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新手爸媽看過來 百位專家教導育兒知識

小孩怎麼健康養?由衛福部次長、前長庚兒童醫院長林奏延,邀集國內上百位專家共同執筆,合著一本育兒百科,內容涵括0至6歲小孩的醫療及教養知識,高達300個育兒疑難雜症、70個嬰幼兒常見疾病,教導新手爸媽正確的育兒知識。

林奏延表示,策畫此書的動機,是因女兒懷孕期間,他常上網蒐集育兒資訊及健康類書籍,才發覺坊間的育兒書,資訊都過於片段瑣碎,且多半是美國或日本的翻譯書,許多觀念不適合台灣人,於是希望在退休前,編纂一本符合本土國情的育兒百科。

林奏延指出,此書與其他翻譯的育兒書相較,內容除了身體疾病以外,還兼顧兒童心理及教養層面,更貼近國內育兒現況,且重視嬰幼兒的生理身體發展,更將嬰幼兒的心理發展獨立成章,如針對孩童的注意力缺陷過動、自閉、感覺統合等議題進行討論,與當今世界衛生組織重視孩童心理發展的趨勢相呼應。

此本育兒百科全書共26萬餘字,由百位專家歷時3年撰寫完成,篇幅共8大篇、28章,並收錄符合國情的健康福利政策、補助津貼、公費補助疫苗、家庭建議常備藥品,以及如何使用健康手冊等實用資訊。

精神障礙擾安寧 可通報就醫

社會新聞事件中,有時候會出現精神病患在社區進行干擾或破壞行為,包括縱火、暴露狂等,都為社區安寧帶來威脅。為解決相關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立「社區緊急個案醫療小組」,將社區醫療和急診結合,與消防人員、警政部門、社區的護士或醫療單位、鄰里長合作,針對社區有緊急狀況的個案,提供專業適當協助,像是醫院急診的延伸,期許能達到社區的穩定與安寧。

精神病患若未能妥善治療,可能影響社區安全,舉例來說,有位個案曾在社區中多次縱火,也因被害妄想而拿刀到街上揮舞;還有個案是常在校園中閒晃,對學生暴露下體甚至謾罵等。透過緊急醫療服務的介入,精神醫療專業人員到社區提供專業評估,進一步安排後續的就醫協助,解決了社區長久以來的困擾和不安威脅。

根據精神衛生法第三十二條「警察機關或消防機關於執行職務時,發現病人或有第三條第一款所定狀態之人有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者,應通知當地主管機關,並視需要要求協助處理或共同處理;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即護送前往就近適當醫療機構就醫」。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立「社區緊急個案醫療小組」,建立單一窗口通報系統,無論民政、衛政、社政及警消,都可與窗口聯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劉宗憲表示,近年來,台北市社區緊急個案醫療小組出勤次數持續增加,99年到102年,落在49~79人次之間,但截至今年10月,已累積至85人次。根據追蹤,有32位個案被立即帶回急診處置,另外有43位個案接受後續精神醫療。若民眾遇到相關干擾狀況,可立即通報110或119處理,若精神症狀無法確定且拒絕就醫,可撥打諮詢電話(02)2726-3141轉1266。

奇美與霍普金斯合作 進行人工電子耳研究

長久以來,重度聽障朋友多倚賴人工電子耳協助聽力和溝通,但電子耳的器材費用不便宜,許多患者因為經濟因素,而放棄電子耳手術和復健。奇美醫學中心將與美國霍普金斯醫學院合作,進行長達5年的研究計畫,此計畫將開放招募即將接受或已接受過人工電子耳手術的病人參與;若是尚未接受人工電子耳的失聰成年人,或學語前失聰的6歲以下的小朋友,也將提供相關資助。

在語音的訊息中,聲調高低、音量大小和聲音持續的長短,皆可組成語音與其他人溝通,當中也包含了當事人的情緒等。使用人工電子耳的病人,常因為機器的限制和程式設計不完善,造成表達無法完整,包括想傳達的語音內容和情緒思考常受到限制。

為幫助重度聽障朋友尋求解決方案,奇美醫院展開為期5年的跨國研究計畫,希望能招募電子耳手術病人來參與研究,又以已具備語言能力者為佳。不限制已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術的病人,或想接受的病人,都歡迎和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聯絡。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任林永松表示,目前針對仍殘存低頻聽力的患者,若能同時運用助聽器和人工電子耳,可使病人同時擁有聲調,及高頻率子音的氣音訊息,幫助在與人溝通時,能更精準掌握對方的意思;甚至可聆聽音樂、演奏樂器等。新型的人工電子耳,除了可享受旋律,其語音處理器功能,更可分析資料,透過大量儲存資料以利於分析,可提供耳鼻喉科醫師和聽力師進行聽能復健時參考。

 

認識類風濕性關節炎 病友辦攝影展

根據統計,國內約有16萬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此一自體免疫系統疾病,若未妥善治療,可引發關節持續發炎及破壞。為讓民眾透過視覺感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帶來的影響,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特別舉辦攝影展,邀請大家一起來關懷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因為關節疼痛腫脹,進而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利,連簡單的瑣事,都要耗費比一般人2倍以上的時間完成。為了讓一般民眾關注這群的病人,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拍攝了20組震撼的黑白照片,分別是「牽手」與「情境」兩個主題,以病患變形的「手」表現對生活帶來的影響。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發炎性自體免疫疾病。關節和關節四周的構造,會逐漸被慢性與增生性發炎所破壞,而以增生發炎之滑膜組織,更替被涉及的正常構造組織。患者不但關節疼痛,可能關節會逐漸變形甚或造成失能。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有關節以外其他器官的症狀,如乾燥症候群、血管炎、心臟與肺部侵犯、及併發骨質疏鬆,且因發炎而明顯增加早發性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指出,攝影展從去年(2014)11月起至今年(2015)2月在台北站前地下街(捷運台北車站)、Z1(承德路)及Z9、Z10(重慶南路)出口方向牆面展出;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一起響應活動,今年度(2015)1月1日起至2月25日在新北市雙和醫院大廳展出;1月5日起至2月4日高雄捷運美麗島站穹頂大廳同步展覽。

攝影展現場也提供互動區鼓勵大家拍照,不論是拍下牆上的照片、牽起畫面中的手,或是跟身邊的人在畫框處留下身影,並打卡分享至社群平台都是表達關心的方式,或是可至協會網站點選喜愛的照片分享至社群平台。該協會並期望,透過增加大眾的知曉度,能讓更多潛在的病人得以及早發現、治療,而且用藥千萬不能中斷,才能遠離殘疾的風險。

 

為民眾用藥把關 中醫師籲「教考訓用」原則

立法院將於本周四審議「藥事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原藥物藥商管理法),有立委提議放寬對中藥材商的規範;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認為此舉已違憲;該會並呼籲要為民眾用藥安全把關,就應徹底依循「教、考、訓、用」原則。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何永成醫師表示,此次立委所提藥事法修法草案第十五條之一第二項規定:「依不含毒劇中藥材之固有成方,按消費者自用需求調配而成之傳統丸、散、膏、丹及煎藥之零售。」及第三項:「中藥製劑之批發。」其中指稱的「調配」,以及「中藥製劑」,已經涉及醫師的診斷行為與調配藥劑的行為,這都應屬專門職業人員的職業範疇,而中藥材商又不具備醫師或藥劑師資格,若是此修正草案通過了,可說是以法律在保護中藥材商的密醫行為。

何永成理事長進一步說明,中藥材商既不是中醫師,亦非屬藥劑師,怎可以適用藥事法?且按憲法第八十六條第二款之規定,而且「執業資格應經考試院依法考選之」,反觀藥事法修法草案中另訂中藥材管理人員,只需要經過檢定合格或僅需聘用中藥材管理人員,即可取得執業資格,執行看診、調配藥劑等業務,這與憲法精神明顯不符。

何永成理事長表示,由於藥事法修法草案第十五條之一,允許中藥材販賣業者按照消費者自用需求「調配」傳統丸、 散、膏、丹及煎藥,已侵犯中醫師與藥劑師業務範圍之外,也危害民眾的藥用安全。該會指出,民眾就醫用藥、安全不能兒戲,若是貿然修改藥事法,則任何人都能製作及販賣中藥,如此便宜行事,對民眾的健康沒有保障。

為能替民眾用藥安全把關;何永成理事長認為,不需修改藥事法,應積極落實藥事法第一百零三條之規定,應依循「教、考、訓、用」原則,完整建構中藥藥事人員制度,才能健全台灣中醫藥發展。

藥袋加印QR碼 藥品資料掃描就知

用藥資訊一把罩!台北慈濟醫院首創在藥袋加印專屬QR code,病人只要用智慧手機掃描,就能得知完整的用藥資料,包括藥品外觀圖片、衛生署核准字號及適應症、藥品使用注意事項、懷孕分級、禁忌症、詳盡副作用說明等中英文雙語資料。

台北慈濟醫院藥師林冠伶指出,藥袋加印QR code,是在每個藥袋從印表機印出時,就同時列印出該藥專屬的QR code,病人只要使用智慧手機加以掃描,就能得知比藥袋還詳細的藥品資料;民眾若想進一步了解藥品內容或觀看衛教單張,甚至是影音衛教影片,都可直接於點選網頁下載。

此外,台北慈濟醫院也推動醫囑稽核警示完整化,減少院方開藥錯誤醫療疏失。她說,當醫師開立不適當處方,系統程式會自動稽核,直接在電腦醫囑畫面警示,告知不建議或禁止開立原因,並於修改處方或留下開立理由。

林冠伶表示,這套系統從2007年開始建構,目前已完成成人、兒童藥品單次單日極量稽核,西西、中西藥交互作用警示、同成分同藥理複方劑型重複用藥稽核、藥品停用提醒及替代藥建議、年齡限制警示與取用防錯機制,以及藥物使用途徑頻率管控等32大項,有效減少開藥錯誤及用藥疏失。

十大駭人新聞出爐 北捷殺人案居首

去年影響國人心理健康10大新聞出爐!北捷殺人案、高雄新北氣爆、張彥文情殺事件,分別高居前3名。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徐西森表示,這類日常生活感受的新聞事件,對民眾心理威脅遠大於生理。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布,2014年影響國人心理健康10大新聞,依序為台北捷運殺人案件、高雄新北兩市氣爆事件、張彥文分手情殺事件、太陽花學運、食安問題、多元成家、澎湖空難、12年國教、夜店殺警,以及學生輔導法立法通。

該會發言人林萃芬表示,當社會發生類似北捷殺人事件,民眾都希望可以事前預防,及時阻止悲劇上演,呼籲相關單位重視情緒教育,協助父母做孩子的情緒教練,社會也應有完善的通報系統,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治療,才能確保民眾免於暴力的恐懼。

對於張彥文情殺事件,林萃芬指出,以暴力解決感情問題的人,多數無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談戀愛時總是處於高度分離焦慮,內心不安感受會轉變成激烈、多變、控制交往模式,而出現憤怒、防衛的反應,甚至不惜殺害所愛的人。

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林繼偉認為,高雄、新北兩市的氣爆事件,衝擊民眾對日常生活的安全感,引發失控及失序的焦慮,在事件餘波盪漾之際,原先焦慮或憂鬱程度較高者,可能更感到寢食難安或悲觀無助。

該會秘書長修慧蘭則認為,瞬間爆發的危機事件,突顯長久以來,民眾對公共安全疏忽及維護的鴕鳥心態,建議落實各種防護措施,才能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

 

咖啡包竟混多種毒品 誤食者可能死亡

千萬別接受陌生人的飲料或飲品包,以免誤食毒品!食藥署表示,近日毒販為規避查緝,走私或合成類似濫用物質,再變裝在飲品包如咖啡、奶茶、麥片等當中。近三個月來,由警察局送檢之飲品包檢體有四十五件,發現有三十九件檢體檢出咖啡因之外,並含有毒品或新興濫用物質,檢出率竟高達百分之86.7。

食藥署進一步說明,本次檢出毒品的檢體中含有曾在美國傳出「活殭屍、吃人臉皮」的二級毒品MDPV(浴鹽)、三級毒品之愷他命(Ketamine)等7種、四級毒品硝西泮(Nitrazepam),另也檢出新興濫用物質4-甲氧基甲基卡西酮(Methedrone)等5種。

食藥署此次檢出的毒品或濫用物質,以第三級毒品之檢出百分比最高,佔79.2%,而檢出次數排行前2名成分,分別為3,4-亞甲基雙氧甲基卡西酮(Methylone)及4-甲基甲基卡西酮(Mephedrone,喵喵),分別為27.8%及22.2%;食藥署指出,這些毒品皆屬中樞神經興奮劑,臨床上無任何醫療用途,施用者會產生類似甲基安非他命與搖頭丸的興奮效果,施用候會產生心跳過速、高血壓、高熱、瞳孔散大等副作用,嚴重者甚至會死亡。

食藥署強調,進一步分析發現,這些檢出毒品的飲品包所摻入之成分,不限於一種,甚至內含6種濫用物質,多重成分的交互作用,將增加施用者的生命危險。該署也呼籲民眾,吸毒不僅對生命造成重大的危害,還有法律上的刑責,切勿因一時的好奇或同儕的影響而輕易試毒。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