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傳疾病跨部門統籌委員會今日下午召開會議,審視寨卡病毒感染和登革熱的最新流行病學及控蚊工作。
會議通過各政府決策局、部門和機構需與承辦商和持份者合作控蚊滅蚊,應對蚊傳疾病。
身兼委員會主席的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會後向傳媒重申,預防寨卡病毒感染,最重要是加強控蚊。他再次呼籲市民,特別是孕婦,做好個人保護措施。市民從受影響地區回港後14日內,需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
他又呼籲市民在家居、屋苑、建築地盤、院舍和學校、工作間等地方加強控蚊,在天氣回暖前防止蚊子繁殖。
蚊傳疾病跨部門統籌委員會今日下午召開會議,審視寨卡病毒感染和登革熱的最新流行病學及控蚊工作。
會議通過各政府決策局、部門和機構需與承辦商和持份者合作控蚊滅蚊,應對蚊傳疾病。
身兼委員會主席的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會後向傳媒重申,預防寨卡病毒感染,最重要是加強控蚊。他再次呼籲市民,特別是孕婦,做好個人保護措施。市民從受影響地區回港後14日內,需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
他又呼籲市民在家居、屋苑、建築地盤、院舍和學校、工作間等地方加強控蚊,在天氣回暖前防止蚊子繁殖。
香港吸煙人士比率持續下降,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去年習慣每日吸食香煙的15歲及以上人士的比率為10.5%,略低於2012年的10.7%;15至19歲青少年吸煙比率,則由2012年的2%下降至去年的1.1%。
由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進行的統計調查發現,小四至小六學生的吸煙比率為0.2%,而中學生的比率則為2.7%,較2012/13年同期分別下跌0.1及0.6個百分點。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整體香港吸煙人數下降,由八十年代初的23.3%持續下降至去年的10.5%,顯示政府多管齊下的控煙策略在社會共同努力下已見成效。
雖然香港仍是每日吸煙人士比率最低的地區之一,但陳肇始指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個別組群的吸煙比率未見明顯下降,例如女性吸煙率在過去十年均停留在3至4%的水平,而電子煙也日漸普及。
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調查顯示,2.6%的小四至小六學生和9%的中學生曾吸食電子煙,而現時仍吸食電子煙的中學生則有1.3%。
陳肇始指,政府正研究立法禁制電子煙入口、製造、銷售、分發和宣傳,保障公眾健康,期望可盡快將法案提交立法會審議,也會繼續教育公眾有關電子煙的潛在危害。
政府會繼續推動控煙工作,與社區夥伴緊密合作,加強健康教育和宣傳,並繼續加強戒煙服務,以期將吸煙率下降至單位數字。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政府會在各出入境口岸採取多項預防措施,嚴防寨卡病毒傳入。
高永文今日在立法會回答議員梁美芬的急切質詢時說,港口衞生處會定期巡查各口岸,確保口岸有良好環境衞生和完善防蚊措施。港口衞生督察並會加強對口岸清潔和害蟲控制承辦商的訓練,確保病媒控制措施到位。
當局又會加強在邊境管制站的健康宣傳,透過派發單張和展示海報,提醒旅客預防寨卡病毒的措施。
此外,所有口岸會繼續為入境旅客進行體溫監測,懷疑個案會轉介醫療機構跟進。
至於由受寨卡病毒影響的國家及地區抵港的旅客和香港市民,衞生署會鼓勵他們到港後14天內使用驅蚊劑,減低傳播的風險。
高永文強調,政府會繼續密切監察海外的最新發展,並和世衞、內地和鄰近地方衞生當局保持溝通,需要時更新本港的應對策略和健康監測。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今日與新一屆區議會環境及衞生事務委員會正、副主席會面,商討如何鞏固「全城清潔2015@家是香港」運動在各區取得的成果,持續保持香港環境的清潔。
高永文說,保持環境衞生能有效預防傳染病,是保障公眾健康的重要一環,政府各有關部門均非常看重,希望能更有效運用資源,加大力度清潔環境。
各區代表在會上向政府部門反映關注事項,包括海上垃圾、外判清潔公司表現、狗隻便溺、蚊蟲鼠患、非法棄置建築廢物、溝渠淤塞、食肆後巷清潔、店鋪違例擴展營業範圍、小販阻街、公眾街市維修等。
高永文就新一年在環境衞生範疇的重點措施作出回應,包括加強防治蚊蟲;增加洗街車和加強街道清洗服務;加派人手監察清潔服務合約承辦商的服務表現;加強清理海上垃圾黑點、海岸公園和公眾泳灘等地方;加強清理污水和雨水渠;加強巡查政府用地、非法耕種和擺放環保斗的黑點;以及加強打擊非法棄置建築廢物的工作等。
鑑於蚊子是多種傳染病的病媒,包括近日引起公眾關注的寨卡病毒,政府相關部門會特別加強防治蚊患的工作。食物環境衞生署已增加冬季期間,即去年12月至今年3月的外判防治蟲鼠流動隊數目。
高永文說,政府會研究與會者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繼續檢視各項清潔措施的成效,適時調整。
政府周五刊憲,將寨卡病毒感染列為法定須呈報傳染病,同日生效,以加強監測這種蚊傳疾病。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今早主持跨部門會議,與衞生署、食物環境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的代表及醫學專家討論香港應對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新風險評估和防控措施。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會後在聯合簡報會上表示,中心至今沒有錄得人類感染寨卡病毒個案,也沒有發現主要病媒埃及伊蚊。然而,其他種類的伊蚊,如本地常見的白紋伊蚊也可能是病媒。
他說,由於國際旅遊頻繁,寨卡病毒傳入香港的風險一直存在。患者感染後未必會出現病徵,但病毒短期內仍會留在血液中,如再被本地白紋伊蚊叮咬,病毒會在香港傳播,建議外遊人士從受影響地區回港後14天內,即使沒有病徵 ,也應繼續使用驅蚊劑,避免被白紋伊蚊叮咬,減低病毒在港傳播的機會。懷孕婦女如非必要,應考慮延後到訪寨卡病毒持續傳播的地區。
蚊傳疾病跨部門統籌委員會周五召開會議,跟進控蚊措施,當局還會加強與內地和澳門的通報。港口衞生處已加強港口衞生措施,並透過旅遊業界提醒旅客注意風險。
由於寨卡病毒也會透過血液傳染,醫管局會暫緩接受曾於28天內前往寨卡病毒爆發地區人士捐血,並會與婦產科專科學院商討制訂對孕婦的臨床指引。
政府周五刊憲,將寨卡病毒感染列為法定須呈報傳染病,同日生效,以加強監測這種蚊傳疾病。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今早主持跨部門會議,與衞生署、食物環境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的代表及醫學專家討論香港應對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新風險評估和防控措施。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會後在聯合簡報會上表示,中心至今沒有錄得人類感染寨卡病毒個案,也沒有發現主要病媒埃及伊蚊。然而,其他種類的伊蚊,如本地常見的白紋伊蚊也可能是病媒。
他說,由於國際旅遊頻繁,寨卡病毒傳入香港的風險一直存在。患者感染後未必會出現病徵,但病毒短期內仍會留在血液中,如再被本地白紋伊蚊叮咬,病毒會在香港傳播,建議外遊人士從受影響地區回港後14天內,即使沒有病徵 ,也應繼續使用驅蚊劑,避免被白紋伊蚊叮咬,減低病毒在港傳播的機會。懷孕婦女如非必要,應考慮延後到訪寨卡病毒持續傳播的地區。
蚊傳疾病跨部門統籌委員會周五召開會議,跟進控蚊措施,當局還會加強與內地和澳門的通報。港口衞生處已加強港口衞生措施,並透過旅遊業界提醒旅客注意風險。
由於寨卡病毒也會透過血液傳染,醫管局會暫緩接受曾於28天內前往寨卡病毒爆發地區人士捐血,並會與婦產科專科學院商討制訂對孕婦的臨床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