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理解、少點偏見 幫助思覺失調病友拉近距離

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提升大眾對於思覺失調症的認識,劇中在幫助病友接受治療、回歸社會的過程中,病患家屬、醫療人員、社工師各方的辛苦及困難是可見的;除此之外,社會大眾也是重要的一環。因此,彰化基督教醫院於總院大廳展出「思覺失調症特展」,讓外界重新認識精神疾病,減少對於疾病的汙名化。

透過展覽導正觀念 開啟正向循環

彰基副院長劉青山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患者需要社會大眾的關懷,因為他們是弱勢族群,他們沒辦法為自己發聲,所以需要更多人為他們發聲。期望透過展覽,喚起大家對弱勢病患的重視與愛護。

彰基體系精神科主任張正辰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是腦部疾病,每100人中就有1人為患者,其「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可能導致幻覺、妄想等症狀;現今醫療發達,已有進步的藥物可控制症狀、避免復發。患者只要規則用藥、穩定治療,就能維持日常生活狀態;張醫師表示,大眾對於疾病的理解越多,就能減少對疾病的誤解;民眾正確認識疾病,理解病友會經歷的症狀,鼓勵病友積極治療,用善意及包容開啟治療正循環。

治療選擇多元 病友回歸日常生活

彰基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王俸鋼醫師指出,目前的思覺失調症治療藥物種類很多,不論是口服或是針劑治療,除了改善正性症狀外,也改善負性症狀,讓病友可以回歸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交。臨床上,醫師也多會搭配抗副作用藥物,多數患者可以免除、減輕副作用發生。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也不例外,除了口服藥物,也有2週、1個月甚至3個月施打一針的針劑,改善每日都要記得服藥的困難,增加病友的方便性。每個病友的狀況都不盡相同,可依照個人需求,與醫師討論出合適的治療模式。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