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警戒升級 高血壓自我照護也要升級

隨著新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持續蔓延,本土確診個案、死亡個案也持續增加,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全民自發性的減少外出,避免群聚的感染風險,導致慢性病患者在服藥規律性、飲食及運動習慣,甚至情緒壓力方面都受到極大挑戰,其中血壓的穩定控制也容易產生較大波動。

高血壓長居國人十大死因

高血壓長期居於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根據衛福部2019年統計指出,高血壓為十大死因之第八位。長期高血壓控制不良,會造成許多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衰竭、及慢性腎疾病等。而規律服用降血壓藥物,則可以大幅降低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目前醫療統計資料顯示,使用降血壓藥物,並不會增加冠狀病毒感染風險。若因受疫情影響,擅自停藥或調整藥量,導致血壓控制不良,將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幅提高。

在家要量血壓

根據2020年台灣心臟學會與高血壓學會發表的居家血壓共識中,強調居家血壓量測在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性。建議於回診前、或調整降血壓藥物後,應在家中早、晚量測血壓,以「722」原則進行:連續7天(天天量),每天2回 (早晚量),每回2次 (隔1分)。基於疫情考量,可以考慮落實居家自我血壓量測,透過連續記錄多筆血壓數值資料並且詳實記錄量測結果以供醫師作為治療評估參考。防疫期間,高血壓患者回診時,可利用醫療院所視訊診療門診,領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患者,可優先至社區健保藥局領藥,減少進出醫療院所以降低感染風險。

防疫、血壓自我照護要做好

「疫情影響是短暫的,慢性病卻是永久的」,血壓患者應持續規律服用降血壓藥物、建立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減少情緒壓力及波動。再加上規律量測並記錄居家血壓,輔助醫師作為治療成效參考,便可以好好控制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罹病風險。最後,高血壓患者照護自我的同時,也該做好防疫措施,一同守護台灣,儘快揮別疫情的陰霾,恢復美好日常。

(文章授權提供/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高憲立)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