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健康資訊庫

連花清瘟入選老撾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方案

石家莊2020年4月24日 /美通社/ -- 以嶺藥業宣布,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已經作為在老撾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第四種傳統中藥,被加入「老撾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方案」(試用版II)。

連花清瘟入選老撾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方案
連花清瘟入選老撾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方案

根據連花清瘟的療效和劑量,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病人的藥物治療分為預防、治療和康復三階段,連花清瘟的用法也由此分為六種。連花清瘟得到了老撾醫學界的認可,並將投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病人的臨床使用。

為了幫助加強老撾的抗疫一線鬥爭,一個中國醫療隊已經與當地衛生部門和多個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治療中心合作,一起對抗疫情,而中國醫療隊由感染預防和控制、重症監護、流行病與實驗室檢測領域的12位一流專家組成。

為了對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病人進行全面治療,中國醫療隊根據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臨床記錄和數據,制定了「老撾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方案」,並以此作為治療指南。治療方案的第二個試用版本獲得了當地官員的批准,將傳統中藥納入其中,讓中藥成為緩解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症狀的潛在治療藥物。

中國赴老撾醫療隊的傳統中藥專家杜義斌表示:「大部分感染病毒的老撾病人都顯示出了輕微的症狀,而傳統中藥能夠在改善病人健康狀況和防止病情惡化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國家藥監局最近批准了關於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的新適應症的藥品補充申請。新的適應症包括:

  • 在之前所批准的適應症中加入「功能主治」的新內容 -- 「在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常規治療中,可用於輕型、普通型引起的發熱、咳嗽、乏力」。
  • 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型、普通型療程7至10天」,加入到「用法和用量」之中。

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上面的療效,已經借助多項比較試驗和臨床研究進行了評估。一項關於測試連花清瘟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療效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在中國9個省份的20家醫院進行,發現連花清瘟能夠幫助緩解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多種常見臨床症狀,包括發燒、乏力和乾咳。

以嶺藥業一直都在引領抗疫努力。自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該公司總共向伊拉克和意大利捐贈了價值超過300萬元人民幣(約合475,000美元)的連花清瘟膠囊。今年3月,作為支持全球醫學界抗疫努力的一部分,該公司向中國紅十字會捐贈了價值200萬元人民幣(約合280,000美元)的醫療用品。

圖片—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200422/2783618-1?lang=2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用於治療一線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新適應症上市申請

中國蘇州2020年4月24日 /美通社/ -- 信達生物制藥(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01801),一家致力於研發、生產和銷售用於治療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的生物制藥公司,今日和禮來制藥(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LLY)共同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經正式受理雙方共同開發的創新PD-1抑制劑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用於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qNSCLC)一線治療的新適應症申請(sNDA)。2018年12月,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用於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達伯舒® (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目前是唯一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PD-1單抗產品。

該適應症申請基於一項隨機、雙盲、III期對照臨床研究(ORIENT-11)——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或安慰劑聯合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和鉑類用於無EGFR敏感突變或ALK基因重排的晚期或復發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基於獨立數據委員會(IDMC)進行的期中分析,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合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和鉑類對比安慰劑聯合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和鉑類,顯著延長了無進展生存期(PFS),達到預設的優效性標准。截至期中分析數據截止日,中位隨訪時間為8.9個月,試驗組和對照組由獨立影像學評審委員會評估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分別為8.9個月和5.0個月,HR(95%CI)=0.482(0.362,0.643),P<0.00001。安全性特征與既往報道的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研究結果一致,無新的安全性信號。詳細的研究數據將在今後的國際學術大會和學術期刊中公布。

ORIENT-11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力教授表示:「中國有近半數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驅動基因陰性,對靶向藥物無效,治療方法有限。ORIENT-11研究證實了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合化療能夠在此類患者人群中顯著延緩疾病進展。」

信達生物醫學科學與戰略腫瘤部副總裁周輝博士表示:「在中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癌症之首,盡管治療技術在進步,但仍有大量尚未滿足的有效治療肺癌的臨床需求。此次申請被NMPA受理,意味著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在肺癌適應症探索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我們將積極配合監管機構,希望推動該適應症早日獲批,盡快為一線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

「禮來和信達生物雙方戰略合作的初衷是為中國的腫瘤患者帶來具有國際品質的抗腫瘤藥物。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是合作的首個碩果,也是目前唯一列入國家醫保目錄的用於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治療的PD-1單抗藥物。」禮來中國高級副總裁,藥物發展與醫學事務中心負責人王莉博士說道,「令人振奮的ORIENT-11研究結果推動了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擴展肺癌適應症的進程。此次適應症的提交是達伯舒®又一個新的裡程碑。未來我們會和信達生物深入合作,進一步探索其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潛力,期待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關於ORIENT-11研究

ORIENT-11研究是一項評估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或安慰劑聯合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和鉑類用於晚期或復發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III期對照臨床研究(ClinicalTrials.gov, NCT03607539)。主要研究終點是由獨立影像學評審委員會根據RECIST v1.1標准評估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總生存期(OS)、安全性等。

本研究共入組397例受試者,按照2:1隨機入組,分別接受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200mg或安慰劑聯合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和鉑類治療,每3周給藥1次,完成4個周期治療後,進入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或安慰劑聯合力比泰®(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維持階段,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毒性不可耐受或其他需要終止治療的情況。對照組疾病進展後可有條件交叉至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單藥治療。

關於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是我國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惡性腫瘤。在所有肺癌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大約占80%至85%,約70%的NSCLC患者在診斷時已是不適於根治性手術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腫瘤。同時,在接受手術治療的早期NSCLC患者中也有相當比例會發生復發或遠處轉移,後因疾病進展而死亡。中國NSCLC患者中約70%為非鱗狀NSCLC,其中接近50%的NSCLC患者無EGFR敏感突變或ALK基因重排,這部分晚期肺癌患者不適用靶向治療,治療手段有限,存在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關於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

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是信達生物制藥和禮來制藥在中國共同合作研發的具有國際品質的創新生物藥。其獲批的第一個適應症是復發/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並入選2019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淋巴瘤診療指南。2019年醫保國談中,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是唯一進入國家醫保的PD-1抑制劑。

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是一種人類免疫球蛋白G4(IgG4)單克隆抗體,能特異性結合T細胞表面的PD-1分子,從而阻斷導致腫瘤免疫耐受的 PD-1/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通路,重新激活淋巴細胞的抗腫瘤活性,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目前有超過二十多個臨床研究(其中10多項是注冊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以評估信迪利單抗在各類實體腫瘤和血液腫瘤上的抗腫瘤作用。信達生物同時正在全球開展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的臨床研究工作。

關於信達生物

「始於信,達於行」,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是信達生物的理想和目標。信達生物成立於2011年,致力於開發、生產和銷售用於治療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2018年10月31日,信達生物制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票代碼:01801。

自成立以來,公司憑借創新成果和國際化的運營模式在眾多生物制藥公司中脫穎而出。建立起了一條包括23個新藥品種的產品鏈,覆蓋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疾病等多個疾病領域,其中6個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16個品種進入臨床研究,5個品種進入III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3個單抗產品上市申請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並均被納入優先審評,1個產品(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達伯舒®,英文商標:Tyvyt®)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獲批的第一個適應症是復發/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並於2019年11月成為唯一一個進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的PD-1抑制劑。

信達生物已組建了一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生物藥開發、產業化人才團隊,包括眾多海歸專家,並與美國禮來制藥、Adimab、Incyte和韓國Hanmi等國際制藥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信達生物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提高中國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水平,以滿足百姓用藥可及性和人民對生命健康美好願望的追求。詳情請訪問公司網站:www.innoventbio.com

關於禮來制藥

禮來制藥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醫藥公司,致力於通過創新改善人類健康水平。禮來制藥誕生於一個多世紀之前,公司創始人致力於生產高質量的藥品以滿足切實的醫療需求。今天,我們仍然執著於這一使命,並基於此開展工作。在全球范圍內,我們的員工始終努力研發能為人類生活帶來改變的藥物,並將其提供給那些切實所需的患者。不僅如此,我們還致力於改善公眾對於疾病的理解、並更好地開展疾病管理,同時通過投身於慈善事業和志願者活動回饋社會。如果需要了解更多關於禮來制藥的信息,請登錄:www.lilly.com

關於信達生物和禮來制藥的戰略合作

信達生物與禮來制藥於2015年3月達成了一項生物技術藥物開發合作,該合作亦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制藥企業與跨國藥企之間最大的合作之一。根據合作條款,信達生物和禮來制藥將在中國共同開發和商業化包括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在內的腫瘤藥物。2015年10月,雙方宣布再次拓展已建立的藥物開發合作,增加三個新型腫瘤治療抗體。2019年8月,雙方合作擴展至糖尿病領域,信達生物獲授權在中國開發和商業化禮來的一個潛在全球最佳新型臨床階段糖尿病藥物。這三次與禮來制藥的合作標志著信達生物已建立起一個由中國創新藥企與全球制藥巨頭之間的全面戰略合作,其范圍涵蓋新藥研發,臨床研究,生產質量和市場銷售等。

聲明:

1. 該適應症為研究中的藥品用法,尚未在中國獲批;
2.
信達不推薦任何未獲批的藥品/適應症使用

Seegene向60多個國家出口1000萬個COVID-19診斷試劑盒

韓國首爾2020年4月21日 /美通社/ -- 領先的多重診斷化驗開發商Seegene, Inc.今天宣布,該公司已經向60多個國家出口了超過1000萬個Allplex™ 2019-nCoV Assay試劑盒,在全球已經進行的COVID-19檢測的數量中占有相當大的份額。

Seegene積極主動地決定利用其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AI)型大數據系統,開發能夠迅速進行檢測發展的COVID-19試劑盒,讓許多國家能夠在COVID-19病毒開始肆虐全球之際迅速擴大檢測能力。

對Seegene檢測的需求繼續增加,而Seegene檢測也由於高品質和高效率,獲得了良好的聲譽。Seegene檢測擁有獨一無二的特性,能夠利用Seegene專屬的多重化學技術,在單一反應管中,識別三種不同的靶基因(E基因、RdRP基因和N基因),這支持取得高度准確的檢測結果,為高容量檢測最大限度地提升吞吐量。在結合出自於自身的自動化系統和先進軟件之後,Seegene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能夠有效開展高容量檢測的證明,而有效開展高容量檢測是控制疫情爆發的一個重要條件。

Seegene現在一周出口超過300萬個試劑盒。該公司將在5月使其制造能力超過2000萬個試劑盒,並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滿足全球日益增加的緊迫需求。

Seegene首席執行官千鍾潤(Jong-Yoon Chun)博士表示:「我們每天都在接受新挑戰,以便跟上全球需求的發展,在生產和出口的爆炸式增長過程中,我們也繼續面臨意想不到的問題。我非常榮幸我們一直都能為此次抗疫斗爭略盡綿薄之力,以下事實也讓我倍感驕傲,即我們的前沿分子診斷技術在此次重要的抗疫斗爭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Seegene還與其附屬機構Seegene Medical Foundation(Seegene醫療基金會,簡稱「SMF」)合作,一起幫助迫切需要大大提升檢測能力的國家,SMF是韓國的參考實驗室之一,擁有韓國最大的COVID-19檢測能力,最多一天可以檢測15,000次。一旦來自於海外的樣本抵達,SMF就能在24小時內報告檢測結果。當COVID-19疫情繼續肆虐全球的時候,Seegene和SMF已經做好了組織上面的准備,將會盡其所能,提供急需的檢測以及檢測能力。

Seegene簡介

Seegene (KQ: 096530)是基於症狀的體外分子診斷方面的全球先鋒企業,專注於推進科學發展,從而開發多重分子技術,並制造多重體外診斷設備和試劑。Seegene的核心支持力量是,對多重分子診斷的廣泛使用充滿熱情,幫助改善人們的生活和健康。Seegene利用自主研發的創新型技術,一直在為傳染病、遺傳學、遺傳藥理學和腫瘤學帶來最經濟、對診所最為友好的分子診斷解決方案上面,做出相當大的貢獻。垂詢詳情,請訪問www.seegene.com。

Bugworks融資750萬美元,應對由致命細菌超級細菌引發的全球挑戰

-Bugworks從一個全球投資聯盟募集750萬美元,應對由致命細菌超級細菌引發的全球挑戰

印度班加羅爾、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2020年4月23日 /美通社/ -- 設計新型廣譜抗生素的全球生物製藥初創公司Bugworks Research Inc宣佈完成750萬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日本東京大學優勢資本株式會社 (UTEC)日本 Global Brain以及南非Acquipharma Holdings領投。該公司迄今已經籌集1900萬美元,現有投資者包括3one4 Capital

這項投資使Bugworks能夠完成其GYROX系列靜脈注射候選藥物的1期研究,並為臨床開發推進口服發展。自2017年以來得到CARB-X支持的Bugworks候選藥物、雙靶迴旋酶-拓撲異構酶抑制劑是一種新型廣譜藥物,可治療嚴重的醫院、社區和生物治療適應症中的關鍵細菌感染。

UTEC執行合夥人、總裁Tomotaka Goji表示:「UTEC在2018年領投了 Bugworks A輪融資,因為我們認為抗菌素耐藥性(AMR)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並且推動了Bugworks與日本生態系統的合作。Bugworks的科學嚴謹性、臨床前資料、業務發展進展和拯救生命的承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如今很自豪能將我們在Bugworks的投資翻倍。」

Global Brain創辦人、行政總裁兼一般合夥人Yasuhiko Yurimoto表示:「正如如今的COVID-19一樣,傳染病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AMR是一個嚴重的問題,Global Brain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未滿足醫療需求。我們自豪地與Bugworks合作,將AMR領域高度差異化的解決方案推向市場。無論從創新還是市場角度看,我們都認為印度是一個重要區域,因此正在加快我們在印度的投資活動。」

Bugworks行政總裁Anand Anandkumar博士表示:「這一輪新融資是對我們團隊和與眾不同的AMR資產的認可,吸引了著名的全球投資者,協助我們通過擊敗超級細菌感染來實現大流行病防備的任務。」

投資者介紹

UTEC是一家總部位於東京的早期風投公司,管理資產超過5億美元,擁有11次成功的IPO和11項並購交易。UTEC對利用深刻的科學技術解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的種子/早期初創企業進行投資。

Global Brain是一家總部設在東京的風投公司,在三藩市、倫敦、首爾、新加坡和雅加達設有辦事處。管理資產超過15億美元,Global Brain有選擇地投資了200多家初創企業,從種子/早期到IPO前初創企業,並實現了17次IPO和48次並購。

Acquipharma Holdings是一家南非的生命科學精品投資基金,自2016年以來一直投資對Bugworks進行投資。

Bugworks Company聯繫人
Leela Maitreyi
電郵: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網址:www.bugworksresearch.com

圖標:https://mma.prnewswire.com/media/1157251/Bugworks_Logo.jpg

紅點定位公司提供前沿的定位追蹤技術

-幫助在工作環境中保持社交距離
-紅點的解決方案能夠幫助降低冠狀病毒在倉庫和工業場所中傳播的風險

波士頓2020年4月22日 /美通社/ -- 今天,紅點定位公司(Redpoint Positioning Corporation)宣佈,該公司的Internet of Moving Things (IoMvT)™平台推出一項能夠進行實時定位追蹤的新應用。紅點的前沿技術已經為第三方物流、汽車制造、礦山運營和其它部門的全球領先企業所使用,幫助提升生產力,減少不必要的資本開支,支持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現在,紅點系統被運用於倉庫和其它工業環境之中,以便在員工之間保持社交距離,進行接觸者追蹤,落實為遏制冠狀病毒傳播而采取的其它安全措施。

紅點的技術利用標簽和超寬頻(UWB)信號,來追蹤人員和設備所處的位置,而且精確度非常高,即便是在複雜的工業環境下也不例外。如果工作者打破像間隔1米或2米這樣的社交距離參數,那麼標簽將會向他們發出危險警報。

這個系統還能幫助僱主在他們的設施中確定「地理圍欄」區域的範圍,讓他們能夠達到最大的區域佔用率,並對相關區域進行監控,避免擁擠。僱主還能為清潔站點設立「地理圍欄」,追蹤員工進入這些區域以及在裏面待了多久,從而強制執行洗手或設備清洗方案。如果發生了病毒感染,那麼來自於紅點系統的歷史數據將會支持進行高度准確的接觸者追蹤,系統記錄能夠顯示被感染者附近的所有個人。

紅點在中國擁有許多客戶,最初在今年2月開始意識到這項追蹤技術的新用例,當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開始影響紅點客戶的營運。有一位客戶在中國擁有大型移動數據中心,能夠利用紅點的IoMvT來落實新的安全措施,在保持設施開放的同時降低員工感染病毒的風險。

當各個地方的企業都在努力應對由冠狀病毒帶來的停工的時候,紅點團隊吸取了他們在中國得到的經驗教訓,引領全球其它客戶邁向解決之道。紅點行政總裁、聯合創辦人段春傑表示:「我們明白,除非僱主能夠強制執行幫助降低冠狀病毒接觸或傳播風險的安全方案,否則員工們不能回到工作崗位上。當我們看到我們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我們的中國客戶的時候,我們想要讓世界上的其它地方也能使用這一技術。我們能夠讓我們的技術助客戶一臂之力。」

關於紅點定位公司:紅點的技術被用來應對其它實時定位系統的限制,例如易於安裝、可伸縮性和互操作性。紅點的Internet of Moving Things (IoMvT)™平台能夠針對人員、設備和資產如何在倉庫與工業設施中移動,提供前所未有的實時可見性,讓管理者能夠獲得可促成行動的數據,幫助提升安全性、效率和生產力,讓企業能夠為未來發展實現擴展做好准備。

紅點總部位於麻省波士頓,在中國北京和烏克蘭哈爾科夫設有辦事處。垂詢詳情,請瀏覽www.redpointpositioning.com

紅點是Stanley Black & Decker Ventures的投資組合公司。

新聞聯繫人:

紅點定位公司的Jaclyn Sorci

電話:+1(630)-640-1112
電郵: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和鉑醫藥宣佈Batoclimab一項1b/2a期臨床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 全球首個抗FcRn靶點藥物在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研究
  • 抗FcRn抗體藥物極具潛力,有望開發成為擁有眾多適應症的創新藥

中國蘇州、美國馬塞諸塞州劍橋和荷蘭鹿特丹2020年4月21日 /美通社/ -- 和鉑醫藥今日宣佈,其全人源抗FcRn抗體batoclimab (HBM9161) 針對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臨床1b/2a期研究完成首例患者入組給藥。此項臨床研究旨在評估batoclimab (HBM9161) 在中國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藥效學和療效。這也是全球範圍內首個抗FcRn靶點藥物在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研究。

Batoclimab (HBM9161) 是靶向新生兒Fc受體(FcRn)的全人源抗體,針對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可加速其體內自身抗體的降解。基於其創新機制,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國的高度未滿足需求,和鉑醫藥將全力推進其針對包括重症肌無力、甲狀腺性眼病、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成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開發。

「我們很高興能在國內抗擊新冠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時間節點,順利推進這項臨床研究的首例患者入組用藥。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是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在中國尚無獲批的治療方案,我們將加快開發速度,盡早為中國患者帶來有效的創新產品。」和鉑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勁松博士表示,「Batoclimab (HBM9161) 是全球創新的抗FcRn抗體,已有的臨床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並能有效降低IgG水平。我們相信這一創新的機制有希望為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帶來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王勁松博士進一步指出,batoclimab (HBM9161) 擁有廣泛的潛在適應症,基於該類致病性IgG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國具有迫切的未滿足臨床需求,和鉑醫藥計劃將batoclimab (HBM9161) 打造為一個系列的產品管線,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是其正在全速推進的首批適應症之一。

關於 Batoclimab (HBM9161)

Batoclimab (HBM9161) 是靶向新生兒Fc受體(FcRn)的抗體。FcRn表達被促炎細胞因子(如TNF-α)上調,並通過減少內皮細胞和骨髓衍生細胞中的溶酶體降解來延長IgG和血清白蛋白的半衰期。阻斷FcRn-IgG相互作用可加速自身抗體的降解,並減輕各種致病性IgG介導的自身免疫疾病的發作,這些疾病包括重症肌無力、甲狀腺性眼病、視神經脊髓炎頻譜疾病和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Batoclimab (HBM9161) 是和鉑醫藥從HanAll Biopharma引進的全球首創新藥,和鉑醫藥擁有在大中華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進行開發、製造和商業化的權利。

關於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

視神經脊髓炎(NMO)是一種免疫介導的以視神經和脊髓受累為主的中樞神經系統炎症性脫髓鞘疾病,其特徵為脊髓和視神經中的炎症性脫髓鞘病變,可導致癱瘓和失明。其主要發病機理是由於致病性IgG結合至其靶點AQP4,並導致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和繼發性炎症,伴有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血腦屏障破壞和少突膠質細胞損傷。2015年國際NMO診斷小組(IPND)制訂了新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診斷標準,取消了NMO單獨定義,將NMO整合入更廣義的NMOSD疾病範疇中。

目前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沒有獲批的標準治療,急性期發作主要是採用糖皮質激素大劑量衝擊治療。

關於和鉑醫藥

和鉑醫藥是一家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的、全球化的創新生物製藥公司,公司專注於腫瘤免疫免疫性疾病的創新藥物研發,利用其擁有全球專利的兩個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台(Harbour MiceR)研發針對腫瘤免疫和免疫性疾病的突破性創新療法,包括全人源抗體藥物(H2L2)以及基於重鏈抗體(HCAb)的雙靶點抗體。和鉑醫藥還通過與業務夥伴的多元化合作快速拓展其新藥研發管線。同時,公司在全球範圍進行面向工業界和學術機構的技術平台授權。和鉑醫藥在中國、美國、荷蘭等多地開展全球化運營。

更多信息,請訪問 www.harbourbiomed.com

Genome & Company首個抗癌微生物群治療劑GEN-001獲FDA IND批准

  • 亞洲首家贊助抗癌微生物群與抗PD1/PD-L1藥物聯合療法臨床試驗的公司
  • 能夠啟動德國達姆施塔特默克集團/輝瑞的avelumabBAVENCIO®Genome & CompanyGEN-001微生物群療法聯合療法的1/1b期臨床試驗

韓國首爾2020年4月21日 /美通社/ -- 開發免疫腫瘤學創新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Genome & Company (KONEX: 314130) 今天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接受GEN-001的研究性新藥(IND)申請,用於與avelumab (BAVENCIO®) 聯合治療實體癌症患者。avelumab是由德國達姆施塔特默克集團 (Merck KGaA) 和輝瑞 (Pfizer Inc.) 共同開發和銷售的抗PD-L1抗體。

獲得此許可後,Genome & Company將作為唯一贊助商,在亞洲率先開展抗癌微生物群和抗PD1/抗PD-L1聯合療法的首次人體試驗。1/1b期臨床試驗將在美國臨床基地開始,第一位患者有望在今年內入組。

Genome & Company首席技術官Hansoo Park博士表示:「我們的首個抗癌微生物群治療劑GEN-001從FDA獲得IND批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因為它將使Genome & Company轉變為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我們希望在微生物群和免疫腫瘤學行業增加有意義的價值和進步,用我們的組合方法來治療已在先前的抗PD1/抗PD-L1治療方面取得進展的癌症患者。」

Genome & Company首席執行官Jisoo Pae博士進一步引述說:「獲得IND批准是我們公司取得的一個意義非凡的裡程碑,也是實現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新計劃的關鍵一步。我們確實期待進一步研究如何將我們的臨床數據應用於癌症患者。我要感謝Genome & Company的全體成員和合作伙伴,為實現這一裡程碑而做的努力。」

今年1月,Genome & Company與德國達姆施塔特默克集團和輝瑞簽署了一項臨床試驗合作和供應協議,評估GEN-001療法聯合avelumab對於治療多種癌症適應症的安全性、耐受性、生物和臨床活動。這項聯合試驗旨在成為包括劑量遞增和擴增隊列的首次人體研究,以評估安全性和初步療效。

BAVENCIO®是德國達姆施塔特默克集團的商標。

GEN-001簡介

GEN-001是口服微生物群候選治療藥物,旨在具有免疫調節活性,從而帶來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潛在協同。GEN-001包括從健康人體志願者腸道中分離出來的單株細菌,已被證明可激活樹狀突細胞、巨噬細胞和T細胞反應。在臨床前研究中,通過增強抑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敏感和耐藥腫瘤模型生長的療效,GEN-001展示出了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最佳安全性和協同效應。

Genome & Company簡介

Genome & Company是一家總部設在韓國的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專注於通過微生物群、新的靶向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融合蛋白的不同模式來發現和開發新一波創新型免疫腫瘤療法,以滿足癌症患者尚未得到滿足的需求。

獲批使用avelumab的適應症

在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avelumab (BAVENCIO®)聯合阿昔替尼獲批用於晚期腎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治療。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還加速批准將avelumab (BAVENCIO®)用於治療(i)12歲及以上的轉移性莫克細胞癌(mMCC)成人和兒童患者以及(ii)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mUC)患者,他們在含鉑化療期間或之後疾病有所惡化,或在新輔助治療或含鉑化療輔助治療12個月內疾病有所惡化。這些適應症是基於腫瘤反應率和緩解持續時間加速批准的。對這些適應症的進一步批准可能取決於驗證性試驗中對臨床益處的驗證和描述。

avelumab目前獲批用於全球50個國家的mMCC患者,其中大多數適應症批准不限於特定治療線。

來自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標簽的avelumab重要安全信息

avelumab (BAVENCIO®)的警告和預防措施包括免疫介導的不良反應(如肺炎和肝炎(包括致命性病例))、結腸炎、內分泌疾病、腎炎和腎功能不全及其他不良反應(可能很嚴重,包括致命性病例)、輸液相關反應、肝毒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可能很嚴重,包括致命性病例)和胚胎-胎兒毒性。

使用BAVENCIO®單一療法治療的患者的常見不良反應(至少20%的患者)包括疲勞、肌肉骨骼疼痛、腹瀉、惡心、輸液相關反應、外周性水腫、食欲/視力下降、尿路感染和皮疹。接受BAVENCIO®聯合阿昔替尼療法的患者的常見不良反應(至少20%的患者)包括腹瀉、疲勞、高血壓、肌肉骨骼疼痛、惡心、粘膜炎、掌跖紅腫、肌張力障礙、食欲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皮疹、肝毒性、咳嗽、呼吸困難、腹痛和頭痛。采用BAVENCIO®單一療法的患者中,至少有10%出現了3-4級臨床化學和血液學實驗室值異常,包括血鈉過少、淋巴球減少和GGT增加;接受BAVENCIO®聯合阿昔替尼療法的患者中,3-4級臨床化學和血液學實驗室值異常包括血甘油三酯增高和脂肪酶增高。

如欲查看BAVENCIO®的完整處方信息和用藥指南,請訪問:www.BAVENCIO.com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200420/2780891-1?lang=2

百濟神州宣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用於治療一線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新適應症上市申請

中國北京美國麻省劍橋2020年4月21日 /美通社/ -- 百濟神州(納斯達克代碼: BGNE;香港聯交所代碼:06160),是一家處於商業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用於癌症治療的創新型分子靶向和腫瘤免疫藥物的開發和商業化。公司今日宣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已受理其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聯合兩項化療方案用於治療一線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新適應症上市申請(sNDA)。

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吳曉濱博士表示:「百澤安®於近期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尿路上皮癌,標誌著在實體瘤適應症中的首項獲批;我們此前還剛宣佈了針對NSCLC的第二項研究,即用於治療一線非鱗狀NSCLC患者的陽性臨床試驗結果。此項新適應症上市申請受理緊隨其後,成為百澤安®發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事件。急患者所需,我們行動迅速,從啟動該項臨床試驗到遞交上市申請,僅用了20個月。我們期待與藥品審評中心就該項申請開展密切合作,為那些有望從免疫療法中獲益的廣大中國晚期鱗狀NSCLC患者帶來一項全新的治療方案。」

此項sNDA是基於一項3期臨床試驗結果,即百澤安®聯合紫杉醇與卡鉑,或聯合白蛋白紫杉醇(ABRAXANE®)與卡鉑,對比僅用紫杉醇與卡鉑的方案,以治療中國大陸既往未曾接受過治療的IIIB期或IV期鱗狀NSCLC患者(clinicaltrials.gov登記號:NCT03594747)。在該項試驗中,共有360位患者按1:1:1的比例隨機接受百澤安®聯合任一化療方案或僅接受化療治療。 正如2020年1月所報導,該項試驗在計劃的中期分析中,經獨立評審委員會(IRC)評估,達到無進展存留期(PFS)具有統計學顯著性的提高這一主要終點。兩組百澤安®試驗組的安全性數據與各組已知風險相符,未出現新的安全警示。完整試驗數據將於近期召開的學術會議上公佈。

關於非小細胞肺癌

對比多數西方國家不斷降低的肺癌死亡率,在中國,肺癌發病率持續增長[1],[2]。 2018 年,中國約有770000 新增肺癌病例。肺癌在男性和女性癌症患者中均為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2018 年在中國約有690500 死亡案例[3]。非小細胞肺癌(NSCLC)佔中國肺癌的大多數[4]

關於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

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是一款人源化lgG4 抗程式性死亡受體1(PD-1)單克隆抗體,設計目的是為最大限度地減少與巨噬細胞中的FcγR 受體結合。臨床前數據表明,巨噬細胞中的FcγR 受體結合之後會啟動抗體依賴細胞介導殺傷T細胞,從而降低了PD-1 抗體的抗腫瘤活性。替雷利珠單抗是第一款由百濟神州的免疫腫瘤生物平台研發的候選藥物,目前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單葯及聯合療法臨床試驗,開發一系列針對實體瘤和血液腫瘤的廣泛適應症。

百澤安®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治療至少經過二線系統化療的復發或難治性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以及獲批用於治療PD-L1 高表達的含鉑化療失敗包括新輔助或輔助化療12 個月內進展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

目前共有15項百澤安®的潛在註冊性臨床試驗在中國和全球範圍內開展,其中包括11 項3 期臨床試驗,四項關鍵性2 期臨床試驗。

百澤安®在中國以外國家地區以及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尚未獲批。

關於替雷利珠單抗的臨床項目

替雷利珠單抗的臨床試驗包括:

  • 替雷利珠單抗用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登記號:NCT03967977)
  • 替雷利珠單抗對比多西他賽用於二線或三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安全性有效性的3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登記號:NCT03358875)
  • 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對比化療用於一線治療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登記號:NCT03594747)
  • 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對比化療用於一線治療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登記號:NCT03663205)
  • 替雷利珠單抗/安慰劑聯合鉑類藥物和依託泊苷用於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登記號:NCT04005716)
  • 替雷利珠單抗對比索拉非尼用於一線治療肝細胞癌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登記號:NCT03412773)
  • 替雷利珠單抗用於治療不可切除的肝細胞癌經治患者的2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登記號:NCT03419897)
  • 替雷利珠單抗對比化療用於二線治療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登記號:NCT03430843)
  • 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用於一線治療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登記號:NCT03783442)
  • 替雷利珠單抗對比安慰劑聯合同步放化療用於治療局限性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登記號:NCT03957590)
  • 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對比安慰劑聯合化療用於一線治療胃癌的3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登記號:NCT03777657)
  • 替雷利珠單抗用於治療MSI-H或dMMR實體瘤患者中的2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登記號:NCT03736889)
  • 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對比安慰劑聯合化療用於一線治療鼻咽癌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 登記號:NCT03924986)

關於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是一家全球性、商業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研究、開發、生產以及商業化創新性藥物以為全世界患者提高療效和藥品可及性。百濟神州目前在中國大陸、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擁有3500 多名員工,正在加速推動公司多元化的新型癌症療法藥物管線。目前,百濟神州兩款自主研發的藥物,BTK抑製劑BRUKINSA™(澤布替尼)和抗PD1 抗體藥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分別在美國和中國進行銷售。此外,百濟神州在中國正在或計劃銷售多款由安進公司、新基物流有限公司(隸屬百時美施貴寶公司)以及EUSA Pharma 授權的腫瘤藥物。欲瞭解更多信息,請造訪www.beigene.cn

前瞻性聲明

該新聞稿包含根據《1995年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以及其他聯邦證券法律下定義的前瞻性聲明,包括有關百濟神州有關百澤安®的進展計劃、預期的臨床開發計劃、藥政里程碑及商業化。由於各種重要因素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與前瞻性聲明有重大差異。這些因素包括了以下事項的風險:百濟神州證明其候選藥物功效和安全性的能力;候選藥物的臨床結果可能不支援進一步開發或上市審批;藥政部門的行動可能會影響到臨床試驗的啟動、時程表和進展以及產品上市審批;百濟神州的上市產品及藥物候選物(如能獲批)獲得商業成功的能力;百濟神州對其技術和藥物知識產權保護獲得 和維護的能力;百濟神州依賴第三方進行藥物開發、生產和其他服務的情況;百濟神州有限的營運歷史和獲得進一步的營運資金以完成候選藥物開發和商業化的能力;新冠病毒對公司臨床開發、商業以及其他業務運營帶來的影響;以及百濟神州在最近年度報告10-K 表格中風險因素章節里更全面討論的各類風險 ;以及百濟神州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期后呈報中關於潛在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其他重要因素的討論。本新聞稿中的所有信息僅及於新聞稿發佈之日,除非法律要求,百濟神州並無責任更新該些信息。

[1] Jemal A, Bray F, Center MM,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CA Cancer J Clin 2011;61:69-90.

[2] She J, Yang P, Hong Q, et al. Lung cancer in China: challenges and interventions. Chest 2013;143:1117-26.

[3] Feng et al. Cancer Communications (2019) 39:22 https://doi.org/10.1186/s40880-019-0368-6.

[4] Siegel R, DeSantis C, Virgo K, et al. 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statistics, 2012. CA Cancer J Clin 2012;62:220-41.

下級分類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