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也要小心熱傷害 保持室內通風是關鍵

受到疫情影響,政府啟動學校停課不停學的措施,許多企業也紛紛執行讓員工在家辦公模式,再加上連日來高溫炎熱,讓許多人宅在家,但除了努力防疫外,也要注意熱傷害。國民健康署表示,室外受到輻射影響容易造成熱傷害,但當室內空氣不流動,導致熱能無法排出,這時環境溫度升高,對於老人或兒童等體溫調節較不佳,就容易產生熱傷害。

養成定時喝水習慣 助身體補充水分

要如何預防室內熱傷害呢?國民健康署指出,民眾不妨把握多喝白開水、設定冷氣溫度以及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等三招,遠離熱傷害找上門;像是平時就應養成定時喝水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且應以白開水為主,避免喝含有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

冷氣設定26至27度 避免溫差大導致不適

國民健康署說明,平時若要吹冷氣也應設定在26至27度,以避免進出冷氣房時,身體因難以適應溫差導致打噴嚏、流鼻水等不適,且從戶外到冷氣房內最好先穿薄外套,若不開冷氣時,也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以加速散熱速度;最後則是儘量穿著寬鬆的衣服,透過開口處較寬敞的衣服,有助於形成對流,幫助達到散熱效果。

出現疲倦無法流汗要小心 恐是熱傷害徵兆

只要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且多保持水分,就能遠離中暑,保護身體。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若發現家中長輩及孩童出現疲倦、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甚至有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等症狀時,就可能是熱傷害徵兆,應盡快離開高溫環境且設法降低體溫,並提供加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盡快就醫,避免危及健康。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