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黃大仙屯門十人違強檢公告

政府在早前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黃大仙天馬苑駿康閣、屯門南浪海灣5座採取執法行動,發現十人違反強檢公告,已向他們發出強制檢測令和一萬元定額罰款通知書。

黃大仙民政事務處、警方和衞生署今早在駿康閣查核約570名受檢人士的檢測結果證明,其中八人沒有遵從強制檢測公告。

海事處則連同警方和衞生署在南浪海灣5座檢查239名受檢人士的檢測證明,兩人未有遵從強檢公告。

政府感謝大部分受檢人士遵從強檢公告,合作抗疫,重申會繼續嚴格執法。

強制舉報虐兒法案明年上半年提交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政府全力推進訂立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機制,跨政策局工作小組早前已就實行細節諮詢持份者,明年上半年會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社會福利署也積極籌備為相關從業員提供培訓,協助他們及早發現和舉報虐兒個案。

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方面,政府已完成首階段檢討工作,鎖定需聚焦改善的地方。當局會全方位提升服務質素,完善服務規劃,以及加強巡查執法,包括邀請獨立人士進行突擊巡查。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11月14日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及會議就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作出簡報的書面發言稿:

主席:

本屆政府致力構建關愛共融社會。本年度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預算為1,118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總額約20%。

我現在重點簡介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及施政報告政策措施中有關社會福利範疇的新措施。

(一)精準扶貧

本屆政府的策略是精準扶貧,把資源投放到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通過政、商、民合作,開展共創明Teen計劃,聚焦幫助2,000多名尤其是居住在劏房的初中學生,獲社會正面回應。計劃已於今年10月底正式啟動,內容包括師友配對、個人發展規劃和財政支援。我們會總結計劃成效,探討未來發展方向,包括考慮增加名額和擴大目標群組等。

此外,政府將會重組扶貧委員會,研究和識別其他目標群組,落實精準扶貧的政策方向。

(二)兒童

保護兒童

兒童的成長及保護有賴整個社會的努力。為加強保護兒童,我們會全力推進訂立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機制。跨政策局工作小組(註)已於今年8至10月就實行細節諮詢有關界別的持份者,並會於稍後向委員諮詢立法建議及匯報諮詢結果。我們會在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同時,社會福利署亦正積極籌備為相關從業員提供培訓,協助他們及早發現和舉報虐待兒童個案。

在改善兒童住宿照顧服務方面,政府已完成兒童住宿照顧及相關服務的第一階段檢討工作。我們已鎖定需要聚焦改善的地方,並將全方位提升服務質素,完善服務規劃,以及加強巡查執法。具體措施包括邀請獨立人士進行突擊巡查。

兒童照顧服務

政府會繼續加強幼兒照顧服務,包括增加幼兒服務名額、分階段將19間互助幼兒中心轉型為學前兒童提供課餘託管服務,以及檢討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實施模式及成效等。

(三)安老及康復服務

政府會質量並重,持續改善安老服務,貫徹「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方針。政府會採取以下措施加強支援居家安老:

  • 明年第三季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分階段將受惠人數增加50%,由現時8,000人於2025至26年度增至12,000人,服務券適用範圍亦會擴展至租借輔助科技產品;

  • 未來五年新增16間長者鄰舍中心,明年第四季把中心服務範圍擴展至退休生活規劃、樂齡科技推廣等;及

  • 明年第三季擴大醫院管理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將每年受惠人數由約33,000人增加三分之一至45,000人,其中可被轉介至家居照顧服務的人數由約9,000人增至11,000人。

政府正以最大力度增加資助院舍照顧服務名額,目標是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6,200個資助院舍宿位,當中2,600個會在明年投入服務。同時,政府會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900個資助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當中300個會在明年投入服務。此外,為結合市場力量以增加供應,發展局會連同勞工及福利局在2023年年初向行政長官提交建議,提供更多誘因,鼓勵發展商在私人發展項目提供安老服務設施,以回應人口老化的需要。

為紓緩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人手短缺的情況,協助業界提升服務質素,政府會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明年推出特別計劃,適度容許輸入院舍護理員、放寬輸入護理員的比例和精簡申請審批程序。政府也會額外資助超過1,700名學生修讀護士訓練課程。學生畢業後須服務社福界。此外,為協助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行業吸引及挽留人才,政府會全面檢視院舍員工的技能及資歷要求,為他們建構專業標準和晉升階梯。

政府亦會加強支援長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由2023年起逐步落實多項措施,包括在明年10月起,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把每月津貼金額由2,400元增至3,000元。此外,政府會設立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增設照顧者支援專線、增加暫託服務名額和優化服務查詢系統,以及舉辦全港性宣傳活動等。

至於在福利範疇持續推行的措施,委員可參閱勞福局提交的文件第15至31段。勞福局及社會福利署會繼續努力推展有關措施。

總結

我和我的同事會小心聆聽各委員的寶貴意見。多謝主席。

註: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勞工及福利局、教育局、前食物及衞生局(自今年7月1日起改稱醫務衞生局)和保安局。

新冠本地個案逾五千四宗

本港新增5,458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佔1,254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4,204宗,另有556宗輸入個案。

九間安老院、四間殘疾人士院舍共22名院友和六名員工染疫,81名院友列為密切接觸者。

另外,811間學校呈報1,851宗陽性個案,涉及1,554名學生和297名教職員。八間學校共九個班別暫停面授課堂七天。

醫院管理局公布,十名新冠患者在公立醫院離世;新增六名危殆患者,現時共40人危殆。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以及葵涌和鴨脷洲的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55個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政府明日會在薄扶林置富花園和馬灣珀麗灣重開臨時流動採樣站

鑑於葵青、九龍城和灣仔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當區民政事務處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盧寵茂介紹施政報告中醫藥政策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主持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及轄下中醫業小組委員會和中藥業小組委員會聯席會議,介紹施政報告中各項有關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並聽取委員意見。

盧寵茂表示,中醫藥一直是香港醫療體系的重要部分,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更充分發揮其優勢。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香港中醫藥全方位長遠發展。

該些措施包括設立中醫藥發展專員、強化醫務衞生局中醫藥處的職能、增加政府資助中醫藥門診服務名額、常規化和擴展中西醫協作服務,以及制訂中醫藥發展藍圖等。

其中,中醫藥處會在新設的中醫藥發展專員領導下,與中醫藥界緊密合作,分階段推展多方面的工作,包括進一步優化中醫藥發展基金運作,以及深化香港與內地、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國際的中醫藥協作。

此外,政府會進一步深化中醫藥在基層醫療的角色,並積極推展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和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兩項旗艦機構的建設工作,期望在2025年起分階段啟用。

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達標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今日主持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第三次會議,檢視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的工作進度。工作組已完全達成計劃展開時訂下的工作目標。會上並審議未來六個月的行動綱領和工作指標。

計劃於8月中展開,過去三個月,各部門已加強清理逾650個衞生黑點,加強清潔逾3,600個公共地方。部門於過百條公共後巷進行聯合行動,共移除290輛棄置車輛。

食物環境衞生署與警方10月起在各區共採取162次聯合執法行動,持續打擊店鋪阻街。屋宇署今年已拆除或修葺逾1,600個危險和棄置招牌。

卓永興感謝各部門同心協力,令城市清潔得以提升。他表示,各部門會致力達成施政報告中訂立的工作指標,包括於明年年底前消除至少75%已確定的環境衞生黑點。

工作組並討論各部門就績效指標提交的建議。各部門會按會上意見加以考慮和修訂,以期納入各自的管制人員報告。

社創基金 讓夢成真

為促進跨界別合作解決貧窮和社會孤立問題,政府成立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提供資源以支持不同種類和發展階段的創新項目如共享廚房、長者網上頻道等,讓有能者一展抱負,並加強社會凝聚力。

社會企業共廚家作是社創基金資助的眾多項目之一,創辦人鄭耀彤因看到基層人士煮得一手好菜,卻苦無資金、場地創業,於是以共享經濟的概念,創立共廚家作,幫助基層人士發揮所長、自食其力。

共享廚房創造機會

鄭耀彤指,獲社創基金資助後,共廚家作於一個荃灣工廈單位設立共同煮食空間,並領有食物環境衞生署的食物製造廠牌照,讓參加者可在廠內自行生產食品。「我們的廚房空間約4,000平方呎,包括生產空間和存放空間,可同時容納25組家廚進行生產。」

自小愛上弄甜品的Niki,一直希望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製成品,更想過創業,但因資金問題而卻步,「若要在香港自行開設一間食物製造廠,我記得需要20多萬至30萬元,起初我未知道是否會有人購買我的甜品,因此不會貿然投資這筆款項。」

盡展所長 建立品牌

直至遇上共廚家作,Niki終可夢想成真。她以廉宜租金租用共廚家作的廚房製作馬卡龍,現時她一星期兩天到該廚房製作甜品出售,慢慢建立自己的品牌,「最開心的是,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能賺錢,以往製作甜品放在家裏沒人吃,覺得很浪費,雖然起步的訂單不多,但那些收入,大部分可用來再買原材料製作新產品。」

另一邊的大廚房,林蓮英則密密切蘋果、山楂,準備炮製自己品牌的果茶,她是這裏最早一批家廚之一。

「我們主打是批發給餐廳,數量雖然較多,但批發價始終較便宜,收入雖未足以應付家中開支,但情況尚可,有些餐廳一星期取貨兩次,有些餐廳一星期就取貨一次。」

鄭耀彤指共廚家作現時主要有兩個角色,「第一是確保每名家廚所生產的產品,於食物安全方面符合食環署要求,第二,就是協助他們把產品與市場匹配。」

不分年齡體驗新事

有夢想加上創新意念,再配合適度支援,不論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突破框框。

現年23歲的張家華,把數年前讀書時的一份功課實踐,創立長者網上頻道KOElderly,其後獲得社創基金資助,添置器材,並為長者提供拍攝影片的訓練。

「頻道沒有硬性規定主題,內容主要是安排長者體驗新事物或作新嘗試,例如試做外賣員,嘗試拍攝等。」張家華說,「一方面長者做年輕人做的事情會有反差,另一方面如沒有渠道讓長者嘗試,他們永遠都不會做。」

張家華在設立頻道初期遇上已退休的Ben,這次機緣巧合下,Ben開始成為俗稱KOL的網上意見領袖,頻道中不少影片都可看到Ben的身影。

長者頻道 多采多姿

Ben說,「人的年紀越大,越不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最好甚麼都不要改變,但我想自己的生活可以多元化一點,多采多姿一點,最重要是能接觸年輕人,我們試過夾娃娃,拿着200元買小吃品嘗,自己真的不會這樣做,但我們在KOElderly其中一段影片,題材就是玩那些遊戲。」

張家華指,並非希望長者接受訓練後必定成為KOL,而是希望他們受訓後,會較有自信及更容易表達自己,KOElderly未來會在資源許可下,讓長者學習影片後期製作技巧,裝備他們成為獨當一面的KOL。

社創基金2013年成立,截至今年9月底,已資助433個項目,總受惠人數逾32萬人,其中近八成半是創新項目,達368個。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