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飲食與健康

中國消費者期可在食品安全上有更多的參與

「食品 2020:假如消費者是食品公司行政總裁」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現今中國的消費者均希望在食品成份及其安全和品質上有更多的決策和意見提供機會,更期望在2020年,他們會有不同的選購食品模式。是次研究目的是探討在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及阿根廷消費者對食品的理念、期望及考慮因素的幾個範疇,並希望在2020年為食品業提供一個全新的概覽。

中國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參與更多有關食品安全及品質的決策、成份及添加劑的使用及有份處分對食品安全及妥協食品營養的食品公司。消費者認為以上所有的觀點比起如何更容易預備或選購食品更為重要,而他們對以上觀點的重視比起全球食品公司總裁更甚。

調查結果亦發現,消費者期望食品公司會為他們的健康及保健負責,而此期望更會延續至2020年。屆時,消費者會比現在更詳細地考慮食品安全、品質、來源及營養價值,因此他們期望在選購食品的模式會有所不同。將來,食品公司在研發產品時,便須要注意到上述消費者的期望。

 

主要調查結果

  • 相比其他國家,中國人較注重食物的實際作用。在中國,78%的消費者在選擇食物時,會先考慮對健康的益處。中國人認為食物是帶給健康生活的重要元素。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主要視食物為一種享受及於選擇食物時,會先考慮其味道。

  • 阻礙消費者吃得更健康的主要因素為知識、味道、家人喜好及其食品之容易獲得程度。除了價格外,當消費者被問及其他阻礙他們吃得更健康的因素時,55%的消費者表示是「知道食物的真正益處」;50%的消費者表示是味道;而家人喜好及食品是否容易購到分別佔35%。

  • 消費者在要求食物味美時,亦同時希望對食物有更多的認知。52%的中國消費者希望在食品標籤上得知食品的所有成份。45%認為食品應該是簡簡單單及35%表示食品應含越少成份越為理想。

  • 79%的中國人認為食品業應對他們的健康及保健負責;72%期望在食品安全上有更大的決策能力。59%的消費者表示如食品公司在食品安全上違法,他們可以有份參與處分這些違法的食品公司。

  • 假如中國的消費者有機會成為食品公司的行政總裁,當中有86%的消費者表示會將食品安全放於首位,其次為改善人體健康。當中亦有44%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會停止營養失調的情況;41%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會協助解決過胖危機。而一項調查發現,只有38%的食品公司行政總裁表示會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可見行政總裁及消費者的意見不太一致[1]。

  • 消費者認為食品公司應減低引致重要健康及疾病的危機。66%的消費者認為食品公司可提供良好的食品選擇以減低引致重要健康及疾病的危機。63%的消費者認為食品公司應以卡路里計算而加增在食品中的營養;60%的消費者認為食品公司應以價格計算而加增在食品中的營養。

  • 在2020年,十位中國的消費者中,便有六位期望他們會有不同的選購食品及進食模式。在未來十年,注重營養、食品安全及對健康的好處是大勢所趨。根據五個受訪的市場結果顯示,大部份的消費者期望在2020年時,食品是在本土或同一個市場生產,但由於越來越多進口的食品,因此很多人都認為要達到以上的期望是相當困難。實際上,中國消費者最歡迎外國進口食品。除此以外,69%的消費者希望食品公司能針對餐廳菜單,提供更快捷辨認健康食品的方法。67%的消費者希望餐廳可提供更健康的食品。
中國人一向都會全面針對食品的所帶來的影響,而不僅只講求味道。但調查結果發現,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會考慮更多因素。以往,食品方程式曾是味道加上品質再加上對健康的好處,至2020年,相信這項方程式應改為味道加上品質加上對健康的好處之餘,再加上營養,以及安全及成份。

有關調查

調查為在美國、英國、德國、阿根廷及中國的1,000 名受訪者進行訪問,每個受訪國家均有200名受訪者參與調查。在中國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受訪者在城市居住,而另一半則來自非城市地區。在95%置信水平下,調查中的百分比數據誤差為+/-6.93個百分比。調查在2008年7月底至2008年8月底,在每個國家透過網上於不同的時段進行調查。

[1] CIES – 食物商品論壇 : Top of Mind 2008. (www.dnv.es/Binaries/Acrobat%20Document_tcm20-295343.pdf )

 

資料提供:宏盟集團旗下的成員凱旋公關公司

alt

 

 

食品安全,何時才可真正安全?

近幾年來,毒米、毒麵、毒水餃、毒油不斷擁現,加上"三鹿"奶粉事件
的引發,鬧得國內國外市場人心惶惶,與此同時,中國農產品、食品的
出口也因衛生問題,而出現了一些被出口國退貨現象......食品安全,

何時才可真正安全?

食品是人們生活的最基本必需品,每個人要生存、生活下去,就離不開食品。正是由於食品市場潛力巨大,近幾年中國食品加工業獲得了空前發展,各種新型食品層出不窮。每天只要你打開電視,翻看報紙,你都可以看到大量各種各樣的食品廣告。隨意走上街頭,不論是在商場、超市乃至街攤,食品都是他們的主角。那麼,這些食品品質到底怎麼樣呢?

食品安全問題頻現

最近一個時期,食品品質問題頻頻見諸於報端。從劣質火腿腸到各種方便食品,甚至人們每天要飲用的牛奶,都出現了安全問題。這不禁使廣大消費者心存疑慮,我們身邊還有安全食品嗎?

其實,談起食品安全問題,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和品質問題,我們所關心的也通常是這方面的。食品變質、食品達不到各種營養技術指標等等,這些問題只要我們有關部門加強監管,還是能夠控制的。但食品安全的另一個方面,卻被人們忽略了。那就是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人為改變其天然、純潔而產生的安全問題。事實上,正是這方面的問題更加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譬如食品生產環節。許多農作物大量使用農藥,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卻將農藥殘留在糧食、水果、蔬菜以內,實際上這部分食品已經被污染。筆者曾在農民的一個菜園裏親眼看到,農民們在把劇毒農藥"1605"澆在韭菜上,據說這樣澆過的韭菜不僅不生害蟲,而且生長期短,長得又粗又壯,幾天就可以長一茬,從而相應地提高了經濟效益。但試想,如果人們食用這樣蔬菜,怎能對身體有利?在城市蔬菜市場上就出現過這樣的新鮮事情:有的消費者購買蔬菜時,專挑有蟲子的買,而那些沒有蟲子、乾乾淨淨的蔬菜卻受到冷落,這是一個叫人聽起來有點心酸的笑話。除此之外,過量使用化肥、使用催長素、催熟劑等,也會通過食物的攝入,影響到人體健康。比如一些不法廠商在飼料中加入"瘦肉精",以提高豬的瘦肉率的違法事件,引起了社會上的震驚。何謂"瘦肉精"?化學上又稱( 鹽酸克侖特羅 ),這種物質滯留在豬肉內,只有在172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才會分解,人攝取一定量就會中毒,出現嘔吐、腹瀉、心跳過速和神經紊亂等症狀,嚴重的會危急生命。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人為利用添加劑,形成有毒食品的典型案例。

在食品加工環節,問題同樣不少

1) 大的有三鹿嬰幼兒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引發的"腎結石嬰兒"事件;
2) 山西發生的用工業酒精兌成白酒,造成人們飲用後死亡事件;
3) 廣東發生的用工業油對大米拋光上臘,製成有毒大米事件;
4) 石家莊發生的使用泔水油製作油炸食品事件,件件觸目驚心。
5) 小的像用工業油冒沖食用油,在食品、飲料中濫用色素、防腐劑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最近,食品市場在"瘦肉精"事件尚未平息之時,"注水牛肉"又響警報。據介紹,東北市場上不斷出現注水牛肉,個別不法分子利用小型水泵或注射器為牛肉注水。由於牛肉纖維組織豐富,比較"吃"水,150公斤左右牛肉約可注水25-50公斤。按目前市場價估算,每頭牛可非法獲利200-500元。更為惡劣的是,執法人員還發現有些人竟往牛肉裏注雨水。更有甚者,把明膠注入牛肉。據說,這樣的牛肉看上去肉質鮮嫩,反而更容易讓顧客誤認為是好牛肉。此外,食品運輸、儲存、銷售環節也存在著食品污染、變質問題。比如不少中小城市,人們早點習慣在街上、食品攤上食用,而這些地攤普遍衛生條件較差,食品防蠅、防塵條件不足,這同樣也給食品安全埋下了隱患。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街頭巷議,媒體曝光,人們在對食品安全劃上一個大大問號的同時,也在渴望著健康食品的出現。

關鍵在於監管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食品安全高層研討會上,有關專家指出,從目前統計的數字看,中國每年食物中毒報告例約為2至4萬人,但這個數位尚不到實際數位發生數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中國每年食物中毒例數至少在20至40萬人。同時,近幾年來,毒米、毒面、毒油、毒奶粉幾乎年年"出事",在國內市場人心惶惶的同時,中國農產品、食品的出口也因衛生問題而出現了一些被出口國退貨的現象。近十年來,中國的肉類產量越來越大,但出口卻沒有同步增長,甚至一些主要品種還不斷下降。可以說,食品安全不僅關係到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還關係到中國經濟的發展,那麼怎麼才能確保食品的安全呢?

食品安全的關鍵在於立法

目前我國在食品立法上還比較落後,標準體系也不盡完善。雖然《食品衛生法》在食品的若干生產、銷售環節做了不少規定,但不少標準制約性已經不強,已不能適應當前食品市場治理整頓的需要。

對食品安全問題必須痛下決心。這其中應有兩個方面:

一) 對食品品質控制標準應相應的提高。比如,我國現行的《食品衛生法》,對104種農藥在糧食、水果、蔬菜、食用油、肉、蛋、水產品等45種食品中規定了允許殘留量,共含291個指標。而國際食品法典,對176種農藥在375種食品中規定了2439條農藥最高殘留標準,可見我國的食品標準制定工作應進一步完善。對老百姓特別關注的常用食品品質問題,應該採取一些果斷措施,比如,禁止在牛奶、奶製品、肉製品、豆製品、面製品、水產品中濫用添加劑;加強對畜、禽、蛋、肉、水產品等生產的監控,提高上市的食品品質;整頓牛奶市場,提高乳製品品質;加強蔬菜、食用菌農藥殘留檢測等等,都應該以立法的形式明確下來,這才是老百姓真正渴望的大實事、大好事。

二) 對食品市場治理整頓應痛下狠手,從源頭抓起。各職能部門如工商、衛生、技術監督等部門應真正負起責任,不能等事件出來以後再課以重罰,而應防患於未然。譬如困擾許多中小城市的城市早點、地攤問題應堅決退路進場,相應的提高其衛生監管標準,包括消毒、防疫等方面,這是一個牽涉千家萬戶的大課題,只能嚴,不能寬。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人們的身體健康將受到更多的損害。


綠色消費浮出水面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準的進一步提高,人們關心更多的不再是把肚子吃飽,而是吃好,吃出健康來。這樣,綠色食品也就自然而然的浮出水面。何謂綠色食品?綠色食品就是在食品生產、加工等諸環節,未被污染的、有助於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當前,我們在綠色食品消費方面還比較落後,綠色食品生產量很小,人們的綠色消費意識不足。對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有責任、有義務把綠色食品消費作為一件大事抓。

要對有能力的企業,用優惠的政策支援他們開辦綠色加工基地,要在城市開辦一批綠色食品商場,真正使綠色食品消費在我國儘快形成氣候,以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保證國民的身體健康。

作為一個消費者,也應該擦亮眼睛,把好"入口"。比如購買食品,應該選用正規商場和市場的產品,不要貪小便宜,隨意在街頭小攤上購買,以免上當;要選購名牌或比較規範企業的品牌食品,尤其對有綠色食品標誌的要作為首選;選購食品、飲料時,不能一味貪色貪味,如過白的麵粉、饅頭、麵條,有可能用了過量的增白劑,應謹慎選購;蔬菜最好挑選帶皮和包心的。對有葉蔬菜,則要一洗、二泡、三燙,只要經過處理,一般可去掉80%以上的殘留農藥。

(王志振)

都市人 健康產品之選

都市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許多都市女性在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工作的繁忙、家庭的勞碌、生活的壓力、複雜的情感生活以及都市生活環境惡化等種種原因,都讓女性的健康狀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及威脅。

維持健康狀態,日常鍛煉及健康飲食必不可少

都市生活一般是緊張及競爭激烈,使許多人每天都處於忙碌而緊張的狀態中。長期處於空調房中、長時間對住電腦工作或上網、時常選擇快餐式食品......這系列特有的都市人生活方式,很容易另都市人引起各類身體內部的機制失衡,日積月累下來就容易造成肌膚、腸胃等一系列隱患。這些隱患的出現一旦也會被疏忽,但這些訊息著實是提示我們已經受到"亞健康狀態"的威脅。

據調查,有大部分都市人或女性並不真正認識和瞭解如何應對亞健康狀態,而只知道在生病的時候用藥物抑制病毒。

根治問題應是,在面對繁忙的工作與生活,都市人應學懂在平常的生活中注重調理自己的身體,保持一種良好的生活狀態。例如,可選擇一些帶氧運動來放鬆身心,也可選擇一些有營養的食品來補充。人蔘(被稱為"補中之王")應是都市人, 尤其是女性,的一個絕佳的選擇。許多人誤解人蔘只合上年紀人士服用,但人蔘的真正用途是確能幫助人體維持和恢復其內部平衡和協調,從而達到最佳的生理健康狀態。

高麗蔘的功效要點:可預防糖尿病、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保護肝臟、抗疲勞、防止老化、使頭腦更靈活、促進血液迴圈、治療貧血、維持人體機能的平衡。

alt

「正官庄」世界第一人蔘品牌

面對市面上種類繁多、品質良莠不齊的人參,許多都市人會疑問:如何選擇既選材上乘、又有品質保證的人蔘呢?

「正官庄」是『 韓國人蔘公社』之主理凡的品牌。在1899年,由韓國政府創立,擁有108年歷史。「正官庄」高麗蔘在大韓政府監製,以選料上乘和優良品質控制生產的產品不僅在韓國受歡迎,還遠銷全球世界三十多個國家,享譽全球第一的高麗蔘品牌。

「韓國人蔘公社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朴贊日先生(Mr. Charlie Park)說:"「正官庄」高麗蔘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並且每一株人蔘都在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麗蔘製造工廠得到精心的栽培,它擁有32種有效的皂角?成份,這是其他人蔘無法比擬的。"

朴贊日先生指出,「正官庄」高麗蔘的特點是只選擇足6年的蔘,以保證其功效。它非常適合東方女性的體質,雖然人蔘不是治療疾病的萬能藥,但卻是女性保持健康的關鍵。「正官庄」高麗蔘由具備GMP(優秀醫藥品製造管理標準)和世界最大規模及現代化設施的製造工廠來生產,將現代科技和國際標準融入到傳統的人蔘生產中,更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需求!"因此,在韓國,「正官庄」的產品被廣大消費推崇為最佳的健康禮品--包括不同男女老少的年齡群。

學專家分享人蔘對人體的獨特功效 -

"高麗蔘只適用於年長或體弱的人使用的錯誤觀點"

在一媒體發佈會現場,中國醫師協會的楊文林醫師進深有體會地提及到:"在我和身邊女性食用人蔘的過程中,我瞭解到很多都市女性對人蔘有一種誤區,那就是人蔘是老年人和體弱多病者才需要的進補的補品。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許多健康問題包括肌膚、內分泌等都是由內部調節失衡引起的,這些狀況可能都是從年輕時積累下來的,而經常服用人蔘參,能增強免疫力,改善腸道、血液等作用,還能調節血壓......總之,人蔘的最大功效就是由內養外,通過內部調養從而達到整體的健康平衡。"

「正官庄」系列的人蔘產品為了更方便中國及亞洲不同年齡段人士、女性對健康的需求,除了傳統罐裝高麗參外,還推出了一系列高麗蔘現代產品如高麗蔘精華液、膠囊、高麗蔘精丸、高麗蔘茶、高麗蔘粉、高麗蔘膏、以及高麗蔘元飲品。

「正官庄」高麗蔘產品系列,只為提供現代都市人或事業女性的一種方便;如可在辦公室中像沖咖啡一樣泡一杯高麗蔘茶、亦可在繁忙的家務勞動中服用一粒高麗蔘精丸、甚至在旅遊中服用、也可作為送贈健康為禮品給您所關愛的人......。

歲月會隨著生活的腳步流失越走越快,繁忙的都市女性應認真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健康!選擇「正官庄」高麗蔘就仿佛將健康放在了身邊,隨時隨地可以獲得來自高麗蔘的健康能量補充。

 

alt



港超市售多種基因改造食品

綠 色 和 平 最 近 在 香 港 兩 大 超 級 市 場 購 買 了 一 系 列 本 地 牌 子 , 作 基 因 食 品 化 驗 檢 定 , 結 果 十 多 種 食 品 及 飲 品 中 , 三 分 一 含 有 基 因 改 造 食 品 成 分 。 該 組 織 今 天 將 會 公 布 化 驗 的 詳 情。

基 因 改 造 食 品 的 安 全 性 目 前 是 一 個 備 受 全 球 爭 議 的 項 目 。 但 在 香 港 , 由 於 未 曾 實 施 有 關 的 標 籤 條 例 , 消 費 者 至 今 仍 無 從 得 知 超 級 市 場 售 賣 的 食 品 中 , 究 竟 那 些 是 基 因 食 品 , 其 中 是 否 有 屬 於 可 能 影 響 健 康 的 「 危 險 食 物 」 。

料中港亞洲成最大市場

據 悉 綠 色 和 平 今 次 所 抽 查 的 食 物 品 牌 全 都 是 香 港 本 地 家 喻 戶 曉 的 牌 子 , 香 港 七 成 的 市 民 都 曾 食 用 過 。 由 於 歐 洲 方 面 對 基 因 食 品 的 擔 憂 , 基 因 食 品 在 歐 洲 的 市 場 日 漸 萎 縮 , 綠 色 和 平 發 言 人 相 信 未 來 食 用 基 因 食 品 的 最 大 市 場 便 是 沒 有 標 籤 制 度 的 中 國 大 陸 和 整 個 亞 洲 區 。

綠 色 和 平 又 於 十 月 中 委 託 了 中 文 大 學 進 行 對 基 因 改 造 食 物 的 態 度 調 查 , 在 一 千 零 二 名 受 訪 者 中 , 九 成 認 為 需 告 訴 消 費 者 哪 些 是 基 因 食 品 , 另 逾 八 成 意 見 亦 希 望 香 港 設 立 標 籤 制 度 。

9911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 border="0" alt=" <div id=" mod-custom165 class="mod-custom custom">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 align="middle" />

/images/hno1/nno1-signoff.png

港市面五鯊魚丸含致癌物

消委會: PCBs 難免 何必再攝人?

香 港 暫 時 沒 有 一 條 針 對 「 健 康 食 品 」 的 法 例 , 導 致 很 多 「 健 康 食 品 」一 旦 發 生 問 題 市 民 追 索 無 門 。

在 香 港 一 度 成 為 時 尚 健 康 食 品 有 防 癌 兼 美 容 功 效 的 鯊 魚 丸 , 經 香 港 消 委 會 的 測 試 顯 示 , 不 但 沒 證 據 證 明 其 防 癌 功 效 , 反 而 是 有 可 能 致 癌 及 損 害 皮 膚 。 目 前 市 面 上 至 少 有 四 分 一 共 五 款 鯊 魚 丸 含 可 致 癌 物 質 PCBs ( 多 氯 化 聯 苯 基 ) , 其 中「 SQ2 第 二 代 鯊 魚 丸 」 的 PCBs 含 量 更 超 出 標 準 。

不適宜長期食用

國 際 癌 病 研 究 組 織 已 將 PCBs 列 為 可 能 致 癌 的 物 質 , 消 委 會 指 出 , 依 照 該 產 品 標 籤 建 議 的 一 日 最 高 食 用 量 計 , 服 食 後 將 會 攝 入 三 百 一 十 二 皮 克 的 「 毒 性 當 量 」 , 是 身 重 六 十 千 克 成 年 人 每 日 允 許 攝 入 量 的 一 點 三 倍 , 不 適 宜 長 期 食 用。

消 委 會 今 次 共 測 試 了 二 十 款 鯊 魚 丸 , 共 發 現 五 款 樣 本 含 有 PCBs ( 見 表 ) , 除 了 SQ2 之 外 , 其 餘 四 款 的 PCBs 含 量 並 未 超 出 每 日 允 許 攝 入 量 。 由 於 PCBs 共 有 二 百 多 種 , 消 委 會 只 測 試 了 二 十 五 種 , 因 此 未 驗 出 有 PCBs 的 樣 本 , 不 一 定 不 含 PCBs 。

消委會測試含 PCBs 及 DDT 的5種鯊魚丸

產 品 名 稱售價(以每50克角鯊烯計算) 原產地滴 滴 涕 DDT
及 衍 生 物
多 氯 化 聯
苯 基 (PCBs)
總 量 (ppm*)
SQ2 第 二 代
鯊 魚 丸
324加拿大0.173.17*
美 麗 靈
( 鮫 鯊 烯 )
100加拿大0.200.07
金 培 靈
鯊 魚 肝 烯
278澳洲-1.01
伊 佳 寧 500294美國0.801.54
美 國 天 然 強 力 「 鯊 肝 康 寶 」536美國0.772.73
* 含 量 是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建 議 的 成 年 人 每 日 允 許 攝 入 量 的 1.3 倍 , 不 適 宜 長 期 食 用 。

消 委 會 小 組 主 席 盧 子 健 指 出 , 人 類 在 平 時 的 膳 食 中 , 已 無 可 避 免 地 攝 入 PCBs , 例 如 魚 類 在 受 污 染 海 洋 中 吸 入 PCBs 。 因 此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便 應 盡 量 避 免 從 一 些 非 必 要 的 食 物 中 攝 入 PCBs 。

12 款 含DDT 傷 肝

是 項 測 試 並 發 現 , 十 二 款 即 六 成 的 鯊 魚 丸 含 有 除 蟲 劑 DDT ( 滴 滴 涕 ) 及 衍 生 物 , 但 份 量 均 低 於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的 臨 時 每 日 允 許 攝 入 量 。 DDT 影 響 人 體 的 神 經 中 樞 及 肝 臟 , 服 用 一 次 便 足 以 引 致 興 奮 過 度 、 震 顫 及 肌 肉 控 制 失 調 。

消 委 會 又 指 出 , 角 鯊 烯 能 延 緩 或 防 止 衰 老 等 功 能 都 還 有 待 進 一 步 的 研 究 去 證 實 。 反 而 九 三 年 美 國 曾 發 現 有 病 人 因 每 日 口 服 十 粒 角 鯊 烯 , 引 致 嚴 重 的 外 源 油 吸 入 性 肺 炎 。

PCBs 受管制二十年

PCBs , 名 為 「 多 氯 化 聯 苯 基 」 , 屬 脂 溶 性 物 質 , 多 在 工 業 過 程 使 用 。 PCBs 對 人 體 及 環 境 可 造 成 傷 害 , 更 可 以 長 期 殘 留 於 環 境 內 , 特 性 是 十 分 穩 定 , 難 以 分 解 。

經 濟 合 作 及 發 展 組 織 八 ○ 年 建 議 規 管 後 , 大 多 數 國 家 已 嚴 格 限 制 製 造 、 售 賣 、 進 出 口 或 使 用 。 不 過 陸 地 上 殘 存 的 PCBs 會 通 過 雨 水 流 入 海 洋 , 微 少 海 洋 生 物 如 吸 食 後 再 通 過 食 物 鏈 輾 轉 積 聚 至 大 魚 體 內 。

000118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 border="0" alt=" <div id=" mod-custom165 class="mod-custom custom">
***免責聲明:相關資訊只供讀者認知及參考。***
" align="middle" />

/images/hno1/nno1-signoff.png

世界的糧食危機及形勢

古往今來,糧食在全人類的心目中佔據著無與倫比的特殊地位。中國有句俗話稱“民以食為天”,義大利也有“人無三天不言糧”之說。可見,糧食對於人類是何等的重要。

近年來,中國政府由於重視農村和農業工作,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中國的糧食基本實現“緊張的平衡”,中國用世界上十分之一的土地養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但是世界上的糧食形勢就沒那麼樂觀了,目前,全世界的饑餓人口的數目越來越多。

國際糧價越漲越快,糧食形勢嚴峻

近來國際市場糧價大幅攀升,並在一些國家引發糧食供應短缺,甚至動亂。國際糧價自2002年開始上漲,但近年來漲勢明顯加快。據聯合國相關機構統計,僅2007年一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世界銀行近日發表報告說,過去3年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了181%,食品價格整體上漲了83%。在糧價上漲的同時,世界糧食儲備正在減少。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目前全球糧食儲備已降至自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只夠維持53天,遠低於去年初169天的水準。國際公認的安全儲量是至少滿足70天的需求。

關於糧價未來走勢,世行強調,目前糧價居高不下並非一個短期現象,受全球需求旺盛等因素影響,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糧價都將保持在高位。世行估計,今明兩年糧價將繼續攀升,國際大米價格今年將上漲55%。此後隨著供求關係調整,糧價會有所回落,不過在2015年之前,糧價都將在2004年的價格水準之上。

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共有饑民8.15億。在發展中國家,每5人中就有一個長期營養不良(即處於半饑餓狀態),總數達到7.77億。據統計,由於乾旱、水災、糧食儲備減少和經濟動盪等原因,在辛巴威、尚比亞、馬拉維、萊索托、斯威士蘭、莫三比克等南部非洲6國中,大約有1280萬人口處於譏餓的邊緣;處於轉型時期的歐洲約有950萬人口達不到溫飽狀態,其中將近60%生活在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莫爾達瓦四國;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大約有540萬人口長期營養不良。

另據非官方統計,由於直接或間接的營養不良原因,每四秒鐘大約有一人死亡。每年1200萬死亡的兒童中55%與營養不良有關。

糧食問題如此嚴峻,與天災人禍有很大關係。比如,從1998年到2007年,飽受自然災害之苦的國家從28個上升到47個。另一方面,人為原因導致的災害似乎更多。20世紀80年代,人類平均每年要面對5場戰爭,1999年到2007年,每年上升到11場。另外,由美國和歐洲推動的用乙醇和生物柴油代替石油使農產品漲價,如去年玉米價格上漲了一倍,給經濟有局限的國家反對饑餓帶來嚴重的後果。

從自然災害方面來看,全球氣候變暖和土地荒漠化正越來越嚴重。全世界100多個國家荒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36億公頃,占地球陸地面積的28%,並正以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擴大。而人均可耕種面積已從1970年的0.38公頃降低到2004年的0.20公頃,到2050年將可能降低至0.15公頃。

與此同時,世界人口正在快速增加。1998年,全世界有57.7億人口,到2006年底,達到了64.6億,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可能達到90億。但世界糧食總產量卻一直在18億到20億斤之間徘徊。由於人口增長速度過快,造成糧食供給難以滿足消費的需求,造成大批饑民的出現,而缺糧最嚴重的國家正是那些人口增長速度快的國家。

糧食問題的出路


人口增多,耕地減少,糧食缺乏。糧食問題該如何解決?美國的一些科學家認為,除了立即停止用乙醇和生物柴油代替石油外,為了戰勝世界性的饑荒,富裕國家必須拿出更多的錢用於基因改良糧食作物的研究,同時必須打破技術壟斷,向窮國的農民傳授先進農業技術。在一份由7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研究機構共同撰寫的報告中,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基因改良農作物對於解決世界性的饑荒問題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英國皇家科學院副院長希普認為,要實現不增加耕地面積又要提高糧食產量,就必須另闢蹊徑,提高糧食的畝產單產量。他介紹說,科學家通過將一種作物的基因移植到另一種作物中,可以形成基因改良或是轉基因作物。這種改良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維他命含量更高,抗旱能力更強。

一份世界糧食計畫署的研究報告認為,為推廣高科技作物,發達國家必須要在政策和行動中做出更多的努力,放寬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限制。而政府部門應該向發展中國家的農民提供更多的改良品種,如玉米、小麥、甘薯、馬鈴薯等。這份報告反映了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共同願望。

現在,世界上種植著約7400萬公頃的基因改良作物,其中大部分在美國,掌握了這一技術的其它國家還有阿根廷、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但是這個技術在世界其他地區和國家卻遇到了難題,尤其是在歐洲。出於對90年代中期的瘋牛病的恐懼,英國對這一技術的安全性感到懷疑。出於對其安全性的考慮,歐盟已推遲了對進口基因改良食品的許可證發放時間。

但是最大的障礙莫過於關於消費者是否應認可和是否應進口這種食品的爭論了,由於歐洲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所以它的舉動將對這種改良作物的全球性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泰國近來就已拒絕種植這種大米,原因就是擔心不能出口。

但是,無論如何,轉基因作物是不可阻擋的,其良好的發展勢頭已經說明了一切。

中國的糧食消費與糧食安全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今天,中國的普通百姓感受最深的莫過於自家餐桌的變化。無論你身在都市,還是遠居鄉間,每天的一日三餐都能令您品味出:生活正在變得越來越美好。

新中國成立時,連年的戰亂、田園荒廢、民不聊生,農業生產力不僅落後于世界先進水準甚至連清朝中葉的水準都不如。資料顯示1949年我國人均佔有的糧食產量只有209公斤,遠低於36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準。作為執政黨,解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吃飯問題成了中國共產黨面臨的首要問題。

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使億萬農民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願望,農業生產力獲得極大解放。僅僅幾年時間,我國的人均佔有糧食數量就增長了近50%。中國人不再是饑寒交迫。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始終把農業和糧食問題當作國民經濟的基礎。聯產承包責任制和一系列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有力措施,使中國的農業生產力水準迅猛提高,糧食產量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實現了從3億噸到4億噸再到5億噸的三大跨越,比建國初期增長了三倍多,人均佔有糧食產量也達到420公斤,超過了世界平均水準。

同時,我國的肉類、水產品、水果的總量分別比建國初期增長了28倍、94倍和29倍,中國人迎來了物質產品極大豐富的時代。如今,糧票、油票、肉蛋票早已成為藏品,白菜蘿蔔也失去了當家菜的地位,山裏人的口糧從地瓜、包穀換成了細米白麵,就連雪域高原和塞北邊疆也能吃到名貴的海鮮。

統計顯示,去年一年我們人均吃主食用去了206公斤糧食,比10年前下降了44公斤,但是肉、蛋和水產品等優質副食品的消費量卻分別增加了19.4%、76.8%和55.1%。折合成國際通用的營養評價指標,我們一日三餐人均攝入的能量是2387千卡,蛋白質70.5克,脂肪54.7克,已基本達到營養專家提出的理想膳食標準。

儘管如此,但是我們還要看到我國糧食安全隱憂尚存。首先,中國在糧食領域未能實現徹底的自給自足。相比小麥、稻米至少95%的自給率,30%的大豆自給率足以成為中國糧食安全的一大隱患。尤其是,在糧食出口國紛紛限制出口的今天,大豆自給率的偏低很可能進一步危及中國的糧食安全。事實上,近期中國國內食用油價格的躍升便是國際大豆價格猛漲傳導至國內所致。預計未來一段時期,世界各主要大豆出口國的貿易保護將對中國國內食用油的產量形成巨大威脅。考慮到食用油需求的穩中有升,其進一步漲價的動力不可低估。豆價上漲不僅會波及國內的食用油產業,也容易喚起中國農戶種植更多大豆的積極性。隨著越來越多的土地被大豆覆蓋,小麥、稻米等糧作物的產量必將受到一定的制約,國內糧食供需的平衡也將相應趨緊。

其次,隨著高油價時代的來臨,中國糧食安全也將面臨生物燃料產能擴張的嚴重困擾。僅僅兩年前,國際油價尚未突破每桶40美元,如今卻超過了125美元。

放眼全球,面對瘋狂的油價,投產更多經濟實惠的生物燃料以替代傳統能源的行動日盛。一個明顯的例證是,作為生物燃料的一個重要類別,生物乙醇所需的糧作物即玉米被廣泛而又無度地種植。這就使得全球半數以上人口作為主食的大米不僅在產量上受到了壓縮,就連種植面積也開始遭遇蠶食。因此,油價瘋了,米價自然要跟“瘋”不止——去年9月,國際米價不過330美元/噸,今年以來,這一價格卻躍升為1000美元/噸且動力依然十分強勁。

不僅如此,高油價引發的“輸入型”通脹壓力還會在第一時間內傳導至國內的化肥、塑膠薄膜等上游生產企業。儘管中國國內成品油價格倒掛的現象仍在延續,但是,對於生產化肥、塑膠薄膜的企業而言,政府的補貼已然鞭長莫及。

從中國自身的角度出發,要解決國內面臨的糧食危機,除密切監控CPI走勢,科學調節最低收購價格以外,還需注意三點:一、披露糧食庫存的具體資料。將各類糧作物的庫存透明化、公開化,不僅可以遏制基於漲價預期的非理性需求,也將有助於紓緩當前CPI高企的壓力。二、限制出口且壓縮生物燃料。考慮到中國自身的利益訴求,進一步限制糧食出口短期內還是相當明智的。三、建立國家糧食安全體系。中國必須建立自己的糧食安全體系,迫在眉睫,時不我待。

 

相關文章參考: 世界每年僅需要300億美元來消除饑餓 (簡體)

 



 

購買前 閱讀生果上的標籤...

該水果貼紙標籤上的,其實告訴你水果是如何生長─是否有機種植(基因工程的方式),或傳統方式種植(會加入農藥及除草劑)。

  • 傳統方式種植 Conventional Fruit Labels)
    貼紙標籤上多以"4"開始,及用4 位數字
  • 有機種植 (Organic Fruit Labels)
    貼紙標籤上多以"9"開始,及用5 位數字
  • 轉基因水果 (Genetically Modified Fruits-GMO)
    貼紙標籤上多以"8"開始..

例如:

  • 它的貼紙標籤標示為4922 ,這是一個傳統的蘋果;在種植時加入除農藥、除草劑和有害的肥料。
  • 如果貼紙, 99222 ,它的有機和可安全食用。
  • 如果標示為89222 ,那最好是馬上離開!它已被轉基因(轉基因)

註: 以上資料可能只適用於北美洲或歐洲

每週6塊半漢堡扒 患癌風險激增兩成

嗜肉兒童血液內”瘦素”多四成易患心血管疾病

營養師教路創意烹調技巧吸引小朋友多食素菜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食無定時,養成不良飲食習慣,容易墮入高鹽、高糖及高脂的飲食陷阱,以致肥胖、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問題處處可見,只在2007年,香港死於心臟病的人數多達6,373名,情況令人憂慮。根據衛生署及世界心臟聯盟預計,約於2020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率將增加50%,心臟病將成為都市人的頭號殺手。

veg food & health最新調查指素食者健康較佳

根據2008年最新歐洲臨床營養學期刊調查發現,素食者的膽固醇含量比肉食者低9%,低密度脂蛋白及C-反應蛋白分別低13%及50%,香港港安醫院註冊營養師黃志榮於是日記者會上指出,此三類元素含量過高均會增加患有心向管病的風險。「非素食者比肉食者患各種疾病的機會率最少高出半成以上,世界癌症研究基金2007的報告指出,非素食者患大腸癌機會高出88%,糖尿病高80%、食物中毒及前列癌更分別高出70%及54%,可見食素者患病的機會比較少。」該報告更指,若一星期內進食18安士紅肉(約六塊牛扒),其後每進食1.5安士的紅肉(約半塊牛扒),患結腸癌的機會便會高15%;若一星期內進食18安士加工肉類後(約6片快餐店漢堡扒),而及後每天繼續進食1.5安士加工肉類(半片快餐店漢堡),患結腸癌的機會便激增至21%。相反,每日只要進食五份蔬菜及水果,便可大大減低患口腔、咽頭、喉嚨、食道及胃等癌症的機會。

兒童多食素菜可減瘦素

根據美國營養協會數據指出,素食男性比肉食男性患上心臟病的風險低31%,而女性則低於20%。港安醫院註冊營養師黃志榮表示,食素與食肉對健康的深遠影響,在兒童身上更明顯,「根據PubMed一項關於素食兒童於青春期時體內的瘦素濃度研究發現,兒童多進食素菜,能有效減低由身體脂肪細胞所分泌的瘦素(Leptin),一般來說,脂肪細胞愈多,血內瘦素血清濃度的水平也愈高,患心臟病的機會亦會愈高,該研究指出,肉食兒童的瘦素血清濃度會比素食兒童足足高出40%,意即比較容易致肥或患有心臟病。」所以自幼培養小朋友多食素菜,才是最有效預防心血管病的方法。


無「膽」進食減膽固醇

veg health foodDr.T Colin Campbell 進行的中國研究指出飲食含有愈多動物蛋白,會使血膽固醇含量增加,提高動脈硬化症、癌症等罹患機會率,飲食愈西化(攝取高動物性蛋白和脂肪)的已發展地方如美國、歐洲及香港等地方,人民的膽固醇濃度愈高。黃志榮指植物性食物有助減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素菜如豆腐、花生及各式豆類,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可減低患心臟病機會達22%,而大豆類製品中的植物蛋白質,則可減低14%心臟病的危機,每天25克大豆蛋白質更可減低膽固醇的水平。另外,素菜的食用纖維高,含豐富維他命B雜、C和E、不同的抗氧化元素和礦物質能促使膽固醇和脂肪排出體外;每日10克纖維更可減低14%心臟病發風險,及降低心臟病的死亡率達27%,平日一杯扁豆大約會有15.6克的高纖維,已能有效幫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及預防心臟病。」

素食營養要均衡

香港的兒童偏食及癡肥的情況嚴重,普遍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所致,嗜食高脂、高鹽及高糖的食物,家長應該以多元化食物及創新的烹調手法,來吸引小朋友多食素菜,以出名「高卡超脂」的肉醬意粉為例,一份約500克的普通肉醬意粉,無論卡路里、脂肪及膽固醇,都比素肉醬意粉高出數倍(見下表),但其實只要花點心思,無論賣相、味道及口感都差不多:

營養

素肉醬意粉(506)

肉醬意粉(506)

卡路里

304

459

脂肪

5

14

飽和脂肪

0.5

5

膽固醇

0

33毫克

蛋白質

14

18

有營美味烹調法:

吉烈薯菜

以焗爐代替油炸,口感及賣相接近,但油量就少得多

炒蛋白

加入低脂奶同炒,毋需落太多油,口感同樣幼滑

意式燴茄子

使用新鮮番茄取代茄膏,加用蒸法,減少油量,味道更新鮮、鮮甜

油菜

先用水烚至菜熟,淋上少量橄欖油,增加光澤及減少?口感

果仁焗薯

果仁加水攪碎加入焗薯同焗,薯仔更滑,亦有果仁的油香

 

五穀的營養是白米的十七倍,一般泛指紅米、糙米、薏仁、燕麥、蕎麥、小米、黑糯米、糯薏米等。由於五穀的表殼不像白米般經過輾磨,所以仍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礦物質及維他命B雜等營養,其中纖維素及水溶性纖維,比白米高出數倍。

高蛋白豆類

黃豆、果仁和大部份豆類除了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外,更含有其他食物所缺乏異黃酮,每天吸收25克大豆蛋白質可減低膽固醇的水平,是認可能為對心臟健康帶來益處的食物,故常吃豆類可大大減少動脈硬化的危險。


素食煮意展愛心烹飪比賽

素食好處數之不盡,香港港安醫院最近開始展開全院素食計劃,供應多款創新美味的素菜給住院病人及員工享用,大獲好評。為鼓勵更多人嘗試健康素食新滋味,以及為「兒童心臟基金」籌款,香港港安醫院特地聯同港安醫院慈善基金舉行「素食煮意展愛心」烹飪比賽,成功邀請到多間公司參與,比賽將於7月6日假九龍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是次活動主要為港安醫院慈善基金轄下的兒童心臟基金籌款,所有參賽隊伍均慷慨解囊,救助更多有需要的兒童心臟病患者。兒童心臟基金早於1991年創辦,創辦人之一港安醫院慈善基金轄下兒童心臟基金醫務總監暨小兒心臟科專家韋基豪醫生發現當時有不少急切需要進行手術的兒童,但政府資源有限,令不少情況嚴重的病人輪候無期,所以即時聯絡一班熱心人士創辦兒童心臟基金,幫助一班經濟上有困難但極需要接受心臟矯正手術的兒童提供最快捷及最專業的治療。

12年救心之苦

是日記者會上,大會安排了今年十二歲的朱紫殷小朋友及主醫生韋基豪醫生,分享12年「救心」歷程。紫殷於出世後不久便發現有先天性心臟病,只有十一日大的她便要接受一個治療心漏病的手術,半年內更未嘗過回家的滋味。由於健康並未有改善,紫殷仍未能正常吸收營養,三歲時仍只有二十磅,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經友人介紹下,朱太聯絡上兒童心臟基金,經基本醫務總監韋基豪醫生檢查後,發現心臟有一異物,於六歲那年,再次接受切除手術並一併解決了心漏的問題,健康情況得以改善,雖然至今行數層樓梯便會氣喘,更不能參加任何競賽運動,但至少能夠與同學一起上體育課做小運動。可惜在最近的定期檢查時,再發現紫殷心臟再次出現心瓣狹窄的問題,今年暑假將要再次進行介入性治療。

兒童先天性心臟病

每一千名初生嬰兒便會有七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而當中90%先天性心臟病在醫學上仍無法解釋確實的病因,只知道可能與綜合環境和遺傳的因素有關。約有2%的兒童是環境因素影響而患上先天性心臟病,例如母親懷孕時受到過濾性病毒感染(如德國麻疹)、誤服藥物及母親患有糖尿病等。而有小部分兒童由遺傳因素所致,包括染色體不正常及基因問題等。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包括:心室間隔缺損、心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樂氏四聯症及主肺動脈移位、大動脈或肺動脈心瓣膜狹窄等。

資料提供:港安醫院發放

下級分類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