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對抗六大肥胖類型 成敗關鍵是這

過完農曆春節,很多人都胖了一圈,以致減肥計畫也隨之登場!中醫師指出,每個人的體質生下來就不一樣,決定減肥的成敗在於認清自己的體質對症下藥。中藥也是藥,每個人的體質略有差異;因此,找合格中醫師給予適當的建議減肥,不但能保健康,也能更有效率的調整體質。

瞭解六大肥胖體質 減肥更有效率

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中醫部杜旻峯醫師表示,肥胖者通常分為大便偏硬且口乾舌燥上火型的便秘肥胖者;水腫、身重感、痰多、苔白膩且肌肉鬆軟的水腫肥胖者;疲勞乏力常頭暈目眩的氣虛型肥胖者;身體腫脹、胸腹脹悶或舌下有青脈的氣滯血瘀肥胖者;以及精神亢奮煩燥失眠、面紅目赤且喜喝冷飲的實熱肥胖者,還有去脂肥胖者,三酸甘油脂高、膽固醇高不分體型等六種體質

杜旻峯建議,除了飲食方面可盡量挑選低脂的食物外,以蘋果代餐也是一個選擇,但也別忘了飲食均衡,通常一天之中,晚餐可吃一顆蘋果代替正餐,但其餘兩餐維持正常份量即可;另外,平時也可以泡一些簡單的中藥茶包幫助調整體質。

睡前運動這樣做 有助局部塑身

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中醫部石如汎醫師也提到,現代人生活忙碌,沒太多時間可運動,建議在睡前可以躺著對著天空踩腳踏車,藉此鍛鍊大腿肌,或是舉小啞鈴加上坐著以雙手撐椅子的方式,將身體微微撐起,這些運動都可以鍛鍊上臂,對於局部的塑身有一定的幫助。此外,有氧運動也很重要,除非上班太累,否則一週應安排2-3次運動,每次30分鐘,感覺到有一點喘剛剛好,太喘反而變成無氧運動容易造成肌肉酸痛。若上班太累,不一定要做太激烈的運動,以免為了減重導致氣虛反而容易復胖。

腹部穴位按摩 預防脂肪堆積

除此之外,石如汎也提供多項腹部穴位,按摩以20分鐘為限,並以局部酸脹感為主。若是便秘型肥胖及去脂肥胖者,可先從上而下推壓中脘、下脘、水份、神闕、關元及肚臍兩旁的天樞,然後順時針摩擦,在脂肪堆積較多處反復施行及在穴位重點點壓,最後以腹部環形摩法為結束手法;水腫肥胖者則以按壓氣海、關元及天樞為主;氣虛型肥胖者可按壓足三里及百會;氣滯血瘀肥胖者按壓合谷及中脘;而實熱肥胖者,則是按壓曲池及太沖。

春到養肝好時機 按壓4穴位更有效

時序進入春季,氣溫逐漸暖和,萬物開始生發,也正是養肝好時機!適當飲食、正常作息是養肝不二法門,中醫師游志勤建議,時時按壓行間穴、太衝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每次按壓10分鐘,更有助排除體內毒素、舒肝理氣。

春天陽氣旺盛 養肝好時機

3月5日是24節氣中的「驚蟄」,代表春天來到。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游志勤指出,歷經屬陰、陽氣能量儲存在地底下的冬季,春季是天地萬物茂發、生氣蓬勃的起點,充滿充足陽光及能量,也是人體肝氣盛、活動力強的時刻。

按摩經絡排毒 預防疾病

游志勤醫師表示,中醫養生講究順應自然,而春季陽氣最為旺盛,透過補充陽氣、肝血自然活絡,因此春季是養肝的好時節。他說明,除了適當飲食及正常作息外,利用按摩經絡能排除體內毒素、舒肝理氣,「穴位通、氣才順,才得養肝,達到提升免疫力、預防疾病」。

4大養肝穴位 理氣、補肝血

游志勤醫師建議,按壓養肝穴位,有助理氣、養血、養氣,以及補肝血,包括行間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分界凹陷的足背處)、太衝穴(大拇趾與第二趾間兩根骨頭交會凹陷足背側),有助理氣;三陰交穴(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4指寬,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足三里穴(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

長時間用3C 不只傷眼還傷這裡

年假結束,過年期間返鄉除了吃團圓飯、與親戚聚會外,許多民眾選擇在放假期間好好追劇一番。也有家長帶孩子出門,為了防止吵鬧而讓小孩使用3C產品。但長時間直視智慧型手機、電腦、電視等發亮的螢幕,讓眼睛時時刻刻都處在工作狀態,進而出現眼睛脹痛等不適感。

睫狀肌過度收縮 進一步產生頭痛

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表示,3C產品因為「字太小、長時間、近距離和手晃動」4特性容易對眼睛造成危害。長時間近距離使用眼睛,會造成眼睛明顯的疲勞感,與中年人老花所產生的感覺類似。

眼睛疲勞可能引起頭暈、頭痛症狀,並感到眼窩脹、眼眶痠,手沿著眉骨按壓時會疼痛。肌肉疲勞感覺源自睫狀肌過度收縮,帶動眼部周圍肌肉的緊繃,嚴重可能影響周圍血流供應,進一步產生頭痛。

多出遊凝望6公尺外遠方 減少3C產品使用率

20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眼球發展尚未成熟,若眼睛感到疲勞卻不休息,易造成近視度數飆升;而成年人的眼球則已定型,雖不致造成近視度數飆升,但眼睛疲勞的不適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長期下來會導致乾眼症,眼睛出現異物感,容易畏光、流淚甚至視力模糊。

何建賢主任提醒,出現眼睛疲勞症狀時,除了利用物理療法,例如熱敷及按摩眼睛周圍,最好的方法就是休息。用眼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將眼睛閉上。放假期間可多到戶外出遊,凝望6公尺外的遠方,節制使用3C產品,放鬆睫狀肌。(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頭皮針+耳針 扎走胃食道逆流

扎好多針! 新方法治胃食道逆流

頭頂、耳朵、臉上扎著滿滿的針,若無其事地做自己的事情,這幅奇妙的景象,原來是在治療胃食道逆流。中西醫整合針灸特別門診楊龍駿醫師解釋,大腦皮脂有身體各部位及內臟的反應區,以頭皮針直接刺激這些內臟器官反應區,輔以耳針治療,可以啟動內臟器官的修復功能,治療胃食道逆流。

胃部賁門鬆弛 不治療恐細胞病變

胃食道逆流的產生是由於胃部賁門括約肌鬆弛,無法有效閉合,胃部蠕動時產生的壓力導致胃酸倒流入食道甚至喉嚨,其他常見的症狀還有口酸、喉嚨異物感等。楊龍駿醫師表示,針對胃部賁門的鬆弛進行刺激,讓賁門恢復正常收縮功能,只要解決這個問題,療效就非常理想。如果不趕快治療胃食道逆流,可能會因為食道黏膜受胃酸長期刺激而產生細胞病變,導致食道癌。

刺激穴位可緩解 豆漿牛奶易脹氣

根據臨床統計,扎針治療的方式成功率高達八成五,復發機率也相當低。醫師建議,如果發生胃食道逆流,可以刺激足三里、中脘、內關這幾個穴位來緩解不適感,少吃酸、辣、甜以及豆漿、牛奶、麵包等容易脹氣的食物。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