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健康資訊庫

天氣冷減肥更不費力! 發抖+運動燃燒更多脂肪

氣溫漸漸降低,美食誘惑已經不再被裸露在外的身材線條限制,開始可以用長袖長褲遮掩,許多人便放膽吃,等到夏天到了再來實行減重計畫,但事實上,冬天減肥更輕鬆。根據雪梨蓋文醫學研究中心(Garvan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內分泌學家Paul Lee的研究發現,冷天有助增加棕色脂肪(BAT),還能讓白色脂肪(WAT)開始燃燒熱量。

棕色脂肪、白色脂肪 功能大不同

棕色脂肪(brown fat tissue)是一種特殊的脂肪組織,佔人體含量不到5%,營養師同時也是肌力與體能教練的吳皓宇說明,棕色脂肪負責燃燒產生熱量,它在嬰兒身上的比例較高,可以達到15%,讓嬰兒和小型哺乳動物保持體溫,讓他們不易失溫。而白色脂肪(white fat tissue)佔人體含量15~25%不等,依性別及胖瘦有差異。白色脂肪負責儲存能量,當身體中醣類太低時,細胞便會從脂肪中獲取能量。

澳洲研究 氣溫低可增加棕色脂肪

根據雪梨蓋文醫學研究中心(Garvan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內分泌學家Paul Lee的研究,找了5位健康男性白天過著正常生活,晚上回到實驗中心至少10小時。總計4個月,每個月溫度分別為24 度C 、19 度C、24度C、 27 度C,每個月結束進行熱代謝評估。發現相較於24 度C的環境,受試者睡在19 度C的房間時,棕色脂肪增加了30-40%。

溫度低增加新陳代謝 因冷發抖再運動消耗熱量

也就是說,睡覺時溫度低一點,就能無痛增加新陳代謝,而且因寒冷發抖時,再搭配中強度運動,就能讓負責儲存熱量的白色脂肪,開始消耗能量。Paul Lee表示,當寒冷時身體自然顫抖,可以刺激肌肉和棕色脂肪釋放賀爾蒙,可以刺激棕色脂肪燃燒產生熱能,還能加速使白色脂肪細胞燃燒產生能量,甚至轉變為棕色細胞!

棕色脂肪 開創肥胖與糖尿病治療新契機

研究還發現,棕色脂肪增加可以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吳皓宇說,這代表棕色脂肪較多的人,飯後只要分泌較少的胰島素,就可以使血糖下降。這對於治療肥胖以及第二型糖尿病來說,提供一個新想法,學者們正在積極研究中。發抖加運動,就能讓白色脂肪從豬隊友,變身成燃燒熱量的好夥伴,吳皓宇呼籲,趕快選個冷天一起來運動吧!

資料來源:

Science Daily. The ICEMAN study: How keeping cool could spur metabolic benefits -- ScienceDaily

面對骨質疏鬆症 檢查、看診分別要告知醫師的5件事

面對停經後婦女及50歲以上男性民眾,特別需要認真看待骨鬆問題。因為骨鬆沒有症狀,往往發生骨折才警覺原來骨質密度有狀況。無症狀的腰椎或胸椎骨折,2年內若是在髖關節發生第二次骨折,1年內死亡率高達20%。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暨萬芳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榮邦醫師呼籲,民眾檢查、看診時應分別要告知醫師5件事,幫助醫師正確診斷病情。

遵循5件事 正確骨密度檢查不「疏」漏

骨鬆診斷因為不同廠商與技術使用,會造成檢測誤差,因此陳榮邦醫師表示,民眾就診時,能主動要求醫師遵循5大重點正確診斷。

(1)是否含括兩處髖關節及腰椎等多部位檢查。

(2)是否使用國際標準值當參考避免失準。

(3)詢問下次追蹤時間。

(4)要做側面X光檢查,查看有沒有壓迫性骨折。

(5)兩次檢查間,是否經過校正,骨質變化是否有意義。

就醫看診時 民眾應主動告知醫師這5點

生活方式悄悄影響著骨質密度,陳醫師建議民眾就醫例行檢查時,主動讓醫師了解5點資訊也能幫助正確診斷。

(1)告知三餐及葷素飲食習慣,以及胃的吸收情況:是否有胃食道逆流或胃潰瘍等,會影響鈣質攝取,甚至是未來用藥的吸收率。

(2)有沒有定期運動習慣及曬太陽,與維他命D的製造和肌肉量多寡有關。

(3)有沒有服用藥物,特別是類固醇,或患有全身性疾病及相關用藥,都會影響骨質的快速流失。

(4)最近半年到1年是否曾經跌倒,跌倒原因是因為光線不足反應慢,或是肌力差造成?

(5)有沒有家族病史。

警惕骨鬆來襲 籲高齡民眾定期追蹤骨密

呼籲50歲以上民眾定期追蹤骨質密度,均衡飲食、適量接受日曬及運動,保「密」防跌,遠離骨鬆威脅。

橫膈膜裂孔疝氣會引起胃食道逆 微創手術可望根治

橫膈膜裂孔疝氣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嚴重時不僅會造成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因胃壓迫至胸腔器官,造成心悸、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指出,若發現胃食道逆流症狀接受藥物治療後,仍無法改善,這時就可評估是否因橫膈膜裂孔疝氣所引起,目前治療上可藉由微創手術,有機會根治痊癒。

飽受胃食道流長達50年 微創手術揮別痼疾

一名來台弘法的不丹籍64歲仁波切,飽受胃食道流困擾長達50年,最初發病時是在12歲那年,雖服用當地藏藥有稍微改善,但幾個月後又再次復發,且不僅進食就會引發胃酸,若吃酸、炸、甜的食物,更使不適感加劇,直到症狀嚴重至就醫檢查,確診為橫膈裂孔疝氣,經由腹腔鏡微創手術修補,並以人工網膜增加支撐力道,終於揮別多年的痼疾。

三術式解決病症 大幅降低食道癌風險

余政展主任解釋,治療上,先藉由腹腔鏡手術修補橫膈膜裂孔,並縮小已鬆弛的開口肌肉,幫助胃順利回到橫膈膜下方位置,這時藉由胃底摺疊術式提升抗逆流機制,再以人工網膜增加支撐組織力道,才終於解除仁波切胃食道逆流狀症,不僅大幅降低罹患食道癌風險,術後患者症狀也完全消失。

創手術治療疝氣 患者不需再依賴藥物

橫膈膜裂孔疝氣主要是因腹腔出現不當壓力導致孔洞變鬆,導致本來在橫膈膜下方的胃,部分順食道往胸腔跑到橫膈膜上方,造成結構改變導致。余政展主任強調,目前已能藉由微創手術治療有機會解決疝氣問題,患者不必再依賴藥物控制,因此若有任何相關症狀出現時,可進一步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避免長期使症狀加劇,引發食道癌風險。

罹癌者多發生於50歲以後 若要預防有無這習慣是關鍵

運動對於健康好處很多,尤其還能降低20%罹患癌症的風險!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許多癌症雖因老化、性別、基因等先天因素埋下危險因子,但後天包括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缺乏運動、肥胖等危險因子卻是能夠靠你我去改變,只要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就能幫助降低包括大腸癌、乳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1/3的癌症可預防 養成規律運動是關鍵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調查,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都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且至少有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王英偉署長表示,癌症是老化的疾病,106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82%罹癌者多發生於50歲以後,因此想要增強免疫力,關鍵就在於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養成規律運動 研究:有助降低癌症發生

王英偉署長解釋,美國運動醫學學會2018年的統合研究指出,如爬山、有氧活動、重量訓練等休閒活動可降低12%至28%罹癌風險,且目前已有證據證實,運動可有效對抗的癌症分別為食道癌、大腸癌、腎臟癌、膀胱癌、胃癌等癌症,主要因身體在運動時,呼吸頻率變快,吸氧量也提升,這時藉由大量流汗,提升新陳代謝,達到降低癌症的發生。

癌患運動適量即可 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師

即使為正在接受治療的癌患,也可藉由運動降低癌症治療前後的不適感,尤其能有助於遠離疲憊感、焦慮等情緒,且幫助強化身體機能。王英偉署長強調,每週3至5次30分鐘有氧或阻力訓練的中強度運動,能減少治療期間對身體的影響,若太虛弱無法長時間運動者,也可改成每次10分鐘,以少量多次進行,但要注意癌症病人在運動時仍須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運動期間租線不正常情況,則應停止運動,並盡快諮詢專業醫師協助。

8歲男童腹痛險送命 誤吞磁鐵引發腸道穿孔

8歲王小弟連續七天反覆出現嘔吐、肚子痛等症狀,媽媽起初以為是腸胃炎,先至診所求診,吃藥後卻不見效,再赴醫院透過X光檢查,赫然發現大腸竟有多個磁鐵條和鐵珠已連成一排,導致腸道壁整層發炎且形成廔管,經緊急安排手術取出後,才免於罹患嚴重併發症,幸運撿回一命。

腹痛一周當腸胃炎 照X光發現磁鐵連成一排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陳德慶表示,患者本身為中度智能障礙患者,事發時,家長未在身旁,故不清楚吞下磁鐵的正確時間點,不過因患者嘔吐、腹痛長達一周,代表磁鐵無法自行排出,雖然沒有出現緊急症狀,但仍需開刀取出,否則當時間一久,被吸住的地方會因缺血,導致腸子壞死、穿孔、潰爛,進而引發腹膜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經轉院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有些磁鐵落在小腸,無法透過大腸鏡取出,且因兩段腸子被磁鐵吸住時間過長,導致腸道潰瘍、破洞,進而衍生膿瘍、廔管等併發症,所幸透過手術切除廔管,並修補腸道破洞後,王小弟恢復良好,也順利出院。 陳德慶指出,臨床上經常可見小朋友誤食磁鐵、巴克球、鈕扣、皮帶扣、鑰匙等金屬物品,若小朋友吞下兩顆以上磁鐵,或是一顆磁鐵加上另一種金屬物品,因彼此會在消化系統中吸附,對腸壁產生壓力,有可能引起腸胃穿孔或腸阻塞,須立刻赴醫接受治療,否則嚴重時恐危及性命。

具強磁性零件玩具 8歲以下孩童應禁玩

陳德慶提醒,家長避免讓8歲以下孩子玩具有強磁性小零件的玩具,若出現突發性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應立即送往急診治療,且必須禁食、禁水,一來可安排緊急胃鏡或大腸鏡檢查,二來防止異物損傷或阻塞食道,若透過檢查仍無法取出誤食的磁鐵或金屬物,則可能需手術取出,不可不慎。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私密處癢到爆,擦藥都沒用? 小心是「外陰苔癬化」了

一名28歲林姓空姐,因工作關係,一下外站過夜班、一下紅眼班,導致睡眠品質差,免疫力下降,經常感冒,再加上長期穿緊身絲襪,私密處也逐漸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搔癢,起初在外求診拿藥塗抹,但效果有限,抓一抓或沖熱水還稍能止癢;但到後來越抓越癢,即使擦了藥膏也沒有改善,私密嫩肌更出現一塊塊的白斑,慘變成皺巴巴的大象皮,內診檢查及病理檢查,確診是「外陰苔癬化」。

外陰苔癬化為自體免疫疾病 嚴重恐至小陰脣不見

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外陰苔癬化屬慢性發炎,大多數研究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狀為陰部嚴重搔癢、性交疼痛及解尿刺痛,因為越癢越想抓,外陰部在過度刺激下,表皮逐漸萎縮,而角質層過度角質化,皮膚的黑色素細胞會開始脫色,進而產生像塊狀白斑一樣,嚴重者,小陰唇會越來越小,甚至看不見。

傳統治療以類固醇藥物為主 外陰雷射治療可恢復陰部彈性

外陰苔癬化的傳統治療,以塗抹類固醇藥物為主,但效果往往有限,所以和林小姐溝通後,先為她做病理切片檢查,確定不是外陰癌,再執行外陰雷射治療。張宇琪醫師解釋,外陰雷射是利用雷射光熱能,促進皮膚組織及膠原蛋白增生,恢復陰部的厚實彈性,病人約施打三次後,可獲得良好改善。

預防外陰苔癬化 日常衛生習慣要做好

張宇琪醫師也提醒,雖然外陰苔癬化的病因還不明,但多與遺傳、免疫力有關。近來氣溫驟降,多雨潮濕,女性朋友應少穿緊身褲,減少使用棉墊,早睡早起,維持良好的免疫力,才能減少外陰苔癬化的發生,若私密處有任何不適應盡早就醫,由醫師判斷病況,千萬不要忍出嚴重疾病!

肩頸痠痛、腰痠背痛看不好 過敏體質調一下,痠痛就會好

相信不少人都有推拿或貼消炎藥膏的經驗,可是為什麼肩頸痠痛問題就是好不了?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昆明院區中醫部特約醫師陳泰瑾表示,肩頸痠痛、腰背痠痛、頭暈、頭痛、失眠怎麼治療都沒有好,可能是過敏惹的禍,想要處理肩頸痠痛,一定要從徹底調整過敏體質、增強免疫力,身體的小毛病就能迎刃而解,呼籲民眾別輕忽自身症狀,小心演變成慢性病。

肩頸痠痛與過敏有關 風寒積於肩頸 

「過敏體質真的是牽一髮動全身!」陳泰瑾表示,一般為人熟知的過敏症狀多半反應在呼吸道或皮膚病,卻不知風寒到處流竄,便會影響全身。所謂風寒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現象,當入侵身體沒有驅除就會引發一系列小毛病,較弱的器官先受影響。

陳泰瑾進一步解釋,多數人肩頸痠痛、腰酸背痛的困擾,如果排除骨折、姿勢不良、外力重傷的影響,這些不分年齡的肩頸痠痛,都與風寒入侵到肩頸有密切關聯,如果不能解決根本體質不良和生活習性問題,解開深層的風寒,肩頸痠痛、五十肩等問題就會一輩子跟著你,所以不難發現許多患者復健推拿、吃肌肉鬆弛劑、貼藥膏肩頸問題都不會好。

全身小毛病看不好 原來是過敏惹禍

肩頸痠痛與風寒過敏有關的說法或許在當代令人難以相信,陳泰瑾以多年臨床經驗分享,民眾可以仔細想想是不是有時偶爾感覺不對勁卻又說不出來、感冒一直沒有好、女性為不知名的婦科炎症所苦,或是沒有做什麼事情卻疲累不已,最後只能流轉於各個科別卻檢查不出自己哪裡有病。

這些看不好的小毛病都可能與風寒入侵引發過敏症候群有關。陳泰瑾發現,許多肩頸痠痛的患者有八成以上都有鼻過敏的共同困擾,只要能找出身體本質的問題,徹底根治過敏體質病情就會好轉。

陳泰瑾醫師分享,一位五十歲女性曾因肩頸痠麻、鼻塞失眠、耳鳴胃脹前來求診,經診斷發現該病例的鼻過敏起因於風寒積於肩頸,長期導致手麻肩頸痠痛、背痛的困擾,後來調整身體,併用針藥,鼻過敏、肩頸痠痛的問題全部改善。

別輕忽微小毛病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陳泰瑾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輕忽身體狀況,飲食起居少食冰冷,如果民眾常常有肩頸痠痛的問題,除了注意姿勢和運動外,仍不見好轉就要積極調理,徹底解決體質問題,肩頸痠痛自然遠離你!

參考資料:陳泰瑾醫師《過敏終於好了》

秋冬眼睛容易乾? 「這些」都是乾眼症高風險群

一般而言,夏季天氣炎熱、汗水流進眼睛,容易讓眼睛感到不適,相對地秋冬季節風大且乾燥,反而使淚水蒸發速率快,更容易讓眼睛乾澀,因此秋冬時節得到乾眼症的比例反而增高。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及視網膜部陳珊霓主任表示,雖然台灣相對於國外較潮濕,但空氣污染嚴重,對眼睛也是一種刺激。雷射近視、配戴隱形眼鏡、停經後的婦女,長期使用青光眼眼藥水等,都是乾眼症的高風險族群。若不及時治療,嚴重的乾眼症會造成角膜破皮、視力惡化、角膜潰瘍甚至恐致失明!

視網膜剝離術後併發青光眼 正確點藥已改善

陳珊霓主任分享一個視網膜剝離手術後併發青光眼的案例,因外院手術後許久未拿出矽油(需注入矽油避免剝離復發),不只導致視神經90%以上受損,眼壓甚至高達30多毫米汞柱(正常眼壓值範圍約10~20毫米汞柱),確診青光眼。抽出矽油後眼壓仍未降低,在青光眼藥物治療下又會造成廣泛性角膜破皮,使用不含防腐劑的青光眼眼藥水加上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以及消炎藥後,角膜破皮的狀況趨於穩定,且眼壓已降至正常範圍,雖然因青光眼導致的視力下降無法逆轉,但患者的角膜狀況及眼睛舒適度大為改善。

青光眼眼藥水點久眼睛乾? 其實是防腐劑惹的禍

目前青光眼的治療方式仍以眼藥水為主,若眼藥水無法控制才會轉而使用雷射或手術。而大部分的眼藥水都含有防腐劑,青光眼患者又須長期點許多眼藥水治療,劉又綾醫師表示,雖然一天只點一到兩次,但長期累積下來,含防腐劑的眼藥水會破壞眼球表面細胞的完整,也會減少淚水的分泌,加上降眼壓的成分亦容易導致眼壓敏感度降低,因此淚水的分泌跟著減少,長期下來就容易造成乾眼症。目前也有不含防腐劑的青光眼眼藥水,能改善乾眼症所產生的不適症狀。陳珊霓主任也提醒,不要認為乾眼症是一個小病,若置之不理,淚水分泌會越來越困難,乾眼症狀更嚴重,甚至點眼藥水也無法解決,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及早治療才能有效控制。

人工淚液舒緩症狀 平時眼睛清潔很重要!

若是因青光眼藥水導致乾眼症的患者,會先建議改用不含防腐劑的青光眼藥水,配合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目前有基本型眼藥水、保濕效果佳的玻尿酸型及長效保濕的凝膠型的人工淚液來改善乾眼症狀。若很嚴重的患者可能須使用自體血清眼藥水,透過其中的生長因子,幫助修復眼球表面乾燥發炎所引起的損傷。劉又綾醫師補充說明,針對乾眼症的保健上,除了人工淚液外,應多熱敷、清潔眼皮、眼瞼的周圍,並勿過度使用眼睛,空調不要開太強;另要注意鎮靜、安眠類型的藥物、以及免疫風濕科的病症都有可能引發乾眼症,須與內科配合治療,也建議民眾可多吃Omega 3魚油,都對眼睛的保健有幫助。

下級分類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