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與健康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飲食與健康

喝咖啡就睡不著? 都是基因害的...

有些人就算睡覺前喝咖啡,還是可以睡得很安穩,一覺到天明,可是有的人就不是這樣了,只要睡前(甚至是當天下午)喝咖啡,就會很難睡,可能在床上躺好幾小時,都還是睡不著、睡眠品質大受影響。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民眾喝咖啡,之所以有這樣的差異,可能是基因造成。

每個人對咖啡的反應不一樣 研究作者美國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預防醫學副教授瑪里琳․寇娜里斯表示,所有人對咖啡的反應都不太一樣,除了咖啡因本身,可能還有其他因素造成這樣的差異。研究以大約一萬名歐洲人為研究對象,因而得到上述結論。研究結果近日已發表於〈人類分子遺傳學〉期刊(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基因」影響咖啡因代謝速度 研究團隊在過去研究發現,基因變異與喝咖啡行為息息相關,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分析喝咖啡者血液中的化學濃度變化,並比對基因變異資訊,結果發現,有些基因變異,似乎會讓體內咖啡因相關化學物質濃度降低,這代表這些人的咖啡因代謝速度較快,這類基因變異也與較高咖啡攝取量有關。

研究團隊也發現,有一種基因與咖啡新代謝、血糖代謝、脂質代謝有關,不過寇娜里斯指出,研究團隊雖然發現這種現象,但並不知道這基因如何與咖啡因代謝、喝咖啡行為產生互動,這些基因也與一些健康狀況有關,未來值得進行更入研究,探討背後機轉。

研究作者表示,過去很多人認為,所有人喝咖啡,反應都一樣,但這項研究推翻了這種想法。

咖啡分次喝 提神效果較好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指出,有研究顯示,當睡眠不足,想要靠咖啡提神,最好將咖啡分數次飲用,每次喝一點,而不是一下就喝很多咖啡。舉例來說,早上若習慣一次喝16盎司(約453.6公克)的咖啡,可將咖啡分成2-3盎司(約56.7公克到85公克)為一份,每一小時喝一點,提神效果較好,重點在於,喝咖啡要適量,喝太多咖啡就不好了。

愛肉食又重口味 35歲男大腸癌第三期!

年紀約35歲的輕熟男,因飲食習慣都偏愛肉食和重口味,因最近連續拉肚子,上廁所都有微出血,每次上廁都上很久,直到掛了肝膽腸胃科門診,安排了大腸鏡檢查,結果已是大腸癌第三期,目前仍在醫院接受治療。

致癌因素並非單一原因

目前在台灣地區大腸癌發生率在男女性別上很接近,而50~60歲之間發生率最多,像以上的實例年紀輕輕30幾歲,也得到了大腸癌,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大腸癌的致癌因素並非單純的單一原因。而是由多重因素導致的包括:家族遺傳、飲食習慣不好、靜態生活習慣、不愛運動及許多致癌物質等交互作用而成的。

每二年以糞便篩檢

從息肉長出來至演變為大腸癌,需要大約5~10年的時間,因此是最適合透過定期篩檢方式提早找出病灶並進一步處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運用菸捐經費挹注,建議50歲以上未滿75歲的民眾透過定期篩檢,每二年以糞便潛血檢查方式來篩檢,持健保卡到特約診所和醫院或當地衛生所都可以二年免費篩檢乙次。或可自行至醫院安排大腸鏡篩檢,定期檢查早期發現,經治療後大腸癌5年後存活率是很高的。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民眾,透過醫療方式,定期檢查很重要!

預防更勝於治療!

許多民眾認為「我又沒有症狀,為什麼要做檢查?」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因此民眾易輕忽,等到症狀出現才發現大腸癌,往往為時己晚!民眾必須改變錯誤觀念,而將觀念變成─「在還沒發生任何症狀前,就必須定期檢查」,預防更勝於治療!

小時候喝豆漿 預防成年骨質流失

不只牛奶,豆漿、黃豆製品也可以幫助預防骨質流失。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小孩攝取豐富黃豆蛋白,可以預防成年骨質流失,小孩長大後,骨質會比較好,骨骼也較健康,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合會期刊〉(The FASEB Journal)。

幼年喝豆漿 成年骨質較健康 豆漿、豆腐等黃豆製品都含有大量黃豆蛋白。美國阿肯色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進行大鼠實驗發現,在幼年攝取豐富黃豆蛋白,有助預防成年嚴重骨質流失,這也是首次有具體證據顯示幼年、兒童時期攝取豐富黃豆蛋白,可以保護骨質、避免成年骨質大量流失。

美國阿肯色大學醫學院兒童營養中心骨骼發展實驗室研究員陳景然(音譯,Jin-Ran Chen)表示,幼年、兒童時期攝取適當營養,有助強化骨質,吃黃豆製品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其中也包含改善成年骨質流失問題。

攝取黃豆蛋白 有利骨質生長 研究團隊以大鼠進行實驗,研究人員將出生24到55天大幼鼠分成兩組,一組餵食黃豆蛋白分離物,大鼠飲食含有豐富黃豆蛋白,到了6個月大時,飲食改成一般飲食,另一組大鼠則從頭到尾採用一般飲食。研究人員也讓這些大鼠出現骨質流失現象,以模擬停經女性骨質流失現象。

研究人員分析兩組大鼠骨質流失情況,結果發現,幼年攝取大量黃豆蛋白的大鼠,成年骨質流失現象大為緩解。

〈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合會期刊〉主編少魯․佩德森表示,兒童需要喝牛奶,以維持骨骼生長、骨骼強健,這樣的說法依然正確、沒有改變,但這項研究顯示,豆漿中的黃豆蛋白對骨骼生長也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成果或許會對世界各地兒童健康帶來影響。

如何健康吃素? 營養師:依據每日飲食指南

很多人熱衷於吃素,覺得吃素可以讓身體少疾病,而且又不容易發胖。適當的吃素其實是對身體有好處,但是吃素也要講究方法;營養師建議,吃素應該要依據每日飲食指南,針對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才能健康吃素。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亞東醫院營養部營養師賴玉釧表示,吃素的族群很多,有人是吃純素,有人吃奶蛋素,還有人吃鍋邊素;無論吃哪種素,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據每日飲食指南,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必須要有一定的量,才不會營養缺乏。

素食者就是在豆魚肉蛋類中選擇吃豆製品

依據每日飲食指南,六大類食物包括有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低脂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蔬菜類與水果類;賴玉釧營養師指出,素食者最主要就是在豆魚肉蛋類中,捨去魚肉類,如果吃全素就連蛋也會捨去,光吃黃豆製品,例如豆腐、豆干與豆皮,若是不喝牛奶,則可以喝豆漿。

最好不要吃添加調味料及食品添加物的豆製品

賴玉釧營養師進一步指出,素食者在選用黃豆製品時,最好是吃板豆腐或是豆干與豆皮,不要選用油豆腐、百頁豆腐或是素火腿等加工豆製品,因為油豆腐都是經過油炸,而百頁豆腐或是黃豆製成的素火腿都會添加調味料及食品添加物,不如一般板豆腐或是豆干與豆皮來得天然。

紅麴不只好吃 更有益健康!

吃過好吃的紅糟肉嗎?紅糟就是紅麴酒發酵的產物,是中國傳統的美味調味品與天然防腐劑。近來國內外許多研究更發現,紅麴可以降低膽固醇,卻沒有副作用,因此一躍成為養生聖品、保健食品界的明星。醫師提醒,使用紅麴保健食品不可與斯達丁類藥物(statins,降血脂及膽固醇藥物)併用,以免產生藥物交互作用。

紅麴降血脂 保護心血管

家醫科診所院長楊淵琪指出,紅麴可調節血脂肪,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所謂的壞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還能穩定血壓,所含的天然紅色植化素具抗氧化功效。綜合來說,對於保護心血管有很大的幫助,能預防心臟病、中風、動脈阻塞疾病,以及高危險族群發病。

關鍵有效成分Monacolin K

為什麼紅麴如此神奇呢?楊淵琪院長強調,紅麴是保健食品界的明星,其所含的有效成分Monacolin K,為膽固醇合成步驟中HMG-CoA還原酵素的抑制劑,能調節血脂肪在體內的合成與代謝比例,降低肝臟製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紅麴保健食品規範嚴格

楊淵琪院長說明,紅麴與紅麴保健食品的差別,在於毒素與食物、藥物交互作用。在毒素方面,紅麴可能含有紅麴毒素(橘黴素),正常應小於5ppm;而紅麴保健食品經萃取可能增加毒素濃度,規範更嚴格應小於2ppm。食物、藥物交互作用方面,紅麴通常為醃料或天然色素使用,不容易食用太多,比較沒有限制;但食用紅麴保健食品就應特別小心。

斯達丁類藥物不可併用 食物交互作用要注意

楊淵琪院長進一步解釋,紅麴保健食品的Monacolin K濃度較高,有服用斯達丁類藥物(statins)、纖維酸類藥物(fibrate)、肝素、紅黴素類抗生素、抗黴菌及抗排斥藥物的患者,記得謹慎使用,以免出現藥物交互作用,造成橫紋肌溶解症、腎功能損傷,食用前應詢問醫師。食物方面則應避免與葡萄柚、柚子、文旦一起食用。

選購認明2大重點

如何挑選紅麴保健食品呢?有2項建議:(1)液態發酵的濃縮效應,Monacolin K含量較高,且保留營養、活性成分;(2)經過SGS檢驗,不含橘黴素與藥物,較有安全保障。另外,楊淵琪院長建議服用紅麴保健食品,可多吃抗氧化的食物,能產生協同作用,如綠色花椰菜、甜椒、菇類、莓果類、納豆等。

養肝吃健康食品? 錯誤迷思恐使肝癌上身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篩檢調查顯示,雲嘉南地區C肝篩出率為7.3%,相當於每14人就有1人是C肝患者,高居台灣第一,研判應是當地衛生環境落後有關,其次為東部地區(宜蘭、花蓮、台東)6%及高屏地區5.4%。C肝經由血液及體液傳染,刺青、針灸、共用刮鬍刀或牙刷、使用消毒不潔的針具刀具治療或毒癮者共用針頭等,都可能會感染到C型肝炎。

C肝崛起 當心!錯誤服藥危害健康

雲林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胡錦鴻表示,C型肝炎是目前台灣地區肝病的第二主因,C肝橫行早期起因於密醫盛行,針頭消毒不完全;近年年輕族群患者增加,主要原因與使用遭受污染的工具刺青、穿耳洞有關。C肝不斷侵蝕民眾的健康,且至今仍無疫苗可供預防,無法遏止傳染持續發生,醫師呼籲民眾須慎選醫療場所及店家,降低感染風險。

胡錦鴻醫師說,曾經有個70多歲的阿嬤貧困到僅以老人年金等補助維生,卻因誤信治療慢性C型肝炎的偏方,投入畢生積蓄20多萬買來路不明的藥物及健康食品,而不願去醫院治療。後來病情惡化到逼不得已來門診,但此時已經惡化到肝癌及肝硬化末期。這種例子在偏鄉地區相當常見,許多自稱保肝食品卻非衛福部許可也銷售一空。不循正規醫學療法卻迷信保健食品或偏方,恐使肝功能指數繼續上升,造成病情惡化甚至無法控制。

現在B、C肝治療皆有口服抗病毒藥物,方便且治療效果顯著。C肝患者若接受C肝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超過9成可治癒。B肝患者使用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有9成5的患者可控制病情並讓疾病獲得改善,對於患有B、C肝炎患者應接受正式治療並遵循醫囑服用正確藥物,健康食品需與醫生討論是否適合,以免發生無法挽救的憾事。

慢性肝炎感染不自知 定期篩檢很重要

肝病威脅不容小覷,慢性肝炎演變成肝癌是正常人的100倍以上;肝硬化則像一塊蛋糕上面爬滿螞蟻,侵蝕快速遠比許多癌症的死亡率高,且初期毫無徵兆。為此胡錦鴻醫師特別提醒慢性肝炎患者,每半年應抽血檢查肝功能,減少喝酒、熬夜,避免增加肝臟負擔,杜絕肝炎,衛教是關鍵,民眾應主動篩檢,及早治療,定期追蹤,才能遠離深陷肝癌危機!

銀髮族營養不良 恐是這原因導致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裡如果有高齡的銀髮族,可得要注意他們的身體狀況,以免出現營養不良,影響健康;就有一名七十多歲老人家,因為缺牙無法咀嚼,使得很多食物都無法吃,身體不但很虛弱,BMI身體質量指數才只有16。

BMI身體質量指數只有16

新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蘇怡瑄表示,這名七十多歲的老人有高血壓病史,家人帶他來門診做營養診諮詢時,發現他顯得很虛弱,有營養不良的現象,經由測量他的身高與體重,發現他的BMI只有16,而一般正常人的BMI值會在18至24。

牙齒不好會造成營養不良

原來這名老人家有嚴重的缺牙情形,上下兩排牙齒幾乎都掉光,而且沒有去補牙,致使很多食物都無法吃;蘇怡瑄營養師指出,老人家往往會因為牙齒不好而無法咀嚼,進而在沒有正常攝取食物的情況下,就會造成營養不良。

可補充流質營養品

所以,家人在準備食物時,就得要注意年長的銀髮族是否能夠咀嚼與吞嚥食物。蘇怡瑄營養師建議,最好是烹調質地較好咀嚼的食物;此外,若是銀髮者已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也可補充流質營養品,因為營養品的營養很均衡,喝一瓶就可以提供一餐足夠的營養。

喝油可養生? 營養師這麼說

最近還滿流行喝油養生,甚至有喝油減肥一說,有人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油;然而,營養師提醒,每人每天油脂攝取量應在二湯匙以內,由於油脂也是熱量來源,所以千萬不要過量,以免體重增加,甚至有心血管疾病危險。

早上起床後就直接喝上一湯匙

喝油養生法所用的油包括有橄欖油、亞麻籽油、苦茶油、椰子油等,有人會在早上起床後就直接喝上一湯匙,有人會以油漱口後再吞下肚;不但聲稱喝油可以養生,還能減肥,甚至認為以油漱口可以去除口腔中細菌,以及達到潤腸作用。

每人每天油脂總攝取量不應超過二湯匙

不過,中山醫院營養組組長林素貞營養師表示,由於油脂是熱量的來源,喝油最要注意的就是量的多寡,千萬不要超過每天所需油脂的總攝取量;而依據每日飲食指南,每人每天所應攝取的油脂量是四茶匙,也就是不到二湯匙。

油脂來源不少 麵包、炒菜、涼拌菜、堅果都有

而且平常飲食中所攝取的油脂來源可不少,林素貞營養師指出,早晨吃的麵包中就有很多油脂,而且都是高熱量的奶油、椰子油與棕櫚油,炒菜也會用到油脂,涼拌菜也會使用到油脂,甚至堅果中也含有豐富油脂。

椰子油是飽合脂肪酸 不建議使用

林素貞營養師表示,橄欖油、亞麻籽油、苦茶油因為含有Omega-3及Omega-6脂肪酸,並且具有對於身體健康較有益的DHA與EPA;但是,椰子油卻是飽合脂肪酸,甚至比牛油與豬油還要高,會增加壞的膽固醇(LDL),反而會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就不建議烹調及直接飲用。

喝完油之後 還是要清潔口腔

另外,有人認為用油漱口可將口腔中細菌去除,但卻傳出有位婦人以為用油漱口就不會有刷牙,結果竟然罹患重度牙周病;林素貞營養師強調,早上喝完油之後,還是要清潔口腔,使用牙膏刷牙,否則沒有清潔牙齒,反而會讓細菌仍然留在口腔。

下級分類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