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發展遲緩 男童竟是風濕性關節炎

一名7歲的男童,1歲7個月大時突然無法走路,家長以為是發展遲緩,讓男童坐娃娃車直到5歲,開始就學卻無法寫字握筆,帶至就醫檢查,發現其雙側膝蓋、手腕、腳踝、腳趾等關節,發生肥厚增生合併纖維化,確診罹患幼年性特異性關節炎。

用藥治療 一星期能走路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高羽璇指出,該患者接受核磁造影檢查發現全身多處大小關節發炎,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偏高,確診為多關節型有類風濕因子的幼年性特異性關節炎。經由服藥1星期,關節疼痛明顯緩解,能夠走路、握筆寫字,目前持續用藥控制一年,不再發生關節疼痛。

年新增200名患者

高羽璇主任表示,幼年性特異性關節炎為自體免疫性疾病,也就是類風濕類關節炎,好發於16歲以下青少年,根據健保庫資料統計,發生率約為每10萬名中有5人,男女比較相當,平均確診年齡約10歲,推估每年約新增200多名患者。

及早治療免關節變形

高羽璇主任說明,此病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少關節型最常見,患者全身1至4個以下的大關節處,包括膝蓋、腳踝、手踝、手腕等部位,發生痠痛、疼痛及腫脹等症狀;若為多關節型,連手指、腳趾、肩關節等小關節都有發炎情形;全身型則會合併發燒、皮疹、肝脾腫大等,未及早治療恐造成關節變形,甚至增加罹癌風險。

藥物治療輔以復健 有效控制關節發炎

高羽璇主任強調,幼年性特異性關節炎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類固醇消炎藥、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免疫製劑及生物製劑,同時輔以復健治療,可有效控制關節發炎,她也提醒患者應定期回診追蹤。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