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淋巴循環出問題 少吃多動恐體重不減反增

許多人在減重過程中,常常會發現明明飲食控制良好,也有在做運動,可是體重卻是不減反增,這時候要小心淋巴水腫在做怪。

下肢淋巴循環不良 也是造成多餘水分堆積的主因

林柏宏醫師表示,淋巴循環是體內的另一個循環,與血液循環並行,血液輸送養分和氧氣給細胞,而淋巴系統則負責回收多餘的水分和老舊廢物,就像是身體的下水道一樣。因此當淋巴循環的作用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各類身體的症狀。許多女性最在意的就是明明體重不是很重,但容易水腫的臀部和腿部,讓許多衣服無法合身。水腫除了熬夜晚睡,吃太鹹以外,下肢淋巴循環不良,也是造成多餘水分堆積的主因。

淋巴水腫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初期為輕微的淋巴水腫,大多數人的水腫都屬於此階段,可以藉由多休息和肢體抬高使其恢復;中期時,肢體組織開始產生纖維化,腫脹情況更加明顯且不可恢復,到了這階段必須盡速就醫,以排除因為各種疾病造成的淋巴水腫;到了晚期,組織開始角質化,並且更加腫脹,外觀看起來像象皮一樣。

如何改善淋巴循環預防水腫?

林柏宏醫師表示,淋巴循環不良除了會造成水腫之外,也會造成局部代謝變差,脂肪細胞變大,進一步壓迫到周圍的組織,造成皮膚表面凹凹凸凸看起來像是風乾橘子皮一樣的橘皮組織,於是如何改善淋巴循環預防水腫和橘皮組織的發生成了重要的課題。中期以上的淋巴水腫大多和疾病有關,必須要醫院做檢查,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能改善水腫的情況,而初期的水腫,大多和日常生活作息、飲食有關,除了早點休息和口味清淡之外,也可以藉由一些物理療法來改善,方法如下:

1、徒手淋巴引流按摩

有別於一般的傳統按摩,必須由專業的治療師用輕且慢的手法將淤積的淋巴液引流到功能正常的淋巴結,來代謝多餘的組織液。

2、淋巴循環機

利用機器的壓力,將組織液由小腿部位漸漸推向大腿,以此改善淋巴堆積。

3、低壓力的繃帶

可以提供下肢組織的壓力,減少淋巴液的堆積。

林柏宏醫師提醒,淋巴阻塞除了造成水腫體重上升之外,過度的體內廢物堆積也容易引起免疫系統不良,造成各類病痛而不自知。嚴重的淋巴水腫還是要儘速就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B肝免疫調控機轉 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在台灣,雖已全面實施嬰幼兒B型肝炎疫苗預防接種,但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一般成人仍有高達約15%的帶原率,屬於疾病高盛行國家。為能持續防範肝炎病毒,國防醫學院肝炎防治研究團隊胃腸肝膽專科醫師黃瑋琛,赴UCL毒免疫研究中心,研習B型肝炎免疫調控機轉,獲得重大發現,目前研究成果也被國際知名免疫學期刊接受刊登。

部份有害免疫反應 恐使肝臟受損

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的致病重要關鍵,主要是因患者對病毒缺乏有效的免疫反應來清除病毒,造成身體持續性的肝臟感染及發炎;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瑋琛指出,雖目前哪些部分的免疫調控有缺陷尚未清楚,但已經證實部份有害的免疫反應,恐導致肝臟受損或癌變的可能。

慢性B肝患者體內 專一性T細胞異常衰弱

黃瑋琛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科學證據顯示,身體在清除B型肝炎病毒的過程中,免疫細胞為病毒專一性的T細胞,但在慢性B型肝炎患者體內,病毒專一性的T細胞卻異常衰弱,甚至功能失調,像是循環中高量的病毒抗原過度刺激、肝炎導致T細胞必需營養素的缺乏、抗原呈現細胞失常地傳遞衰竭性訊息等,許多宿主及病毒間複雜的調控機轉,都可能因此導向這結果。

緩解HBV感染肝臟發炎 改善B肝病程關鍵

在這次研究成果中也發現,肝臟中為數最眾多的淋巴球,也稱為自然殺手細胞,原本是提供保護力,來廓清被感染及癌變細胞的先天免疫細胞,但在慢性B型肝炎患者中,卻因肝炎引起的氧化壓力,直接毒殺專一性T細胞,造成對抗病毒的免疫力不足;黃瑋琛醫師提醒,複雜的B型肝炎病理機轉,埋下對體內病毒免疫廓清及肝組織損害的平衡反應,透過研究成果發現,盡可能緩解HBV感染所引起的持續性肝臟發炎,仍是改善病程進展的關鍵一環。

無故腹痛、出血埋警訊 小心子宮頸癌悄上門

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早期大多沒有症狀,因此容易讓人輕忽它所帶來的威脅,成為健康的隱形殺手!究竟該如何預防子宮頸癌的發生,遠離危險因子呢?

子宮頸癌早期無徵狀 零期癌治癒率100%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董宇紅表示,子宮頸的病變在前病變和零期癌的階段多無症狀,且不能單憑分泌物增加、下腹疼痛、出血等作為是否有癌症的診斷依據,但當這些狀況出現都是警訊,應尋求專業醫師診斷。目前抹片篩檢是很有效的子宮頸癌的篩檢方式,異常的抹片篩檢結果需經組織切片,才能確定是否為子宮頸癌;若在零期癌之前追蹤、診斷、治療,治癒率可高達100%。

子宮頸癌因人類乳突病毒所致 高危險群應當心

董宇紅主任說,子宮頸癌發生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有密切的關聯,初次性交年齡過早、有多重性伴侶或有性傳染病史者皆為高危險族群,;然而一般女性在感染病毒後,大多會自行痊癒,但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會在日後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轉為子宮頸癌。然而停經後、離婚後或因老年沒有性生活的女性依然存在子宮頸癌變的風險,還是應定期接受檢查。

6分鐘護一生 定期抹片篩檢是關鍵

董宇紅主任強調,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找出癌前病變的有力工具,癌前病變經過適當治療,能阻斷癌症發生。若能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和癌前病變,將可達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目的,以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若要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除安全性行為、施打HPV疫苗外,定期做抹片檢查也很重要。

違法招攬健檢及抽血 衛生局加強取締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近期陸續接到民眾反映,有自稱醫事檢驗所之人員,於臺南市南區、中西區等民宅、商家及公司行號,推銷抽血健檢,民眾懷疑是否遇到詐騙集團或違法招攬;該局掌握並取得相關案件資訊後,立即派員至各現場稽查,除查獲該醫事檢驗所確有違法招攬之情事外,另於中西區某處展館現場查獲3名女性,自稱醫事檢驗所派護理人員正準備為民眾抽血,也涉違反護理人員法。

已涉違反醫事檢驗師法招攬業務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該醫事檢驗所除涉及違法招攬,進行抽血的人員也未辦理執業登記,已涉違反護理人員法。衛生局稽查人員立即阻止其抽血行為,並協助民眾取回同意書等包含個人資料之文件,並依法進行調查。

依據醫事檢驗師法第30條規定,醫事檢驗所不得以不正當方法,招攬業務。另依行政院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99年6月8日衛署醫字第0990069793號函,醫事檢驗所擅自派員赴民宅為民眾抽血檢驗,該醫事檢驗所、護理人員以及執行相關檢驗項目之醫事檢驗師均涉違反醫事相關法規,衛生局後續將依查獲事證依法裁處。

不可聽信違法人員招攬抽血

衛生局也呼籲市民,如有自我健康檢查之需求,可依其個別需要自費至合法醫療院所或醫事檢驗所抽血檢驗,或參加衛生局辦理的行動醫院免費健康檢查,千萬不可聽信違法人員之招攬配合抽血,以免破財又傷身!民眾如有遇到此類情況,亦請進速通報衛生局查察,衛生局將積極查處,決不寬貸。

金屬環套自慰忘取下 陰莖險壞死

竟有人為了自慰或增加性快感,在陰莖和陰囊周圍放置束縛裝置,竟然睡著了忘了取下,結果導致嚴重併發症陰莖箝閉;進一步就醫處理,才順利移除。醫師指出,若不儘速處理,可能導致陰莖鬱血、腫脹,進而發生陰莖組織缺氧、壞死的嚴重後果。

環套兩日未取下 陰莖腫脹成暗紫色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泌尿科主任柯明中,日前曾診治一位男性病人,因陰莖腫脹、疼痛兩天至急診就診。病人敘述兩天前晚上,因為覺得好玩,所以將一個金屬環套在陰莖與陰囊根部進行自慰,事後未將該套環取下就睡著了,隔天早上發現陰莖與陰囊變腫,無法將套環取下;因為不是很痛,同時也想不到好的解決方式,就先擱著。然而陰莖脹痛越來越厲害,讓他不得不至急診就醫。

由於該套環套在陰莖、陰囊根部已超過48小時,金屬套環直徑5公分、寬1.5公分、厚0.2公分,被套環「勒住」的陰莖與陰囊嚴重腫脹呈暗紫色;急診科醫師立即會診泌尿科醫師,進行金屬套環移除。因為陰莖陰囊嚴重腫脹,金屬套環質地堅硬,與皮膚的空間很小;經過局部冰敷讓組織消腫,並在陰莖皮膚表面襯入一層保護墊片後,終於順利將金屬咬斷器械放入適當位置將套環切開後移除,陰莖與陰囊腫脹逐漸消退。

箝閉未及時處理 陰莖組織恐壞死

柯明中提醒,金屬套環套住陰莖導致陰莖箝閉是不常見的臨床情況,陰莖箝閉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血管阻塞;輕度箝閉在陰莖獲得減壓後血管阻塞的情形即獲得改善,嚴重箝閉則可能造成陰莖組織壞死;箝閉時間是重要關鍵,及時就醫和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遠離肺癌上身 掌握護肺3撇步

在台灣,每年約有1萬3000人罹患肺癌,9000人死於肺癌,是常見的癌症死亡原因;為了能提升民眾對於肺癌危險的認知,國健署呼籲民眾為了自身健康,應遠離肺癌危險因子,包括遠離菸害空污、提防肺部警訊,以及衡量篩選風險。

長期二手菸暴露 罹肺癌機率高出3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佔30至50%癌症的發生是不可避免,肺癌也是其中之一,其中吸菸已被證實是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約占全球肺癌7成左右的疾病負擔;國健署王英偉署長表示,研究證實,二手菸暴露不僅會增加罹癌風險,罹患肺癌的機率也比一般民眾高出20至30%,其中有資料也顯示,吸菸者罹患肺癌風險為不吸菸者近2倍,且吸菸者得到肺癌的危險性都比未吸菸者要來的高,其中女性風險更比男性來得更高。

煮菜未使用抽油煙機 恐埋下罹癌風險

另外,室外空氣污染恐也是肺癌的危險因子,根據WHO評估,在台灣所在內的西太平洋地區,空污對肺癌疾病負擔是15%,不得輕忽嚴重性;王英偉署長表示,包括環境因素、放射線暴露、肺病史、煮菜時未使用抽油煙機等,都可能埋下罹患肺癌風險,若有發現任何肺部警訊,應儘早接受檢查。

接受癌症檢查前 應接受醫師仔細評估

包括持續咳嗽且未見好轉、咳痰帶有血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骨關節疼痛或突然體重下降等,都屬於常見的肺癌症狀,民眾應盡早接受檢查,早期發現就能早期介入治療,避免症狀加劇;王英偉署長呼籲,檢查上,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為主要趨勢,但此檢查對於重度吸菸者較有效益,根據美國大型試驗結果,對重度吸菸者進行篩檢,每篩4人就有1人為陽性,其中每100人就有4人確診肺癌,其餘陽性者需後續追蹤,但若持續追蹤,可能得長期曝露於輻射風險,對於檢查者同樣風險很大,因此接受檢查前,民眾應接受醫師詳細評估,選擇合適的檢查方式。

六旬婦飽受鼻塞困擾 竟是空鼻症惹禍

一名63歲婦人,十幾年來飽受嚴重鼻塞困擾,雖期間曾接受鼻雷射以及鼻中膈、下鼻甲等手術治療,但仍未改善,後續也被診所及醫院診斷為鼻腔空間較大,僅需服藥控制,讓婦人持續承受鼻塞之苦。直到赴新光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經理學檢查發現,患者是因鼻腔過於空曠導致鼻塞,變成空鼻症,在接受耳軟骨進行下鼻甲新生手術後兩個多月,婦人已順利脫離鼻塞困擾。

造成鼻塞原因多 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過去鼻塞都被認為是鼻腔狹窄所導致,包括鼻竇炎、腫瘤,或鼻中膈彎曲、下鼻甲肥大等結構因素,都可能埋下鼻塞危險因子;新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邱昱勳指出,空鼻症主要因術中過度切除鼻甲,造成過大鼻腔空間,當鼻腔內氣流變成渦流,患者就會感到鼻塞,加上剩餘鼻黏膜暴露在未經過濾及調節的空氣,促使纖毛細胞退化受損,造成過度萎縮乾燥,難以自行痊癒。

嚴重空鼻症患者 恐出現精神障礙

空鼻症患者不僅會感到鼻塞及鼻腔乾燥,還可能因吸不到空氣、口鼻乾燥,造成頭暈、胸悶,甚至睡眠困難,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邱昱勳醫師表示,過去就曾有患者因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因此出現精神不濟、憂鬱等精神障礙症狀,甚至因找不出病因,轉到身心科就診,更曾因此造成社會事件,不得輕忽嚴重性。

自體軟骨移植治鼻塞 術後感染風險低

治療空鼻症,除了可採在鼻腔表面塗上保護性凝膠,或使用鹽水噴劑保持鼻內濕度等非手術方式,也可採縫合鼻孔等傳統手術治療;邱昱勳醫師提醒,但因傳統手術容易影響外觀,因此可以重建下鼻甲取代治療,透過鼻竇內視鏡進行微創手術,依照患者病症給予合適的人工合成物或自體組織移植,近年來在國外論文研究證實,採自體軟骨移植,術後感染及排斥的風險較低,若有類似症狀出現時,應盡快接受理學檢查鑑別診斷,早期發現才能對症下藥。

雙側極重度聽損 人工電子耳重獲新聲

電子耳手術費用貴 18歲以下兒童健保給付

面對雙側極重度聽損病人,唯一解決方式就是植入人工電子耳;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鴻清表示,電子耳是透過耳蝸的位置植入電極,再經由電流刺激後端的神經,讓病人可以重新聽見外界聲音,只要電子耳開頻後,病人就能透過聽力與語言復健課程,重新聽見聲音,並學習如何發音,但因電子耳手術屬於侵入性治療,費用昂貴,直到去年七月,健保署才開放對於18歲以下兒童健保給付人工電子耳手術,提供給需要的家庭。

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 為家屬和病友解惑

為了幫助更多重度聽損病人,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舉辦每年一次的大型聯誼活動,除了提供人工電子耳說明會,也安排志工服務,替家屬和病友解惑;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會長李世雅感性提及,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完全明白當醫師宣布孩子聽不到時的晴天霹靂,了解手術與否的掙扎與糾結,但是也從馬偕醫護團隊得到許多關懷與幫助,於是希望能再去幫助其他的家長或病友。

女童天生聽損不氣餒 植入電子耳聽見世界

馬偕人工電子耳家族感恩會,今年特別邀請11歲的紋馨上台發表演說,其實紋馨是瓦登伯格氏症候群患者,一出生,就帶著藍眼珠及遺傳性聽力障礙,所幸阿嬤不放棄任何希望,積極帶著紋馨上語言治療課程、配戴助聽器,但效果都不佳,直到赴馬偕就診,醫師確診為雙側極重度聽損,經討論,給予當時1歲6個月的紋馨植入人工電子耳,也讓紋馨順利開始學習。

先天遺傳聽障 早期診斷才能介入治療

聽力障礙分為先天與後天因素導致,後天多和工作環境、老化造成,但先天遺傳造成的聽損程度不一,須早期診斷並配戴聽覺輔具等才是治療關鍵;林鴻清醫師表示,過去曾和雅文基金會合作,在馬偕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經過多年努力,衛福部目前已全面補助台灣所有新生兒聽力篩檢,盼能找出更多先天性聽損兒,及早介入治療。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