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飲食與健康

異膚患者快記下! 中醫教你妙方擺脫紅癢腫

數月前一名十幾歲的小女孩就醫,異位性皮膚炎病灶遍及四肢,範圍達30、40公分以上,皮膚表現紅、腫、癢,不只如此還流湯,搔抓導致床上都是血水與組織液。小女孩這樣的病狀已持續3、4年,媽媽帶著她四處就醫都未見明顯改善。經過中醫治療,病人認真配合內服及外敷用藥,治療1個月後症狀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病患體質大多偏濕 4類食物應忌吃

邱柏瑄中醫師說明,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除了民眾認知的「過敏」外,大部分和「環境」、「體質」、「生活習慣」都密切相關。環境而言,台灣地處海島型氣候,環境濕度高;內在體質而言,臨床經驗中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大多體質偏濕。造成痰濕體質的原因,一半來自遺傳,另一半來自生活習慣。例如愛吃冰、冷、烤、炸食物,以及熬夜、飲酒,都會加重體內濕氣的問題。

這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須注意:(1)甜點、(2)帶殼海鮮、(3)冰冷食物如冰淇淋、冰咖啡、生菜沙拉,及(4)苦味食物如苦瓜,都是應忌吃或少吃的食物類型。至於保養食療,以中醫觀點,有助健脾利濕的食材包括薏仁、茯苓、山藥、百合,用於食療可保養腸胃,建議以上述食材搭配為藥膳,自己烹調燉煮也比外食更照顧健康;或加入茶包,成為日常飲用的保健茶飲。

中醫治療內服搭配外用 多採用青黛、黃蓮等中藥製劑

每位病患體質不同,就診中醫後將先進行全身性診斷,包括「問、聞、望、切」,確定體質與問題後,更能精準開立藥方。邱柏瑄醫師分享臨床經驗,內服中藥調理是必要的,外敷用藥則以病患情況而定。使用外用藥時,一般以病患個別體質為主,開立不同處方治劑,青黛膏、苦參膏、紫雲膏、黃連膏,都是中醫師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常開立的外用藥膏。

根據中醫文獻記載,中藥青黛性屬鹹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作用,外用在皮膚炎上可幫助消除紅腫,例如蚊蟲咬傷、青春痘、濕疹、皮膚炎。現代醫學研究指出,青黛可調節皮膚角質細胞的過度增生,可應用於異位性皮膚炎。中藥黃連則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等消炎作用,製成外用藥膏亦可對於皮膚的紅腫、消炎有調節的效果。

病況較嚴重病患 洗浴用品越天然越好

皮膚炎的病人本身皮膚脆弱,建議使用較天然、避免使用化工成分的用品。有些病友疑問是否可用手工皂洗澡?邱柏瑄醫師提醒,手工皂偏鹼性、對皮膚有刺激性,病況較嚴重的病患還是以清水洗浴即可;或是選擇針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專用的洗劑,包括青黛、黃連等中藥製劑。

至於保養皮膚時,有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偏乾、有些偏濕,要顧及病灶狀況,選用合宜的洗浴及保養用品。皮膚偏乾的患者,選用保濕品宜以油性成分較高為主;反之,皮膚較濕的患者,保濕品則宜用油性較低的保濕品。遇到皮膚炎病灶表現,病人或家長容易感到慌張。市面上針對皮膚問題用品琳瑯滿目,邱柏瑄醫師建議不要隨意買藥或保養品,找對合格醫師,才能正確治療、對症下藥。

孕婦寶寶誰可吃蜂蜜? 醫:1歲前小孩別吃

1歲前小孩子不要喝蜂蜜!近期本土劇上演孕婦喝蜂蜜卻流產的戲碼,引發大眾對於蜂蜜的好奇心。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李新揚表示,孕婦喝蜂蜜不至於引發流產。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主任黃立民則指出,蜂蜜可能受肉毒桿菌孢子汙染,建議免疫未全的1歲前小孩不要喝。

孕婦喝蜂蜜不會流產 一歲前小孩勿喝

針對孕婦喝蜂蜜是否對胎兒有害,李新揚受訪時表示,蜂蜜對於媽媽和胎兒應該無害,流產不太可能會發生。他也指出,根據他行醫多年的經驗,還沒有碰過任何因為孕婦吃東西,造成胎兒流產的事件。

實際上,兒科醫學會建議1歲前小孩子不要喝蜂蜜,因為孩童免疫發展還沒有完善,如果蜂蜜受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孢子汙染,因免疫力無法抵抗會中毒。黃立民表示,因為市面上蜂蜜產品很多,很難確認哪種牌子沒有受到汙染,因此兒科醫師才做此建議。

肉毒桿菌中毒 支持性療法為主

根據疾管署資料,肉毒桿菌是以孢子形態存在週遭環境,因其會分泌毒素造成肉毒桿菌中毒(botulism)。該毒素會阻斷神經傳導物質釋放,使得神經元傳導受阻,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麻痺等神經症狀。黃立民補充,有時症狀可能也不會立即發生,需視潛伏期而定。

症狀往往從便秘開始,昏睡、倦怠、食慾不振、吞嚥困難、失去頭部控制、肌肉張力低下及全身性虛弱,有時會發展至呼吸無力衰竭而死亡。台灣從2003-2019年,累計約49起肉毒桿菌中毒事件。有些研究指出,約5%嬰兒猝死症因肉毒桿菌中毒引起。

支持性療法為主 所有食物都會汙染

針對肉毒桿菌中毒後續處理,黃立民說明,只能等待患者撐過中毒時期,盡量維持病人呼吸、心跳、水份和電解質等支持性治療。

事實上,肉毒桿菌並非只存在蜂蜜中,黃立民進一步指出,只要食物沒有妥善保存,都可能遭受肉毒桿菌汙染,如醃製品等食品。他強調,蜂蜜只是較常被人與肉毒桿菌聯想在一起,所有食物都要注意。

1歲小孩母乳為主 食物不要太複雜

一歲前小寶貝其實沒有必要餵食蜂蜜,也不用太複雜的食物。黃立民建議,最適當是以母乳哺育為主,其它副食品如奶粉、果汁、米精、麥精,快1歲時可以吃些蛋白質等食物。若民眾有疑慮,可以參考育兒手冊,讓小寶貝吃得頭好壯壯。

飢餓冒冷汗 可能是高血糖

35歲的黃小姐罹患糖尿病已經10年,平時沒有自我血糖監測的習慣,最近常抱怨肚子餓,吃了很多零食餅乾,發生冒冷汗、肚子餓、心跳好快等症狀,自認疑似低血糖。護理師量測血糖後發現血糖數值高達295mg/dl,並非低血糖,而查證後發現黃小姐最近一次糖化血色素高達9.6%(理想應控制在7.0%以下),已經出現血糖過高情況,黃小姐平時的處理方向可能錯誤了!

高低血糖症狀相似 易錯誤處置導致高血糖惡化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糖尿病中心護理長郭昭岑說明,高血糖指血糖超過200 mg/dl,常見症狀為多吃、多喝、多尿,因為缺乏胰島素導致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利用,造成血糖過高。這時候突然肚子餓,如果沒有監測血糖,常讓糖友誤以為是低血糖,反而吃進過多含糖食物,造成高血糖惡化,導致產生高血糖急性合併症,如酮酸中毒及高滲透壓高血糖症,需要緊急就醫,要小心謹慎。

低血糖指血糖濃度低於70 mg/dl以下,常因胰島素或口服藥使用過量、注射或服藥後未依照時間進餐、飲食不均衡或突然增加運動量造成。常見症狀為盜汗、發抖、昏眩、飢餓及心悸,嚴重甚至昏倒。為了區別是否為低血糖,一定要先量測血糖,若低於70 mg/dl以下,可立即服用15公克的含糖食物,如含糖飲料120CC、3顆方糖或是1湯匙蜂蜜等,15分鐘後再測一次血糖,如未改善,則重覆給予一次,若還是未改善症狀就需立即就醫。

自我監測血糖 糖尿病友不可忽視的控糖秘招

黃小姐喝完溫開水及休息後,冒冷汗、肚子餓及心跳加快的症狀獲得改善,詢問病史發現黃小姐最近生活不規律,未按時施打胰島素,再加上過年暴飲暴食,造成血糖過高。幸運的是尚未出現高血糖急症的徵兆,只需調整藥物及飲食衛教就能返家調養了。

郭昭岑護理長提醒,為了瞭解居家血糖的狀況,自我監測血糖是糖尿病控制不可缺乏的一環。提醒糖友們一定要養成自我監測血糖的好習慣,才不會搞錯方向,導致病情加重。(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晚期肺癌勿放棄 多種治療方式助控制疾病

癌症危害使許多民眾恐懼擔憂,不過隨著醫療演進發展,許多新興治療方式及藥物出現,更能協助患者打擊疾病,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團隊呼籲民眾,對於疾病只要以積極態度面對,並對症下藥,仍可以有良好生活品質。

肺癌並非活不長 積極治療可擁良好生活

癌症狀況之困難,是近代大眾皆需面對的問題,其中,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肺癌是台灣民眾 10 大死因之首,每年奪走逾 9 千條人命;由於肺癌初期症狀不易察覺,許多患者常是晚期確診,加上舊觀念認知剩餘壽命不長,容易萌生放棄念頭。對此,南投醫院呼籲民眾,對於晚期肺癌不要放棄,仍可以對症下藥,控制病情、減輕症狀,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9 旬老翁確診肺腺癌晚期 藉標靶治療改善症狀

南投一年近 90 歲謝先生,去年因不斷咳嗽,就醫發現是罹患肺腺癌晚期,原想放棄治療,但經由胸腔內科主任施志宏、王耀麟醫師等團隊將治療方針、治療可能會產生的副作用仔細說明告知後,積極接受標靶治療,半年過去,謝先生作息如常,咳喘症狀大幅改善,並持續治療中。

控制腫瘤治療方式多元 配合醫囑可有效治療

南投醫院指出,目前能有效控制腫瘤的治療方式相當多樣化,對於不同類型及期別的肺癌,會有不同治療方式因應,醫師多會針對患者給予個別化治療方式,凡經過療程,大多能控制狀況,不致惡化;民眾對於疾病勿過於緊張、憂心,由於現今醫療技術大幅提升,可以給予患者相當大幫助及支援,只要配合醫囑進行治療,積極應對,方能有效控制疾病,促使自己盡快返回好的生活品質。

腰果卡路里含量可能比以前認為的低

科學新發現

西班牙雷烏斯2019年2月27日電 /美通社/ -- 在最近發表在《Nutrients》雜誌上的一項人體干預試驗中,美國農業部(USDA)農業研究局(ARS)貝爾茨維爾人體營養研究中心(Beltsville Human Nutrition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人員研究了腰果的有效能量含量[1]

generated by system

招募了18名健康志願者參與這項為期9周的研究。參與者在4周的一個療程中食用添加了腰果(42克/天)的對照基礎飲食,或者在另一個療程中食用不添加腰果的對照基礎飲食。在每個干預階段的最後一周收集研究中的飲食樣本,以及18名志願者的糞便和尿液,並分析蛋白質、脂肪和能量含量。通過這些,研究人員能夠確定腰果的實際可消化能量含量。

研究結果表明,腰果的有效能量(卡路里)含量比美國現行食品標籤和數據庫(包括國家標準營養參考數據庫(National Nutrient Database for Standard Reference))中一般標明的能量(卡路里)含量低16%。這些誤差必須糾正,以便向消費者提供準確的能量值。目前報告的能量值是163千卡/份,而美國農業部的研究人員發現,一份28克(1盎司)腰果的可代謝能量含量是137千卡。

與此同時,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另一項最新研究得出結論,每天食用42克腰果不會增加LDL(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水平[2]。該研究還發現,每天在典型的西式飲食中添加42克腰果,可能有助於降低PCSK9酶,而較低的PCSK9濃度與清除血液中LDL「壞」膽固醇有關。

這項研究得到了Global Cashew Council(全球腰果理事會)和INC International Nut and Dried Fruit Council的支持。

1. Baer, D., & Novotny, J. (2019). Metabolizable Energy from Cashew Nuts is Less than that Predicted by Atwater Factors. Nutrients, 11(1), 33.

2. Baer, D. J., & Novotny, J. A. (2019). Consumption of cashew nuts does not influence blood lipids or other 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human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09(2), 269-275.

高脂食物促大腸癌 科學家揭致病機轉

高脂飲食促大腸癌之謎解開一部分!索爾克研究所發現,遺傳和高脂飲食會共同造成膽汁不平衡,影響腸細胞訊號傳遞,進而增加細胞增生失控為癌細胞的風險。抑癌新藥已根據此機制開發出來,研究人員Michael Downes表示,保持膽汁平衡是預防腸癌的關鍵。

大腸癌年輕化 基因和飲食都是兇手

因飲食西化等因素,出現罹癌年輕化趨勢。美國癌症協會也指出,2007-2016年,美國55歲以下腸癌死亡人數增加了1%。研究人員Ruth Yu對此指出,如果帶有致癌基因,高脂飲食則有推波助瀾之效。針對腸癌年輕化,團隊推測,是帶有致癌基因的人變多,加上高脂飲食日漸普遍。

根據《GEN》,高脂飲食、缺乏運動、肥胖、糖尿病和高濃度膽汁都是腸癌危險因子。研究指出,腸道細胞每天接觸外界物質,很容易折損細胞。因此,大腸含有較多腸道幹細胞(ISCs),可補充受損細胞,但過程中容易受飲食干擾。例如高脂食物就會增強腸道幹細胞再生能力,在癌症幹細胞上也有相同作用。

雖然細胞有抑癌基因作因應,但當腫瘤抑制基因突變時,控制幹細胞複製的守門員就失效了。例如抑癌基因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是大腸癌最常見的突變基因,幾乎85%以上原發性大腸癌都有此突變。

膽汁失衡易促癌 高脂飲食如油助火

過去40年,索爾克研究所團隊探索了30幾種膽汁的作用,其被分泌至腸道,有助食物消化,並吸收膽固醇、脂肪等營養。但團隊發現,膽汁可以透過一種受體FXR(Farnesoid X receptor),向腸道幹細胞傳遞賀爾蒙訊號。FXR受體調控了膽汁平衡,處理肝和腸道間相互作用。

研究發現,當APC突變老鼠出現早期大腸癌徵兆時,與抑制受體FXR相關的膽汁量增加,而且額外膽汁會加速癌化過程。尤其添加高脂食物後,兩種膽汁T-βMCA和DCA都明顯增加,更加速癌化。研究人員Annette Atkins指出,總膽汁和T-βMCA、DCA水平與腫瘤存在因果關係。

受體活化分子 腸癌新藥新希望

《科學日報》報導,餵食APC突變老鼠高脂食物後,會加速其發展出腫瘤。但若給予團隊開發的受體FXR活化分子,其可改變膽汁平衡狀態,並有效延緩腫瘤發育。研究人員得出結論,FXR是大腸癌的遺傳和環境危險因子的匯集點,APC和高脂飲食獨立運作,卻都影響膽汁平衡,抑制受體FXR訊號傳遞。

雖然在人體測試受體FXR活化分子前,需進行更多實驗,但團隊表示指出,新藥可以有效到達結腸,並且僅作用在FXR受體,因此預期有較少副作用。據悉,該藥已被用來進行肝病臨床試驗。

參考資料:

1. 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 Growth Driven by High-Fat Diet and Altered Bile Acid Profile.

2. Scientists uncover how high-fat diet drives colorectal cancer growth.

3. 父子接連得腸癌 醫:家族史提早30歲篩檢

4. Ting Fu et al. FXR Regulates Intestinal Cancer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2019; 176 (5): 1098 DOI: 10.1016/j.cell.2019.01.036.

 

加工食品別吃? 研究:與早死相關

該放下餅乾、糖果或肉乾等加工食品了嗎?法國索邦大學等團隊分析44,551名法國人的飲食資料,追蹤7年研究發現,飲食中加工食品的比例每增加10%(重量),死亡風險增加14%。但研究限制很多,其他專家還不敢斷定加工食品與早死有關,要求更多證據。

吃太多加工食品 與慢性病和癌症相關

根據《現場科學》報導,過去研究已發現加工食品,與肥胖、高血壓和癌症風險有關,但這些食品與早死風險關聯未明。

什麼是加工食品?

根據該研究定義,「含有多種成分並通過多種工業過程製造的食品」,包含零食、含糖飲料、麵包、糖果、即食食品和加工肉類等,都是加工食品。除糖,鹽,脂肪外,這些食品常會添加甜味劑、色素、乳化劑等添加劑。

加工食品攝取量增10% 早死風險增14%

《衛報》報導,團隊使用了NutriNet- Santant資料庫,分析44,551名45歲以上法國人的飲食數據,透過問卷得知受試者健康狀況、社經地位、家庭史,生活型態等資訊。在7年研究期間,每位受試者至少接受3次訪問,紀錄24小時飲食,進而用來分析加工食品攝取量,找出加工食品與早死關聯。

研究7年期間,共有602人死亡,其中219人死於癌症,34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但沒有載明其他349人死因,所以不知道是否與飲食有關。結果顯示,每人加工食品占平均消耗食品總重量14.4%,相當於每日熱量29.1%。

研究人員算出,飲食中加工食品的比例每增加10%(重量),死亡風險增加14%。其中吃較多加工食品的人,多為更年輕,收入較低,受教育程度較低,獨居,體重較高,體能活動較少等人。研究人員表示,即使去除這些因子,加工食品與早死仍有正相關。

研究有統計意義 但致死原因未明

加工食品為何傷身?團隊提出了幾個理論,包括丙烯酰胺(一種由高溫烹飪引起的廣泛物質,與某些癌症有關),食品添加劑,或存在食品包裝中的環境賀爾蒙。但這些理論都是推測,沒有證據支持。但英國Quadram生物科學研究所營養學研究員Ian Johnson表示,這項大規模前瞻性研究,顯示出加工食品與死亡原因的關聯很有統計意義。

加工食品非有害 避免吃過多糖油鹽

加工食品這麼好吃,該放棄嗎?英國NHS對此研究持保留態度,主因是該研究加工食品定義太廣,「不該根據加工方式,而應注重食品的成分」實驗結果也無法確定是哪種食品促發早死。NHS也提醒,觀察性研究無法證明因果關係,許多受試者實驗當日可能會比平常「健康」一點,造成研究偏差。

「我們當然不能斷定所有加工食品都有害,或者吃加工食品會造成死亡。」NHS提醒,吃太多加工食品,可能攝取過多高糖、高鹽、高油食品,缺乏纖維、綠色蔬菜和水果。

參考資料:

1. Eating 'Ultraprocessed' Foods Linked with Early Death.

2. Study links heavily processed foods to risk of earlier death.

3. Schnabel L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Mortality Among Middle-aged Adults in France. JAMA Internal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11 2019.

 

保養脾胃 依體質挑選食物

脾胃健康在中醫養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醫認為脾經脈連胃,互為表裡;脾與胃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精微營養物質的吸收與轉輸。人出生後必須依賴飲食的營養維持生命,脾、胃合稱後天之本,具人體消化、吸收與轉輸的功能。

食物應依體質選擇

中醫科醫師李敏表示,脾胃養生重視飲食,飲食應適度適時,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飽無度;宜選擇清淡、少刺激性、易消化的新鮮食物,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生冷、烤炸、煙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進食時應心情放鬆,細嚼慢嚥。慢性胃病或胃下垂患者進餐前後不宜大量喝水,進食中不宜喝過多湯。

食物應依體質選擇,寒性體質忌冰生冷寒涼性食物,宜平性、溫性、熱性食物;熱性體質忌溫熱性食物,宜平性、涼性、寒性食物。食物依寒熱溫涼的屬性舉例如下:

‧平性食物
粳米、玉米、大豆、黑豆、菜子油、大豆油、豬肉、牛肉、雞肉、甘藍菜、甘薯、馬鈴薯、芋頭、胡蘿蔔、黑木耳、橄欖、檸檬、李子、蘋果、木瓜、葡萄、柳丁、甘蔗等。

‧寒性食物
小米、蛤蜊、蟹、田螺、茭白筍、竹筍、蓮藕、海帶、紫菜、苦瓜、洋菜、荸薺、西瓜、楊桃、香蕉、香瓜、柚子、草莓等。

‧涼性食物
小麥、大麥、薏苡仁、綠豆、牡蠣、油菜、絲瓜、黃瓜、菠菜、冬瓜、茄子、菱角、白蘿蔔、梨子、蕃茄、枇杷、橘子等。

‧溫性食物
糯米、高粱、花生油、羊肉、蝦、生薑、大蒜、蔥、洋蔥、芥菜、南瓜、栗子、香菜、荔枝、桃子、龍眼、蕃石榴、櫻桃、金棗等。

‧熱性食物
烈酒、辣椒、芥茉、花椒、胡椒、龍眼乾、榴連、油炸物、肉桂、乾薑等。

食慾不振、腹脹疼痛等症狀 不宜冬令進補

常有病人問適不適合冬令進補?李敏醫師強調,關鍵在於身體是否有虛損、補什麼。氣虛者當益氣、血虛者當補血、陰虛者當滋陰、陽虛者當溫陽,為進補原則。如果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疼痛、噯氣嘔噁、舌苔白膩或黃膩等症狀,一般不宜進補,應先就醫,待症狀消失後再進補調理。

中醫臟象理論提到,脾胃的消化過程需要肝膽疏泄功能參與運作。經過肝的疏泄、調暢氣機,則情志開朗、消化功能正常;若肝氣鬱結、情志不遂,則消化功能亦受影響。保持心情愉快、適當疏解壓力與負面情緒,為維持消化系統健康的重要關鍵。

適當運動鍛鍊 按壓足三里穴保養脾胃

除上述應注意飲食合宜及情緒舒解外,生活起居養生亦十分重要。生活有規律,起居有常,勞逸適度,充足休息與睡眠,適當的運動鍛練,如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能使氣血流通,脾胃健運。平時可以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位保養脾胃,位置在外膝眼下四指與脛骨旁開一指交接處。李敏醫師表示,脾虛有濕的人,容易腹脹食少、大便偏軟,身體沉重,甚至有四肢浮腫,婦女白帶較多等症狀,平日可以四神粥保養,材料包括山藥、蓮子、芡實、茯苓、薏苡仁,依體質酌量,洗淨與白米熬成粥。(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 李敏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

 

下級分類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