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籲市民感不適應盡早求醫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醫院管理局表示,如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而無及早接受診斷,至感染第二周或出現因子風暴,情況可能急轉直下,屆時需接受的治療涉及較高風險,建議市民即使輕微不適也應盡早求醫並接受病毒測試。

醫管局臨床傳染病治療專責小組成員胡德超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過去11個月,約300名確診病人曾在深切治療部留醫,約一半患者不足70歲,他提醒市民不應輕視新型肺炎,誤以為年輕患者症狀一定較輕微。

他指,不少患者受病毒感染後首星期病徵較輕微,可能只出現輕微喉嚨痛或低燒病徵而不以為然,以為自己並無大礙,事實上,這些或已是受感染的症狀。他又指,感染後第二個星期或出現因子風暴,屆時患者情況會轉差,許多時候會有肺炎和發燒。

他又指,很多病人被送到病房後躺在床上不覺氣喘,以為自己無大礙,但可能已出現「無聲缺氧」,血含氧量降至只有80%至90%,直至病人上洗手間後或開始活動時,便會感到氣喘。

胡德超說,注意到很多感染病毒而需進入深切治療部的病人,是在發病較後期、感到非常不適才到急症室求診,其時血氧已非常低,即使給予高濃度氧氣仍要插喉,甚至使用人工肺。此外,很多患者進入深切治療部後一至兩日對抗體已呈陽性反應,反映已感染一星期或以上。

他強調,使用呼吸機、人工肺均屬高風險治療程序,使用呼吸機可能引致爆肺、細菌感染,而使用人工肺同時需使用抗凝血藥物,潛在風險包括爆血管或嚴重流血。

胡德超建議市民,如有發燒、喉嚨痛、氣喘等症狀,應盡快求醫,接受病毒測試,越早診斷、越早治療,效果更好。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