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晚市禁堂食等抗疫措施延長七日

政府宣布延續現行社交距離措施,包括要求餐飲業務處所每日下午6時至翌日早上4時59分停止提供堂食、繼續關閉表列處所、在公眾地方須佩戴口罩等,有關規定有效期延至本月25日。

當局指,本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依然非常嚴峻,儘管每天新增確診個案從7月底高峰稍為回落,但整體仍處高位,七日平均數仍高於3月和4月第二波疫情高峰。

第三波疫情主要源自社區感染,廣泛涵蓋不同地區和行業,最新病毒株具更強傳播力,而病毒傳播至安老院舍、長者或長期病患者亦使死亡率上升。感染群組在外籍家庭傭工宿舍和港口人員工作地點等出現,顯示大規模社區爆發和疫情反彈的風險仍然相當高。

此外,源頭不明的新增確診個案約佔40%,顯示社區有持續隱形或無明顯臨床病徵的病毒傳播鏈。儘管大規模病毒檢測已在進行,但傳播鏈依然存在,情況令人擔憂。

當局表示明白市民對社交距離措施開始感到疲憊,但強調目前不宜放鬆。巿民應合作和忍耐,繼續保持社交距離,以切斷社區傳播鏈。

憑藉內地的經驗和支持,政府正逐步增強檢測能力以推行普及社區檢測,同時增加社區治療設施,並計劃興建一所臨時醫院,以擴大隔離和治療設施的容量。措施有助進一步遏制疫情,盡早恢復經濟及社交活動,並為第四波疫情或冬季高峰期作好準備。

考慮到飲食時不佩戴口罩帶來較高感染風險,當局正與餐飲業研究實施更嚴格的預防感染措施,防止餐飲處所再出現爆發。

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疫情發展,對已實施的措施不時檢討,並在考慮相關因素後作出適當調節。

多管齊下改善私營安老院服務

前言

在過往的一個星期,死因裁判法庭就2016年一宗涉及一位私營安老院院友的個案作出裁決,並向社會福利署作出十項建議。勞工及福利局與社署會詳細研究法庭的建議,並會於半年內向法庭匯報有關情況。我在此特別交代由2017年至今,就相關問題已作出的改善及簡短回應一些坊間意見。

改善私營安老院的質素

自2014年開展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制定工作,如何改善私營安老院服務是主題之一。雖然方案是於2017年7月才成為政府正式的政策文件,部分建議的改善工作在2016年已開始展開,隨後不斷加碼:

  • 於2016年4月,社署開始將安老院服務質素小組計劃擴展至全港各區,安排不同社區持份者(包括醫護界人士、服務使用者、他們的親友和地區領袖等)到院舍進行不作預先通知的探訪,就院舍的設施和服務提供意見,協助和鼓勵院舍提升服務水平;
  • 社署於2016年11月委託香港老年學會推行為期兩年的安老院質素提升計劃,透過提供課堂學習及實地諮詢指導,為安老院(包括私營安老院)的經營者、主管及員工提供培訓,以促進院舍日常運作及提升管理質素;
  • 社署於2017年2月開始以合約形式聘用退休紀律部隊人員,協助牌照處督察巡查院舍、調查懷疑違規個案、搜證及進行檢控工作;
  • 社署於2017年5月成立牌照及規管科,持續推行多項加強監管長者及殘疾人士院舍的措施,以整體提升其服務質素;
  • 社署於2018年4月開始將違規而被警告的安老院舍的紀錄上載至社署網頁及社署長者資訊網,這就是所謂「黑名單」;
  • 自2018年10月,社署委託非政府機構為所有私營及自負盈虧安老院提供外展醫生到診服務,以應對季節性流感及其他偶發性疾病,促進他們的健康及減少依賴公共醫療系統。上星期網誌亦交代了這項服務如何加強院舍的防疫工作;
  • 社署於2019年2月中開始陸續推出一個為期四年的試驗計劃,成立以地區為本,並包括社工、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在內的專業團隊,為私營安老院的住客提供外展服務,支援他們的社交和康復需要。政府亦已額外增撥資源,在專業團隊加入言語治療師,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言語治療服務;
  • 社署於2019年10月推出一個為期五年的計劃,為參加香港認可處「安老院服務提供者管理體系認證計劃」下的認可認證計劃的私營安老院提供全數資助。計劃的目的是鼓勵私營安老院持續改善服務質素及參與獨立的認證計劃,透過認證機構以客觀的標準評審安老院所提供的服務。現時,安老院自行參加由不同機構推行的認證計劃,至今年6月底,已有63間私營安老院獲得認證。

上述措施只是一些重點,其他措施不能盡錄。

坊間有意見認為政府應資助私營安老院。這一點,我有些莫名其妙。這是要將所有私營安老院變成資助安老院,要這些私營機構變成資助機構,不可牟利,還是要將公帑「送」給私營機構?當然,向甲一級私營安老院買位,或是容許用「院舍券」的長者入住甲一級私營安老院都可說是間接資助這些院舍,不過是透過「錢跟人走」而非直接資助。此外,上述改善私營安老院質素的措施都是以實際服務,而非金錢來「間接資助」這些安老院。

長遠方向

上星期網誌亦交代了長遠採取「胡蘿蔔加大棒」方向。「胡蘿蔔」即是由2019至20年度開始,社署會連續五年每年增加1,000個「買位」,以鼓勵未達甲一級水平的院舍提升服務,包括改善員工比例和人均樓面面積標準。「大棒」是進行改例,提升法定員工比例和人均樓面面積標準,我們目標是今年年底前提交條例草案給立法會。

坊間有意見認為應將安老院法定人均面積由現時的6.5平方米,大幅增加至16平方米。我在2018年5月20日的網誌已交代了,就算不計成本而私營安老院還可以運作,單因面積要求提升都會令18,902個私營安老院宿位及4,191個津助安老院宿位蒸發了。如何填補這23,000個宿位,不是說了便會天賜下來。我們還需要積極解決資助院舍嚴重不足的問題。

資助院舍嚴重不足

現時資助安老院宿位不足,輪候人數越來越多,輪候時間越來越長。就興建安老院及其它福利設施,我在2018年2月25日的網誌提到要「寸土必爭」;在同年8月5日的網誌,強調「寸土必爭、千方百計」;再在2019年3月3日的網誌,進一步強調我們「多管齊下、千方百計、寸土必爭」的決心和鋪陳各項短中長期策略;在同年10月27日的網誌則交代了單是2019至20年度,政府便會啟動興建19間安老院,這個破紀綠的數字已遠超2012至17五個年度的總數。當然這些院舍要多年後才會建成,就算今天可以變魔術令它們可以即時興建好,還要額外12倍的數量才勉強可以滿足今天的需求。如何應對不斷增加的需求,在上述多份網誌已有交代,這裏不重複了,簡單來說就是「多管齊下、千方百計、寸土必爭」。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8月1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74人確診 葵涌碼頭增34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74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葵涌貨櫃碼頭工作人員佔34宗,其中33宗涉及宏記港務操作有限公司。衞生防護中心加派樣本收集瓶予碼頭員工以進行病毒測試,冀找出其他隱性患者。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在新增個案中,70宗屬本地個案,其中50宗與其他確診個案有關,20宗感染源頭未明;另有約20宗初步確診個案。

葵涌貨櫃碼頭群組方面,至今共有55名碼頭工作人員確診染病,其中41人屬宏記港務員工,不少患者沒有病徵。

張竹君指,宏記港務染病員工主要負責檢驗貨櫃、搬運、卸貨等工作,部分員工有時需登上貨櫃船,有機會與船員接觸,也有部分人屬散工,或曾到碼頭以外地方工作。他們共用一個休息室用膳、沐浴和休息等,可能出現類似家居接觸的病毒傳播。

防護中心會在貨櫃碼頭派發7,000至8,000個樣本收集瓶,為工作人員作病毒測試,以期找出其他患者。

此外,一名上月住在旺角長興大廈二樓一個單位的印傭確診,她本月1日到新僱主位於鑽石山鳳德邨的住所上班。僱主一家和另外四名曾與該印傭同住於長興大廈單位的外傭須接受檢疫。

張竹君指,長興大廈二樓單位與早前出現印傭確診個案的九樓單位屬同一負責人,該名負責人再有一名家人染病。防護中心會繼續追查曾入住該兩個單位人士的資料。

其他確診個案包括一名東華學院學生。該名學生早前曾出席考試和聚會,參與同一聚會的七至八人或需接受檢疫。張竹君提醒學生,如身體不適,不應參加考試。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食環署加強街巿清潔防疫措施

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仍然嚴峻,該署會陸續安排轄下街市進行深層清潔消毒工作,並安裝體溫探測系統和其他防疫設施,保障街市檔戶和市民的健康安全。

為加強轄下街市的清潔消毒工作,食環署未來三天會先後安排12個位於港島、九龍及新界區的公眾街市提早於晚上7時關閉,為街市公用地方和設施、街巿外圍和附近街道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

該署過去數星期已額外安排40多個公眾街市提早關閉以進行深層清潔消毒工作。

此外,在機電工程署全力配合下,食環署已於30個人流較多的街市安裝體溫探測系統。其他人流較多的街市會陸續安裝相關系統,部分街市則會安排員工以手提體溫探測儀為顧客量度體溫。

食環署也正與機電署合力改善部分街市的空氣流通情況,會按實際需要在部分街巿裝置水冷移動式空調機。

為加強防疫效果,食環署正陸續於街巿廁所加裝自動皂液機、在廁格增設感應式坐廁除菌液,並由本月底起分階段於40多個人流較多的街巿公共地方和設施噴灑抗菌塗層。

孕婦檢測計劃延長兩周

民政事務總署宣布,延長2019冠狀病毒病孕婦檢測計劃兩星期至本月29日,檢測登記表格和咽拭子採樣套裝會集中在仁濟醫院綜合服務大樓派發。

民政總署夥拍仁濟醫院董事局於本周一推出檢測計劃,為孕婦提供一次免費自願病毒檢測服務。由於尚餘名額,署方決定延長計劃,令更多有需要孕婦受惠。

孕婦或其家人可到荃灣仁濟醫院綜合服務大樓地下的仁濟醫院方若愚長者鄰舍中心領取檢測登記表格和咽拭子採樣套裝。有關人士領取測試套裝並於翌日交回表格和樣本時,均須出示參與檢測孕婦的懷孕證明。

檢測承辦商華昇診斷中心會按要求為孕婦發出檢測結果報告,以便孕婦作入院分娩之用;仁濟醫院董事局會將報告郵寄予參與檢測的孕婦。

查詢可致電6289 4097。  

46人確診 葵涌碼頭再增三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46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39宗屬本地感染。葵涌貨櫃碼頭群組再多三宗確診個案,碼頭其中一間公司累計八人確診、五人初步確診,該公司約120名員工或需接受檢疫。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在本地個案中,27宗與其他確診個案有關,12宗源頭不明,另有約30宗初步確診個案。

防護中心檢視與葵涌貨櫃碼頭有關的個案,發現宏記港務操作有限公司累計有13名員工確診或初步確診。中心已聯絡該公司負責人,或需安排公司全部員工入住檢疫中心。

張竹君指,該公司設有休息室,可容納40至50人,內有桌椅、床鋪和浴室等供員工用膳和留宿之用,防護中心懷疑病毒於該處傳播。

此外,大圍救世軍隆亨長者之家再多一名院友確診。

張竹君指,有確診患者近期仍有參與社交活動,情況令人擔心。她說,儘管單日確診個案數目緩慢下降,數字仍然高企,且有不少個案未能查出源頭,一旦社區出現「超級傳播者」或放鬆防疫措施,疫情可能反彈。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