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房署衞生署外判人員染新型肺炎

房屋署表示,葵聯邨一名外判保安員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衞生署則指,轄下牙科服務行政辦公室一名外判清潔人員初步確診。二人相關工作地點會全面清潔消毒。

房屋署指,該保安員一般負責夜班工作,在聯悅樓、聯逸樓外圍巡邏,他最近一次上班日期為12月4日,昨日獲衞生防護中心通知確診,現於醫院接受治療。他亦為葵聯邨聯逸樓租戶,近日沒有外遊記錄。

衞生署指,該清潔人員於灣仔麥理浩牙科中心七樓牙科服務行政辦公室工作,負責辦公室後勤清潔,無須接觸公眾。她為一名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最近一次當值為12月4日。

兩人工作時有佩戴口罩,上班期間體溫正常。

葵盛西邨第八座五樓住戶須檢疫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向葵盛西邨第八座居民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作檢測後,今晚再發現三宗確診個案,涉及五樓三個不同單位,該層其餘住戶須接受檢疫。

防護中心表示,該座五樓先後出現15宗個案,共涉及八個單位,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樓層已出現群組爆發,中心認為五樓所有單位的住戶均有感染及傳播病毒風險,因此該層其餘住戶已被界定為密切接觸者。

衞生署會向他們發出檢疫令,並安排他們入住檢疫中心,以阻截病毒進一步擴散的潛在風險。

防護中心指,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中,會密切跟進第八座其他居民的病毒檢測結果。

政府安排承辦商華大基因於葵盛社區會堂設立的流動採樣站暫定開放至周三,服務時間為每天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政府呼籲第八座所有居民參與檢測,並在獲知檢測結果前留在家中,以免增加社區感染風險。

逾四百冷凍食品病毒測試全呈陰性

食物安全中心表示,截至昨日,食物環境衞生署已為1,800名持牌凍房從業員安排自願免費2019冠狀病毒檢測,並已抽取超過400個來自不同地區的冷凍食品或其包裝樣本作病毒測試,全部結果呈陰性。

為審慎起見,署方會加強預防措施,持續為持牌凍房從業員提供自願免費檢測服務、加強恆常抽取進口冷凍食品作病毒檢測,密切監察透過進口冷凍食品傳播2019冠狀病毒的風險。

食安中心上月初連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發布指引,提醒冷凍食品從業員、持牌食物業處所負責人相關潛在感染風險及預防措施。

食環署也一直與食物業界跟進加強防疫工作,得悉業界已積極跟從防疫建議。

署方並提醒市民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食物業經營者和從業員也應時刻保持雙手清潔,物件表面則應經常清潔和消毒。

應用科技 同行抗疫

疫情肆虐,初創企業家發揮創意,靈活變通,利用資訊科技與市民同行抗疫。有科技公司成功研發出自動配送機械人,代替人手配送食物或文件,有效減少社交接觸,防止病毒傳播,在提供檢疫服務的酒店大派用場。

自動運作 減少接觸

全自動配送服務機械人飯糰外表看似笨重,其實身手敏捷。

它身上配備鏡頭和超聲波感應器,應用光學雷達和SLAM技術,可即時定位與構建地圖,有效偵測及避開障礙物。只要把文件或食物放好,輸入收件人地址,它便會自動前往目的地,甚至懂得乘搭升降機。

收件人取件過後,飯糰完成任務,便會自動返回充電站充電,能24小時運作。

飯糰由科學園一間科技公司研發,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非常適合檢疫酒店使用。

該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李國康說:「酒店職員封好食物或飲料,確保衞生,再由機械人自動送到客戶房間門前,提醒房客拿取早午晚三餐,就可以做到無接觸配送。」

公司研發的另一部空氣消毒機械人則主要用於人流較多的商場,它會在巡邏期間噴灑消毒劑,潔淨環境。

「對商場客戶來說,使用機械人可減省人手;對酒店客戶而言,機械人可提供無接觸配送服務,兩者均可減少人與人接觸,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智能系統 實時監測

及早識別受病毒感染人士、減低醫護人員和照顧者感染風險,也是控制疫情重要一環。另一間設於科學園的醫療科技公司成功研發出智能實時監察系統,可遙距監測檢疫人士或確診者身體狀況。

系統監察體溫、心跳和血含氧量數據,設置簡單,使用者只需戴上指環和感應器,一旦系統發現其身體出現異常便會發出警報,提示醫護人員跟進。

至於醫護人員,無論身在何處也可通過建構在雲端的系統監察使用者身體狀況,提升效率。

該科技公司行政總裁梁立慧說:「醫院管理局公立醫院、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的社區隔離設施也曾試用該系統,冀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的時間。」

「系統可同時遙距監察多名使用者的健康數據,有效減低照顧者、醫護人員感染病毒風險。」

疫情來襲,各行各業都受到衝擊。「作為創科界一員,反應必須迅速。」

正如梁立慧所言,當下正是創科界推動整個社會運用資訊科技應對疫情的契機。

十地區康健中心已批合約或定選址

2020年為香港,以至全球在公共衞生方面帶來前所未有的危機。為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食物及衞生局、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的同事都嚴陣以待。過去300多天,我們每天都審視和分析本地和全球疫情,適時推出不同的抗疫措施,全力以赴應對這場硬仗。為守護市民的健康,我們不只打這場新冠病毒仗,同時亦繼續推展各項與醫療衞生相關的工作。

行政長官剛公布的施政報告特別提及政府投放在醫療的經常開支由2017至18年度的626億元,上升至2020至21年度的871億元,年均增幅為11.6%。大家可見政府在醫療衞生方面的資源投放是絕不手軟的。今年施政報告點出以下多項提升醫療服務的範疇。

地區康健中心

為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及風氣,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是改變香港醫療系統重要的第一步。

政府正逐步在全港18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為市民提供基層醫療服務。地區康健中心是政府基層醫療體系的重要部分。地區康健中心以嶄新模式運作,由政府出資並透過非政府組織營運,以地區為本,公私合營,及醫社合作的理念,提升市民預防疾病的意識和管理個人健康的能力,並讓市民可安在社區得到適切的護理,長遠有助減輕公營醫療體系的壓力。

隨着政府於2019年9月在葵青區成立首間地區康健中心後,我們已加緊籌備其他地區的康健中心,並已於9月14日向聖雅各福群會批出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的營運服務合約,及向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批出黃大仙地區康健中心的營運服務合約。另外,除施政報告內公布已批出營辦合約或落實選址的九區(即深水埗、黃大仙、灣仔、東區、油尖旺、觀塘、大埔、西貢及北區)外,我們最近亦諮詢了中西區區議會有關選址並得到支持。換句話說,我們總共已有十區的康健中心選址得到落實。

同時,我們剛完成就11區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徵求建議書,並正就建議書進行評審,以期於2021年開始營運地區康健站的服務。屆時,全港18區均會有不同規模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為長遠建立一個以預防為中心的基層醫療體系打好基礎。

目前,地區康健中心的慢性病篩查計劃會為會員進行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慢性病篩查及確診。為致力提升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政府會研究就地區康健中心設立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透過中心的慢性病篩查計劃為確診罹患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地區康健中心會員提供資助,讓他們利用網絡醫生診治慢性疾病,進一步加強社區慢性疾病治理的措施,及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優化長者牙科服務資助計劃

現時,本港一般牙科服務主要由私營界別和非政府機構提供,政府必須把有限的資源集中為公眾提供緊急牙科服務及照顧有特別需要的人士,包括關愛基金下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計劃,惠及超過50萬名65歲或以上的低收入長者。截至2020年10月底,已有約79,900名長者參加資助項目,當中約70,500名長者已完成所需的牙科治療。可見有關服務資助惠及不少有需要的長者。

施政報告公布了政府會擴大資助範圍,讓有需要和符合資格的長者獲得更適切的牙科護理服務,包括:(一)增加可獲資助的診療分項,包括移除牙橋或牙冠和根管治療(杜牙根)服務;及(二)為已享用計劃服務最少五年並年滿75歲的長者提供第二次免費鑲配活動假牙及其他相關的牙科診療服務。

精神健康

去年的社會事件,加上自今年初起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為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和損耗。政府決定投放額外資源,爭取時間加強於社區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市民,並提高大家對良好精神健康的關注程度。

我們會為當前精神健康最急切的需要,提供針對性及緩解性的支援,而禁毒基金會預留三億元提供財政支援(預算每年撥款約一億元)。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於10月14日的會議上就計劃作出了初步討論。委員會正積極籌備,並會與界別內各服務提供者及非政府機構合作確定需要和優次,協助或推動適切的項目。

藥物資助及對不常見疾病患者的支援

政府和醫院管理局於2019年年初推出措施優化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的經濟審查機制,以減輕病人家庭的藥費負擔。在檢視措施成效後,我們會進一步完善機制。現時,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分別涵蓋48及34種藥物。我們會繼續按既定機制增加兩個基金下涵蓋的藥物及放寬現有藥物的臨床準則,以加強支援癌症病人及不常見疾病患者的需要。

此外,為加強支援不常見疾病患者,醫管局會在2021至22年度開始逐步為個別不常見疾病建立資料庫及資訊平台、推行個案經理計劃及透過加強基因組學測試提升不常見疾病的診斷能力。同時,醫療衞生研究基金下有關不常見疾病的新研究將會展開,政府會繼續為有關研究提供經費。

乳癌篩查服務

政府會根據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轄下監督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就乳癌普查提出的最新建議,進行風險為本的乳癌普查。衞生署會按合資格婦女患上乳癌的風險為她們提供乳癌檢查服務,我們預計會於明年公布詳情。

融入大灣區發展

香港擁有健全的藥物註冊制度和醫療儀器行政管理制度。為便利在大灣區工作及生活的港人在當地就醫及促進港資醫療機構落戶大灣區,特區政府一直與內地有關部門商討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試點,容許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醫療儀器。

正如施政報告中提到,食物及衞生局會盡快經廣東省審批先行落實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行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香港公立醫院使用的醫療儀器安排,並適時延伸政策至更多指定醫療機構、藥物及醫療儀器;以及容許在香港已註冊的傳統外用中成藥產品可通過簡化的審批流程在大灣區註冊及銷售。

我相信有關措施不但有助吸引本地和跨國藥企、生物製藥和醫療科技公司以香港為基地申請新藥註冊,而且能夠提升區內醫療服務的水平,以及便利港人在大灣區內得到港式治療並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同時惠及兩地。

結語

面對2019冠狀病毒病的來襲,2020年對我和我的同事們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未來,我們除了會盡心盡力抗疫外,亦會繼續全力推進各項醫療衞生政策和施政報告中提及的措施,守護香港市民的健康。

(以上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12月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駐法院男警染新型肺炎

警方表示,一名駐守九龍城裁判法院的54歲男警員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與他可能有緊密接觸的警務人員和文職人員獲安排接受檢疫和病毒檢測。

該名警員本周四感到不適,前往政府診所求醫,今日得知測試結果。

他過去14日沒有外遊記錄,最後上班日為本周五,他與公眾接觸期間有佩戴口罩。

警方已通知司法機構派員清潔和消毒該名警員的工作地點,並會向衞生署提供他近日的工作記錄和執勤表等資料。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