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打擊皺紋」 找回你的少女時代~

文/林毓宏醫師;整理/Sophia

年輕時總是愛作怪表情的小琳,年紀大了之後發現明明保養做得很好,但是臉上皺紋卻越來越明顯,買了千百種的保養品,卻都無法消除,因此下定決心去做醫美,聽聞少女針對於除皺非常有效果,不知道醫師是否能幫我打擊皺紋,恢復青春呢?

Q.少女針與玻尿酸、晶亮瓷等注射有何不同之處?優點在於?

少女針是結合了晶亮瓷+3D聚左旋乳酸的一種新式的注射材質,它具有晶亮瓷立即填充的效果,又有晶亮瓷及3D聚左旋乳酸能刺激膠原蛋白生長的特性。質地較玻尿酸硬挺黏稠,但又比晶亮瓷稍軟一些,質感非常的柔順,所以用來注射在鼻子及下巴部位,醫生更容易塑型;且因為CMC凝膠載體的關係,術後不易位移、穩定,用在五官雕塑上面,效果更精緻自然。

Q.少女針能夠改善哪些地方?效果持續多久、安全性?

少女針可以當作填充物,隆鼻及墊下巴之外,因為有助於合成膠原蛋白的關係,所以也能使用在拉提緊實肌膚上面,不論撫平皺紋、拉提鬆垮下垂的臉頰、雙下巴、眼周肌膚,都很適合用少女針來治療。效果可維持12~24個月以上。且可以完全被人體分解吸收和排出,所以安全性極高。

Q.術後注意事項?

術後照顧也很簡單,因為不需要按摩,所以可以立刻回到正常生活,建議大家術後6~8小時內不要觸碰按照治療部位,以免位移;另外因為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有些人仍可能出現暫時性紅腫、瘀青現象,但這些狀況都會在術後7~14天慢慢減輕,不需太過擔心!

圖片

林毓宏 醫師

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美容醫學專科/肥胖醫學會會員|HYADERMIS原廠海德密斯認證合格|Sculptra原廠舒顏萃認證合格|Ulthera極限音波拉提認證合格|Radiesse晶亮瓷認證合格

專長:雷射光療(淨膚雷射、飛梭雷射、脈衝光、極線音波拉皮、電波拉皮、光療除毛)|微整注射(肉毒桿菌、玻尿酸晶亮瓷、依蓮絲、舒顏萃Sculptra、PRP自體生長因子)

圖片

更多精采內容請至《醫美時尚》官網 www.dr-beauty.net

多囊性腎病變 需長期透析治療

治療多囊性腎病變 病患得努力堅持療程

多囊性腎病變多半是因染色體顯性遺傳造成,臺中榮總腎臟科主任陳呈旭表示,通常病患家族中,有一半的人會罹患此疾病,男女機率相同,屬於先天遺傳性疾病;若在年輕時被診斷出此疾病,是造成尿毒症需長期透析病患之第四位,治療上,對於病患本身或是家屬,都是需要持續堅持努力的漫長歷程。

罹多囊性腎病變 嚴重恐終身洗腎

根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八千人領有多囊性腎病變此項疾病的重大傷病卡,其中中南部佔60%,目前在臺中榮總追蹤的病人約有800多位;陳呈旭主任表示,多囊性腎病變會使病患腎臟長滿大小不一的囊腫,當囊腫逐漸變大時,就會擠壓破壞正常腎臟組織,造成腎臟功能漸漸喪失,最後演變為腎衰竭,得終身洗腎。

多點關心和支持 讓病友勇於面對治療

多囊性腎病變治療上,目前仍無有效的治療方式,許多藥物才開始進入臨床試驗;陳呈旭主任呼籲,因多囊性腎病變多屬於家族遺傳性疾病,使得同一家族中,可能會有多人同時罹病,對於整個家族恐造成龐大的壓力和影響,尤其長期治療下,也容易使病患身心理變得憔悴,因此當病患需進行長期透析治療時,除了積極接受治療外,身邊家人朋友的陪伴和關心更是關鍵。

助多囊性腎病變病友找健康 台中榮總辦戶外座談

為了幫助提升多囊性腎病變病友的生活品質,及了解醫療照護知識的需求,臺中榮總腎臟科首次帶領病友走出戶外,藉由觀賞高美濕地的大自然美景,讓病友及家屬進行分享與交流;活動除了邀請腎臟科醫師為醫療照護須知進行專題演講,並執行醫病雙向溝通,另一方面也透過高美濕地導覽與互動交流,促進參與者與病友身心理的平衡,提升生活品質。

共構社會安全網 醫警合作保護兒少

因應11月20日國際兒童人權日,警政署與長庚醫院發表醫警合作守護兒少方案,希望藉由醫警同心合作,共同守護台灣未來世代,全力保護兒少安全,也向各界展現政府與民間的決心;這次也特別編印警政人員兒少保護手冊,且拍攝兒虐案件處理實境的教育訓練影片,協助第一線的警察同仁能了解執行技巧,及時阻止兒虐悲劇發生。

建立醫警專責窗口 即時掌握兒虐證據

除了配合社會安全網建構,警政署與長庚醫院攜手辦理研討會、編製兒少保護訓練教材及系列教育訓練影片,醫警也持續落實兒少保護高風險家庭通報及行方不明兒少協尋工作;警政署陳家欽署長指出,目前包括直轄市、縣市警察局婦幼警察隊與長庚醫院、全國各兒少保護醫療中心及各大醫院,也全面建立醫警專責窗口,確保即時掌握兒虐關鍵證據,為兒少伸出援手。

若發現兒童疑似受虐 應盡快通報

陳家欽署長進一步說明,唯有透過全民合力建構的社會安全網,才能全面守護兒少安全,過去就曾發生有員警經由民眾熱心通報到場查看,雖父母一度拒絕員警入屋內,但經員警努力溝通下進入屋內,就發現孩子滿身的傷痕,緊急送醫,醫師研判為橫紋肌溶解症,所幸經治療後,挽回一命,因此,若發現兒童疑似受虐,應立即撥打求救專線,透過你我守護,才能讓兒少健康成長。

民間結合政府力量 為兒少建立保護網

近幾年來,國內兒虐案件層出不窮,以林口長庚為例,去年兒少保護通報案件就有509件,且送到醫院的受虐兒,都被打到遍體鱗傷,令人不捨;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王瑞慧表示,長庚長期投入經費,自106年11月起推動兒少保護計畫公益專案,秉持醫療、保健及關懷三大主軸,投入社會公益,發揮民間力量協助政府,全力保護兒少安全。

PM2.5濃度高 「3招6式」自我防護

依行政院環保署日前空氣品質預報,臺灣地區偏東風,西半部位於背風面風速偏弱,擴散條件稍差,易有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偏高情形。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若有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不適症狀,應避免戶外活動;特別是敏感性族群,如孩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更應以室內活動為主;有氣喘的人要多留意,可能需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

3招自我保護策略

為降低空污對身體的危害,民眾可隨時注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國民健康署針對空氣品質不良情形,提供民眾以下3招自我保護策略:

1.外出可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之暴露(口罩應儘可能與臉部密合)。

2.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尤其是老人及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3.生活作息規律,多運用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6式降低PM2.5排放

國健署也建議可從日常生活中儘量減少耗能行為以降低PM2.5排放,並從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等6式做起:

食:多選擇水煮、清蒸方式烹調的食物,可以減少PM2.5暴露,烹煮時應開啟抽油煙機;吃燒烤食物。

衣:多選擇天然纖維材料或環保衣物;穿石化原料製成之化學合成纖維衣物。

住:多綠化環境、節約用電;吸菸。

行: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或騎腳踏車、健走;汽機車廢氣排放及消耗能源。

育:多瞭解空氣污染及自我防護知識;紙張浪費,可使用再生紙或電子化。

樂:多參與環保活動、宣導環保祭拜方式;焚香、燒紙錢,可減量、集中焚燒並使用環保炮竹。

狂嗑宵夜照樣瘦 可能與這基因有關

「你吃下去的東西到底跑到哪裡去了? 」有些民眾不愛運動,又有吃消夜的習慣,但是依然保持著苗條的身材,除了飲食與生活習慣之外,窈窕關鍵可能就藏在基因的秘密之中。

DOK5基因變異者 BMI超標風險降四成

根據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和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共同推動的「國人主要死因別疾病之可預防因素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中,由中研院沈志陽教授所指導的子計畫三團隊,分析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中的統計資料,自1萬筆經抽血分析基因及填寫問卷回答生活習慣的民眾資料中,發現沒有控制體重且有吃消夜習慣的群體帶有DOK5基因位點變異者,可降低四成的高BMI風險。

沈志陽教授指出,經比對基因編碼資料庫後指出,DOK5基因位於20q13 染色體區域與胰島素信號的傳遞與免疫反應有關,DOK5基因變異者因胰島素的敏感度較低,減低細胞吸收血糖的能力,進而降低了不良的生活習慣中所造成的高BMI風險。然而天生未帶有變異的民眾也不必太過羨慕,進一步分析在DOK5基因未帶有變異位點者,也可以透過維持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習慣、減少每周使用外食和吃宵夜的頻率,仍可降低15%的高BMI風險。

養成運動習慣 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降低27%

根據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資料指出,每兩位台灣人,就有一位的BMI過重,而BMI過重的狀況卻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危險因子。從資料庫資料分析下,有持續運動習慣的民眾,可降低27% 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減少吃外食的情況,也可降低24% 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

由於現今社會工作型態的影響,民眾不易養成運動習慣,研究團隊建議可以透過場地限制小,可徒手進行的TABATA的間歇運動響成運動習慣。沈志陽教授說明,TABATA訓練是一種採高強度間歇訓練的方式,公式是「運動20秒,休息10秒,如此做8個循環,一共4分鐘」,結合有氧與肌力的全身運動,只需要在4分鐘內發揮全身最大力量,便能達到運動一小時的效果。以初階程度者為例,會以4個動作為主,包括支撐收腹跳、開合跳、合手觸膝、原地高抬腿跑步等,每個動作重複兩次,達至8個循環,持續進行二個月後,發現所有參與者BMI平均下降1.06%,因此鼓勵大家在沒有時間或場地的情況下,可透過簡單的方式,養成固定運動的好習慣。

國際臉部平權聯盟成立 台灣陽光基金會為創始會員

由英國Changing Faces的創始人James Partridge發想並推動成立的Face Equality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FEI,中譯為國際臉部平權聯盟)已於日前成立,加入創始會員的國家橫跨四大洲,包含歐亞美非,陽光基金會成為第一個加入FEI的亞洲國家,與世界各地的顏損服務組織攜手,共同於國際推動「臉部平權」。

號召6國共同努力

顏面損傷在國際上是被忽視的議題,不論是因先天或後天因素造成的顏損,都必須面對許多生心理以及社經地位的種種挑戰。James Partridge號召了一群在各自國家有其影響力的NGO團體─包含台灣的陽光基金會、美國的Smile Train、Phoenix Society for Burn Survivors及FACES、加拿大的AboutFace、荷蘭的European Cleft Organisation、南非的Smile Foundation以及英國的Changing Faces,共同努力為世界上各個角落的顏損者營造一個被尊重及平等對待的社會。

共創臉部平權友善社會

陽光基金會於2010年在台響應英國Changing Faces推動「臉部平權」,並於2014年起於台灣推動每年05/17為「臉部平權日」,並積極透過公益影片暨舉辦文創策展、國道路跑等活動獲得台灣社會關注及逾百萬名網友的響應支持。臉部平權日的推動不僅讓台灣民眾更加認識臉部平權,也讓Face Equality的創始組織Changing Faces跟進台灣!未來更將在FEI的跨國合作下朝向推動國際間臉部平權理念與制定國際臉部平權日邁進。

臉部平權是基本人權

陽光執行長舒靜嫻說,調查發現,台灣每8個人就有1人曾因其外表特徵遭遇不友善對待,社會上以貌取人的風氣也一直存在,因此我們認為臉部平權是基本人權,推動臉部平權,不只是期待能改善顏損者處境,更希望社會是一個尊重多元,友善平權的社會。所以,加入FEI不僅可以汲取各國的倡議與服務經驗,更能將陽光近幾年推動「臉部平權」的經驗與成果分享給國際夥伴。

世界鈣分佈地圖 台灣列紅色警戒區

在2017年公佈的世界鈣質攝取地圖中,台灣竟為榜上有名的「缺鈣」地區,代表國人飲食中,鈣質攝取量嚴重不足,加上台灣雖為亞熱帶國家,可是民眾流行防曬、美白,日曬不足使得體內維生素D也不夠,鈣質吸收更困難,骨鬆幾乎成為國民通病!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理事長林高田表示,過去民眾對骨鬆警覺性不高,往往是因小意外造成嚴重骨折時,才知道自己有骨鬆的問題,並且只要罹患骨鬆,再次發生骨折的機率更高達5-20倍。

骨本不足 延緩骨質流失更更重要

現代人交通便利、生活忙碌,沒時間運動,很難好好累積骨本,骨密度更是跌破谷底;對此,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秘書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陳崇桓主任說明,大家常說的骨本,通常於30歲左右就已達高峰,之後的骨質只能靠延緩流失,很難再靠營養補充跟運動來衝出新高,尤其女性的骨質會在停經前5年左右快速代謝,若年輕時骨本沒好好打底,很快的骨鬆就會找上門。

骨鬆族慎防脆弱性骨折 就醫治療、防跌是關鍵

林高田理事長表示,所有的骨骼防護措施,都是為了預防骨折發生,因為骨鬆容易造成手部遠端、髖骨以及脊椎骨折,尤其以老年人發生髖骨骨折最為嚴重,除了造成行動障礙外,一年內的死亡率更高達3成。因此,骨鬆族應儘早就醫治療,平時要也鍛鍊肌肉力量,才能預防跌倒,降低骨鬆骨折的機率。

骨鬆別等骨折了才治療 預防保本才是「長久」之計

而要如何才能延緩骨質流失呢?除了基本的運動、營養改善外,主要還是需藉由骨鬆藥物來控制,現有的骨鬆藥物,包括有每日或每星期使用的口服藥;或每季、每半年、每一年施打的針劑。但若想提前保存骨本,目前有研究支持每年施打一次的針劑,能提供預防骨鬆的效果,醫師建議高危險群如停經前女性、有吸菸飲酒習慣者、糖尿病患者,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可考慮提早以藥物介入,預防骨鬆。

骨質疏鬆是現代人通病 及早預防與保養避免骨折

針對已經發生骨鬆骨折的患者,健保給付有5種一線藥物,包括雙磷酸鹽類、荷爾蒙類以及單株抗體類。只要有一處骨折並且骨密度於-2.5以下者,或是二處以上骨折,骨密度於-1以下即有給付。更嚴重的患者,也可考慮自費使用二線的副甲狀腺素,患者可依照用藥習慣、頻率與醫師討論治療選擇,千萬別讓骨折「鬆掉」寶貴的行動能力。

上個月是骨鬆防治月,國家與醫療單位都相當努力的在推動骨質疏鬆的預防及治療,林高田醫師呼籲,骨質疏鬆是現代人的通病,應及早開始預防與保養,才能避免成為骨鬆骨折的高危險群。

圖片

立冬甜溫補! 豆「薑」三色「圓」舞曲DIY

俗話說「補冬補嘴空」,十一月七日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也象徵冬天的來臨,在習俗裡,立冬這天需「補冬」,透過進補恢復元氣之外,也能抵禦寒冬。傳統進補除了使用常見的麻油、四物或十全藥膳等方式外,花蓮慈濟醫院日前舉辦蔬食廚藝講座,由營養師葉玟均教大家如何運用常見日常食材製作「豆『薑』三色『圓』舞曲」,用簡單的豆漿甜湯圓進補,低卡抗氧又暖身。

適合全家一起吃的溫補甜點

飽滿Q彈的湯圓,一口咬下不黏牙的三色丸子,濃濃的薑香搭配甜而不膩的豆漿,讓許多民眾忍不住聞香嚐鮮。

花蓮慈院特別設計的「豆『薑』三色『圓』舞曲」是將生豆漿加入生薑粉及砂糖攪拌至糖融化,暖身的薑汁豆漿基底便完成了。接著利用杏仁粉、綠茶粉、薑黃粉分次加入糯米團,製作成三色丸子,最後煮至浮起再放進薑汁豆漿裡,就成了一道適合全家一起吃的溫補甜點。

葉玟均營養師表示,「豆『薑』三色『圓』舞曲」的基底是選用植物性優質蛋白質來源的豆漿,熱量和脂肪較低,其中大豆異黃酮可協助體內鈣質保留以預防骨質疏鬆、具抗氧化的功效;再加入含有「薑辣素」的生薑,不僅具有抗發炎、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也能緩解初期感冒症狀。

做法簡單在家可輕鬆DIY

而「三色丸子」則是選用富含植化素的杏仁、抹茶、薑黃粉製成,抗氧化之外,也可以幫助代謝。白色的杏仁富含維生素E,有強力的抗氧化效果;綠色的抹茶含有兒茶素、茶多酚,富含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黃色的薑黃粉是天然橙黃色植化素,具抗氧化功效及抗發炎。葉玟均營養師表示,在減少對身體負擔的同時,還能享受美味,而且做法很簡單,有興趣的民眾在家可以輕鬆DIY。

糖尿病友也可以食用

「豆『薑』三色『圓』舞曲」,不僅老少咸宜之外,糖尿病友也可以食用。葉玟均營養師表示,三色丸子中的糯米粉會讓血糖上升,但是加了豆漿可以降低升糖指數,緩和血糖上升的速度,讓病友也可以立冬進補無負擔。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