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本港新型肺炎個案累計149宗

衞生防護中心晚上公布,本港再增三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至今累計149宗。

其中兩宗確診個案為今日下午公布的疑似個案,患者是61歲女子及其58歲丈夫,兩人有長期病患,居於加列山道65號嘉麗園。女病人3月10日開始喉嚨痛,翌日開始發燒和咳嗽;男病人3月10開始發燒及咳嗽帶痰,3月13日有輕微腹部不適,今日出現腹瀉。

他們3月11日到司徒拔道的香港港安醫院求診,3月13日到養和醫院求診,昨日到律敦治醫院入院治療,現時情況穩定。

二人2月15日至3月2日到訪加拿大多倫多,3月2日至5日到訪美國紐約,3月5日至9日到訪波士頓,並在波士頓乘坐國泰航空CX811商務艙於3月10日抵港。防護中心呼籲曾乘坐該航班相同機艙的人士致電中心熱線2125 1122。

他們同住的兒子、司機和兩名家傭沒有出現病徵,將安排接受檢疫。

另一宗確診個案涉及一名32歲男子,他過往健康良好,居於薄扶林華富(二)邨華昌樓。他3月14日開始發燒,並向私家醫生求診,今日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求醫,情況穩定。

病人2月24日至3月2日參加旅行團從香港到突尼西亞旅遊,3月3日至9日與朋友到訪英國和西班牙,3月10日回港。其同住的母親和姐姐沒有出現病徵,將被安排接受檢疫。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大埔亨泰樓再有住戶確診

本港新增三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另有一宗初步陽性個案。其中一宗個案患者與早前從埃及回港後確診的一對夫婦均居於大埔富亨邨亨泰樓,兩個單位坐向相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會與跨部門應變小組到亨泰樓調查其感染途徑。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居於亨泰樓的59歲男患者與妻兒同住,腰骨和關節有毛病,不常活動。他3月10日咳嗽,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X光檢查,3月12日乘坐的士到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室求診。

張竹君指,男患者居住單位與早前從埃及回港確診夫婦居住的單位同屬13室,但位處較高樓層。防護中心對此感到擔心,會與跨部門應變小組到亨泰樓視察,了解這宗個案的感染途徑。

另外兩宗確診個案均有外遊紀錄,其中39歲女患者是建築師,長時間逗留在柴灣永泰道的工作室工作並留宿。她在整段潛伏期和傳染期均留在該處,2月27日至29日前往杜拜公幹,2月29日至3月10日到西班牙馬德里探望朋友。

她3月10日至11日乘坐EK142航班商務客艙由馬德里返回杜拜,再於3月11日乘坐EK380航班商務客艙回港。她抵港後乘坐的士回家,其後乘坐的士往養和醫院求診,再由救護車送往律敦治醫院。

另一名28歲女患者居於清水灣道,1月23日至3月11日身在倫敦。她乘坐BA31航班於3月11日抵港,由司機接載回家。她3月12日發燒、咳嗽,前往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診。

至於初步檢測呈陽性的59歲男患者居於青衣宏福花園,是昨日確診54歲女病人的姐夫,二人曾同遊摩洛哥,3月9日返港。他3月2日腹瀉,3月10日開始發燒、喉嚨痛。

日郵輪康復者返港後再確診

一名在鑽石公主號郵輪染上2019冠狀病毒病的85歲男患者康復後從日本返港,翌日感到胸口痛而到屯門醫院急症室求醫,住院期間再接受病毒測試,結果呈陽性。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患者有心臟病,在日本確診染上2019冠狀病毒病後,留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經過兩次病毒測試呈陰性後於3月10日返港。

他3月11日因為胸口痛而到屯門醫院急症室求診,當時並沒有發燒和呼吸道感染症狀。醫護人員為他抽血,在驗血期間,院方希望他留下等候報告,但他選擇離開。

急症室醫生翌日檢視其X光報告,懷疑其胸腔主動脈出問題,通知他返回急症室覆診,為他進行心臟電腦掃描,發現胸腔主動脈沒大問題,但因患者胸痛,遂安排他入住普通內科病房。

劉家獻說,患者在病房提及有輕微咳嗽,為審慎起見,院方翌日將他轉往監察病房,並立即為他進行2019冠狀病毒測試,第一次結果呈弱陽性,隨即將他轉往隔離病房,並將樣本交至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進行覆檢。

兩名與他住在同一普通內科病房的病人已被轉至隔離病房,暫時二人沒有病徵。

劉家獻指,患者留在普通內科病房期間,所有職員均佩戴外科口罩,沒有進行霧化程序,暫時26名職員需接受醫學觀察28天,而院方會安排清潔該普通科病房。

他又提到,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已更新2019冠狀病毒病活躍社區傳播的地區名單,近期曾到訪名單上地區的人士,須在離開當地後暫緩捐血28天。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亨泰樓部分高層住戶入檢疫中心

大埔富亨邨亨泰樓兩個同一坐向單位的住戶確診,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與跨部門應變小組到場視察。為審慎起見, 29樓至34樓13、14室的住客會入住檢疫中心。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人員連同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等今晚到場視察。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其後在簡報會向傳媒表示,今日確診的59歲患者居於亨泰樓頂層3413室,而早前從埃及回港後確診的一對夫婦居於3213室。

黃加慶表示,為審慎起見,29樓至34樓13、14室的住戶會送往檢疫中心。至於1樓至28樓單位的住戶,建築署人員今晚會檢視單位內的喉管,若發現問題,便會安排他們入住檢疫中心。衞生防護中心明天會為13、14室的住戶化驗深喉唾液樣本,主動調查是否有確診患者。

謝展寰則表示,頂層涉事單位並未安裝抽氣扇,喉管也沒有改裝,沒有大問題。由於病人糞便或帶病毒,不能排除透過糞渠傳播病毒的可能,下一步會循兩個方向調查。

其中一個方向是檢查單位的通氣喉管是否泄漏或曾被切斷改裝,他指,房屋署已檢查該署管理的11個13室單位,全部沒有問題,建築署會檢查其餘已出售的單位。

由於兩個涉事單位位於高層,接近天台,而糞渠通氣位接駁至天台排出氣體,不排風吹過天台時會將病毒捲至下層。衞生防護中心會在不同位置包括天台、兩個涉事單位等抽取環境樣本檢測病毒。

他又指,由於13、14室住戶共用天井,因此兩室的高層住戶一併送往檢疫中心。

袁國勇則表示,單位所有喉管依足法例設計,完全無問題,肯定並非當年沙士期間淘大花園的翻版。而亨泰樓的情況也有別於青衣長康邨康美樓,這次是較低樓層單位先出現確診個案,上次是較高樓層單位的住戶先感染。

個人保護裝備供貨料仍緊張

醫院管理局表示,目前外科口罩、保護衣和面罩的庫存量可使用約兩個月,N95呼吸器存量則維持一個月用量,個人保護裝備供貨預料仍然緊張,局方會繼續監察用量和存量。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在簡報會上公布庫存,他指截至今日,外科口罩有2,500萬個,較上周多100萬個;N95呼吸器有120萬個,較上周多十萬個;面罩有200萬個,較上周多90萬個;保護衣維持260萬件存量。

他說,部分早前預訂的保護裝備成功運抵香港,某些項目的儲存量得以上升。此外,醫院縮減多項非緊急服務,前線人員也謹慎使用個人保護裝備,有助紓緩供應緊張。

然而,局方對3月供貨情況仍感擔心,尤其歐美、亞洲多個國家都有大規模疫情爆發,全球對保護裝備需求甚大。

劉家獻表示,個人保護裝備未來供貨存有多項變數,有些國家實施禁運,運輸鏈或會受影響。醫管局會繼續監察有關用量和存量,並向外公布存貨量等資料。

一老翁死於新型肺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一名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80歲男患者今早離世,累計死亡個案增至四宗。醫院管理局表示,患者有長期病患,包括高血壓,中風和小兒麻痹,其病情一度好轉,但之後轉差,最終不治。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死者是第74宗確診個案病人的丈夫,與家人同住,長時間居家和需卧床。他2月24日開始咳嗽,翌日發燒,同日入住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隔離病房。

患者確診後,醫院即時為他開藥,三種抗病毒藥物為干擾素、利巴韋林和蛋白酶抑制劑。至3月6日,患者血液含氧量突然下降,院方為他提供氧氣,但情況未有改善,要使用正壓呼吸器將氧氣輸入鼻腔和肺部,3月11日情況稍微好轉。

患者病情昨日惡化,須繼續使用正壓呼吸器,今早10時30分心臟停止跳動離世。

劉家獻表示,醫院醫生認為患者是染上2019型冠狀病毒致死,個案不用轉介死因裁判庭。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