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改良版申報系統優化入境檢疫流程

政府試行改良版電子健康申報系統,本月28日起要求來港人士登機前提早完成衞生署網上電子健康申報並取得二維碼。改良版申報系統若試行順利,當局擬在8月正式加強系統,逐步把各項登機前的文件確認程序電子化。

來港人士現時可使用網上健康及檢疫資訊申報表提交健康申報並取得二維碼登機來港。大部分來港人士在登機前完成電子健康申報程序,抵港後耗時填寫健康申報表的情況大為減少,但仍有部分人士抵港後方進行健康申報,在繁忙時間可能阻礙其他抵港人士。

為優化入境檢疫措施流程作準備,政府要求來港人士登機前完成電子健康申報並取得二維碼。

香港時間本月28日凌晨零時或之後登上來港航班人士,須預先在網上完成健康及檢疫資訊申報表,並在辦理登機手續時出示完成申報後取得的健康申報二維碼供航空公司查核,下載版本、屏幕截圖或列印本均可;二維碼有效96小時,來港者最早可在預定抵港前三天遞交申報表。

透過網上系統,來港人士除申報各項健康及檢疫事項,也需提供完成疫苗接種證明文件、指定檢疫酒店預訂編號等入境檢疫所需資料。系統試行期間,來港人士未能出示電子健康申報二維碼仍可登機來港,系統試行完成並加強功能後則必須取得電子健康申報二維碼方可登機。

  

當改良版電子健康申報系統試行順利,政府準備8月內加強該系統及二維碼功能,逐步把各項登機前的文件確認程序電子化,包括經系統核對來港人士申報的疫苗接種證明和指定檢疫酒店預訂等資料,並將確認資料整合至電子健康申報二維碼,來港者可憑該二維碼進行登機前及抵達香港國際機場後的入境檢疫、檢測待行、閉環轉送往指定檢疫酒店等。

政府表示,來港人士在登機前完成電子健康申報,可使香港國際機場入境檢疫程序更順暢,並有助逐步將入境檢疫程序電子化,減少人手並減省輪候及出現樽頸情況。此外,電子健康申報系統功能加強後,透過申報系統確認所需資料的來港人士,將可在機場經「快線」通道進行入境檢疫程序及登上指定檢疫酒店點對點交通,大幅減少在機場的逗留時間。

詳細登機和強制檢疫要求可參閱專題網站

新冠個案續逾四千 未見回落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4,064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重申,疫情未見紓緩,市民應遵守防疫措施、隔離和檢疫規定。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564宗,經核實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2,500宗,另有186宗輸入個案。死亡個案增八宗。

一間安老院和四間殘疾人士院舍呈報確診個案,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另外,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6C班三名學生先後確診,防護中心建議該班暫停面授課堂一星期。

張竹君表示,疫情仍然嚴重,近日多宗死亡個案的患者均沒有接種新冠疫苗。

她指,沒有接種疫苗的80歲或以上染疫人士死亡率逾16%,若已接種三劑疫苗,死亡率則只約1%,親友應盡快安排未接種疫苗的長者接種。

鑑於屯門、南區、觀塘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新冠個案續增逾四千宗

本港新增4,034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陽性個案數字呈上升趨勢,市民應遵守防疫措施,未接種新冠疫苗人士應盡快接種。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387宗,經核實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2,647宗,另有231宗輸入個案。死亡個案增七宗。

澤群護老中心一名院友確診,仁愛護老中心呈報兩宗個案,兩間安老院共15名院友須接受檢疫。華仁書院(九龍)、沙田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觀塘中華傳道會基石幼稚園個別班別陸續出現確診個案,相關班別須暫停面授課堂一周。

另外,葵涌醫院復康病房毅置居一名員工周二確診,同一病房五名病人隨後染疫,醫院會安排病房所有病人和職員接受病毒測試,該病房暫停探訪和接收新症,並已徹底消毒。

張竹君指,現時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亞系個案佔陽性個案2.5%,BA.4或BA.5則佔1.4%。確診個案數字緩慢上升,市民應遵守防疫措施,盡快接種疫苗。

鑑於東區、北區、灣仔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香港內地續簽中藥研究合作協議

衞生署今日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續簽為期五年的中藥標準研究及應用合作框架協議,深化雙方在中醫藥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兩地中醫藥發展。

中藥研究所為臨時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的脫氧核糖核酸實驗室提供研究方面的技術指導,並透過合辦研討會,就開發切合香港中藥市場需要的核糖核酸測試方法給予意見。上述合作協議將延續雙方合作關係,促進中藥檢測及標準研究的發展。

根據協議,衞生署將與研究所以保證中藥品質安全及保障公眾健康福祉為共同目標。雙方會透過專家會議、研討會及培訓等途徑,促進中藥檢測技術及科研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深化以脫氧核糖核酸為基礎的測試技術及應用合作機制,加強中藥標準研究及應用。

破壞者污染新聞工作 應依法打撃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近年部分人士為達個人目的或政治利益,利用新聞工作危害國家安全,政府有責任依法打擊這些破壞分子,而真正的新聞工作者也應和他們保持距離,以示不同。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7月22日在2021年香港最佳新聞獎頒獎典禮的演辭:

盧新寧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郭艷明主席(香港報業公會主席)、各位嘉賓、各位新聞界的朋友:

香港最佳新聞獎是新聞界一年一度的盛事,也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新聞獎項。

今日,我除了以行政長官的身分來道賀之外,亦是以一位讀者的身分來參加,因為每天閱覽多份報章,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除了會用手機apps(流動應用程式)閱讀新聞外,每日我都會翻開報紙,當中自然感受到報頁散發的紙墨氣味,我欣賞到各大報館的精美排版,所以我既享受在手機apps閱讀新聞的方便,亦很享受報紙的實質感覺。

我感謝香港報業公會數十年來堅持不懈,為香港栽培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持續提升專業水平。今年在75個獎項獲獎的新聞工作者,均憑着精彩的報道、富感染力的圖片、精心設計的標題和版面,為讀者帶來豐富的資訊、深入的分析和精闢的觀點。我希望你們繼續秉承按事實、客觀、公正和持平的專業精神,履行新聞道德,贏取公眾的信任。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習近平主席7月1日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到,未來五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特區政府會配合國家的策略發展,全面提升香港的競爭力,鞏固香港既有優勢,並全力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新定位。這些重大發展,不但為香港帶來無限機遇,也為新聞界帶來源源不絕的採訪題材和發展空間,促進社會持續進步。

在香港,新聞自由受到《基本法》保障。近年香港社會有一些人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或達致自己的政治利益,利用新聞工作作為工具,或者假借新聞工作之名,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政府當然有責任依法打撃這些污染新聞工作的破壞分子。這些人假借新聞之名,從事非法勾當,真正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和他們保持距離,以示不同。

最後,我以習主席另一段說話作結。習主席說:「香港居民,不管從事甚麼職業、信奉甚麼理念,只要真心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只要熱愛香港這個家園,只要遵守《基本法》和特別行政區法律,都是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都可以出一份力、作一份貢獻。」

我寄望香港報界繼續和更重視更專業化的發展,「專益求專」,一起建設香港的未來,一起說好香港故事,當我們每天翻開報章,都是我們同為香港開新篇的新一天。多謝大家。

增四千個案 公立醫院服務勢調整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4,090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醫院管理局表示,疫情已對公立醫院運作和服務構成影響,院方雖備妥人手和病床應對,但隨着疫情發展,無可避免要暫停更多非緊急服務。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1,522宗,經核實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2,568宗;另有180宗輸入個案。死亡個案增六宗。

三間安老院各有一名院友染疫,分別是油尖旺的東江安老院、屯門的鈞溢(山景)安老院、青衣的青和居護老院,部分院友須接受檢疫。

340間學校共呈報442宗陽性個案,患者包括365名學生和77名教職員,防護中心建議八間學校個別班別暫停面授課堂一周。過去七日,194間學校呈報兩宗或以上個案。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表示,現時逾1,200名新冠病人在公立醫院留醫治療,今日新增留院病人也升至170多名。就此,公立醫院調動病床應對疫情的安排進入第二階段,包括將病床由1,200張逐步增至2,500張、調配人手到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並加開病房。

他呼籲市民切勿對疫情掉以輕心,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士應盡快接種,以減低染疫後患重症和死亡的風險。

另外,政府按防疫需要將深水埗白田邨麗田樓劃為受限區域,相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葵青、油尖旺和九龍城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