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防疫期酷酷嗽嚇壞路人! 百日咳1傳17人,傳染力遠高新冠病毒

「陣咳性(一咳就停不下來)、咳到會(想)吐、咳到最後會倒吸一口氣,要懷疑百日咳」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醫師說明,百日咳的英文俗稱是Whooping cough,其症狀如同表音詞Whoop會有異於一般咳嗽的高頻率尾音,在疫情期感染百日咳的民眾難以克制地咳嗽,常會在公共場合遭受異樣眼光,而目前已有疫苗可以預防,建議於疫情時代,呼吸道相關傳染病的疫苗能接種都盡快施打。

百日咳鎮咳難!罹病之苦大人小孩都要怕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暨小兒科診所院長林應然醫師表示,百日咳是高度傳染性的細菌性傳染病,一位新冠病患可將病毒傳給至少二到三人、新冠肺炎Delta變種病毒是一位病患可傳給六到九人,而根據歐盟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數據,百日咳的傳染力為一位病患可傳給十五到十七人之多,傳染力比新冠肺炎還驚人。百日咳不僅會引發嬰幼兒重症風險,也會對成年人帶來長期且劇烈咳嗽莫大痛苦,尤其患有慢性病的年長者可能會引發共病加重之風險,也常因為頻繁、劇烈咳嗽而無法好好吃飯、睡覺,甚至可能咳到氣胸、肋骨斷裂等。

保護力會消失,疫苗每十年要補打,感染過百日咳也應追加接種

黃玉成醫師說明,目前百日咳預防以接種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抗原成份混合製成的三合一疫苗為主,雖然多數民眾在小時候接種過的五合一或四合一疫苗都含有百日咳成分,但抗體保護力會每年遞減,因此建議成年人、老年人與青少年,應每十年注射一次減量三合一疫苗(Tdap)預防百日咳。

特別是孕婦,更建議在懷孕28-36週時注射減量三合一疫苗(Tdap),透過胎盤使寶寶一出生即有保護力。黃玉成醫師也提醒,並非得過即鎧甲加身、百咳不侵,其抗體也會隨著時間消失,因此建議也每十年也要補追加接種。

慢性病患、長輩、留學生、破傷風預防,也可優先考慮追加接種

林應然醫師提醒,門診中,有不少準備出國留學之年輕人因國外學校要求而注射百日咳疫苗,故呼籲留學生族群出國前應先了解當地國家規定;另也提醒慢性病患者、因為受傷需要打破傷風疫苗之民眾,目前疾管署已建議7歲以上民眾優先接種白喉、破傷風與百日咳三合一疫苗,用以替代破傷風疫苗,以得到更全面的保護力。

林應然醫師補充,想預防百日咳等飛沫傳染病,不僅要靠注射疫苗,平常也要勤洗手,出入公共場所盡量要戴口罩,這樣才能有效預防百日咳傳播,並避免多種傳染病、慢性病交互影響而造成健康雪上加霜。

疫情期間狂咳憂染疫? 當心「胃食道逆流」惹禍

30歲的吳小姐這一個月都有咳嗽的症狀,起初有點乾咳,後來越咳越嚴重,因為適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咳嗽不僅難受,也讓自己跟身邊的人造成壓力,擔心是否染疫;吳小姐緊張的就醫,在排除了新冠肺炎並且在醫師抽絲剝繭下,吳小姐在飯後跟睡前的咳嗽症狀最劇烈,再安排相關檢查後,診斷為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 典型症狀有這些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黃耀光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是台語常講的「火燒心」,是指胃酸逆流到食道下端,造成對食道黏膜的刺激。通常會造成胸口疼痛、燒灼感等症狀,有時會被誤以為是心臟疾病,有時還會有作嘔、腹痛、乾咳、聲音沙啞,甚至吞嚥困難等症狀。

遵從醫囑用藥 餐前服用有助抑制胃酸

胃食道逆流症狀雖然惱人、影響生活品質,但相對較不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或健康的危害。黃耀光醫師強調,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應耐心接受藥物治療,絕對不要因為吃藥後,短時間內發現症狀沒改善就放棄不吃;建議依照醫囑於早餐之前30分鐘服用。

黃耀光醫師補充,藥物吸收需要時間,提早吸收有較高的血液濃度,在進食時能抑制胃酸,更能有效控制症狀。

飲食調整+體重控制 戒菸防胃食道逆流

除了遵循醫囑規律服藥,黃耀光醫師建議,患者應戒菸、飲食調整及控制體重。因抽菸除了危害心肺外,也會讓食道括約肌鬆弛,造成胃食道逆流;飲食的部分,由於含咖啡因的飲料會讓食道括約肌鬆弛,造成逆流,因此建議減少茶和咖啡的攝取;而甜食跟高油脂的食物會減緩胃排空,增加腹壓與逆流的機會,也要少吃。

孩子歪頭看電視、離螢幕近是近視? 當心「弱視」影響雙眼

爸爸媽媽帶4歲的陳小弟弟來到眼科看診,原因是陳小弟弟看電視時總是頭歪一邊,而且會越走越近,家長懷疑小弟弟看不清楚,所以來到醫院檢查。視力檢查結果,陳小弟右眼最佳視力為0.5,左眼最佳視力為0.4,進一步經過散瞳後檢測,陳小弟雙眼超過400度遠視,以及超過200度的散光,為弱視問題,需要配眼鏡來矯正視力的發展。

檢測視力度數 各年紀有標準

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兒童眼科陳葆如醫師表示,許多家長對「弱視」不是很了解,一般而言,正常新生兒兩眼眼球結構正常情況下,視力的進展會隨著成長不斷發育變化。因為許多因素造成視覺刺激不足或者不良,會造成視力發育的障礙,矯正視力在4~6歲之間有一定標準;若4歲無法達到0.6,5歲無法達到0.7,6~7歲不能達到0.8~1.0,即有弱視的問題,需要矯正治療。

陳葆如醫師進一步說明,弱視的檢查最重要的兩個項目為「矯正視力檢查」,以及「散瞳後驗光檢查」。重點在散瞳後的驗光,主要是因為在散瞳後,小朋友真正的度數(通常是遠視),才會顯現出來。

戴眼鏡矯正視力 把握關鍵治療時間

很多爸爸媽媽很害怕小朋友戴眼鏡,怕戴上就拿不下來了。事實上,發育的問題遠比兒童戴不戴眼鏡重要許多,如弱視的治療有黃金期,如果在7歲前沒有治療到發育的問題,通常7歲後進步的幅度會非常有限。

陳葆如醫師指出,戴眼鏡之後,度數「不會」消除,戴眼鏡的目的,是矯正因為度數,眼球無法正確發育所引起的視力不良;小朋友的度數,如遠視和散光等,通常會繼續存在的,不過,隨著年紀可能也會慢慢的改變。

香港腳泡熱水、擦凡士林能緩解? 皮膚科醫師破解迷思

你有香港腳嗎?你是否也聽過各種關於香港腳的說法與偏方,例如:泡熱水、泡醋、泡鹽水能緩解香港腳症狀,甚至還有用薑、牙膏塗抹等說法。為了破解這些迷思,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請到皮膚科診所楊麗珍醫師來為民眾逐一釐清,並建立正確治療香港腳的觀念。

香港腳迷思多 正確觀念有這些

楊麗珍醫師指出,坊間有許多關於預防與治療香港腳的說法,有些是正確觀念,但也有很多是錯誤的治療偏方,例如穿襪子悶住容易得香港腳、共穿鞋襪容易得香港腳、易流腳汗者容易得香港腳、襪子應該要和家人衣物分開洗等,這些都是正確的觀念;反之,泡熱水、擦醋、擦凡士林、擦啤酒、鹽巴水、牙膏、老薑等網路上流傳的治療偏方,這些不僅無效,甚至可能使症狀更嚴重。

用這些方法治療香港腳 當心患部更嚴重

楊麗珍醫師說明,將患部浸泡於溫熱的水中,想藉熱水達到殺菌效果,事實上,黴菌十分耐熱,即使泡湯溫度達到45℃,也不足以殺死黴菌,反而可能使症狀加重;擦醋治療,則會造成患部脫皮,增加糜爛型足癬的風險,嚴重甚至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而凡士林適用於冬季乾燥症,若是塗抹於患部,反而提供一個適合黴菌滋長的環境,因此也不建議使用。

至於酒、鹽水、老薑、茶樹精油等,都沒有經過科學證實可以治療香港腳,勿隨意聽信偏方,以免造成病情延誤,甚至可能損害身體健康。

諮詢專業醫藥人員 依醫囑或藥品仿單正確使用

治療香港腳,建議先由醫師診斷,並依照醫囑進行治療。食藥署提醒,若自行至社區藥局購買治療香港腳之指示藥品,需先諮詢專業的醫藥人員,並依照藥品仿單(說明書)正確使用,才能早日獲得健康,千萬不要盲目聽信偏方,小則延誤病情,大則傷身。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Friday, 25 February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