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2014/02/27
以往大腸癌末期患者,接受針劑標靶治療合併化療,一旦出現抗藥性,則無藥可醫;如今,衛生福利部去年10月核准大腸癌口服標靶藥物上市,可提供患者治療上的新選擇,也免除往返醫院、住家的不便。臨床研究更顯示,可延長患者餘命逾1倍的時間。不過,目前沒有健保給付,一個月需自費約19萬元。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暨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過去末期轉移性大腸癌患者第一線可先接受「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療,第二線使用化療,第三線用藥再使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若治療失敗或出現抗藥性,患者平均活不過3個月,目前大腸癌口服標靶藥物已核准上市,將可作為第四線治療。
王輝明指出,根據CORRECT第三期臨床研究顯示,大腸癌口服標靶藥物能夠減少23%的死亡風險和51%的疾病惡化風險,並增加近3成存活期,其整體存活期平均可達到6.4個月;不過,對於女性、右側大腸癌患者較無明顯療效,且會出現手足皮膚長水泡、破皮等副作用。
據統計,國內每年約有一萬多人罹患大腸癌;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秘書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長王照元指出,5分之1的大腸癌患者在初次診斷時,已是轉移性的第四期,五年存活率僅6%。針對末期大腸癌患者的治療目標,為控制病情避免惡化、延長壽命,以及改善生活品質為主。
而大腸癌口服標靶藥物上市,王照元強調,不僅為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也能降低患者面對注射針劑的恐懼,透過簡單、方便的口服藥物,免除常往返醫院、住家的不便,減輕家屬陪伴住院的負擔,進而提升生活品質,讓患者擁有穩定的情緒與心情,對疾病治療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