解質不平衡、腎/肝功能不良、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針對病因治療,而因腦中風引致的血管性失智症,也可經治療防止惡化或改善病情,阿茲海默症的治療在早期或中期更見成效。

不過,預防失智症,平時要常動腦有助大腦健康,勇於學習新事物以及每天至少要做十分鐘以上中強度的運動,少量多餐,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控制三高(血壓、血糖、血脂),戒掉不良嗜好(菸、酗酒、濫用藥物),更要維持正常作息,失智症是可治療或控制的但要及早。

南瀛生醫經貿論壇 引領醫藥產業無國界

南瀛生醫經貿論壇揭開序幕

社團法人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台北市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與中華日報12月23日於在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共同舉辦「南瀛生醫經貿論壇」,總統府翁源水國策顧問、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威爾森公使、印度台北協會施哲聖副會長、匈牙利台北辦事處Mr. Ferenc Fasi、巴布亞紐幾內亞辦事處代表康德銘及各國駐台使領館代表蒞臨指導,當天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工研院資策會、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及各醫藥公協會的醫藥專家齊聚一堂,一同見證台灣的生技醫藥新契機。

生醫經貿跨國會談

本次論壇的重點在於強化台灣與各國的生技醫藥產品經貿合作,台灣醫藥廠商除了台灣市場的基本醫療需求外,國際經貿才是廠商醫藥實力的成果驗收,論壇中領銜醫療前鋒之歐美亞國家代表,分享各國醫藥產品需求、資金投資及經貿政策支持,皆希望建構一個進出口雙向經貿合作的渠道。另外亞太醫藥物流龍頭裕利公司周志鴻總裁分享「後疫情時代醫藥商貿服務供應鏈」,提供全球醫藥市場的機會與展望。匈牙利台北辦事處Mr. Ferenc Fasi以「智能優越競爭力」為講題, 強調匈牙利在生命科學與醫療技術生態圖的優勢,期待雙方的技術交流。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身為台灣藥品研發技術領導者,介紹台灣醫藥品進出口貿易現況,未來協助廠商進行全球佈局。值得一提的,仁德醫專鍾佳穎董事長親自出席生醫經貿跨國會談,並由生技製藥經營管理科劉家祐主任帶領學生參加論壇,打開學生的國際視野。

資策會與工研院引領AI健康產業革命

台灣擁有優異的醫療體系及完整資通訊產業供應鏈,且生醫與科技人才齊備,行政院跨部會共同推動臺灣精準健康產業,鼓勵ICT產業投入精準健康產業,並與醫療器材廠商跨域合作並增加國際交流,資策會與工研院對精準健康產業業者的長期輔導功不可沒,資策會陳桂苓副主任分享「AI時代的健康產業革命」,AI精準健康產業是台灣的強項,再造MIT全球風潮。

圖片

安心醫藥聯盟 為民眾健康把關

「食在安心,藥求安全」為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施政使命,食品與醫藥品皆有法律規範遵循,有鑒於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2021年4月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醫藥界專家張耕豪律師與諭律國際企業諮詢管理顧問公司組成「安心醫藥聯盟」認證單位,共同為消費者品質來努力。王冠斌副理事長表示安心醫藥聯盟為業界自主發起的認證,適用於通路端(醫院、診所、藥局與長照機構)與製造供應端的生技醫藥廠商,聯盟三大宗旨為「產品安心、服務安心、場所安心」,受認證單位本身絕對不提供偽劣產品、應提供正確醫藥服務與專業諮詢、門市場所(醫藥通路端)/製造場所(製造供應端)應符合法律規範。本次通過認證名單如下: 裕利股份有限公司、友華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清大行股份有限公司、華新醫材股份有限公司、麗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維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博鑫醫電股份有限公司、崑洲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先勁資訊有限公司、癒善糧餐飲股份有限公司、青年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史賓賽智能生醫科技有限公司、秉宏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天母健康有限公司、益百利國際實業有限公司、台灣安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資生醫藥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環球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康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承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耕豪律師表示安心醫藥聯盟宗旨符合醫藥法規與消費者權利,業者必須認同三大宗旨的理念,並由專家審核業者資格以及律師見證下,由認證單位頒發安心醫藥聯盟合格證書,以維護消費者利益與安全的角度出發,讓好的廠商能被看見。

(來源:社團法人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 陳建州理事長)

今日起第二、三劑全面開放混打 免疫力低下患者至原醫院接種「基礎加強劑」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第三劑(追加劑)與基礎加強劑接種政策,臺北市合約診所12月24至31日提供莫德納單一種廠牌疫苗第一、二、三劑疫苗接種,醫院亦開設特別門診,分別提供AZ、莫德納、BNT及高端四種疫苗特別門診,符合接種資格之民眾可運用醫療院所現有掛號方式,進行網路、電話或現場預約接種疫苗。

第二、三劑全面開放混打 第二劑隔5個月可接種第三劑(追加劑)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供更便利且安全的疫苗接種服務,規劃診所每週提供單一廠牌疫苗,12月24日至31日提供莫德納疫苗。北市衛生局提醒,12月24日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全面開放已接種第一劑COVID-19疫苗之民眾,可選擇不同廠牌疫苗完成第二劑接種,有混打意願的民眾可以選擇該種疫苗的特別門診完成混打接種。已完成二劑接種且間隔滿5個月之18歲以上民眾可接種第三劑(追加劑),建議優先選擇mRNA疫苗,包含莫德納(半劑量)、BNT(全劑量)或次單位蛋白質疫苗如高端(全劑量),以獲得充足免疫保護力。

洗腎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患者 請洽原診治醫院接種第三劑(基礎加強劑)

北市衛生局提醒,12歲以上經醫師評估病情穩定之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患者,除接種二劑外應再接種第三劑之基礎加強劑,以提升完整保護力,基礎加強劑以全劑量接種。基礎加強劑接種對象包括洗腎(血液透析)、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器官移植患者/幹細胞移植、中度/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HIV陽性患者、正進行或1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之癌症患者、過去6個月內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者或其他經醫師評估因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者,符合資格者請洽原診治醫院諮詢及進行接種服務。

1229日前至臺北車站接種莫德納疫苗送百元禮券

北市衛生局於臺北車站提供COVID-19疫苗接種服務,至12月29日前每日下午1至8時提供莫德納第一、二劑,完成接種者可獲得百元面額禮券。北巿衛生局呼籲,尚未完成接種基礎劑~(第一、二劑)之所有在臺人士(不限身分本國籍、外國籍人士均可),18歲以上尚未接種第一劑或第二劑者(第一劑施打莫德納、BNT、高端滿4週、AZ滿8週),應儘速完成接種,另提醒民眾接種時請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黃卡)及「健保卡」。

相關疫苗接種訊息可撥打防疫專線(02)2375-3782及1999市民熱線詢問,接種醫院訊息可至衛生局官網/新冠肺炎疫苗專區/重要訊息查詢(網址:https://reurl.cc/0xyymb)。

圖片

圖片

圖片

坊間牙齒貼片主打便宜、快速 美女直播主差點壞了一口牙

一名29歲施小姐,因工作需求得常面對鏡頭,對於自己牙齒白皙程度很在意,因此4年前找上標榜快速又低價的私人美容工作室進行牙齒美白。施小姐回憶,當時一到工作室就直接進行樹脂貼片美白療程,事前無諮詢也未經專業牙科醫師檢查,前後僅花費兩小時,雖是真的快速,但兩年後她發現自己的牙齒有泛黃,甚至牙面出現裂痕的情形,察覺不對勁才到專業牙醫診所求助。

知名牙醫診所院長陳福樂表示,施小姐平時口腔清潔習慣相當良好,所以只有影響到牙齒外觀,但有許多患者使用不合法的樹脂貼片後,引發牙齦發炎、流血、蛀牙甚至牙周病問題。民眾千萬要注意,美白牙齒是「醫療行為」,一定要找專業牙醫執行,因一時貪小便宜而丟了牙齒健康,反而得不償失。

逾6成民眾牙齒泛黃 想做美白貼片需專業團隊執行

知名牙醫診所近來針對「國人牙齒概況與衛教認知調查」進行調查,民眾想改善的牙齒問題前三名,分別為牙齒泛黃、蛀牙與牙齒不整齊。陳福樂院長補充,隨著基礎醫療日漸完善,口腔健康成為基本要求,而對於「美觀」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

要改善牙齒泛黃問題,除了個人培養正確牙齒保健觀念及做好清潔以外,長期攝入含有鮮明顏色的食物,或是頻繁飲用咖啡、茶、可樂的人,仍需靠美白貼片來協助改善。陳福樂院長指出,美白貼片需許多方面的參酌與考量,包含牙齒上緣是否自然凹凸、牙齒透光度是否均勻,到左右兩側牙齒反光度有沒有一致,再配合整體臉型與五官協調性,這些因素再再考驗牙技師的經驗與功夫,因此短時間完成美白貼片療程並不一定是優點。以陳院長服務的診所而言,整個團隊包含牙醫師與牙技師,聯合會診後才能讓三方更加了解患者牙齒情形,並進一步擬定專屬治療計畫。

矯正非以年齡來考量 未處理恐影響健康

除了牙齒泛黃之外,排列不整齊也是名列前三的牙齒美觀問題,而根據調查顯示,超過3成民眾認為適宜施作牙齒矯正年齡為12-19歲,對此,陳福樂院長說明,能否矯正應以整體牙齒狀況來作判斷,而非以年齡來考量。齒列不整齊可能導致咬合不正、咀嚼不佳或牙齦萎縮等問題,不僅如此,咀嚼功能不佳就代表牙齒無法順利將食物磨碎,影響消化之餘,食物掉入氣管的機率也會增加,使人較易有嗆到甚至吸入性肺炎的情形。

三重點:傾聽、建議、共識 少走看診冤枉路

多數牙齒問題無法一次性完全解決,需全面評估,接著診斷與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陳福樂院長表示,看診時患者要清楚表達牙齒狀況及希望被解決的問題,而醫師在傾聽患者主訴後,提供患者醫療建議,醫病雙方經過良好溝通,得到共識後再開始進行療程,才不會造成民眾看牙卻沒真正解決問題。

第三劑疫苗怎麼選? 國外研究:2劑AZ+莫德納效果最佳

近期防疫旅館接連爆出群聚感染,台灣也出現Omicron變異株病例,隨著第三劑疫苗開放施打,不少民眾猶豫是否要接種?第三劑是否該選擇混打?

綜合國外各項研究 第三劑疫苗有必要性

根據《CNBC》報導,白宮首席醫學顧問Dr. Anthony Fauci坦言,以BNT疫苗為例,雖然保護力受到Omicron變異株影響,但仍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尤其是降低「重症率」。施打2劑BNT在Omicron出現之前保護力可達80%左右,然而現在則是下降至33%。不過Fauci表示,在南非感染Omicron的患者在預防重症住院方面,2劑BNT仍有70%的有效性。

而英國衛生安全局的調查指出,追加第三劑可使有症狀的疾病保護力增加到75%。另外,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中指出,製造BNT疫苗的藥廠公布的一項研究調查數據,發現接種第3劑的受試者對於Omicron的效力,相較接受2劑BNT疫苗對於原始病毒株的效力是一致的。因此,追加第三劑疫苗有其必要性。而在世界各國的專家,皆認為人民都應該要接種第三劑疫苗。

研究發現AZ+AZ+莫德納 效果最好

英國《衛報》報導的一項試驗發現,疫苗追加確實明顯提升免疫力。報導中引用了《刺胳針》發表的一項研究,英國Cov-Boost試驗的研究人員,測試了大約3000人的免疫反應,且這些人已經接種第2劑的AZ疫苗或BNT疫苗,其中接種2劑AZ疫苗之後再追加1劑BNT疫苗的受試者,一個月後抗體相較對照組高出25倍;而接種2劑BNT疫苗的人再追加第3劑BNT疫苗後,抗體上升了8倍多。

而該研究中最有效的是AZ混打第3劑全劑量莫德納(Moderna)疫苗,抗體更是提高了32倍;不過在英國的政策中,目前第3劑Moderna疫苗只施打半劑,而根據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台灣仍維持提供半劑莫德納疫苗,暫時沒有改為全劑量的計畫。

假如民眾第1劑施打AZ疫苗,第2劑已混打mRNA疫苗了,究竟第3劑該怎麼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成員李秉穎表示,目前指揮中心是建議大家「從一而終」,但不論前面兩劑施打的情形如何,目前各國研究指出,前後施打哪一種疫苗都沒有安全上的疑慮,民眾應依照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疫苗,假如民眾當初因第1劑AZ引發了不良反應,而選擇第2劑施打mRNA疫苗,當然第3劑就要持續選擇接種mRNA疫苗。

參考來源:

1.Fauci says Covid boosters work against omicron, no need for variant-specific third shot

2.Covid booster shots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 immunity, trial finds

3.Three doses of Pfizer vaccine likely to protect against Omicron infection, tests suggest

消費者如何防範「醫美密醫」?

台灣醫美院所林立,提供消費者變美多元且便利的選擇,但未持合格醫師執照卻執行醫療相關業務的密醫也不是「新」聞。消費者擔心自己花了錢,卻是由密醫執行,不僅增加療程風險,後續還可能會產生醫療糾紛,到底該如何防範密醫?若不幸遇密醫又可以如何求償申訴?一起來聽聽江皇樺律師怎麼說!

消費者想要保障自身權益,防範密醫進行違法的醫療行為,如何查證醫師是否具合法資格?

江皇樺律師說明,當消費者到醫院或診所就醫,醫療院所通常都會在牆上掛上醫師證書(尤其是診所),以證明確實是合法的醫師,也可以透過醫療院所網站查詢。而由於醫師必須經過國家高等考試及格才能取得執照,對於醫師的管理上,衛福部設立了「醫事查詢系統」,除了可以查詢醫師姓名以確認是否確實是醫師以外(律師一樣有法務部的系統可以查詢),也可以查詢醫事機構是否確實合法設立。就醫師的查詢部份,除了證書的類別(西醫師/中醫師)外,也可以查詢執業登記類別、執業縣市以及專科資格,確保民眾在有就醫需求而到醫事機構時,可以先行確認醫師是否確實是領有醫師執照、是否為專科醫師,以及醫事機構是否為合法設立。

為了提供一個安全、信任的就醫環境,持有合格證照的醫師、院所,可以透過哪些方式向民眾證明其合法身份?

江皇樺律師表示:「相對於求診的民眾來說,正派經營的醫療院所以及醫師,一定也希望可以成為讓民眾信任的醫療院所或醫師。」以筆者經驗來說,醫療院所一定都會在診間掛上醫師證書,告訴民眾我們這間醫療院所的醫師都是通過國家高等考試取得醫師執業資格的醫師。有些特別有去國外修習相關專業課程的,甚至也會將國外的證書掛出來,或者是在醫療院所的網站上清楚載明。但要注意的是,即便有國外的醫師資格,在國內一般醫療院所中,要執行醫療行為仍然要有國內的醫師執業資格,先前就發生過旅美的醫師沒有國內的醫師證照卻在台灣執業而觸犯醫師的的案例,這除了行政裁罰以外,還會有刑事責任(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不可不慎。

若診所端違法聘請密醫執行醫療相關業務,可能會觸犯哪些刑責?

江皇樺律師進一步說明,在國內沒有醫師執照卻執行醫療行為或醫療相關業務,就是所謂的「密醫」,依醫師法第28條規定是要負擔刑事責任的;醫療機構方面,主要規範的則是「醫療法」。醫療髮第57條第二項規定:「醫療機構不得聘僱或容留未具醫事人員資格者,執行應由特定醫事人員執行之業務。」第103條第一項第3款則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醫療機構聘僱或容留未具醫師以外之醫事人員資格者,執行應由特定醫事人員執行之業務。」所以除了醫師本身可能會有醫師法的刑事以及行政責任外,醫療院所依醫療法第57條及第103條也會有行政罰鍰的責任。而醫療院所的負責人如果實際知情,也有可能和所謂的「密醫」同罪,除了上面提到的醫師法及醫療法相關責任外,更有刑法詐欺罪的可能。

如果消費者不幸被密醫治療,可以透過什麼方式或管道向醫師、診所求償?

消費者和醫療院所之間基本上是存在所謂的「醫療契約」,對於消費者來說,總不會預想到到醫療院所看診,為你/妳看診的卻是個「密醫」吧。江皇樺律師提醒,如果不小心遇到密醫,除了可以向主管機關(地方政府衛生機關)檢舉外,也可以主張醫療院所違反了「醫療契約」而求償,但以此求償的話,依據則不會是醫師法或醫療法(這兩部法條主要是規範醫師以及醫療機構的行政上作為),可能要透過刑事「詐欺」的方式,再以民事侵權行為(精神賠償)才有辦法求償。

如果是身體實際受有損害(例如醫療行為發生的過失),則可以刑事過失傷害,附帶民事侵權行為(身體健康權加上精神賠償)來請求賠償。而醫療院所即使可以免除刑事責任,也有可能構成共同侵權行為,或者負擔民事上「僱用人責任」。

圖文提供/醫美時尚

更多有關《醫美時尚》:www.dr-beauty.net

耕耘33個關懷據點十載 臺中慈院展現高齡友善成果

臺中慈濟醫院十七日舉辦2021年「高齡友善期末成果發表會」,雖然新冠疫情持續造成威脅,今年規模縮減,但仍有社區關懷據點等廿五個單位、潭子區長林國聲及醫院等攜手十年的夥伴齊聚一堂,回顧過去點點滴滴,共同迎接下一個十年!

臺中慈濟醫院社區健康中心於2011年起推動高齡友善關懷據點,目前服務範圍包括:潭子區、太平區、北屯區、豐原區與后里區,已經成立33個關懷據點。在即將送走2021辛丑牛,迎接2022壬寅虎的歲末年終,臺中慈濟醫院社區健康中心以「愛您愛伊(2021)「疫」重情深「牛」轉乾坤 相伴時『十』」的主題,期待未來十年仍能時時相伴。

區長與慈院主任雙雙獲獎 功在社區照顧長輩

以十年主軸規劃的活動內容,除歷年相片回顧外,最大的亮點是「記得那一年、那一人」,與老朋友們的回憶大考驗,猜猜歷年來的主題、送出的紀念品,當年的浮光掠影彷彿也在眼前;大家在卡片上寫下對來年的祈福心願,每張都充滿對健康與平安的希望。

林國聲區長與臺中慈濟醫院社區健康中心主任陳慶元分別頒贈「功在社區」獎座,給臺中慈濟護理之家日照中心等廿五個單位代表,並留下大合照。潭子區健康營造協會執行長(嘉仁里里長)林瑞文,相伴社區長輩已十年,他說,感謝慈濟醫院十年付出,扮演領頭羊,每年為社區長輩用心辦理成果展,未來十年、廿年都會持續參與。

高齡84仍攜伴社區服務 服務人群為最大快樂

高齡八十四歲的梁震鎰,帶著太太一同投入社區服務,夫妻倆目前都是潭仔墘關懷協志工。他肯定社區協會成員熱心奔走,由慈濟醫院講座提供健康促進訊息,凝聚地方向心力,也認識更多更正確的衛教常識。他表示,即使有中風病史拿過病危通知單,仍以服務人群為最大的快樂,「要一直做到做不動」為止。

陳慶元主任指出,雖然因疫情限制,成果發表會縮減規模,但無限寬廣的心藉由視訊傳送,仍能傳達無遠弗屆的效果。十年歲月耕耘累積出的肯定,感恩社區的支持與配合;面對新冠疫情,未來十年會有新的願景與做法,以期繼續轉動愛的摩天輪。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