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入境者兩次篩檢 陳秀熙:居家檢疫5天成本更低

「原來現在國外旅客入境不用篩檢?」因近期有幾起境外移入的案例,民眾開始質疑是否該開放入境全面篩檢,目前外國人士入境時,需繳交未感染檢驗報告,但入境後並沒有再次檢驗,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說,應兩次篩檢配合居家檢疫五天,可找出99%的感染者。

防疫措施關鍵 境外阻絕

防疫措施中,境外阻絕非常重要,陳秀熙指出,當初疫情由中國爆發到韓國的新天地群聚感染,再到伊朗、義大利造成大規模傳染,必須記取歷史教訓。如香港在最初疫情大流行後已經沉寂一段時間,但又因為境外移入的案例造成第二波的流行。

模擬三種政策 可逐步開放

雖然現行追蹤日期共有21天,還是可能會遺漏潛伏期特別長以及無症狀感染者。應該根據不同風險不同進展時間來做安排,根據台灣2-5月實證資料,將各國的疫情分為低、中、高發生率,陳秀熙教授以每月入境5000人來模擬三種情況,「入境不檢驗+居家檢疫14天」、「入境檢驗+居家檢疫5天」、「入境檢驗+居家檢疫5天再次檢驗」,最後一種可以找出99%的患者。

檢驗兩次檢疫五天 成本低且無遺漏個案

依現行政策,高風險國家的旅客有可能會遺漏111名案例;「入境檢驗+居家檢疫5天」高風險國家遺漏的案例即會下降到14人;「入境檢驗+居家檢疫5天再次檢驗」,多數國家在2天內都不會出現遺漏個案。若從成本考量,以居家檢疫一天1000元、檢驗一次3000元來計算,現行政策平均一人需花費14,000元,第二種花費為8,000元,第三種花費11,000元不僅成本較現行制度低,也不會遺漏可能個案。

前期篩檢降低重症人數 減少後續醫療消耗

且於前期篩檢,除了找出患者,重點是早期檢測早期治療,減低住院及重症人數,減低後續醫療消耗。陳秀熙也強調檢驗也包含了採驗的風險、實驗室的負擔,因此檢測技術也需要持續研發,如便攜式、快篩試劑等,台灣若能在此有突破,就能援助他國,幫助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甚至經濟交流。

菲律賓因疫情升溫成為高風險國家,台灣於7月26日起,入境者全面機場採檢及檢疫,如此採取階段式策略是正確的。陳秀熙呼籲,防疫措施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須考慮各國動態,依風險分層,逐步實施台灣精準入境檢測。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